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简介,他是怎么死的?子女现状如何

戴安澜,国军名将,黄埔系第三期骨干之一。1924年加入北伐革命军,翌年参加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军闻名遐迩。1939年12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第5师团激烈鏖战,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在敌四倍与我的人数差距下,撸断了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的要害,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蒋介石还专门为此发了奖状"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西出云南,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至5月26日逝世,享年38岁。戴安澜是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在共军阵营里也是对他敬佩有加,毛泽东闻讯后写了首诗吊念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对于戴安澜是怎么死的,现在都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他的死是光荣的,同时也完成了他作为军人的最高使命:战死沙场。1942年,正值中缅战争,戴安澜作为指挥领导军队打响了同古战役。

战场上由生到死往往都在那一瞬之间,作为指挥,更是成为了敌人瞄准的对象。负伤自然也成为必然。就在同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时,不幸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药物难以运输进来,因此极度缺乏。他不得不忍受剧痛,艰难度日,还要为战事操心劳累,伤势一天比一天糟糕,最终伤口化脓溃烂,就算药物充裕,也无力回天。就这样在缅北的一个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职。
远征军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简介,他是怎么死的?子女现状如何​如果说是被一枪打死,或许还能死的痛快些,而戴将军确是被身上的伤一天天折磨至死,换做常人,这种痛苦是无法忍受的,或许早就自己了结了自己,可戴将军为了不给国家带来麻烦,他宁愿自己忍着,也不要士兵们冒着危险给自己送药,即便身负重伤,也依然要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直到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直到自己的生命耗尽,以身殉国。死时年仅38岁。因为条件限制,死后都得不到一口像样的棺材,尸体还是被马革裹着被人带回了祖国。戴安澜是怎么死的,他的死是悲壮的,这也让老百姓们深受感动,在运尸回国的路程中,沿路百姓无不为之声泪俱下。

戴安澜与妻子王荷馨共有四个子女,四个子女都投身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儿子:戴复东,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同济大学。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东南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1984年他在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时,获得贝聿铭华人学者奖学金的第一届奖金,用这笔奖金,他单身乘公共汽车遍访美国32城市,对其城市、乡村,各方面环境获得第一手资料。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现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并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远征军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简介,他是怎么死的?子女现状如何女儿:戴藩篱,上海政协委员。

儿子:戴靖东,原南京理工学院教授。

儿子:戴澄东,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先后任江苏水利厅副厅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向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致敬,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他的子女个个不辱父辈,都在为祖国的不同岗位做贡献在此,也向他的四位后代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