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李萬升:熱心公益 愛心溫暖一座城

共產黨員李萬升:熱心公益 愛心溫暖一座城

在汶川地震災區現場,李萬升為災民搬運物資。

孔穎達疏《左傳》雲:“慈者愛,出於心,恩被於業。”

——題記

引子

8:05的航班,乘著陽光北向,航線的那一端,是北國春城——長春。

此次長春之行緣起於中國網的袁向紅。她非說長春民營企業家李萬升是有故事的人,很值得一唔。至於多有故事呢?袁向紅說,好人,河南人,艱苦創業,愛扶危濟困……

也可能是孤陋寡聞,對於李萬升,我竟知之甚少,不過是最初因幫袁向紅髮兩篇新聞稿才有些膚淺印象。兩篇新聞稿一是鼎慶公司為環衛工開放免費食堂,再就是吉林省河南商會換屆,李萬升當選會長。這算什麼呢?為環衛工開放免費食堂,似乎也不是李萬升開的先河,全國早有先例。當選會長更不是什麼驚天新聞,除此之外,有什麼值得如此讓袁一直推崇的呢?我有些不懂。

我是個十分挑剔的人。從事新聞工作近二十年,不是什麼人都能走到我的筆下的,即使僅僅把自己當作傳媒工具,我也不能有負於自己的文字,有負於自己的職業,有負於自己的處事規則。更何況,對於企業家,我還有一種先天的審視心理,總感覺這個群體中的不少人善於利用媒體為自己臉上貼金。

那麼,李萬升呢?他也這麼功利、這麼世故嗎?

李萬升,長春鼎慶公司董事長,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四川省抗震救災模範、吉林省道德模範、第七屆感動吉林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中華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稱號,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授予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當然,還有人評價李萬升:他就是個瘋子,就是個傻子,腦袋肯定出了問題。

好人總會被譽為傻子。看來,也正如袁向紅所言,李萬升,可能是一個確實有故事的人。

基於此,我才答應袁向紅飛抵長春,看看這鼎慶公司,看看李萬升其人,看看他究竟有多傻,究竟有著何樣的故事。

飛機抵臨長春龍嘉機場,除了先期抵達的袁向紅,接機的還有一位女士和一位男士。後來才知道,女士名曰王豔紅,是鼎慶公司黨支部委員、文明辦副主任、企劃部經理;男士名曰魏明超,公司工會副主席、人事部經理。

在驅車長春市區的途中,我隨手翻開車座上銅版紙彩色印刷的《九鼎普慶》,顯然,這是公司的內部出版物。那麼,稍一思考,顧名思義,便知鼎慶公司名稱之由來——一言九鼎,普天同慶。這樣詮釋,不知是否符合李萬升初衷。

出版物第三版有篇通訊《鼎慶公司王豔紅同志被授予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原來,坐在我前面的這位漂亮女士,竟然如此地不同凡響。長春好人、碩士研究生、放棄國電工作、長春市三八紅旗手、長春最美女性、連續5次無償獻血1100毫升、多次赴地震災區和抗洪前線志願服務……

一切讚美都已多餘,我只想知道,一個民營企業,你有什麼魔力能吸引並留住碩士研究生?你有什麼能量還能讓員工上升為行業翹楚?

難道,鼎慶的未知數真是太多?

初識鼎慶

長春,我不是第一次來。

應該在八年前吧,我去吉林市,轉道長春,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停留了一個晚上,好像是住在火車站附近。彼時,偌大的長春之於我,似乎沒有太多的新奇與感性,畢竟,行程匆促得很,本就沒有安排長春的行期。

其實,我是知道的,長春,比很多城市都值得深讀。

沿光復路至鐵北二路,過長春站,徑直向西左轉,幾分鐘車程,便到了位於鐵西街48號的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門口。公司大門普通平常,一點兒都不氣派,這與坊間的鼎慶盛名極不相稱。

