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5月22日晚,“荃珍溢香问风华——豫剧名家汪荃珍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将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演唱会上,刘粉霞、王玉凤等25名弟子将拜汪荃珍为师,这是她时隔六年后再次收徒,为豫剧常派注入新鲜血液。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25名徒弟很多都是“角儿”,三分之一具有高学历

5月22日晚,由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的“荃珍溢香问风华——豫剧名家汪荃珍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将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演唱会上,刘粉霞、王玉凤等25名弟子将正式拜师豫剧名家汪荃珍,而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馥荔、沈铁梅等人将亲临现场见证、助兴。

“这25名学生中,跟着我学戏最长的已经十多年了,像杨建惠、刘媛、康沙沙、刘粉霞等人,跟我这么多年,尽管一直没有名分,但无怨无悔。而跟我学戏时间最短的是一对小姐妹,也有三年时间。”汪荃珍说,25人中,既有戏曲同仁介绍的,也有领导介绍的,还有慕名而来的,她们的平均年龄30岁左右。

在这25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是年过五旬的畅琳,去年曾在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春》获奖,她原本是一名公安人员,如今已经退休,但唱起汪荃珍的经典唱段,特别稳当,那种感觉不亚于专业演员。而年龄最小的就是这对小姐妹,只有七八岁。通过这几位特殊的徒弟,让汪荃珍看到了豫剧的魅力,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层面,都有人深深喜爱豫剧。

在此次所收的徒弟中,除了已经退休的畅琳和这对小姐妹,其中90%的徒弟都是专业院团的演员,还有几位在高校任教。

在所有新收徒弟中,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在各地市剧团一线担当主角,他们在很多赛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和奖项。比如,被人们誉为“小荃珍”的路明芹,是许昌豫剧团的武旦演员。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她在省级青年演员大赛上,三次获得金奖,文武双全。而韩亚冰、康沙沙、李小宁、杨金杰、王敏、郭青峰、杨建惠、王玉凤、张梨娟、王晓楠等人,也都获得过金奖。其中,杨金杰已经担任项城豫剧团的业务副团长。

除了专业演员,来自北京的张丹,来自河南各个高校的亢寒、闫晓宇等人,她们都是高校的教师,在大学里教授戏剧。

汪荃珍透露,这些徒弟中,三分之一具有高学历,其中不乏中国戏剧学院的本科生及河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她们的高学历,有利于她们在塑造人物、推动艺术传承发展方面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上。

戏剧注重传承。身为豫剧常派的传人,汪荃珍说,希望新收的徒弟们接过常派这面大旗,担当起“戏比天大”的责任,希望她们成为未来的名家。

从艺三十多年,至今只收了五个徒弟

1963年,汪荃珍出生在驻马店正阳,受大哥大嫂影响,她从小就喜欢歌曲和戏曲。1976年,她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学习表演专业。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杜鹃山》饰演柯湘)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刘胡兰》饰演二青嫂)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李双双》饰演李双双)

自从1981毕业后,汪荃珍一直在豫剧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然而,30多年来,汪荃珍只有5个徒弟。

汪荃珍第一次收徒,是在2006年11月18日,在焦作影剧院举办的“戏曲名家演唱会”上,她收焦作市豫剧团青年演员常艳霞为徒。收下常艳霞后,汪荃珍就鼓励她去中国戏曲学院攻读本科。

五年后的2011年11月8日,在河南英协剧院举行的“汪荃珍收徒演唱会”上,汪荃珍收何艳芳、韩亚冰为徒。这是她第二次收徒。

何艳芳来自许昌豫剧团,她当时已经是团里挑梁的角儿了,和任宏恩先生合作过很多部戏。而韩亚冰来自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当时她进团不久,很用功,也很有潜力,如今正在中国戏曲学院深造。

汪荃珍的第三次收徒,是2012年5月20日晚在河南电视台1500平米演播厅举行的“百花齐放春满园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中原戏曲名家收徒演唱会”上。此次收徒演唱会,规格相当高,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主办。

