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优势兵力反而失利?原因解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优势兵力反而失利?原因解析

诸葛亮第1次攻魏之战发生于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正月。诸葛亮亲率10万大军,兵出祁山,向曹魏之陇右进攻。魏明帝曹睿亲至长安督战,以大将军曹贞、右将军张邰率兵5万迎击诸葛亮军。诸葛亮之前军马谡兵败,失守街亭,导致诸葛亮撤兵而归。

诸葛亮北攻曹魏的动因

曹丕随着国势的增强,乘吴蜀双方争夺荆州战后实力大减的机会,对吴蜀不断进行了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五月,刘备刚刚病死,曹丕便致书诸葛亮,劝其称臣降服,被诸葛亮拒绝。曹丕以孙权不送世子入侍为借口,3次举兵,进攻东吴,均被长江天险所阻,未能取得明显的战果。但是,尽管如此,曹丕欲一统天下,吞灭东吴、蜀汉的战争准备时刻都在加紧进行。

曹睿即位,接受了曹操、曹丕当政期间与东吴、蜀汉连年作战,每每失利的教训,采纳散骑常侍孙资等人的建议,停止对吴、蜀用兵,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待国富兵强之后,再进击吴、蜀两国。

蜀汉政权自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反叛之后,诸葛亮便专心进行北上伐魏的战争准备。为实现其预定的战略目的,对外不断派遣使者,巩固了与东吴的联盟;对内则加紧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充实府库,修理内政,严格训练军队,改革阵图、武器、装备。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诸葛亮便于魏明帝太和元年、蜀汉建兴五年、吴黄武六年(公元227年)三月,决定率军北驻汉中,留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留守,总理政务。

魏明帝曹睿得知诸葛亮进至汉中地区,并欲率大军向魏进攻,于是便想先出兵征讨诸葛亮,为此向散骑常侍孙资询问对策。孙资说,从前先帝征讨南郑,进攻张鲁那次作战,开始已处于困难的境地,后来才转危为安,随即便调回了夏侯渊的军队。先帝常常说,南郑简直像一个天设的牢狱,中间的斜谷通道犹如500里长的石洞。武皇帝用兵如神,但一看到蜀国的丛山峻岭之险,再看见吴国依靠江河的阻挡为乱,都能委屈躲避,不责备将士的作战不力,也不争一时的气忿,目的是要等待胜利的条件成熟了才作战,一旦觉得没有办法抵抗就向后退走。现在如若进兵南郑讨伐诸葛亮,道路如此险阻,而且我们已用15万大军去南方对付东吴,征讨蜀汉必然又要征集士卒,这样必会引起天下骚动,增加财物消耗.对这些问题应慎重考虑。孙资并建议说:“如果现在以大将据守险要之地,力量足以抵抗强敌,就可以稳住战场形势,那样即使战士都在帐中睡觉,百姓也会平安无事,几年之后,中国日盛,吴、蜀两国自己就必定走向衰败了。”曹睿听了孙资的建议,便打消了出兵汉中的念头,采取战略上的守势,以抗击诸葛亮的进攻。

诸葛亮进至汉中地区后,一方面加紧备战,一方面寻求进攻曹魏的对策。他为解除进兵曹魏的侧背威胁,首先策反曹魏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孟达叛魏。

诸葛亮在决计进攻之前,与部将商议进兵之策。丞相司马魏延建议说:“听说夏侯桥是曹操之婿,胆小无谋,我请率5000精兵,并带粮5000斛,直出褒中,沿秦岭向东,由子午道北进,不到10天,即可到达长安。夏侯桥听到我魏延兵到,必定弃城而逃,那时长安城便只剩督军御史和京兆太守了。我将横门的仓库打开,足以周济逃散的饥民。等夏侯桥与东面的曹军相会,尚需20多天,那时丞相从斜谷而出,也即到达长安了。这样可将咸阳以西的地区全部占领。”诸葛亮认为此为危计,不如安全地从坦道攻取陇右,故不采用魏延之策。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优势兵力反而失利?原因解析

蜀魏双方作战策划

诸葛亮为隐蔽自己的进军企图,迷惑曹军,出兵前,故意张扬将由斜谷进攻眉县(今陕西眉县东),同时以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进占箕谷(今陕西宝鸡东南),做为疑兵。诸葛亮则自率主力,兵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以争夺陇右,战胜之后,再直下关中。