倒是走進大門之內的一段通道還算有些內容,大體記錄著鼎慶的發展足跡及成就。一棟不大、甚至有些陳舊的三層小樓,集餐廳、辦公等多種功能於一身,這便是名動長春乃至吉林省的鼎慶公司的中樞系統。二十多年來,各種重大決策都從這裡推出,繼而構築了公司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於是,我便認識了更多的鼎慶人。

比如,公司黨支部專職副書記張鐵漢。溫文爾雅,穩重有加,邏輯縝密。兩年前退休于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此前為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檢務保障部綜合審計處正處級調研員、檢察員、三級高級檢察官、高級工程師。退休之際,被相關領導特別推薦,赴鼎慶公司任專職副書記,領銜企業黨建工作。張鐵漢作為公職退休人員,到鼎慶工作算是一個特例,確切地說,應該是鼎慶公司的特例,根本原因,我想還應該是公司的黨建工作使然。

比如,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帥。中共黨員,吉林省勞動模範,雅安抗震救災優秀志願者,吉林抗洪搶險優秀志願者,長春市綠園區金牌工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綠園區人大代表……4·20雅安地震、8·03魯甸救災,7·19永吉抗洪,王帥最危險、最艱險的地方,總有他的身影。

比如,公司董事長助理馬玲。中共黨員,東北師範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曾就職於東軟集團福建網絡科技公司,專業技術開發和產品功能設計……

比如,公司人事部經理魏明超,中共黨員,2005年入職鼎慶,從業務員做起,直至今天,任勞任怨,惟知奉獻。魯甸救災、永吉抗洪義無反顧,5年無償獻血1900毫升……

太多的人,我沒有辦法與他們一一相識。

比如鼎慶創業功臣張國士、高興海、張國強、張兆順、胡豔波、徐義軍、高興旺、韋召仁、貫鳳武、鄭金偉、高懷璽、鄭金福。

比如全國優秀農民工梁德厚。

比如吉林省抗震救災先進模範、第三屆鼎慶勞模高懷璽。

比如長春好人、鼎慶見義勇為模範王剛。

比如長春市綠園區職工技術帶頭人、第一屆鼎慶勞模鄭金偉。

比如第四屆鼎慶勞模鄭宏、員工楷模李豔傑等等等等。

……

一切愛,都停不下來了

共產黨員李萬升:熱心公益 愛心溫暖一座城

李萬升和黨支部成員看望長春市綠園區宇航社區80歲的貧困老人。

5月7日14:00,原本安靜的公司大院熱鬧起來,不少員工穿著紅色工裝湧進大院一側的會議室,領表、填表、排隊,像一條紅色的河流……這一天是鼎慶公司黨支部無償獻血活動日。

活動結束後,長春市中心血站暨吉林省血液中心的數字顯示,該日鼎慶127人成功獻血,獻血總量47400毫升。

這是鼎慶公司黨支部2010年以來組織鼎慶志願者第八次無償獻血活動,自願報名的254人中,127人符合獻血要求。

王豔紅說,鼎慶志願者在八個年度中,累計獻血總量已達23.64萬毫升。

情融於血暖人心。鼎慶公司員工大多是農民工,他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自然也不應要求他們高風亮節。他們純樸,他們實在,他們只知道需要自己要做點兒什麼時,便捋起袖子,將一管管殷紅的血液奉獻出來,給一個個陌生者以生命、以健康。

我不想用高尚或者華麗的詞語頌揚他們,因為,他們的行動自覺,已折射出任何詞語都難以表述的光亮。

這種光亮,不僅照亮了鼎慶,還照亮了社會。

在獻血的隊伍中,有一位沒有穿工裝的女性,顯得格外引人矚目。

她不是鼎慶公司的員工,而是員工家屬。她有些靦腆,說起話來甚至還有些害羞。

她叫劉立丹,丈夫雷達已在鼎慶公司工作兩年。她聽丈夫說要在單位無償獻血,感覺是好事,自己也來了……

問起她對鼎慶公司的感覺,她說,鼎慶挺鍛鍊人的,丈夫懂事兒了,也更孝順父母了。

沒有更多的溢美之詞,樸素的言語更能表達內心的感受。劉立丹,只是被鼎慶公司輻射的一份子,一定還有更多的張立丹李立丹,她們默默地從丈夫身上傳導出不菲的能量,然後散射出去,成為照亮社會的光束。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一個人,再到一群人成為正能量的生長源,繼而傳播繼而教化,那麼,整個社會必定大愛湯湯。