活动现场,汪荃珍收下河南省豫剧三团青年演员王丹、郑娟两位新徒。 如今的王丹,已经接下了《香魂女》的主演,是国家二级演员,而郑娟已经主演了反腐豫剧《全家福》,进步很大,成绩卓著。

从艺至今,汪荃珍只收了这五个徒弟。“我对她们的标准只有两个: 一是在单位要团结同事,和睦相处。二是要学会吃亏,工作上要兢兢业业,业务上要勤学苦练,做人要老老实实。”汪荃珍说,这些年来,这五个孩子按照先师的教导和她的要求去做,她很满意,也很欣慰。比如,她们三个无论谁演主角,另外两个不是端茶就是递毛巾,孩子们非常团结,亲如一家。

收徒就要对徒弟负责任,徒弟也要对老师负责任

戏剧注重传承。而从艺三十多年的汪荃珍,此前只收过五个徒弟,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收了这五个孩子后,对我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收了徒弟而不能很好的传帮带,还不如不收。”汪荃珍说。

说起深层次原因,汪荃珍坦言,她总认为自己的能力还带不了这么多学生,因为自己还在舞台上呈现新的艺术作品,还在琢磨着如何更广泛的、更深刻的形成自己的风格。

“常香玉先生是我的恩师,我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特点,我要根据先生的条件和我的条件, 在老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表演特点。因此,这么多年来,我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一个常香玉先生之后的表演体系。”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刘青霞》剧照)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刘青霞》中饰演刘青霞)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汪荃珍剧照《村官李天成》饰演丁秀莲)

放眼中国戏剧界,那么多艺术大家都在广泛收徒,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徒标准。汪荃珍一直认为,收徒就要对徒弟负责任,同时,徒弟也要对老师负责任。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观望,看看其他艺术家收下的徒弟能传承多少。很多艺术大家收徒,我去祝贺的同时,也在考察自己的学生。她们如果一心想跟我学,是否举行拜师仪式并不重要。当然,如果她们经不起等待,中途拜其他艺术家为师,我也绝对不耽误人家。”

时隔6年后,汪荃珍决定再次收徒,而且选择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这一独特的形式。

“没有收她们之前,她们只能喊我老师,不让喊师父。很多学生说,老师,我们跟您学这么多年了,给个名分吧!所以,此次收她们为徒,也算是圆了她们长久以来的心愿。”汪荃珍说, 收徒仅仅是个形式,如何借助这个形式真正让孩子们站在舞台中间,让观众、专家、媒体去检验,是她十分在乎的问题。虽然她们当中很多人在各地市已经成“角儿”了,但登上省人民会堂这个剧场的机会还真不多。因此,她把省人民会堂这个大舞台提供给徒弟们,让她们展示水平,向观众汇报,让社会各界认识和见证。

为了避免观众视觉疲劳,最终选择晚会的形式,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汪荃珍说,这是一种创新,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

恩师常香玉曾说,艺术家永远也达不到顶峰

1984年,21岁的汪荃珍进入当时的河南省豫剧一团工作,成为一名小演员。

当时,为了传承发展豫剧,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建议下,为常香玉大师举行收徒仪式。经过层层选拔,刚刚进团不久的汪荃珍十分幸运地成为常香玉所收的七个徒弟之一。

“我只是个小演员,有这么一位恩师关怀,能够近距离学习,觉得荣幸地不得了。当时能够成为常香玉大师的徒弟,特别特别骄傲。”回忆起34年前的拜师场景,汪荃珍说,当时,她们面对常香玉大师深深鞠躬,那算是很现代的礼节。她们没有给老师送礼物,而常香玉大师给每位徒弟送了一盒磁带一本书,这本书里的内容,是常香玉大师的艺术总结和“红白花”(《拷红》、《白蛇传》、《花木兰》)的戏词。

从拜常香玉大师为师的那一刻起,汪荃珍就立志要当艺术家,要当“角儿”,就如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从那之后,汪荃珍经常去常香玉大师家里学习,“而每一次学习,常香玉大师都是以慈母般的方式来接待我们。”上过课后,还要留她在家吃饭。

