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如何写好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的语文作文?

a820697057

这题是很标准的幸存者偏差

生活当中也会经常遇到这种事儿,飞机的事儿证明了飞机被打成马之后还能回来的都是被命中一些无关紧要的位置。而不是说这些位置容易受攻击所以需要加固,因为那些紧要位置被击中的飞机都已经挂了。

同理我们还能看到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一堆人觉得温州人会做生意,会赚钱,都是老板。然而实际上温州人天性爱创业,也会扎堆创业,然而那些死在创业路上的人你压根就见不到,也不会去关注。只有那些闯到最后,成功了的人被你关注到了,你与其去研究这些人有那些因素导致成功不如去研究失败者身上有因素导致他失败。


还有比如你有没有总感觉每次排队都是你这列队伍最慢,每次打车你都打不到,不想打的时候你却总是看到有空车?因为正常排队或者正常打到车的几次被你当做一件很寻常的事儿过了,而排队最慢的几次和打不到车让你恼火的几次却印在你脑子里。


还有为什么古代遗留下来的金字塔不管是玛雅的还是埃及的还是印尼的都是这么个形状?因为其他搭法都倒光了。

所以幸存者偏差也可以解释为,你最后得到的讯息来自于幸存者,因为死人不会说话。也可以反过来,你得到的讯息来自于不寻常的事儿,因为寻常的事儿被你选择性忽略了——比如你整天看到中国的桥梁倒塌,然后你觉得中国桥梁很烂,而实际上,正常的桥梁你不会去关注,而且你可能不会关注中国作为基建狂魔,桥梁数量加起来比全世界还多。


疯狗的轻武

其实这篇作文反映的就是幸存者偏差,从成功返航回来的战机身上寻找共同点,然后对其进行改进,但实际上这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二战中战机一般都是有装甲防护,但是为了机动性考虑,不能在所有部位加装装甲,只能在一些关键部位加装装甲来保证其生存性。比如对于战机而言,机翼、发动机、油箱等这些都是关键部位,但是平安返回的战机的这些部位一般都是状况良好的,即使被攻击也只会有少量的弹孔,。

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部位不重要,而是由于这些部位没有受到致命伤害才幸存得以返航。因此后来盟军开始在数学家瓦尔德的建议下,改变了改进方案,开始对那些调查出的弹孔很少的地方加强防护,后来盟军战机的损失率才开始下降。

而其实二战中的潜艇战也是如此。运输船队该如何排遣才能降低损失,很多人下意识会认为尽可能多的分散船队能降低损失,但是实际上这反而增加了德军潜艇遭遇盟军运输船队的几率,反而加剧了损失。因此后来,盟军开始采取更加集中的护航措施,数十艘运输船集中在一起,由一个较强的护航舰队负责护航,而这样一来,德军潜艇遭遇盟军运输船的几率大幅下降,而且这些运输船队的护航力量有所增强,能更有效的应对德军潜艇。


战争之王

有准备才有建树

今天,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1902年,故事的主人公亚伯拉罕·瓦尔德出生于当时的克劳森堡,隶属奥匈帝国。后来他辗转来到了纽约,这让他从此卷入了战争。

瓦尔德是天生的数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为了优化作战、降低损耗,召集了一批数学家,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平衡战机防御和机动的最优方案。

军方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军飞机在欧洲上空与敌机交火后返回基地时,飞机上会留有弹孔。但是,这些弹孔分布得并不均匀,机身上的弹孔比引擎上的多。

多数人认为应该在弹孔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即机身部位加强防护,而瓦尔德却与众人意见相反:需要加装装甲的地方不应该是留有弹孔的部位,而应该是没有弹孔的地方,也就是飞机的引擎。

按理来说,机身留有弹孔最多,说明受到的伤害最多,肯定最需要加强防护啊?

瓦尔德的独到见解可以概括为一个问题:飞机各部位受到损坏的概率应该是均等的,但是引擎罩上的弹孔却比其余部位少,那些失踪的弹孔在哪儿呢?瓦尔德深信,这些弹孔应该都在那些未能返航的飞机上。胜利返航的飞机引擎上的弹孔比较少,那是因为引擎被击中的飞机未能返航。

而大量飞机在机身被打得千疮百孔的情况下仍能返回基地,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机身可以经受住打击。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幸存者偏差”。弹孔分布数据是幸存的飞机提供的,而坠毁的飞机已没有机会提供它的数据。所以获取弹孔数据的样本就不是随机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容易给人造成误导,做出错误的决定。

今天说到这个故事,

是因为全国二卷的作文。

我们经常会感慨地说:

“乔布斯真厉害!大学辍学竟然还能创办了苹果公司。”

“比尔盖茨真厉害!大学辍学竟然还成了世界首富”

其实他们只是辍学大军里取得辉煌成就的凤毛麟角,可以在聚光灯下接受人们的钦佩和艳羡,而更多的辍学的人却是过着碌碌匆匆的生活。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就像是故事中安全返航的飞机,而更多辍学的人,却无法达到这样的成就。

如今不少人会持“读书无用”的观点,认为像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没有读完大学照样可以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但其实这些只是概率很小的个例,而因为整体的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会有不少这样的成功人士,从而给了一些人误导:读书无用。

读书怎么可能没有用呢?

