“斷親潮"讓生活更簡單快樂,認同嗎?為什麼?

天涯問教


親情是人類必須的情感之一,有血緣關係的人才叫親人、親戚,硬生生的斷掉似乎不太科學,也不太有人情味兒了。

雖然是親戚,但不會每個人都讓我們喜歡,甚至有些親戚倒不如朋友來得好相處。其實原因很簡單,很多人忽略了親人、親戚的界限。無論什麼關係的“親”,都要以尊重他人為前提來交往,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選擇,尊重他人的現有社會及婚姻關係,尊重他人現有的生活習慣。也許在小的時候,我們和親人、親戚不分彼此的生活在一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很多標準都不再一致,如果還按照一起時的標準要求親人、親戚就會給別人帶去很大的麻煩,有時會嚴重影響“親”的生活,所以在和“親”交往時需要注意界限。

雖然“親”可能有很多問題,但一刀切的“斷親”未必是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雖然簡單,但忽略的太多。所以我個人認為,可以在交往過程中應該明確自己的界限,讓“親”知道如何與你交往更合適。當然對於無法理解的“親”,或者一意孤行的“親”可斷。但我相信大多的“親”都是好的,他們承載著我們和很多人的血緣關係。


卓逸心理


其實這個問題只需要做個調查就知道了。

至於產生這樣的觀點是多方面的,與現在的高節奏的生活方式有關。以前,生產資料少,物質也不豐富,通訊方式也不多樣,生活節奏也慢。再這樣的情景下,人們對於生活的方式就比現在多了份慢,這樣慢讓人更多的去思考,去關心家人和親人之間交流的時間就更多,同時,對於親情的羈絆更深,其中的利益糾葛比較小,同時人的本性淳樸有關。

現如今的社會,發展迅速,物質日新月異,更新換代的更快。這樣促使人們對於物質的需求更多,而滿足物質的需求,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事業上,同時還需要分一部分時間開拓自己交際圈,經營新的朋友等等,這樣留給親人之間交流時間大大的縮減,導致情感關係的生疏。維繫情感紐帶,時常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個不入工作的人,除了上班,加班,然後回家之後,就很難有其他的時間來和親人之間交流。其中的原因很多,一天的勞累已經沒有精力打開通訊聯繫其他人,同時疲憊不堪讓身心迫切需要安靜,自我獨處的療傷時間。此外,距離的原因以及面對生活的不同,很難在同一個話題上產生共鳴,除了互相關心對方的身體健康以及叮囑之外,很難將自己的心事和煩惱和盤托出,這樣的心理很多,但大多數是為了讓親人安心。

此外,利益至上,如今很多人為了利益而拋棄情感,甚至利益面前血親都是仇人,更何況朋友呢。利益的趨勢,以及以利益待人,讓人心變得冷漠,以至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都難以建立。面對這樣的環境,身心疲憊,已經是常態,但是又不想煩擾親人,或者被親人問及,故而更喜歡的逃離這個圈子,以獨處換的片刻的寧靜。生存壓力,就是大山一步步的壓在人的肩上,這種無形的壓力讓很多老一輩人不解,這種不解很容易加深彼此之間的隔閡以及交流的慾望。

但是,人終究是情感動物,面對情感都是渴望的,而非放棄。情感的陪伴才對一個最大的支持,尤其在逆境之中。因血液為紐帶的情感更是如此。

“斷親潮"只不過是當下面對生活壓力的一種獨處方式,也是自我療傷的方式,而非真的斷了,其背後更多的關愛,更多的自我的承受,畢竟自己的生活不快不能影響到身邊的人,特別是自己的親人。社會發展過快,為了生存,失去了很多的陪伴,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悲哀。但是即便再苦再累,有人的家才是最好的港灣。希望在家的人,當在外辛苦拼搏一天回來的時候,儘可能的給予生活的上的寬慰和情感上的理解愛護!


初心酒


斷親潮在今年發展得特徹底,從大年三十起封城,封路,封門,已是“六親不認"。歷史會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