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深圳的城市病?發展惠州是否是個好辦法?

lrj523100329182

深圳要繼續發展,當然必須帶動東莞惠州發展,使三個城市融為一體,深圳為主中心,東莞、惠州以及深汕區為副中心,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打破行政隔離,醫療、保險、就學等在三地可以自由流動,同時加上三地的軌道交通聯繫,世界上的國際化大都市莫不是這樣的發展歷程。

但是深圳市中心該擁堵還是會擁堵,房價還是會天價,中心區是資本聚集的地方,也是土豪聚集的地方,人們在中心上班,然後通過通勤列車會東莞、惠州居住,紐約、東京等大城市都是這樣的套路。


小羅說是

過去40年,深圳無疑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就,實現從南海小漁村到一線大城市的蛻變。但是城市化對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大城市病——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等問題日漸凸顯,拖慢城市發展步伐。

深圳自身顯然也意識到這些問題,在3月末的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會上,出臺了相關建設方案,指出深圳市城市發展的“四大短板”和對症下藥的建議舉措。

可以看出深圳城市發展現在的最大問題是資源不足:包括土地、住房、教育、醫療等資源。除了通過加大舊改、騰挪土地,加大人才方面投入,優化和健全醫療健康保障外,深圳還實施“東進戰略”——圍繞交通建設、產業提升、公共服務、城市發展四大領域,加大對東部資源配置力度,逐步實現城市區域發展平衡,同時輻射帶動東部臨深城市的發展。

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曾經提出過“經濟地理”的概念——即在實體經濟空間距離分隔後,通過交通的同城化,人、財、物流的自由流動來縮短“經濟地理”,縮短市場的分隔,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體化、大都市圈化。加大深圳東進力度、發展“深莞惠”經濟圈顯然符合這一理念。完善深莞惠經濟圈的交通建設,縮短三個城市之間的“時空差距”,深圳的人口、產業就可轉移在莞惠,緩解深圳城市發展壓力,同時促進莞惠經濟發展。

作為臨深城市之一,近幾年來,惠州一直不遺餘力地融入“深莞惠經濟圈”。惠州臨深近廣,地理位置較為優越,經濟基礎紮實,最重要的是地大物博,人口密度不大,仍有大量的可拓展空間,能很好地承接深圳產業轉移和為共享資源。



大亞灣其易房網

深圳土地面積為1997.27平方公里,至2017年常住人口達到1252.83萬人。往後深圳城市發展人口將達到3000萬人以上,這意味著深圳每平方公里就有15024人。


一、如何破解深圳城市發展困局與展望未來

打破行政阻隔,建立深惠莞三城未來交通一體化的城市大格局。主要是包括三地大交通的規劃無縫對接。打通深圳的城市發展最迫切的破局就是打通惠莞的交通瓶頸問題。修地鐵直通惠莞中心城市是深圳面臨城市經脈不暢通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二、大深圳大交通著眼惠莞城市一體化是唯一破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