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朱祁镇、朱祁钰二人?

钱塘安东阳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仅有的两个儿子,宣宗朱瞻基能文能武,天纵英才,与其父仁宗朱高炽共同创造了“仁宣之治”。朱瞻基是在祖父朱棣和父亲朱高炽的疼爱下长大的,跟祖父朱棣出征过漠北,驾驭群臣轻车熟路,可谓文武全才。只是天不假年,宣宗当了9年皇帝,37岁就驾崩了。

宣宗驾崩时,大儿子朱祁镇8岁,老二朱祁钰才7岁,这两人同父异母,但是感情相当不错的。朱祁镇一登基就封弟弟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朱祁钰已经21岁了,还没有按照祖制出京城就藩。明代皇子一般15岁左右就开始离开京城到封地去了。从这事也可以看出,朱祁镇很疼爱弟弟朱祁钰。

1449年,朱祁镇不顾群臣劝阻,以国家安危为重,率20万大军御驾亲征来犯的蒙古瓦剌部,让弟弟朱祁钰监国。结果大家都晓得,朱祁镇兵败被俘。皇帝御驾亲征,让弟弟监国,这事有点匪夷所思,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多了,但应该是太子监国。

让弟弟监国的事情在大明历史上上罕见的。朱祁镇就不怕弟弟黄袍加身?不担心自己回不了北京?墨菲定律显灵。朱祁镇这下真回不来了。京城有的富户已开启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求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是“战”还是“迁”?1449年八月十八日,由孙太后压阵,监国朱祁钰主持召开会议,南迁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但兵部左侍郎于谦站出来,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有再提议南迁的要杀头。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有人上书朱祁钰,希望他承继大统。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九月初六朱祁钰成为皇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仍为太子。孙太后这样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是朱祁镇的,朱祁钰先过渡一下。

皇帝被俘,皇帝有儿子的情况下,没有让皇帝的儿子继位,而是让皇帝的弟弟继位,这在封建王朝历史上好像只发在宋朝发生过,宋太祖死后不是儿子继位,是弟弟赵光义继位。没有让儿子继位的理由是主少国疑,这是什么风格?这就是以国事为重的风格。

这事是孙太后同意的,英宗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儿子,朱祁钰不是孙太后的亲儿子。在当时危急情况下,拥立已经成年的朱祁钰当皇帝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能做到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大明臣子的胸怀和后宫的开明。你看看清末,慈禧太后,亲儿子同治皇帝死后,立了4岁的载湉,载湉死后,又立3岁的溥仪。在国家民族存亡绝续之际,慈禧这个老女人还是不愿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误国误民近半个世纪。

朱祁钰登基之后,调兵谴将,运筹帷幄,朱祁钰依靠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击退来犯北京的蒙古瓦剌部的部队,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来,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回明英宗朱祁镇,借此求和。也先想放,可朱祁钰不愿意接。于谦对朱祁钰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您还是皇帝,所以理当尽快接哥哥朱祁镇回来。朱祁钰见于谦都这么说,就同意了。

哥哥回来了,朱祁钰亲自出城迎接哥哥,并行拜见之礼,一年没见,哥俩互拉双手,泪涕沾襟,半真半假,但兄弟情的确在。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皇帝被俘后对方没有索取到任何东西的也是闻所未闻,不附带任何屈辱的条件就被放回来,更是从未听说。

但是,朱祁钰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严加防范,不得出门,不得与外界联系。这就是朱祁钰的不对了,哥俩幼年丧父,一起大,哥哥对自己疼爱有加。当上皇帝后,朱祁钰大权在握,不愿意放手,这个好理解,是朱祁钰为挽救北京、挽救大明江山做出了主要贡献,理应继续干下去。软禁哥哥有点不近兄弟情深,但是不软禁哥哥,朱祁钰这个皇位随时可能被抢回去。

后来,朱祁钰又通过贿赂大臣,废除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事,连朱祁钰的汪皇后都坚决不能同意的,汪皇后还算明白人。朱祁钰一意孤行,废了汪皇后。朱祁钰保国有功,继续当皇帝说的过去,但把哥哥朱祁镇之子的太子位废了,就过分了,许多大臣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就死了,朱祁钰再没有儿子了。

朱祁钰这时才25岁,再生出儿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已有大臣上书呼吁朱祁钰恢复原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位。朱祁钰再也没有生出儿子,后来连新皇后也死了。当了8年皇帝后,朱祁钰病重,部分大臣迎接哥哥朱祁镇复位。朱祁钰知道后,说:“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度尽劫波兄弟在。事已至此,我想朱祁钰终于醒了。一个月后,朱祁钰病逝。