員工劉磊的話即是見證:原來從沒獻過血,也沒這種意識,到了鼎慶公司工作後,感覺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已經獻了四次了……

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做下去;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帶動一個群體做好事。鼎慶員工的持續發力,像是有一種精神的催化,在播種愛心的路上,開出了人間長久的花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李萬升與黨支部成員組織員工捐款,20分鐘募捐8萬元;19日,公司組織12人的志願隊赴災區搬運物資;從災區回到長春後,又籌資30餘萬元,購買1000套液化氣設備送往災區,解災民做飯難燃眉之急。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鼎慶公司組織12人的志願隊16日奔赴災區救災,時任青海省委書記強衛看到嘴唇發紫流鼻血的志願者,拉著手說:青海人民感謝你們。

2010年8月吉林永吉洪災,公司立即購買800袋麵粉,員工十多分鐘捐款49600元,黨支部又組織33人的志願者隊伍,開向災區,李萬升的兩個兒子,李國永李國緒,也一同走向了洪災現場。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半小時內鼎慶員工捐款73106元。22日,李萬升率領16名黨員志願者,在災區冒著生命危險,奮戰15個日日夜夜,併為68戶村民每戶發放1000元、共計6.8萬元救災䃼助金。災區的百姓一定不會想到,這一次,李萬升把兩個兒子又帶了過去,儘管,出發前,妻子一再讓他考慮後果。

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地震,公司16位黨員志願者給災民送去了公司捐款48077元,還為龍頭山鎮營盤村22戶村民每戶發放500元現金,幫助他們安頓災後生活。參加過兩次救災的李國永又一次出現在地震現場。

2017年5月17日,李萬升第三次率隊遠赴新疆,啟動“第六屆新疆·喀什嶽普湖愛心光明行”活動,在他的倡導下,三年內436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2018年4月17日開始,鼎慶公司黨支部倡議12個愛心食堂一日三餐向環衛工人陸續免費開放。至30日,2845人次(環衛工)在愛心食堂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

2017年春節來臨,鼎慶員工的父母收到了鼎慶公司500元春節慰問金。“我兒子能在鼎慶工作,真是太幸運了。”員工於會君媽媽的話道出了數百家庭的心聲。

每年,鼎慶都要拿出10%的利潤回報社會,在鼎慶背後,是100多位孤寡老人、10名老兵、40多個貧困戶、900餘人次貧困學生等,還有免費生活在“萬升百樂之家”福利院的老人和殘疾人。

公司37名黨員每月從工資中拿出5%作為愛心基金,堅持開展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活動。多年來,公司累計為社會捐款1400餘萬元。

…… ……

自然,我們期望家家溫暖,我們期望人人平安,但突如其來的災難往往會撕裂無數個家園的幸福。在災難面前,舍小我顧大家的鼎慶人似乎已經形成定律,他們恪守著發自內心的擔當和責任,一次次走向危險,一次次向災區張開溫暖的臂膀。

一切愛,都停不下來了……

“李萬升太好了……”

為人們所景仰的梅琳達女士是比爾·蓋茨的妻子,如今已是全球最大慈善基金“女掌門”。她的躬身慈善之為,給浮躁的社會帶來了價值不菲的燭照。

這正應驗了西方主流商界所推崇的“新慈善主義”——基於企業家戰略思考和親身實踐基礎上的慈善模式,輔之以企業家精神來管理和經營。因其有著先天的潛能,故其所釋放空間會成倍放大。這樣的模式,恆動持久,它有別於淺顯的關懷,“從而在突出的社會細分問題領域,展開十年如一日的跟蹤和救援。”

