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在古代中国,因为长期的战争,所以造就了无数的名将,他们的威名至今让人敬仰。比如我们熟悉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为汉朝洗刷耻辱的骑兵战天才霍去病和卫青,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的李靖等,但是还有一个杰出的将领我们不能忘记,他就是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无疑是名将中的佼佼者,一生指挥过许多著名战役,几乎是百战百胜,立下了不朽战功。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2000多年来,赞美韩信的言辞很多。就比如说在东汉时的的大文学家冯衍曾经就极大地夸赞过韩信。“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

楚汉之争的时候决定汉王赢得胜利的人物,必定就是韩信。如果韩信在位高权重时投奔了楚国,那么楚汉之争的赢家就是项王,历史就会重演。但是,因为韩信所投奔的是刘邦,因而汉朝得到了胜利。但是历史不会重演。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韩信早年十分落魄,很早就失去了双亲,因此经常受到他人的歧视。其中家乡一位屠夫就让他经受了胯下之辱,但理想远大的韩信,选择了忍耐。最后选择参军,先后加入了项羽、刘邦的阵营。韩信一生指挥过上百场战役,几乎是百战百胜,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为西汉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最终成为千古名将,缔造了“逢战必胜”的神话,有了后来“兵仙”的称号。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也盛赞韩信的功劳:“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被封淮阴侯的时候早已料到兔死狗烹的结局,于是要求刘邦答应他“三不杀”,刘邦虽然答应了他,但现在看来只是刘邦给他吃的一颗定心丸。所谓”三不杀“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约定虽如此,后来韩信被萧何引到洛阳,吕后派人将韩信绑了起来,用布袋将韩信套装起来,并悬在长乐宫钟室的大钟下,让韩信上不见天,下不着地,不用铁器而用竹杆尖将韩信刺死。一代战神就这样陨落了。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韩信被杀后,刘邦什么反应呢,《史记》和《汉书》上面的说法虽然略有不同,但都同样耐人寻味。

《史记》说: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汉书》说:高祖已破豨归,至,闻信死,且喜且哀之。

一个“且喜且怜”,一个“且喜且哀”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尽管有不少朝廷大臣知道韩信是被冤杀,却无人敢替他说话,否则将会惹来杀身之祸,也没有人敢到他的墓前悼念。后来,世人为了纪念韩信,就在其墓地附近建造了庙宇,文人雅客纷纷前来祭拜,并留下了一些作品。有人就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10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至今让人感慨不已,这10个字就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这里的“知己”,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同为西汉开国功臣的萧何。有个俗语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不辞而别之时,是萧何,骑马月下把他追了回来,并保荐他做了大将军。由是也让他立功无数。然则,当狡兔死走狗烹时,又是萧何,出了主意,帮吕后将之骗杀。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而存亡两妇人,说的分别是曾经帮助过韩信的漂母,以及杀掉韩信的吕后。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而另一妇人呢,就是吕雉。跟刘邦共患难的妻子,很有智慧与手腕,在宫中设下圈套将韩信杀害。因此,韩信因漂母而活下来,因吕雉而葬送性命!


韩信死后,后世为了纪念他,墓碑刻有十个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夫人,很好的诠释了韩信的一生,韩信的荣耀,还有韩信的悲剧,真是神来之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