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尋找25年前的《廈門日報》

■1991年,連女士女兒捐款救災的善舉登上《廈門日報》

■這份報紙在搬家時丟失,連女士求助本報找回遺失的紀念

本報訊(記者 林路然)“我想尋找1991年7月13日的《廈門日報》。”13日,連女士撥打本報熱線968820說。她和這份報紙有什麼淵源,讓她在25年後仍然念念不忘呢?

女兒捐贈50元 還寫了倡議書

“最近長江流域發大水,我和老伴就想起這份報紙。”連女士娓娓道來,揭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1991年夏天,全國部分省市遭受特大水災。那年7月11日晚上,連女士一家人圍坐在電視前,看到屏幕中一座防洪大壩將被炸燬用於洩洪,許多村莊的老百姓不得不離開家園,那一刻全家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女兒告訴我,她明天就去捐款。”連女士說。

當晚女兒許苑瑩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不僅找出積攢的零花錢40多元,還寫了一份倡議書,號召更多的人獻出愛心。隔天,連女士塞給女兒一些錢,湊足50元,更遞上5張10斤的糧票(那時一家人一個月的糧票也才100斤左右)。那年,許苑瑩正就讀廈門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年,剛放假。她從鎮邦路的家走到市政府,將錢和糧票交付給工作人員。

沒想到,女兒的義舉被記錄在1991年7月13日《廈門日報》的頭版。報道中寫道,許同學寫信懇請市政府領導動員全市人民積極支援災區人民,她還附上50元和糧票,請市政府轉交給災區人民。“我特地從單位把報紙帶回家。”連女士說,她看到報紙很激動,因為7月13日是她的生日,這份報紙對她而言是最棒的禮物。遺憾的是,報紙在一次搬家時遺失了。

每月資助困難同學 堅持了4年

連女士說,之所以對這份報紙如此在意,還因為她對女兒愛心的讚賞。女兒常常做善事,剛進大學沒多久,見有個來自貧困山區的同學生活很困難,她就寫信向父母提議幫助這位同學。雖然一家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100多元,但連女士夫妻倆支持女兒的決定,每月匿名匯30元給那位同學,堅持了4年。畢業後,那位同學順著地址專程找到連女士的家,“他拿著兩袋香菇來謝謝我們。”連女士說,女兒做善事不留名,唯獨那次捐款被留存了,這是一份尤為珍貴的紀念。

因為25年前的紙質報紙留存不多,13日下午,記者將這份報紙的翻拍照片發送給連女士,這份曾經遺失的紀念再次回到她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