是的,十年如一日的跟蹤救援,不僅僅因為不竭的財力,更可貴的,還應該是某種精神的支撐和永續。

在長春老客車廠、如今屬芙蓉社區的一棟舊居民樓的單元門口,我見到了被鼎慶公司多年來一直幫助的陳朝霞。儘管在見到她之前,我一再想象著她的樣子,歲月、生活、重壓、悲天憫人……但一見到她,我無法、也不想將“苦命”一詞用到她身上,因為,她出乎意料的陽光、自信、樂觀、堅韌,徹底顛覆了我的想象。

“鼎慶和李總真正把我放在心裡,有鼎慶接著,我就掉不了地上,我就不怕。”說這話時,陳朝霞眼睛瞬間紅了。

當初,在社區的協調下,鼎慶公司用34000元幫她開辦的愛心洗衣店生意還算紅火,至少,讓無法外出找工作的她不出家門就能有一份收入,還好照看哥哥。

“逢年過節,鼎慶都送來米麵油,他們都想著我們。”

“他不僅僅是幫助我們物品金錢的好人恩人,更是我們的親人,時刻牽掛著我們的親人。”

“女兒上學,鼎慶還給助學金,我就給女兒說,將來要像鼎慶和李總一樣,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陳朝霞說,在東北師範大學讀大四的女兒很優秀,如今已被保研,她的成長,“離不開鼎慶的幫助”。是的,在很多時候,我們播下的愛心終會光大。久久為功就是這麼個道理。

還有曾被白血病折磨的大學生呼喚,這個帥氣的男孩,如今已基本康復。

剛在鼎慶食堂吃過早飯、做小時工、兼著三份工作的媽媽馬玉閣說,丈夫去世後,兒子又得了病,天一下子塌了,家裡一貧如洗,是鼎慶公司救了她娘倆的命,鼎慶不僅送錢給孩子看病,還經常送米麵油,董事長可真是大好人。

她側身叮嚀兒子:好好學習進步、有作為,要像李萬升一樣,將來多回報社會。

呼喚回應,將來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力,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做有意義的事。

由於不逢週末,我沒有見到在讀高中一年級的貧困學生陳科戌,倒是見到了租住在社區的父親陳雷。他說,自己患小兒麻痺症,沒有工作,從兒子小學四年級開始,鼎慶公司就一直幫助他這個困難家庭。李萬升董事長樸素得很,根本不像是董事長,他太好了,每年都資助20多名貧困學生。

“他太好了”,是這些貧困家庭表達最多的一句話,簡單的幾個字,卻蘊含著一個群體的心聲。

那麼,對於李萬升的好,究竟如何考量?如何界定?

早在2009年7月31日,中共長春市委員會、長春市人民政府發文《關於開展向李萬升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市人民學習他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不甘平庸、自強不息的進取意志,知恩圖報、奉獻社會的責任意識,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敬業精神,牢記宗旨、心繫大局的思想品質。

2009年8月7日《長春日報》如是評說李萬升:在人們的心靈中,或許鋪陳著很多的價值取向,而李萬升能把握“最大價值”,從而衍生出輝煌與精彩。

《長春日報》、《長春晚報》、長春電視臺,甚至遠在中原的《河南日報》《濮陽日報》,以及各大中央媒體紛至沓來,為“一位農民工感動一座城”的樸素故事,記下長長的文字。

這就是那個29年前在長春的大街小巷登著“倒騎驢”送啤酒的李萬升嗎?這就是那個為掙一元錢將十箱啤酒扛上七樓的李萬升嗎?這就是那個在建築工地做過苦力、抑或經營食雜店的李萬升嗎?

