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天量黃金哪裡去了?

導語:

與西漢有關的記述中,在形容大商巨賈們財力雄厚時,往往使用“千金”、“萬金”這樣的詞語;在皇帝亦動輒以大量黃金賞賜臣子,似乎西漢是一個非常“多金”的朝代。這些金子從哪裡來,一直是人們心中的一大疑問。而僅僅在幾十年後,東漢的史書中卻幾乎難見黃金的影子。西漢隨處可見的黃金,怎麼就突然人間蒸發了?

西汉的天量黄金哪里去了?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黃金

1

西漢的天量黃金

西漢“多金”,素來是歷代史學家的定論。早在《宋史·杜鎬傳》就有記載:宋太宗問杜鎬“西漢賜與悉用黃金,而近代為難得之貨,何也?”清代顧炎武的《日知錄》、歷史學家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均有論及漢代黃金之多。

我國著名貨幣史學家、錢幣學家彭信威先生在《中國貨幣史》一書中統計:高祖劉邦賜金42550 斤,惠帝68 斤,高後110009 斤,文帝12000 斤,景帝1102斤,武帝806940 斤,昭帝2420 斤,宣帝680 斤,元帝540 斤,成帝3660 斤,哀帝680 斤,平帝200 斤,合計賞賜的黃金數量應逾百萬斤(漢代一斤約等於現代250 克),摺合當今約250噸左右。

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黃金儲備是1762.32 噸。這也就意味著,早在2000 多年前的西漢,光是用於賞賜的黃金,已達到現代黃金儲備的15%左右。

2

黃金從哪裡來?

毋庸置疑,西漢黃金數量之巨,得益於前朝的積累。春秋戰國,楚國境內的汝漢流域在當時已是盛產黃金之地。在楚國流行的“郢爰”,是目前中國發現並已著錄的最早的黃金貨幣,在湖北、安徽、陝西、河南、江蘇、山東等地都有出土,每件約重250 至260 克,含金量多數在93%—97%之間。秦統一六國後,天下財富都聚集在秦王朝的寶庫。秦二世而亡,前朝的財富很快流轉到了西漢。

漢代冶煉技術的發達,也大大提高了黃金的開採量。《漢書·貢禹傳》有記載說:在西漢元帝時期,從事礦產冶煉技術的人數眾多,威脅到農業生產的維繫,甚至到了要罷免開採礦產官員的地步,以復興稼穡。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段清波教授介紹,羅馬史學家對西漢時期羅馬與中國的外貿交易耿耿於懷,認為羅馬花費了數量巨大的黃金來購買中國的絲綢及其他貨物。比如,一種名為“縑”的粗厚織物,可以用來製作衣服、口袋,中國的時價是400 到600 多個銅錢一匹,但在羅馬市場上,卻與黃金同價,即一兩黃金一兩縑,一匹縑約25 兩重,即可換取25 兩黃金。據羅馬學者老普林尼統計:西漢時,

羅馬帝國每年要付出5 噸以上的黃金,向中國採購絲綢等物。

3

破解黃金消失之謎

劣幣驅逐良幣說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實施新政,四次進行幣制改革。對此,中國經濟史學家傅築夫認為,這是西漢巨量黃金到東漢突然消失的謎底所在。所謂黃金從東漢初年起即突然消失,是說黃金自那時開始,不再作為貨幣使用,既然不再是貨幣,當然就不會再在市場上出現。

良幣被驅逐,不是說良幣被淘汰,而是劣幣把良幣驅回到各自的金庫中,不再在市場上露面了。當這種現象發生時,其所以表現得很突然,是因為此事關係各人的切身利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不約而同地都把自己的寶貨藏起來,於是黃金就突然不見了。

不過,對於這種看法,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並不同意。

“從考古發現來看,王莽新政期間,主要流通的有兩種錢幣———貨泉和大泉五十。這兩種錢幣,雖然在錢文、大小和重量上與五銖錢有所不同,但材質上同樣是青銅,在形制上同樣是方孔圓錢。因此,不存在錢幣驅逐黃金一說。”白雲翔說,在漢代,馬蹄金和麟趾金基本用於皇室貴族之間的賞賜、饋贈和供奉,不作流通之用。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年)開始鑄行五銖錢,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王莽時期之外,300 多年間,五銖錢一統天下。“類似於現代,一般流通的貨幣都用紙幣,黃金在民間也有,但不會拿出來做日常交換之用。”

西汉的天量黄金哪里去了?

