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經濟到底有多落後?

蜀山諸葛蠢

近些年來臺灣經濟發展確實不見起色,大部分年份經濟增速在2%以下徘徊。與大陸對比,其經濟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2017年臺灣省經濟總量為174446億新臺幣,摺合38702億人民幣,已經不足大陸的5%,位居大陸各省份第六。而二十年前,臺灣省GDP高居中國各省份第一,佔大陸的GDP比重超過1/4。然而,過去二十年恰恰是大陸經濟發展最快的二十年,臺灣GDP佔大陸的比重可謂一年不如一年,GDP也被內地省份逐漸超越。

但是臺灣省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其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到了90年代,臺灣已經躋身發達經濟體行列,1992年其人均GDP就已經突破1萬美元。臺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明顯比大陸高,所謂的經濟到底有多落後,從何而來?如果與歐美日等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相比,確實不如。在亞洲四小龍行列裡,也顯得掉隊了。臺灣經濟增速和人均GDP、收入在四小龍里墊底。

與大陸相比,臺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是有明顯優勢的。2017年臺灣省GDP摺合美元是5793億美元,在世界上能排進第22位,GDP比瑞典、比利時這些高度發達的經濟體還要高。人均GDP為24577美元,而2017年大陸人均GDP為8836美元。

在薪酬方面,根據臺灣當局相關部門統計,2017年上半年,臺灣省在職員工月平均總薪酬(工資和獎金)53479元新臺幣,摺合11600人民幣。其中工資收入月均39733元新臺幣,摺合8600元人民幣。在內地,在職員工月平均總薪酬能達到1萬人民幣以上的,所佔比例並不高。

從產業結構上看,當前中國臺灣的製造業仍然比較發達,其在電子精密儀器、半導體、IT、通訊等方面仍有很強的競爭力,部分製造業轉移到了內地和東南亞等地。2017年臺灣有7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比如鴻海精密、和碩、臺灣中油公司等等。所以臺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錦繡中源

曾經作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如今經濟萎靡不振,掉入“悶經濟”的狀態,民眾薪資水平已多年未漲。然而,蔡英文近日還表態,盡一己之力支持美國經濟發展,絲毫沒有考慮到島內經濟已經在走下坡路,遠遠落後於大陸,此舉純粹就是哄美國大爺開心。

1、與大陸對比,經濟優勢蕩然無存

除了人均GDP,臺灣的經濟優勢與優越感已經蕩然無存。2007年,廣東省的GDP便首度超越臺灣。到2016年,臺灣GDP連廣東省的一半都不到。與大陸各省一起排名,臺灣只能屈居第6

在吸引外資方面,臺灣真可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臺灣吸引外資投資案例已經連續三年大幅下滑2016年,世界各經濟體外來直接投資存量佔GDP的比重平均約為35%,臺灣只有14.2%,比率明顯偏低。

連內資都不投資,外資為何要來?在外商投資減少的同時,由於成本高昂和市場競爭激烈,臺灣本土企業也不斷出走,以致於島內經濟主要由服務業拉動,而民眾薪資水平止步不前,缺乏消費力,服務業對經濟的作用也不明顯。

2、創新、開放水平止步不前

遠早於大陸開放的臺灣,在開放程度上也落後了。目前只對西方國家使用“負面清單”,然而對大陸使用“正面清單”,即以清單方式列明可以開放的經濟領域。相比之下,中國開放地區普遍使用“負面清單”,且逐步推廣全國。

在城市創新方面對比,深圳、上海等城市躋身世界前列,臺北卻難望項背,在人工智能及網絡金融等領域遠遠落後,支付仍使用傳統的現金、刷卡方式。就連教育,兩岸差距也漸漸擴大。最近10年,大陸知名大學的全球排名逐年提升,臺灣卻加速衰落,臺大、臺灣清華等校已不再容易出現在全球排行榜上,