汪荃珍记得,常香玉大师对她们的要求极为严格。

“在衣着打扮上,她要求穿得不一定好,但一定要干干净净。她不止一次地说,你们出入公共场所,一定要讲究,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她还说,当演员要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好素材、好老师,值得我们去重视。如果一个演员不重视,就注定走不远。”汪荃珍回忆,常香玉大师把团结看得非常重要,要求徒弟们要相互团结,要看别人的长处。而在舞台上配戏,要像亲姊妹一样,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把一部戏揉在一起,才能给观众更好的享受。

常香玉多次对汪荃珍说:“荃珍啊,艺术家永远没有顶峰,很多人说我是个’家’了,但我自己知道,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永远也达不到顶峰。”

在汪荃珍看来,恩师的教诲,除了艺术上的指导外,更多的是指导她做人。“老师真的把观众视为上帝,大小活动,她总会积极参与,满足观众的需求。”

一个演员,要想成名成家,只能练、练、练

几十年来,汪荃珍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今天的汪荃珍,已经成为知名表演艺术家,不但是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还是“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她曾在多部舞台剧、电视剧、电影中担当主要角色,尝试不同艺术品类的表演形式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在豫剧《审子辩奸》《百岁挂帅》《杀宫》《凤冠梦》《穆桂英下山》《破洪州》《香囊记》《花木兰》《儿大不由爹》《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风雨故园》《刘青霞》等剧中,她塑造主要角色,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的奖项二十余项,受河南省政府嘉奖并记大功一次,曾荣获我国“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铂金奖”等荣誉。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香魂塘畔的香魂女》电影剧照)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电影《香魂塘畔的香魂女》海报)

在汪荃珍看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和恩师的培养分不开。

“我在河南省戏曲学校时,遇到了霍云景、宋桂枝、赵忠茹等老师。走向工作岗位后,遇到了杨兰春、葛珪章、朱玉双、宋桂玲等老师。后来又拜在常香玉大师门下。作为传承人,我一路走来,都是恩师们手把手传授、心与心相通的结果。而河南省豫剧院三团的陈新理、高洁、柳兰芳等艺术家,则是引领我走向现代戏的恩师。”

在汪荃珍看来,一个演员要想快速进步,老师的点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悟性和后天的勤奋,唯有如此,一个演员才能走向成功。像一些高难度动作,练习十遍和一百遍的效果肯定不一样,一个演员的悟性再高,如果不勤奋、不刻苦,不入心入脑入骨头地去练习,是绝对完不成的。

在艺术之路上,汪荃珍对自己的要求极为苛刻。从进入戏校之后,她完成每一步作品,都要比其他演职员多付出十倍的努力。前几年排练《刘青霞》时,除了上午、下午、晚上同大家正常排练之外,她还会在早上6点,中午1点至2点,晚上10点至12点这三个时段,自己单独练习。

“一个演员,要想成名成家,只能练、练、练。直到今天,一周七天我至少五天都在跑圆场(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跑圆场)。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只有练,舞台呈现的才能好看好听。”汪荃珍说,一个好“角儿”,绝对不是靠外围工作换来的,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也不是靠别人包装出来的,而是要在十三块板上(旧时舞台的称谓,因早期戏台多由十三块木板搭成)不断的磨练才能成功。希望自己的徒弟谨记先师的教导,勤学苦练,老实做人,将中国豫剧发扬光大。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976三大戏曲节目

联袂送票

“荃珍溢香问芳华”豫剧名家汪荃珍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将于5月22日19点30分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上演,名家云集,不容错过!戏曲广播特别回馈戏迷朋友们的支持厚爱特向打通热线电话的听友免费赠票!

5月22号河南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三档戏曲节目《票友排行榜》、《976星秀场》、《欢乐咚咚锵》联袂送票!节目直播期间打通热线电话的听众每人可获一张“荃珍溢香问芳华”豫剧名家汪荃珍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门票。仅限前30位,先打先得,赠完为止。

领票地址:河南广播大厦一楼大厅(纬一路经五路交叉口)。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河南戏

henanxi1143

长按二维码关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