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公见了刘邦一面,然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吕雉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段佳话,当时吕公一眼看穿了刘邦日后能成大事,硬是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有私生子且一穷二白的中年亭长。为什么吕公只看了刘邦一眼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难道真的只是因为相面那么简单?我们看看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吕公见了刘邦一面,然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首先吕公一家是举族从山东搬迁过来的,从山东单县一路搬迁到江苏沛县,可能现在觉得不是很远,但是在当时也已经是足够远的了。车马不便,山高水远,如果不是得罪什么大人物那是绝对不会搬迁的,吕公能搬迁这么远并且一下子选中沛县,那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书上说的是因为和沛县县令交好,所以搬迁到沛县,而沛县的县令还特意为吕公搬迁之喜设下了一场接风宴。此时就互相矛盾了,吕公得罪的是大人物,而沛县县令只是一个小人物,用一个小人物去阻挡一个大人物,那显然就是不自量力。如果不是因为县令,那吕公搬迁到沛县也就是另有原因。

负责接风宴的人是萧何,萧何定下的规矩是:礼钱不够一千的,坐在堂下。此时刘邦说自己礼钱一万,所以才能入内。但是在历史上记载的是:刘邦“持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首先这里点名了吕公不是因为那点礼钱而迎接刘邦的,真正吸引吕公的原因应该就是谒。这个谒就是古代的名帖(现代的名片),吕公看到谒神色大变,赶忙起来把刘邦迎接进来.

为什么吕公见了刘邦一面,然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此时也有人说吕公看重刘邦的原因是刘邦面相好,吕公一看就是贵人之相.但是此时秦始皇在健在,大秦帝国还没有崩溃的迹象,而刘邦也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古代平均寿命都很低,按理来说以后不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古代讲究名门望族,像刘邦这种很难有大作为.单凭相貌刘邦很难让吕公对他如此尊敬,真正的原因恐怕就是手中的谒.

吕公见过刘邦之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当时吕夫人质疑说道:”你经常说女儿非同寻常,日后定嫁给贵人.县令想娶我们女儿你都不同意,为什么要他嫁给刘邦这种人?”而吕公的回答是:”“此非女子所知也!”这里又有了疑问,如果仅仅是因为相貌问题,那么吕公不会瞒夫人,但是此处吕公并没有说出理由.

为什么吕公见了刘邦一面,然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那么问题来了,吕公他是避难而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县令以寻求庇护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吕公选择了刘邦?选择县令不应该是更明智的选择吗?在古代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称为公的,吕公能能被称为吕公就一定是有几斤几两的,既然吕公不是无知的人那为什么会放弃最优选择?这期间一定有猫腻,而历史上没有记载,那就一定证明此事非同小可.

吕公见到刘邦的时候就特别尊敬,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吕公会相面,但是我前面说了那么多,基本上就排除了这个可能;其二就是吕公和刘邦在之前就打过交道了,有可能吕公不认识刘邦,但是一定认识刘邦手中的谒.如果刘邦真的和吕公有所交集,那么我们就往前推,看看刘邦之前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吕公见了刘邦一面,然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史记·张耳列传》记载道,刘邦曾经和张耳一起当游侠,并且和魏国的信陵君交好,魏国灭亡后,张耳因为反秦被通缉,而刘邦却回到沛县当一个亭长。一个无权无势连自己父亲都不待见自己的流氓,为什么能当上亭长?为什么多次受到萧何有意无意的帮衬?为什么吕公看到刘邦的谒后会大惊?这就证明刘邦的谒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信物,很有可能就是秘密组织接头的信物,联想到张耳那么这个组织很有可能就是反秦组织。这样你之后的一切你都会明白,下面的事情也都可以理清楚。

刘邦私放徒役然后潜逃到芒砀山,秦法即位严苛,此时刘邦的家人应该会被连坐,但是刘邦的家人反而受到沛县官吏的保护,吕家在刘邦畏罪潜逃的时候对刘邦仍旧不离不弃,没有选择一刀两断再无瓜葛。而与吕家交好的县令被沛县百姓所杀,吕家的两个兄弟(吕释之,吕泽)因为起兵反秦而被封侯,而这两兄弟起兵的地方就是吕家仇人的所在地单县。

为什么吕公见了刘邦一面,然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这样就能理解透了,两人原本都是秘密反秦组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分离,最终又重聚到一起了。刘邦畏罪潜逃的时候,吕家杀了县令保护了刘邦的家人,而远在单县的吕氏兄弟杀了仇家,然后扯上反秦的旗号造反。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刘邦逃亡的时候,吕家并没有避祸举族搬迁而是坚定的站在刘邦的身边。刘邦的造反可能就是早已谋划好的,而刘邦和吕公很有可能早就认识。

为什么吕公见了刘邦一面,然后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此事疑点重重,但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还原的情况就是这样,吕公也许也只是一个化名。有人说是吕不韦当时金蝉脱壳没有死,而是让一另个人代替他喝毒酒而死,之后长期组织反秦势力,最终在秦始皇死后一举造反,这也就是为什么六国余孽可以在始皇死后一起发难。而关于吕公是谁,这件事还很难决定。还请各位网友多多指教,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