3、低薪致人才外流 島內基礎設施落後

如果說經濟宏觀方面說太抽象,那麼就從人們最有感的薪資來看。事實上,臺灣薪資已經10多年停滯不前,大陸的薪資則水漲船高。據臺灣官方公佈,臺灣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去年才再次突破新臺幣2.8萬元(約6000人民幣)。發展了那麼多年,薪資水平還是那麼低。

面對低薪、低就業率的現狀,近年來,臺灣青年赴島外工作人數不斷上升,以年輕、高學歷人群為主,同時島外專業人員來臺人數幾乎沒有增長

。據臺“行政院”主計處公佈的“赴外工作人數統計”,2015年赴外工作人數共72.4萬人,其中,大陸就佔了大半。

最後,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來看,臺灣城市建築老舊,除了臺北和高雄有一線城市的格局之外,諸如嘉義、新竹、臺南等地區在公共設施配套、科技易居方面相當於國內的三四線城市。

寫完上面,不禁覺得那些曾經嘲笑“大陸人民吃不起茶葉蛋”的臺灣人民可笑又可憐,憑藉短暫的發展成果就驕傲自滿,現在經濟發展陷入困局,又不思變,反而大搞政治內鬥,未來臺灣的發展不容樂觀。


金十數據

不是臺灣經濟落後,而是大陸發展太快!

1949年,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帶走大量的專家學者和真金白銀,在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方面,等於舉泱泱大國之力去建設一個海上小島。發展起點之高,在全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都難以匹敵,想不富裕都不行。(下圖:臺灣省會臺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陸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由於缺乏經濟發展經驗,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十年人為浩劫,一直處於貧困狀態。因此,臺灣人就給大陸貼上了貧窮、落後、愚昧的標籤。(下圖:一線城市深圳)

1979年改革開放,特別是近20年來,大陸社會經濟發展及其迅猛,可謂是日新月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迅速崛起,拉動內地省市快速發展,目前已有5個省份(不含直轄市)的經濟超越臺灣。(下圖:二線城市重慶)

臺灣思想意識停滯,大陸正在勇往直前!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自己錢少,不到重慶不知道結婚太早,不到臺灣不知道文化大革命還在搞。臺灣人“兩耳不聞島外事,一心專注搞鬥爭”,對島外事物缺乏瞭解,繼續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眼光看待大陸。(下圖:臺灣是這樣開會)

很多臺灣人懷疑大陸有沒有高速公路、除了大城市以外農村有沒有用電。一些媒體甚至專家、教授肆意抹黑大陸,誤導青年一代的思維。例如臺灣教授(其實是輔導講師)高志斌就說過,大陸至少有十四億人吃不起茶葉蛋、深圳經濟特區的人吃不起方便麵。(下圖:說吃不起茶葉蛋和方面的臺灣教授高志斌)

臺灣的這種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的小確幸意識,三句話不離民主、四句話不離自由,其實臺灣這種用子彈助選、用自殘當選阿三式的民主,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軍人、公務員、警察、教師(軍公教)20年沒漲過工資就是鐵證。(下圖:臺灣軍公教抗議不漲工資)

曾經與新加坡、韓國、香港等並稱亞洲四小龍的臺灣,很快就會被大陸更多的省份超越!


長天含秋

臺灣經濟的人均GDP從2016年開始就負增長,=排名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引以為傲的電子產業發展前景危機重重。從1999年的臺灣GDP17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大陸的43.8%,但是到了2017年,臺灣GDP是39072億元人民幣。而2017年,大陸經濟總量是827122億元人民幣,增長6.9%。臺灣GDP佔大陸比重不到4.72%.經濟滑坡可見一斑。

先來看從1999年到2017年臺灣和中國大陸的GDP對比:

1990年臺灣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為3878 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3.8%;

1993年臺灣GDP為2226億美元,大陸為6132 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36.3%;

1995年臺灣GDP為2650億美元,大陸為7413 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35.7%;

