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數學就這麼難學?

達達兔DADAtoo


請問這個同學,是哪個年級的數學呢?

我讀書的時候數學成績也是不好。

原因是因為初中時候基礎沒有打好,因為不喜歡當時的數學老師,所以很多課程都落下了。

後來換了一個新的老師,因為面臨高考了,而且這個老師對我也很重視,經常的單獨輔導我……

後來我的成績慢慢的就起來了……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

一、心態擺正。

自古辦法總比困難多,你要首先有克服困難的決心。給自己先訂一個小目標。不求一口吃個胖子。

二、指定一套適合你的學習方案

1.首先可以用測試卷,找出自己在數學方面的薄弱點。看在哪些方面自己覺得困難,從簡單的困難克服開始。

有一套這樣的方案

先找卷子做,系統的測試出自己的容易出錯的題型

按照單元分解成一個一個的知識點

根據知識點,翻閱教材裡面的基本的定義、公理……

(可以背下來)

然後專題專項訓練 從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的順序 解決一個知識點 就過一個知識點,然後轉換到下一個知識點,以此類推。

2.做總結

完成一個知識點後,開始用一個錯題本,專門把自己容易錯,覺得難的題目抄錄下來

3.繼續測試 只到得到自己滿意的成績為止。

三、合理的用一些教輔 多向老師請教思路、向成績好的學生請教也行。多留心他們給出的解題思路,找出規律。

目前很多書店,對於數學類的輔導資料種類還是很齊全的。

講解類 教輔 就是主要以講為主,裡面可以提供大量的思路

邊講邊練教輔 可以做到鞏固 其中裡面的板塊 有知識點 有單元測 有期中期末測 有每年真題卷

純練習教輔 主要試卷為主

四.可以結合互聯網工具

目前網上有很多的網課,有1對1,還有錄播課,可以反覆聽,反覆練習

這些課程有帶題目的,當時做當時就可以自己出答案,也有錯誤解析供你參考

最後,數學這個科目,總體還是一個以思維為主的練習類科目,練多了,自然就會了。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到您,如果有任何不懂的,可以隨時問我……

需要資料的,也可以私信我





胡哥聊讀書


我以數學高考滿分的過來人,幫你分析一下高考前最後幾個月,數學該怎麼學,才能快速地提高分數,可能比探討數學為什麼難學更有意義。

記得我高考前的三、四月份模考基本上都在130-135之間,最後還是衝了十五分以上。離高考還有將近兩個半月,可以按時間劃分這樣安排。這會兒都是總複習階段,不必總是圍著老師打轉,他又不會給你高分,要有自己主見。

4月20至5月20日,可以繼續大量刷題,不必擔心錯誤率,提升下緊張力。3小時的卷子,盡力在2小時30分做完。先易後難,嘗試打破從第一題做到最後一題的壞習慣,來回衝殺,關鍵把思維效能調動起來。當年我就這麼幹的,高考還剩半小時,我就答完捲了,最後半小時檢查更正。

5月20日至6月20日,減少刷題,靜下心來,梳理知識,總結錯題本,儘量做到一題多解。高考不是奧賽,說實話,沒有很難的題。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很多題都是考基本概念,無非拐了一兩個彎。建議用A4白紙,自己畫魚骨圖或樹狀圖,梳理下所有知識點,沒掌握好的地方必須理解清楚,比如,三角函數公式要延伸記憶,數形結合,徹底打通。經常做錯的題,也要梳理,舉一反三。

6月20日至7月5日,做往年高考真題,做至少五套。繼續追求提前半小時完成答題,更重要的是,高考出題也是有規律可循,哪些知識點常考、反覆考、變花樣考,自己去悟吧,反覆琢磨,這段時間不要再大量刷題了。

7月6日,做考試前的各項準備(身體、飲食、文具),心態放鬆一些,什麼也別想,要有阿Q精神,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

疫情之下,祝各位考生身體健康,高考順利!


Visionstory


與語言的學習不同,數學的學習是個更為複雜的問題 。有些人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依然感到數學學習非常困難。在過去三十年內,統計數字顯示,感覺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百分比在穩步增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數學是更為抽象的知識

在人類發展史上,數字的發明是晚於文字的發明的。 人類發明文字的同時,面臨的計數問題越來越多,經過長期總結,才有人模模糊糊地抽象出數字的概念,不再是與手指、羊具體形象聯繫在一起,而是成了一個抽象的“數字”。人類一旦把形象變成數字進行思考和認識,抽象思維便開始了。數字的產生的是人類思維歷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相對於圖畫和文字,數字和數學是更抽象的符號,學習的難度更為大。

數學為啥那麼難?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數學是純抽象的符號語言,後面的體系必須建立在前面符號基礎之上的。學習者遇到了這些公式和符號,如果不及時掌握,深入理解,隨著學習的深入,越學就會越迷糊,最後甚至連書都看不明白。

但是這也是數學魅力所在:把複雜的問題打包,用抽象,簡練,準確的數學符號語言來表達。以此為基礎,就能深入探索更復雜的問題。一旦掌握了這些數學符號,你掌握了一個重要的武器,能以此為基礎解決更復雜的問題。

你在今天學到,數學思維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本能,我們本來是會用這種本能的,但在學校的教育中卻把這種本能丟掉了。很多人覺得數學很難,這是因為數學是抽象思維

