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真曾認為中國是”一頭睡獅“嗎?

煙比你好-傷肺不傷心

拿破崙這句話在中國非常出名,在網絡上搜索這句話,一搜一大堆相關言論。雖然相關言論個別文字有所不一,但表述大體一致:“

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後來有人在告誡我們名人名言還有後半句的時候(這些後半句往往給人震驚,很雷人),拿破崙這句話也被拿出來使用,變為“中國是一隻沉睡的巨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那就永遠別讓他醒來。”加上後半句,拿破崙由一個歌頌中國的洋人瞬間變成讓中國人討厭的洋人。但是,不管怎麼樣,至今都沒有找到拿破崙說過這句話的直接證據。

由於這句話知名度極高,引起過學者的注意。大英博物館東方手稿部主任曾經徹底檢索過該館的英文資料,未能找到拿破崙這句話的出處,澳大利亞學者費約翰先生也曾遍搜資料,最終一無所獲。那麼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拿破崙稱霸歐洲但被打敗後,曾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一個名叫奧米拉的愛爾蘭人當了拿破崙的私人醫生,拿破崙關於中國的相關言論基本上就來自於此人離島後整理的《來自聖赫勒拿島之聲》,但這本書並無“睡獅”提法。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是來自於曾訪問清朝的英國使臣阿美士德與拿破崙的談話。馬嘎爾尼訪華二十多年過後,不死心的英國人再次派遣以阿美士德為首的龐大使團訪華,當時的嘉慶帝讓阿美士德碰了一鼻子灰,憤懣不已的阿美士德在返回英國的路上順道拜訪了被流放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向他談及了東方的中國並表達了希望武力解決同中國通商問題,拿破崙不看好英國的戰爭,認為中國人的抵抗會讓英國人吃虧,最終將英國打敗,原文中沒有“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這句話,但不管怎麼樣,在奧米拉的回憶錄裡面,面對英國武力進攻中國的企圖,拿破崙是站在中國人這邊的。

“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這句話可以簡單概括成“中國睡獅”論,它的核心觀點就是中國目前睡著了,將來醒過來時會很強大,最接近這個表述的人其實是一箇中國人——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曾任中國駐英國、法國、俄國等國公使)。曾紀澤曾在1887年(光緒十三年)一月號倫敦《亞洲季刊》上發表了一篇英文文章《China,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常被後人翻譯為《中國先睡後醒論》。在曾紀澤眼裡,國家與人一樣,也有幼年壯年老年之分,歐洲人認為中國衰微終至敗亡,其實不然,“中國不過似人酣睡,固非垂斃也”!曾紀澤這篇文章在歐美流傳甚廣,美國《紐約時報》還專門提醒美國人注意這篇文章,並盛讚曾紀澤是“本世紀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

曾紀澤發表在《亞洲季刊》上的《中國先睡後醒論》

曾紀澤雖然發表了《中國先睡後醒論》,但從未用“睡獅”一詞來比喻中國,睡獅形象的發明權似乎要歸到梁啟超名下。1899年梁啟超的《動物談》中創作了一則寓言故事,在那裡第一次將睡獅與中國進行了勾聯。清末民初,由於“龍”的使用權掌握在清政府手上,醒獅形象成了諸多民眾的選擇,民族主義者高燮等人創作過《醒獅歌》,清末留日學生曾創辦《醒獅》雜誌,革命黨人陳天華後來寫過一篇小說《獅子吼》,是借醒獅來呼喚中國的覺醒。“睡獅—醒獅”在民族主義者的宣傳下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符號,革命黨人與梁啟超不和,不可能將“睡獅”論的產權歸到梁啟超名下,所以他們尋找更有話語權力的“洋人”。一開始,他們找的是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和威廉二世,但這些人名氣還不夠大,到了1910年過後,拿破崙逐漸被人搬上舞臺,在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人眼中的政治明星裡,若論排名,拿破崙是第一名。目前所見將拿破崙直接與“睡獅”論直接掛鉤比較早的有胡適等人,1915年胡適在註釋自己的詩歌《睡美人歌》時,寫道“拿破崙大帝嘗以睡獅譬中國,謂睡獅醒時,世界應為震悚。百年以來,世人爭道斯語,至今未衰。《醒獅》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