魏明帝曹睿认为刘备死后,蜀地内乱,数年未曾得到蜀汉的动静,对诸葛亮军的突然来攻,没有准备,朝野上下均很震惊,曹睿于是急令大将军曹贞督率关右诸军,以抗击蜀汉军。

诸葛亮第一次攻魏的作战经过

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正月,诸葛亮军首先命赵云、邓芝率其所部,兵出斜谷,进占箕山。

二月,诸葛亮率兵进至西城(今甘肃礼县东北)。魏明帝得知诸葛亮果然率大军而至,便对群臣说:“诸葛亮放弃阻山为固,率军前来自投罗网,正适合我按兵法制胜于他,此次诸葛亮的失败已成定局。”曹睿遂命右将军张邰率步骑兵5万,自长安西进,阻止蜀军东向;命大将军曹贞驻守陈仓(今陕西宝鸡南),防御箕谷方向的赵云军,二月七日,曹睿也进至长安督战。

诸葛亮军,军威严整,声势很大,魏之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反叛曹魏,投降了蜀汉。诸葛亮军以部分兵力进击广魏(今甘肃天水东北)、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以便夺占整个陇右地区。

魏右将军张邰部,沿六盘山间的谷道急进,直趋要地街亭。诸葛亮得知这一情况,急令参军马谡、裨将军王平率将军李盛、黄袭等为前锋,进占街亭,以保障主力侧翼的安全。另以将军高详进占柳城(今甘肃清水北)。

马谡到达街亭之后,违背诸葛亮的节度,“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裨将王平见马谡在高山之上扎营,缺乏水源,便力劝马谡依山傍水扎营,马谡不听,王平遂率1000部众,另设营寨。张邰大军一到街亭,便直逼马谡军山下,切断了马谡军的水源,与马谡军大战,一举将马谡击败。此时,王平军鸣鼓自守,虚张声势,张邰疑有伏兵,未敢再战,王平才收拾残部退回。魏将郭淮也于柳城将蜀将高详部击败。

马谡军惨败,高详也被击溃。诸葛亮前军损失殆尽,本队受到极大威胁,夺取陇右的企图难以实现,不得不暂时退回汉中。 赵云、邓芝军在箕谷地区,也被曹贞军击败。赵云收拢部众固守,未遭受重大损失,旋即也撤军而回。

诸葛亮军战败,撤回汉中后,即上书蜀汉皇帝刘禅,请求自贬三等。诸葛亮为严明军法,决定将马谡和将军李盛斩首;赵云因兵败,被降为镇军将军;剥夺将军黄袭的兵权。裨将军王平表现优异,加封为参军,讨寇将军,封为亭侯,统率五部兼当营事。

街亭兵败,兵将溃至难以收拾的地步,而箕谷战败,却损失不大,诸葛亮对此不解,便询问邓芝是何原因。邓芝说,赵云将军亲自断后,因而军资器械既没有丢失,兵将也没有离散,诸葛亮深为感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优势兵力反而失利?原因解析

评 析

诸葛亮第1次兵出祁山攻魏之战,是一次以优势兵力,反而失利的作战。这次失利,要害的问题是用将不当。错用参军马谡,使蜀军前军被歼,战略重地街亭易手,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失的结局。诸葛亮引咎自责,上书皇帝自贬三等,并忍痛挥泪斩马谡,表现了一代大政治家的高风亮节,成为后人敬仰的千古名相。

尽管刘备早已提醒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深究起来,马谡并非无才少谋之辈。诸葛亮南征之战,便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的战略策略建议;在其提拔马谡为参军之后,每次与马谡谈兵论政,“自昼达夜”。可见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早已为“诸葛亮深加器异”。

可惜,历史家对马谡的战败,记述过略,只说因据山扎营,水源断绝所致。事实上按当时情况分析,马谡战败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起码还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马谡与张邰军兵力相比,众寡悬殊,张邰统率5万大军而来,而马谡只是诸葛亮的前锋,诸葛亮决不会也让马谡统率5万之众迎击张邰;二是蜀军深入魏境作战,人地生疏,难以就地取得支援,客观形势本身就对蜀军甚为不利。若如此,即是马谡再有才干,也难以保证致胜,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优势兵力反而失利?原因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