孔穎達疏《左傳》雲:“慈者愛,出於心,恩被於業。”意即做慈善是行善者發自於心底的愛,但其恩德,不但會益於他人和社會,也會澤被於自己的事業。

鼎慶的日益鼎盛,不言而喻。

旁白李萬升

這已經是我來長春的第四天了,李萬升一直未出現。王豔紅說,董事長確實有重要的事情要處理。

其實,我在想,我沒有必要非見到李萬升不可。此次來長春來鼎慶,我沒有準備一個字的採訪提綱,我不想從一開始就用既定的方式束縛自己,從而固化自己的思維。我有我自己的方式——通過聽和看,打外圍戰。

我一貫討厭提綱式問答式採訪,那套路陳舊、死板,當然,如果想偷懶的話,預備採訪提綱並一問一答,事後簡單整理,無需顧忌行文結構,最省心不過。

我不想這樣應付,因此,就難。

甚至,我還給袁向紅說,要想深入瞭解鼎慶、瞭解李萬升,需要見的人很多,還應該到他的家鄉去看看。可惜,迢迢數千裡,這次恐怕難以成行了。

不能成行便會留下遺憾。至於李萬升如何懷揣70元告別鄉村,如何成為家鄉的孝道榜樣,如何拿100多萬元為村裡修路打井,如何捐助桌椅電腦改變小學教學條件,如何承擔十幾年來村裡的水費電費,以及他為70歲、80歲老人每月各發放70元、100元養老金的諸多故事,只能間接而不能現場感受了。

還有,2016年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明辦等單位組織的“我為正能量代言”活動中,李萬升作為在外創業的河南人優秀代表,榮獲“正能量貢獻獎”。

我和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葛詩文相約,一定要去李萬升的家鄉看看,對,就是河南濮陽清豐縣雨淋頭村,這個小村的名字,給人太多的浮想。

葛詩文曾就職於《長春日報》,文字甚是了得,為人謙和樸誠。他說,很多官員忌諱與企業家來往,但在長春,不少官員與李萬升在一起時,便沒有這種禁忌。為什麼呢?因為李萬升真誠、坦蕩,他無所求,無所求便光亮。光亮的人總會被社會推崇。吉林省河南商會換屆選舉,李萬升被選為會長,這是眾望所歸。

在長春的日子裡,耳聞目睹太多關於鼎慶的人和事,感覺鼎慶人似乎始終都被某種精神充實著,任何人都鬥志昂揚、激情四射。每天早晨6:00上班,集中在大院裡開晨會,數百人統一工裝,匯聚成一片紅色的海洋。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詫異,這哪裡是一家民營企業,這分明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事隊伍。出身軍人的李萬升,言傳身教,鍛鑄了鼎慶獨有的向心力和上升力。

那麼,向心力也好,上升力也罷,彰顯的,都還是一個企業的魂魄,魂魄何在?

我要找到這個魂魄,我要找到滋養鼎慶的精髓……

鼎慶之魂:非公黨建

為什麼每天早晨6點準時開晨會,而員工不僅能按時到會,況且沒有任何怨言?

為什麼數百名員工時時刻刻激情四射、昂揚向上、信念十足?

為什麼每次愛心捐助,扶危濟困,員工們都慷慨解囊,唯恐被落下?

為什麼每次抗震救災,志願隊員都能寫下“如果在災區出現什麼不測,自願承擔一切後果,與公司、社會、政府、國家無關”的錚錚誓言?

這一群難說思想為何物、更談不上多高境界的農民工,乾的是扛煤氣罐的粗活,卻做出了令人仰視的壯舉,況且,十年,二十年,年年如此,歲歲如此。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再簡單不過,那就是,鼎慶有信仰,員工有信仰,所有人都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考量自己的言行。

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說:注重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中和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

還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話:民營企業搞黨建不是一種形式的、功利的想法,要真正擁護黨的理念,做到心中有黨。

早在14年前,2004年5月,鼎慶公司就成立了黨支部,現已發展黨員37名,黨小組9個。在全國來說,這應該是鳳毛麟角。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鼎慶發軔十數年的黨建沒有功利,而是在平凡中、在持久中形成了集體性的奉獻共識,而是在自覺恪守中形成了鼎慶式的文化力、凝聚力、戰鬥力、競爭力。