从治国理政方面说,朱祁钰要强于哥哥朱祁镇,我认为朱祁钰一生最糊涂的事情就是废立太子,使得自己的威望大打折扣,所谓利令智昏。古人说“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当自己的太子夭折后,朱祁钰就应该深刻反思,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天命保有敬畏。倘若此时朱祁钰能幡然醒悟,复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夺门之变”必然不会发生。

复辟后,朱祁镇废除弟弟朱祁钰的帝号,降他为亲王,骂他不孝、不弟、不仁、不义,臭名昭著,人神共愤。朱祁镇驾崩后,太子朱见深继位,朱见深比较宽厚,他承认叔叔朱祁钰是皇帝。南明弘光政权时,给予朱祁钰上庙号为代宗。

不过,朱祁钰和哥哥朱祁镇的关系总体算是不错,皇位更迭两次,并没有动刀动枪,没有流血。


坐看东南了


这两兄弟好有意思,中华上下五千年帝皇中应该找不出第二对了吧?说要对此二人的评价,那真要斟酌一下了。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年仅九岁登基,贤臣“三杨”辅政,后来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祸乱朝纲。土木堡之变发生后被瓦剌俘虏,面对内忧外患之际,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下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景泰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面对哥哥留下的烂摊子,朱祁钰的表现俨然一个英明君主,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瓦剌人见明朝在朱祁钰的统治之下越来越强大,担心明朝会报复就将朱祁镇客客气气的放了回来,目的就是等这两兄弟互相残杀。明英宗一放回来,气氛就尴尬了,国不能无主也不能有两个皇帝啊!最后明代宗将哥哥软禁起来享受太上皇的待遇,但是日夜被监视起来,没有自由可言。



但是就在景泰八年历史出现了转折点,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所以这两兄弟生在一个时代真是有点“既生瑜何生亮”情节。面对权利利益谁都有私心,朱祁钰不肯白白让位,朱祁镇不愿一辈子受人摆布,过一种被人监视下担惊受怕的日子,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复辟。面对现实,朱祁钰也无可奈何,但是就说当皇帝这件事,真心觉得朱祁钰比哥哥要称职,但是朱祁镇后期的表现也算合格,但是英宗的称呼真心不够格,是非功过让历史作客观的评论吧!

说老实话真心心疼朱祁钰,假如明朝由朱祁钰一系传承,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


盛唐新州


在明朝这两百来年里面,这对兄弟两绝对是个特殊的存在。

在土木堡之变以后,这对兄弟的地位和身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在此之前,哥哥朱祁镇在执政前期重用宦官,造成大明中期最大的悲剧。几十万的精锐损失殆尽,物资损失无数,最大的危机在于,皇帝被俘!

这毫无疑问是哥哥朱祁镇的执政失误和识人无方。其后瓦剌军队洗劫京郊区域,攻击北京城,虽然朱祁镇在敌营里面还保持皇帝的尊严,不卑不亢的态度。但是给大明带来的伤害太大了。

朱祁钰就是在这样最危难的时刻被大臣们推举上帝位。众志成城重用贤臣在心理上和军事上彻底粉碎了瓦剌首领的各种损招。无计可施之下,瓦剌送还了朱祁镇,给大明埋了一颗雷。

后面的事情就很明显了,享受了权利的朱祁钰迷失了方向,不愿还朝给哥哥。并软禁了哥哥嫂子,更过分的是废除了当时太子朱见深的名分,哥哥朱祁镇在宦官和武将支持下发动夺门事变,再次登基称帝!而朱祁钰的下场就不太好了。短短的几年执政时间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施政机会,但是他对于经历了土木堡之乱的大明是有匡扶社稷的大功劳。这点功不可没!

而朱祁镇复辟以后,除去诛杀忠臣于谦这一污点,基本上都奉行仁政。比如释放永乐朝开始囚禁的建文帝后人,废除从大明开国以来的皇帝驾崩嫔妃殉葬的恶俗等等,其执政期间的仁政不仅仅于此。

所以,个人认为,朱祁镇虽然有大错,但是经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懂得了很多东西,对其人生后期执政有了一些好的偏向,愿九泉之下两兄弟重归于好!


梦圆的金窝


古代封建制度下,明朝皇“权”宦官专政,五百多年的历史,长存于人间的是什么呢?

