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簡介,他是怎麼死的?子女現狀如何

戴安瀾,國軍名將,黃埔系第三期骨幹之一。1924年加入北伐革命軍,翌年參加北伐。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200師師長,著名抗日將領,以遠征軍聞名遐邇。1939年12月在廣西崑崙關與日軍第5師團激烈鏖戰,戴安瀾指揮有方,重傷不下火線,在敵四倍與我的人數差距下,擼斷了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的要害,贏得著名的崑崙關大捷。蔣介石還專門為此發了獎狀"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1942年3月戴安瀾率200師西出雲南,打退了日軍2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瀾於指揮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彈負傷,至5月26日逝世,享年38歲。戴安瀾是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在共軍陣營裡也是對他敬佩有加,毛澤東聞訊後寫了首詩吊念道:“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對於戴安瀾是怎麼死的,現在都是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他的死是光榮的,同時也完成了他作為軍人的最高使命:戰死沙場。1942年,正值中緬戰爭,戴安瀾作為指揮領導軍隊打響了同古戰役。

戰場上由生到死往往都在那一瞬之間,作為指揮,更是成為了敵人瞄準的對象。負傷自然也成為必然。就在同年5月18日,戴將軍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時,不幸身負重傷,由於緬北地區複雜的地形和連綿的陰雨,藥物難以運輸進來,因此極度缺乏。他不得不忍受劇痛,艱難度日,還要為戰事操心勞累,傷勢一天比一天糟糕,最終傷口化膿潰爛,就算藥物充裕,也無力迴天。就這樣在緬北的一個距祖國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壯烈殉職。
遠征軍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簡介,他是怎麼死的?子女現狀如何​如果說是被一槍打死,或許還能死的痛快些,而戴將軍確是被身上的傷一天天折磨至死,換做常人,這種痛苦是無法忍受的,或許早就自己了結了自己,可戴將軍為了不給國家帶來麻煩,他寧願自己忍著,也不要士兵們冒著危險給自己送藥,即便身負重傷,也依然要堅守在戰爭的第一線,直到流盡自己的最後一滴血,直到自己的生命耗盡,以身殉國。死時年僅38歲。因為條件限制,死後都得不到一口像樣的棺材,屍體還是被馬革裹著被人帶回了祖國。戴安瀾是怎麼死的,他的死是悲壯的,這也讓老百姓們深受感動,在運屍回國的路程中,沿路百姓無不為之聲淚俱下。

戴安瀾與妻子王荷馨共有四個子女,四個子女都投身到了社會主義建設之中。

兒子:戴復東,1928年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1952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建築系(現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畢業後任教於同濟大學。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名譽理事,上海建築學會名譽理事,東南大學上海校友會會長。1984年他在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作訪問學者時,獲得貝聿銘華人學者獎學金的第一屆獎金,用這筆獎金,他單身乘公共汽車遍訪美國32城市,對其城市、鄉村,各方面環境獲得第一手資料。

參加大型規劃二項,均獲一等獎;參加國內外設計競賽,獲一等獎4項;設計工程70餘項獲省部級獎2項。撰寫專著7部,論文107篇,譯書1部,並取得國家二項專利。現擔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並任中國建築學會名譽理事、上海建築學會名譽理事。
遠征軍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簡介,他是怎麼死的?子女現狀如何女兒:戴藩籬,上海政協委員。

兒子:戴靖東,原南京理工學院教授。

兒子:戴澄東,高級工程師。1964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先後任江蘇水利廳副廳長、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向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致敬,正所謂虎父無犬子,他的子女個個不辱父輩,都在為祖國的不同崗位做貢獻在此,也向他的四位後代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