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客家是一個“在路上”的漢族民系,從古代中原南遷而來,聚居在閩粵贛地區,日久他鄉即故鄉。所以,鄉愁對於客家人來說,猶如與生俱來的“胞衣跡”,更加真切,是共同的根、永恆的情結。在客家名人的筆下,鄉愁更是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深處的音弦,雋永動人,讀後手不釋卷,蕩氣迴腸,餘音繞樑。

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黃遵憲(1848-1905)是我國近代傑出的外交官和詩人。詩歌不僅有開闊的世界視野,還富於濃郁的客家鄉情。1885年秋,途經香港、廣州回到老家梅州,懷著喜悅的心情寫下了《遠歸》:“人人相見各開顏,載得春風入玉關。鄰里關心問筐篋,兒童拍手唱刀環。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說乘槎犯鬥還。海外名山都看遍,杖藜還看故鄉山。”

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說到黃遵憲,自然就會想到丘逢甲(1864-1912),他們被稱為近代詩壇的“都頭領”、“雙子星”。作為著名的客籍愛國詩人和政治活動家,丘逢甲詩歌創作,尤其是1895年抗日保臺失敗內渡後,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國恨鄉愁,也反映出純樸自然的客家情結。

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歌殘汾水雁秋飛,北望胡塵淚滿衣。愁對春風吟水調,六龍西幸不曾歸。”;“衣冠南渡避胡來,憑仗雙輪碾海開。應有田橫客相笑,春帆葉葉過登萊。”

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對於故鄉的理解, 最早是詞典中“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祖籍”。然而讀過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茅盾的《可愛的故鄉》諸文後,我才明瞭故鄉的含義不僅如此。

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莫說鄉路長,再長也長不過我的思念。莫說天涯遠,再遠也遠不過我的目光。莫說雲天高,再高也高不過我的暢想。鄉情是一支清遠的笛,悠揚而深遠,鄉情是一罈陳年老酒,清香而醇厚。

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喜歡傍晚時候村落的寧靜,任思緒飄蕩在那“夕陽西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中夢境。更彷彿看見父親那彎了脊樑,母親那飛亂的銀絲。還有自己兒時調皮搗蛋的身影……

故鄉,你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根,你是客家人的“胞衣跡”

耕作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