2000年臺灣GDP為3212億美元,大陸為10808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29.7%;

2001年臺灣GDP為2917億美元,大陸為11592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25.2%;

2002年臺灣GDP為2948億美元,大陸為12371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23.8%;

2003年臺灣GDP為2998億美元,大陸為14099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21.3%;

2004年臺灣GDP為3223億美元,大陸為19316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16.7%;

2005年臺灣GDP為3461億美元,大陸為22257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15.6%;

2006年臺灣GDP為3660億美元,大陸為26847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13.6%;

2007年臺灣GDP為3980億美元,大陸為32508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12.2%;

2008年臺灣GDP為3929億美元,大陸為43274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 9.1%;

2009年臺灣GDP為3789億美元,大陸為49847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 7.6%;

2010年臺灣GDP為4305億美元,大陸為60094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 7.2%;

2011年臺灣GDP為4669億美元,大陸為73011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 6.4%;

2013年臺灣GDP為4893億美元,大陸為93937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 5.2%;

2017年臺灣GDP是39072億元,大陸為827122億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72%。

而從各個省市的GDP數據來看,臺灣僅僅排在第六位,而如果按照臺灣的GDP增幅來看,四川、湖北、河南三個省份的GDP也即將超過臺灣

臺灣經濟到底有多差呢?

臺灣《經濟日報》報道指出,2017年進行中的重大投資案,幾乎只剩下離岸風力發電業者,過去常見的電子、半導體、生技等都不復見,沒有人投資的囧境越來越大。

為什麼臺灣經濟表現的這麼差,連續下滑?

 1、電腦行業不景氣。

  點航行業日薄西山,2017年全球個人電腦銷量1500萬部,市場整體同比下跌11.1%,聯想也出現了虧損,臺灣的宏碁電腦等日子更不好過。

 2、智能手機行業,臺灣代工模式落伍。

  臺灣曾經有HTC的科技模式,但是HTC因為技術投入等原因幾乎錯失了手機行業發展,而類似代工模式又比較落後,臺灣已經被手機行業近乎除名。

3、人才外流

臺灣基礎設施落後,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外流,比如2015年離開臺灣就業的臺灣人又72萬,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大陸工作。

4、經濟落後,且資源不足

民進黨採用激進的兩岸關係政策,使得臺灣成了一個真正孤懸海外的孤島了,而臺灣本身就是一個資源貧乏、經濟基礎薄弱的島嶼,而又沒有更多的資源和產業進行全球的佈局。要知道這還是在中國大陸沒有做任何經濟制裁的基礎上發生的。如果我們隊臺灣進行制裁,臺灣的經濟崩潰會更加嚴重。


你覺得臺灣的經濟是好還是不好呢?


毛琳Michael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老炮兒上月中旬剛剛結束了島內七天自由行,對於臺灣目前的整體狀況還算比較瞭解的!

首先,從經濟方面來看。以臺北和高雄為例,平均工資不到3萬臺幣,摺合人民幣6500元遠低於北上廣深!相當於國內的二線城市,其餘的臺灣地區收入更低;但是,臺北的物價普遍高於北京,拉麵40-60人民幣每碗!日常的蔬菜、禽蛋類普遍也要高於大陸。更為糟糕的是,島內經濟普遍不振,缺乏新生的支柱產業,大陸興盛的手機支付和AI技術遠勝於島內,年輕人的就業環境比大陸更為嚴峻!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島內瀰漫著悲觀情緒!

其次,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來看,臺灣雖然也有環島高鐵,但是速度僅相當於國內的動車水準,車內沒有自動飲水設備,臺灣高鐵運用的是日本技術,在科技人性化方面要落後於大陸。在城市建設上,除了臺北和高雄有一線城市的格局之外,諸如嘉義、新竹、臺南等地區在公共設施配套、科技易居方面相當於國內的三四線城市!