朱祁镇九岁登基,(不是民主国家)是错。瓦剌也先攻打北京,发生“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与太监王振去应战(把战争当作是打猎娱乐是错),最后几十万大军覆灭,朱祁镇被瓦剌也先俘虏。这是瓦剌也先没想到的,这么庞大的物体却不堪一击。

为保大明王朝江山稳定,于谦,张居正,袁崇焕等推选朱祁镇同父异母弟弟朱祁钰为代理皇帝,立遥远被掳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合情合理)

瓦剌也先尝到了攻打北京的甜头,多次出兵,但于谦等文武大臣以朱祁钰为中心,击退瓦剌也先部队把他打回大漠这是“北京保卫战”。

明朝基本稳定,但被掳的朱祁镇怎么办?于谦等臣奏旨接回,派谁去呢?皇帝答应接回哥哥吗?(这会想到岳飞的下场,这剧情多相似)。

代宗朱祁钰这会当然不乐意,这么多人朝拜,皇帝当的多过瘾,把哥哥接回来自己的代理皇位怎么办?(和宋朝赵构想的一样)。但不接亲情也说不过去,人嘛那点私心还是有的,接回来把朱祁镇皇权免了,安心养老(软禁)把侄子朱见深不允许继承皇位的事疏通了。

派谁去呢,和瓦剌也先大臣们谈判可不是闹着玩的,在江苏任职的一个七品芝麻官李实被选上了,此人口才,办事风格有点辣。

李实的官位小了点,去接前皇帝太上皇档次不够,朱祁钰又加官为“礼部右进侍郎”,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外交官。

这不也不知李实谈了哪些内容,资料正史应该有吧,就把朱祁镇接回来了。

一切按事先准备的办妥,也封李实为“都察院右进衘史”,一切风平浪静。但有一伙以“权”为目的大臣们觉得不公平。所以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密谋。

要是把朱祁镇重新捧上皇位,那我们就立了大功。如此这般安排妥当。那朱祁镇还没想到有这等忠诚的人,那感动的,(此时已忘了在外当俘虏的事,为了“权”兄弟你让一让吧)。这不第二天就上朝当皇帝了,群臣贡拜!

代宗朱祁钰纳闷了,但也没说什么。(多么奇葩),只能说兄弟俩感情深。没多久朱祁钰驾崩了。

朱祁镇从第六任到第八任的“夺门之变”。其中捧他的石亨等都封官加爵了,为了除去异己类,为了“权”。把大明江山的功臣们统统杀了,最伤心的应该是于谦了,挥笔写了《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风骨剔透,又万般无奈)。那使臣李实也被抄了家,免了官。

最后朱祁镇又把石亨等也办了,据说都是为了“权”,想造反。(这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病逝,他的儿子朱见深当皇帝。也许良心发现了,平反于谦等功臣。降旨李实复职都察院右进衘史。但李实前去上一天班就辞职了,归隐乡间。(这里有故事,谁有一壶酒)




天籁琴音5885416


英宗不算一个好皇帝,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但他是一个好人,待人和善,废除了殉葬制度。

代宗有私心,有大功,在国家动乱的历史特殊时期,他临危受命,重用于谦,保家卫国。虽然大部分靠于谦,但功劳总是领导的。只是后面软禁前皇帝,更改太子,就是人性之私了。也给自己带来了夺门之变。


口腔医生肖武峻熊


朱祁镇是中国封建皇朝邪恶的化身,一、他信用奸妄,使几十万大军土崩瓦解。二、一旦被俘,自己要求臣民忠,自己却甘当带路党。三、为复辟找理由,可以杀救朝救己的于谦,是忘恩负义之辈,十足的人渣。而朱祁玉,则在最危难的时刻,勇于担干,正确用人,采纳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是人杰。


安平144796971


朱祁镇是一个昏君,丧师辱国,厚着脸皮,苟且偷生。而朱祁钰有北京保卫战之大功,深得人心,可惜的是没有儿子继承皇位,被奸人所乘,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一叶孤舟向天涯


权杖是诱人的毒药,不想被它毒倒,只能比它毒辣。绝对的权利之争,和道德无关。没有全身而退,只有心狠手辣。


尘风吹拂1


朱祁镇是一个年轻有抱负的皇帝,从他远征瓦剌就可以看出,只不过能力不足,朱祁钰也很有能力,但生不逢时,最终英宗复辟!


功过三皇德高五帝


人性的弱点---无论是朱祁镇朱祁钰,还是其他人,权利在亲情面前不堪一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