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9岁公主石棺,刻有“开棺即死”四个字,看后不淡定了

考古发现9岁公主石棺,刻有“开棺即死”四个字,看后不淡定了

前些年火热的古墓影视剧将“摸金校尉”一词拉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一曹操设立的军饷筹措机构却背道而驰成了盗墓的代名词。常言“一个巴掌拍不响”,由于古代封建的丧葬习俗加上王侯将相对死后的迷信思想,财物陪葬由此流行了千年,而作为财富象征的帝王陵墓以其宏大的规模及丰富的陪葬品便自然而然的成了盗墓贼的天堂。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汉朝一9岁公主的古墓,虽然不及帝王陵寝的富丽堂皇,但因为当时的汉朝国力注定了身为公主的古墓也必然奢华。

考古发现9岁公主石棺,刻有“开棺即死”四个字,看后不淡定了

早在汉朝便有了“天下贡赋三分,宗庙、宾客、山陵各取其一”的说法,将全国贡赋的三分之一用来陪葬,也无怪乎盗墓贼以身犯险前赴后继,而墓主与盗墓贼之间没有硝烟的较量也从未停止。古代常见的流沙墓、开山墓、地宫墓、机关墓一应俱全,但墓地落成之后已成定局,而盗墓贼的思维却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除了巧夺天工的技巧较量外,心理较量也是独树一帜,民间流传的古墓诅咒也因其极具恐吓的效果而让人毛骨悚然。而题中所说的9岁公主墓位于陕西西安,便充分体现了这种心理上的震慑。

考古发现9岁公主石棺,刻有“开棺即死”四个字,看后不淡定了

陕西的西安和咸阳在古代长期处于政治中心,王公贵族多如牛毛,死后的陵寝更是数不胜数,历来都是盗墓贼光顾的重灾区。到了今天,考古专家充分意识到文物古墓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便组织了大规模的考古队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和抢救性保护。而在考察西安郊区玉祥门外时仪器探测到在距离地面3米的下方有一座长约七米的土坑墓,随后便开展了专业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考古发现9岁公主石棺,刻有“开棺即死”四个字,看后不淡定了

墓室内玲琅满目,金银玉器、瓷器及玻璃器遍布四周,珍珠宝石项链更是精美绝伦。而石棺也是能工巧匠精心打造,石棺内摆放着金手镯、金戒指、金发饰以及珍贵衣饰,尸体手指上还带着有银质指甲套。这些珠光宝气的陪葬品都显示了墓主身份的尊贵,而随后在墓志铭上的发现证实了墓主原来是隋朝乐平公主杨丽华的外孙女李静训。作为杨丽华和隋文帝宠爱掌上明珠,9岁早夭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生前不能尽享荣华,死后也要风光大葬以遂人愿。

考古发现9岁公主石棺,刻有“开棺即死”四个字,看后不淡定了

在清理石棺尘土的时候,考古专家被逐渐清晰的棺盖吓了一跳,只见棺盖上清晰刻着“开棺即死”四个大字,纵然久经沙场的考古学家,在如此直接恐怖的诅咒面前也有些不知所措。要知道民间关于类似金字塔内诅咒应验的传说不计其数,乍看之下如何不惊出一身冷汗。不过作为专业的考古学家自然明白墓主的用心,这是给盗墓贼的心理震慑,而在知识普及的今天自然是无稽之谈,加上身正不怕影子斜,当然不会将其放在心上。

考古发现9岁公主石棺,刻有“开棺即死”四个字,看后不淡定了

很多人将盗墓与考古混为一谈,这就显得有些荒缪。考古重视的是文化传承与研究,所有文物都会加以保护供后人参观凭吊。而盗墓则是简单粗暴的以谋利换取财富为目的,而且认钱不认人,流亡国外的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大多与此相关。加上盗墓本质的作贼心虚限制了技术和时间,几乎所有的被盗古墓都有不同程度的恶意破坏。而很多大型的考古项目至今都是竭力保护而没有实施发掘,也是因为考古学家认识到当下技术的缺陷不足以完成而刻意留给后人研究,诸如秦陵、明十三陵等等。而通过考古来透析历史文化还原历史真相的行为在古代也非常流行,宋朝著名的欧阳修和李清照等等所热衷的金石研究其实就是文物研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还是源于坟墓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深入人心,考古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