再次,從臺灣未來的經濟發展來看,仍然困難重重。在政治上,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派在市政措施上封閉保守,否認“九二共識”大開歷史倒車,打壓島內的異見者,施行綠色恐怖!以王炳忠等人的被抓和“勞基法”為導火索,在臺北發動了數十萬人的“12.23”大遊行,島內的意識形態割裂更加嚴重!島內人民對於經濟現狀和施政措施的不滿更加嚴重!

最後,從兩岸未來的關係來看。“十九大報告”涉臺文字,強調給予島內民眾“國民待遇”為對臺關係奠定了友好的基調,同時,我們也需要嚴重關切島內複雜混亂的政治狀況,最大限度的尋求兩岸的和平統一,但是也決不能放棄武統的原則性底線!

長遠來看,隨著兩岸實力差距的逐漸拉大,臺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認可兩岸一家的理念,而傾向於迴歸祖國大陸!


老炮兒看電影

眾所周知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歷史原因,臺灣省和大陸目前還處於分離狀態,我相信總有一天台灣會回來的。

臺灣省經濟落後嗎?臺灣、新加坡、香港、韓國因為經濟發達被評為亞洲四小龍,雖然臺灣省經濟衰退但還是挺厲害呀,在國內排名還是在前十呢,以省級行政區域為單位排名,GDP總量臺灣省排國內第六,人均GDP也是前三的。

80年代,臺灣經濟進入了鼎盛期。90年代臺灣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臺灣成為發達經濟體。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臺灣經濟進入衰退期。現在臺灣經濟高峰期已經過去。摺合人民幣為3.72萬億人民幣。

2016年,超過臺灣省經濟總量的省份:

第一名廣東7.9萬億,

第二名江蘇7.6萬億,

第三名山東6.7萬億

第四名浙江4.6萬億

第五名河南4萬億

第六名臺灣3.72萬億

2016年人均GDP超過臺灣的大陸城市共有五座城市:廣州,深圳,鄂爾多斯,包頭,東營等,其實臺灣省經濟不落後,只是大陸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希望未來大陸和臺灣省攜手共創輝煌。


邵陽

說臺灣經濟落後要看跟誰比怎麼比,以及臺灣未來的發展趨勢。

先說臺灣的硬實力--經濟。



現在臺灣人均GDP約25000美元,看上去還不錯。可是韓國已經30000美元,香港新加坡都超過40000美元。過去臺灣可是排四小龍之首,現在只是敬陪末座。

臺灣GDP總量跟大陸比更相形見絀:曾經等於大陸GDP一半多,現在變成26分之一。雖說臺灣也在發展,但已經被髮展更快的大陸遠遠拉開。按全國省市排,臺灣也只能排在第六第七。

再說臺灣的軟實力--文化。



臺灣的文化曾經很發達,2000年之前甚至2010年之前,臺灣的流行音樂,電視劇,綜藝等仍風靡大陸,風靡亞洲,稱為"灣流"毫不為過。

今天呢,臺灣文化早已風光不再,完全被"韓流"蓋過,甚至也遠比不上大陸的"華流"了。

再談談現實。

今天大陸已經強勢崛起,開始引領和主導全球經濟和貿易,世界各國和地區都想打入大陸這塊巨大的市場,都想參與大陸創造的無限未來商機。

而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卻想要跟大陸搞對抗,阻隔兩岸交流,這是要讓臺灣自絕於大陸,也就等於是自絕於世界啊,這樣下去,臺灣經濟哪有前途可言,結局只會越來越落後。


滴水載舟

《臺灣青年之臺灣經濟分享談》

臺灣,亞洲四小龍之首,有著發達國家的樣貌。兩岸交流解凍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有飽飯吃,很多探親的士兵啊,同胞啊,對我們來說,覺得是財神爺,是福星。