我至今仍记得初中入学时的第一节班会课,班主任老师说的一句话:

“有准备才有建树!”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你还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职业,想走什么人生的时候,先为你打好坚实的基础。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才不会手足无措、兵荒马乱,你才不会因为错失良机而扼腕叹息。

明天,请继续加油哦!


包大人玩科学

看到这个题目,英武想到的就是:概率与真理的辩证关系。

1.概率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认知:当发生刑事案件后,凭借现场遗留的鞋印、头发、指纹,提取后进行比对,只要之前有前科的人、录入过指纹等等,就能够比对成功。这种技术,现在进行了拓展性延伸,通过比对DNA,能够寻找到失散多年的被拐儿童,效果很明显。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哪些失散或者被拐的儿童,要提前能够在数据库中保存自己的指纹,还有进行采集DNA,这就是大前提。

2.同理,如果美英军方根据作战幸存下来的飞机弹痕来进行针对性的“打补丁”,往往效果会很差。因为:哪些极少被弹痕触及的部位,可能正是被击中而让飞机直接爆炸、解体从而没有返回来的战斗机。

3.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真理被认可接受也需要坚持。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句话:谎话说了成千上万遍后,连说谎者都“信以为真”!

然后,真理就是真理,真理的发现与被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同样需要当事者坚持,坚信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当然不是固执的去辩解,而是通过能够让当初还不能理解的人,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件来认知、理解,从而能够接受某个真理

4.统计是概率问题,而概率正是通过大数据的积累,从而产生了智能化决策程序的开发,从而实现了对很多事情前瞻性的预测!

真理不是迷信而是科学,而科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就是因为通过日常现象千百次的统计与梳理,通过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大概率的事物发展运动规律,这就是真理诞生的过程。

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没有牛顿对于大家司空见惯的苹果落地产生好奇,进而开始“钻进去”研究,苹果落地依然是日常现象,仅此而已。

生活在现在浮躁的时代,更需要我们能够坚持自我,让自己能够在嘈杂、充满欲望的时代,保守自己的一片探寻世界的好奇心,就像婴儿刚出生对世界饥渴般的探寻一样。


英武

如果学过公务员考试的逻辑推理,这个故事就好理解了,理解了这个故事,才能展开发挥写好这篇作文。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逻辑学上的他因问题。飞机被攻击有很多部位。不同的部位攻击后有不同的效果,有的是单纯的弹孔,有的根本飞不回来。

所以如果单纯看弹孔,除非所有飞机都飞回来,否则就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既然有的飞机没回来,那么正常逻辑学上有一个大部分的概念,就是弹孔多的部位占大部分,还是没飞回来的占大部分。

但是之所以这道题没飞回来的占了优势,就是人命的因素,人的生命大于飞机的价值,所以重视没飞回来的飞机受伤的部位更为重要。

这道题联系到作文上,可以是看问题要全面,可以联系到工作,生活,教育子女,学习,升学等各个方面。

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用好好学习也有很多有出息的,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好好学习的有出息的更多。

这里只举一个例子,想要很多例子请关注锦州突发,希望和各位成为朋友。


锦州突发

本人刚写完了另外一片类似的回答,今年陕西地区的高考题目对于这些18岁的孩子们来说,的确有点难。

通过这次的题目我感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方向不应该仅限于课堂,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大量的课外知识来充实。

我刚才写了一篇,为了防止复制黏贴,只做一个截图:


大唐神都

材料作文首先应该做的事抽取要素,不要说什么大而范的幸存者偏差,大多数考生应该不知道,这也不是命题人想问得。

首先材料中出现的要素有破损飞机,不能返航的飞机(这是学生作文直接不能入到一类的关键信息),

二,大多数的人

三,专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

四,专家的结果是对的

通过抽取要素我们发现材料说的事情是处理一件事情我们不仅要从成功者的角度出发,更应该从失败的案例上分析原因。

作文议论文为主,六段的递进式,最后结尾最好联系当下,对当下的成功学进行批判,对埋头苦干的进行表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