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1000万买地下室,只因这是学区房

再也没有哪个群体会比现在的

中产阶级更焦虑了。

在中国,有远远不止三座大山压在他们身上。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教育、住房、医疗,把哪个问题单拿出来都能彻底压垮一个精明强干的年轻白领,而学区房是前两座大山结合的产物。

也许你不相信一个地下室能卖1000多万,你也不会相信这么一个性价比差到离谱的房子会有人买,但是事实是,北京就是这么魔幻现实主义——还真的有人买,而且还是抢着想买。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学区房。

这还不是普通的地下室学区房,而是可以上北京西城西什库小学的学区房,而这个小学可以直升北京到北京最好的中学——北京四中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房主最初的报价就超过了一千万元。有位客户看中了户型,可因为

出差耽误了几天,结果就被他人买下了。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1000万买地下室,图个什么呢?这位家长想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所谓“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的怪圈——孩子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

赢在起跑线上,很重要!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印度,人们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有人甚至不惜把自己从中产变“贫困”,电影《起跑线》就是印度人一个典型的缩影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豆瓣评分8.2。

故事很简单,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与太太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让女儿进入理想的学校,妻子先是要求举家搬到学区房,然后尝试了走后门、找中介、甚至贿赂校长。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然而这些都行不通,入学实在是太难了。

父亲亲眼看到培训机构里的“小神童”几种语言随意切换,十八般才艺尽数掌握。他的女儿没有过人的天赋,他作为家长也没有提前培养的高瞻远瞩。

和他们一家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凌晨的学校门口,等待放号的家长深夜便已大排长龙。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走投无路的拉吉只能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政府规定名校为了照顾贫穷家庭也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抽签入学制度,为此他用了一种最卑鄙的手段——带着全家入住贫民窟扮演穷人。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讽刺的是不久前,他们还在身上堆满奢侈品渴望融入上流社会;一转眼,就不得不蓬头垢面、灰头土脸地在脏兮兮的小屋中体验生活的艰难。

他们终于争取到了这个名额,但是他们这时候却发现,高等学校里面的人却也更冷漠。

一个小男孩说:“我不能跟她玩,因为她说印度语。老师说我们必须说英语。”

在印度,说英语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学,他们还请了专门的顾问为他们提供所谓“专业性”的意见,还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孩子顿时连睡觉都变得时间紧张。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因为进入了贫民区,他们现在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找到可以饮用的水。

而所谓的抽签也根本无法保证公平,拉吉夫妇这样假扮贫困人口的中产阶级不在少数,能进入名校的贫民学生只有极少数,而且也大多不能顺利毕业,因为名校教育早就被包装成针对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各种名目的高额收费层出不穷,足以逼退这帮穷学生。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就连那个看起来公正无私的校长其实也是整个教育产业灰色利益链条中的一环。入学,表面上是抽签和面试,实质上则是学校与权力和金钱进行的一场利益交换。

“你能向谁举报?政府?媒体?警察?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上学。”校长毫无畏惧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反对潜规则的校长,自己原来就是最大的潜规则。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上层社会入学不费吹灰之力,底层人民听天由命、任凭抽签规则摆布,中产阶级绞尽脑汁,像拉吉夫妇一样几乎脱了层皮,变得里外不是人。

一切都是困境,一切都是问题,可是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除了国家教育资源分布不公之外,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些问题呢?就比如那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相比中国与印度,德国在教育问题的处理上就显得技高一筹。他们的理论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德国人在《基本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

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等等都被禁止。

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德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

与教育理念相辅相成的是,德国整个社会对阅读的鼓励和丰富多彩的幼儿教育绘本。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德国是全球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据统计,仅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图书市场,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德国年轻人像这样形容,

“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

更重要的是,他们培养孩子独立发现自己兴趣的能力,而不是把他们像个雕塑一样按照我们想的方式刻上鼻子和眼睛。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也许就是一碗资本灌给焦虑家长的迷魂汤而已,所有执着于给孩子提供最好教育的父母,往往容易忽视什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中产阶级的焦虑:1000万买了个地下室,学区房到底意味着什么?

教育是门生意了,至于是谁在推动教育的商品化、把孩子们驯养成了升学的机器?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互相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