聽說李登輝上臺搞了民主政治後,開始往臺獨的路上偏移,臺灣開始全面進入政治內耗,經濟議題只是選舉語言,最後束之高閣的議題而已。

在這之後的風光已不在,從龍頭化尾。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從2015年開始,吸引僑外投資比例下降,比例偏低。臺灣本土的企業也不斷往外走,內資流失。

很多企業不願在臺灣投資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才,缺工。多數的外來企業來臺灣投資的時候面臨水電供應不穩,中北部地區土地供給不足,中南招聘人才困難。

在“五缺”裡面,首當其衝的是“缺電”。由於沒推出配套舉措的情況下推進“非核家園”,造成大幅度缺電情況,然後又因為冬天霧霾消減煤發電,造成電力不足。然後“缺才”“缺工”方面,雖然一再修正,但是沒有解決工人如何避免長時間加班和過勞。加上地區的不良因素,雨勢集中和當局管理不當,形成“缺水”。地區人口多,部分財團工業用地圖利,造成“缺地”。


臺灣經濟發展缺少什麼


夢行悟空

臺灣的開始落後,要真的多謝李登輝。

政治臺獨方向讓,讓國民黨分化,支持民進黨上臺。臺灣沒有一天爭權奪利中度過。這個過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前面都不說,都知道李登輝時代哪有民進黨說話的份。國民黨開除李登輝一直到今天國民黨成了落魂黨。

李登輝的時候認為自己是中國的至少80%以上,蔡英文上臺時自認中國人的只有20%多,30%中間搖擺,穩穩的40%以上直接不認是中國人,臺獨口號無所顧慮的滿天飛。

陳水扁當選得勝視頻相信大家看過,有一個年輕女的說:讓中國見鬼去吧!當年多少中國咬牙了。

就算在李登輝時代絕對無人敢說,說這些好像是多餘的。其實不然,證明這麼多年的政活動須要很大政治精力和經濟損耗才可達到。

現在蔡英文又暗真做,島內又是熱鬧不一般。國家不怕外患,更懼內亂。韓國雖然總統老是被抓,韓國就在那些年裡超過臺灣,現在可甩臺灣一條街了。

結果:不過到現在也不能說臺灣落後到那裡去了。

政治算計的同時臺灣也經歷金融危機,馬政府當時很努力,民進黨按太陽花。當時臺灣經濟停留在2008年基本相當的位置上。

現臺北市水平基本與廣東東莞差不多,不過娛樂業比東莞多些,臺灣其它城市新北好點,基本跟大陸3-4線差不多。沒有那種生機勃勃的氣息。只是硬件:公里↖街道↖綠化可認識到當年繁華的印跡。

消費也不用說,一般百姓會講客家真的很多錢。

臺灣也經對大陸沒有任何優秀可言。

如果說有的話就是:臺獨者在宣傳臺獨,續做洗腦神曲。支統一者天天插著五星紅旗,到處抗議。


星空的傳說

臺灣經濟雖然算不上落後,但絕不至於國人跪舔。

去過臺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城市建設很落後,最拿得出手的臺北也就和國內普通二線城市差不多。現在每年人均購車量都沒大陸高,滿大街摩托車。

現在臺灣的GDP已經開始衰弱,即使這樣,他們的GDP還摻水不少,計算了海外產值。

臺灣省內經濟不景氣,大量年輕人過著小確幸的生活,有志的年輕人都來大陸發展了。臺灣一共2000萬人,將近200萬人來了大陸。

然而大陸目前發展成這樣,各方面對臺灣進行產業擠壓,但他們很多新聞業仍然堅持愚民政策:例如大陸農村吃不起茶葉蛋,大陸進入移動互聯網是因為買不起電腦等。

中國平均生活水平目前的確不如臺灣,但一二線城市和東部沿海都不比臺灣差,而且中國因為大市場擠壓效應,未來更有希望。

臺灣如果不能更好的認清形勢,迴歸祖國懷抱,就會應了《鄭伯克段於鄢》中的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