沒注重數學思維能力,尤其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有人討論,學數為什麼什麼難?有人說是立體幾何,有人說是解析幾何,更有人說,數學本身就難學!而清華數學系的一位老教授說:數學真正難學的原因,在於現代教育中,很多人不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從學習到運用的過程,中國人學英語難是因為缺少運用環境,數學也一樣,這一點目前我們只能通過大量的練習題,得以提升。所以,刷題是當今學生,學好數學的唯一方法——而數學思維的教育鍛鍊方法,如今還在如火如荼地探索中。

做一道數學題,不僅僅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還需要基礎知識的掌握,最困難的是很多題目從已知到未知,會有多個步驟需要推理,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道題就不會做了。

讀題:很多人題就讀錯了,或者是沒讀懂。那這是語文的問題,說白了數學不好是因為你的語文不好,這個因素佔了三分之一;

基礎知識:你真得學會一些數學知識,否則肯定不會做題。比如說勾股定理你不知道,好多幾何題就都不會做。老師天天讓你做練習題,只能幫助你解決基礎知識的問題。

尤其對於很多學生因為概念和原理不清,解不出數學題的這一困擾。筆者認為首先要求同學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該先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梳理。建立從概念到例題的聯繫,再來做練習題。

很多同學做作業都是拿起題就開始做,沒有對知識的梳理過程;所以,往往苦思冥想不得解,一看答案解析就恍然大悟。

課堂上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每一個概念。因此,部分學生們將以不牢固的基礎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數學學習。任何不牢固的基礎的結果是,當知識大廈“竣工之日”,也就是傾塌危險最高之時,潰敗只是早晚的問題。

邏輯:把題讀懂了,從已知到未知,讀懂題就是知道自己現在的位置在哪兒,未來要去哪兒。分析和邏輯就是找到這條路,基本知識是你的工具。你的邏輯就是這條道路,你得自己學會把它走通了。

遺憾的是,在學校裡,我們並不注重數學的運用,也不知道怎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於是,等學生到了高中開始學代數,或者是到了大學要學微積分的時候,會喪失本能的抽象思維能力,他們就會覺得數學太難了。不僅如此,學生們還會覺得,自己根本掌握不了數學這門學問,於是,這就變成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數學是一門積累型學科

數學訣竅是累積的,這意味著它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堆積木你必須在一個領域獲得理解,然後才能有效地繼續“建立”另一個新的領域。我們的第一個數學基石建立在小學,當我們學習加法和乘法的規則時,最初的概念構成了我們的基礎。

下一個基石建立在初中,當學生首先學習公式和運算。這些內容必須全部掌握,並在學生可以繼續擴大知識框架之前變得“牢固”。

在初中和高中之間的某個時候會出現大問題,因為學生會接觸,並轉到新的等級和新的內容上,而他們中的部分仍然沒有真正準備好。在初中考60到70分的學生實際上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只達到了大綱要求的一半的水平,但他們仍然“跟著節奏”繼續前進。家長們並沒有意識到,沒有充分理解基礎和內涵,會導致高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習面臨更加嚴重的問題。

題主提出高三了快高考了,老師講課聽不懂,越不懂越煩,越煩越不想學,感覺學不下去來。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也說明平時對數學知識方法積累的不夠。任何在數學課上得到中低分的學生都應該進行重新複習課程,以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理解必要的概念。

讓學習數學變得不再那麼難

關於數學難學,我們總結一下目前的觀點:

  • 數學似乎很難,因為它需要時間和精力。

  • 許多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真正理解”數學概念和內涵,而隨著老師的平均教學進度,他們落後了。

  • 許多人繼續學習更復雜概念和知識,基於並不牢固的數學概念。

  • 這樣循環下去,最終會陷入一個脆弱的知識體系結構,在某個上天註定的時候,會面臨崩潰。

  • 雖然這一切聽起來非常不妙,但這真的是個好消息。補救措施非常簡單 - 給學生足夠耐心和時間!

無論在數學課程學習的哪個階段,如果你不斷複習、加深理解、強化基礎,你都可以成功。必須深刻理解在數學中遇到的基本概念,及時填補一些漏洞。

如果你還在讀初中,不要試圖繼續前進,停下來,直到你完全理解代數的基本概念。必要時請私教幫助。

如果你在高中並且在數學上掙扎,那麼仔細閱讀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甚至找一好友或老師。確保你瞭解其中的每一個概念和內涵。

無論你從哪裡開始,在哪裡奮鬥,你都必須搞清楚自己的數學體系存在哪些薄弱環節,並及時補救、補救、查缺補漏、不斷練習和加深理解!

怎樣鍛鍊我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呢?不妨跟數學家學習一下。數學家在解題的時候,能簡化就簡化,能形象化就形象化,從熟悉的題目求解不熟悉的題目,從簡單的題目求解複雜的題目,這就是提升數學思維的必由之路。

反思總結

數學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思維模式,即“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

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即“數學文化”;

數學不僅是一些知識,也是一種素養,即“數學素養”。

當我們走出校園,走上社會,所學的數學公式,定理,解題方法也許會漸漸淡忘,深深銘刻在頭腦中的數學的思想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等,卻隨時隨地發生作用,這種數學素養使人終身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