在體制內浸潤三十多年的張鐵漢不得不對鼎慶歎服:家庭化、學習化、軍事化、科學化孕育出的精神文化、親情文化、感恩文化、奉獻文化讓鼎慶獨樹一幟,黨的信念,深植於鼎慶,最終釀成一個企業的“魂”,最終釀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擔當的“鼎慶精神”。

先後被授予的全國文明單位、模範職工之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省、市、區先進基層黨組織,長春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等190餘項榮譽,可以說,每一項榮譽都是企業黨建的催化結果。

做表率當先鋒跟緊看齊、黨員亮身份亮職責雙亮活動、做奉獻使者服務使者,黨員先鋒號、雷鋒志願服務車隊、鼎慶志願服務站、萬升百樂之家、日行一善每日捐、鼎慶黨建示範街、黨群服務站等等已釋放出鼎慶黨建有目共睹的正能量。

2017年2月24日,時任長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郭靈計在鼎慶公司調研後如是評價:作為非公黨建的鼎慶公司,已經在非公企業起到了先鋒和模範帶頭作用,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鼎慶人回饋社會、服務社會、貢獻社會,走在了前列,這是鼎慶所有黨員的承諾,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黨和社會需要鼎慶這樣的企業和李萬升這樣的企業家,鼎慶是整個社會所有人奮鬥的一個縮影。

非公黨建在鼎慶的生根、發軔、蓬勃,及其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助推的,不僅僅是鼎慶員工和鼎慶企業,諸多單位慕名到鼎慶調研其非公黨建的實踐成果,恰恰證明了鼎慶黨建的社會效應。

如果說鼎慶公司是一座恢弘建築,那麼,鼎慶黨建就是蘊含在巨大結構中的鋼筋鐵骨,它隱形於外在,卻著力於內存,以永續恆生的精髓鑄就了鼎慶魂魄。

非公黨建,在鼎慶,其示範和標本意義,很難界定有多宏大,但其輻射力、號召力已經被鼎慶見證,已經被長春市見證。

鼎慶14年的黨建實踐,是新時代的一擎火炬,鮮紅光亮,熠熠生輝。

後記:三個本色

即將結束採訪的第四天晚上,20:00左右,李萬升回到了長春,並從機場直接趕往我們就餐的小飯館。

身材不高,敦厚朴素,甚至有些土氣,完全沒有董事長的派頭,這就是他給我的最初印象。

吃飯的間隙,我們聊天,沒有客套,像是多年的朋友。

談起這麼多年的公益、慈善、捐助,談起不論在家鄉還是在吉林的口碑,談起在物質的時代他所折射的意義等等,李萬升簡短地回應:他希望這個社會越來越好,力所能及做點兒好事,一個人會影響一群人,一群人會影響到更多的人,時間長了,整個社會就會充滿正能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閱讀一個人,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寥寥數語,便裸呈了他的全部精神世界。是的,李萬升這一星之火,歷經二十餘年,不僅點燃了鼎慶數百名員工,更給這個社會留下了永續的光芒。

想起李萬升寫給職工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人生要有自己的格局,“人的格局”即一個人心靈的寬度和深度。

李萬升,以根植於內心的自覺,完成了一個普通人的心靈昇華和精神集聚。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三個本色”,即:軍人本色、農民本色、黨員本色。

我以為,任何時候,我們的社會抑或國家,都離不開這“三個本色”的傳承和燭照。

曾經,在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黨支部的專題組織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能否成為英雄”的話題給出了答案:雷鋒、郭明義、羅陽,他們“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樑’”。

“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崗位上,但他們有一顆金子般發光的心,我希望同志們的參照系就是這些楷模。”

時代維新,萬象催發。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只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那麼,他就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楷模和英雄。

——這,正是李萬升的意義。(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