漢代的五銖錢

佛事吞金說

過去曾有說法,認為是佛事興盛,金佛、金殿消耗巨大,導致西漢巨量黃金消弭於無形。對此,白雲翔、段清波都予以否認。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 年),中原遣使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經》,佛法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佛教大為興盛,從“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也可見一斑。但從時間上來說,巨量黃金消失於東漢在前,佛教大肆興起在後。

外貿消耗說

還有一說是“外貿說”,即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主要是因為漢朝用於購買汗血寶馬、珍貴琉璃等西方奇貨。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解釋說,西漢時期,對外貿易是一個雙向流通的過程,雖然有進口,但張騫出使西域以後,絲綢之路開通,貿易總體以順差為主。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賺進的黃金,其實比外流的量要多。因此,不能將外貿的流出作為西漢巨量黃金消失的謎底。

4

解開天量黃金之謎

特例or計算失誤?

劉瑞提出,西漢是否存在如史料記載中那麼多的黃金,值得深思。他說,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378 件金器,實屬特例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西漢諸侯王墓和列侯墓以前也挖了不少。比如說,比列侯等級更高的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黃金就很少。還有,山東濟南漢濟北王劉寬墓(雙乳山漢墓)的黃金量也不是很多。而且,這些都是沒有被盜過的墓葬。甚至山東鉅野紅土山昌邑哀王劉髆墓,就是劉賀父親的墓裡,也沒有什麼黃金陪葬。”

為什麼到了劉賀這裡,就有這麼多黃金隨葬呢?劉瑞分析,這與劉賀的特殊經歷有關。

首先,劉賀是第二代昌邑王,又當過27 天皇帝,通過繼承父親財產和利用帝王之職,積攢了大量黃金

,存下來並帶到了海昏侯國。

其次,劉賀因為受到漢宣帝的監視,沒有多少機會花錢。《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中記載:“賀嚚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顯然劉賀連參與宗廟祭祀,獻黃金助祭的資格都沒有。

最後,逝世前,劉賀從原本“食邑四千戶”被削減至一千戶;逝世後,海昏侯國被廢,他的所有遺產不能被子女繼承,只能深埋地下。“劉賀墓中發現這麼多金器,我們不能簡單推論,西漢真有巨量黃金。”

西汉的天量黄金哪里去了?

海昏侯出土金餅一瞥

在劉瑞看來,西漢黃金數量凸顯,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史料記載中,西漢賞賜的黃金,存在一個等值換算的問題;而在東漢,衡量物不以黃金為標準,照實物登記在冊。“比如說,衛青及其部下受賞20 多萬斤黃金,可能在當時只是一個衡量的尺度。皇帝不一定要從國庫中拿出這麼多實物黃金,而是用絲帛、銅錢等予以替代。這次海昏侯墓出土的200 萬枚五銖錢,僅以一萬錢等於漢代一斤黃金計算,摺合約200 斤黃金,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劉賀墓裡有這麼多銅錢!”

另一方面,史料記載西漢的黃金數量,有可能存在重複計算的偏差;到了東漢,既然不以黃金為標準,這種偏差就消失了。類似於今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計算,拆房子有產出,蓋房子也有產出。白雲翔認為,重複計算的偏差,有可能是西漢巨量黃金到東漢消失的一個原因,但應該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白雲翔和段清波都判斷,海昏侯墓出土如此之多的金器,恰恰用實物證明了西漢存有巨量黃金確有相當高的可信度

段清波說,西漢黃金數量突出,也可能與煉丹術的興起有關。漢朝官方設有專門的機構和官員“金官”管理黃金冶煉,但在民間,有很多人從事黃白之術。“真金沒有煉出來,卻製成了多種貌似黃銀和白銀的假金。這些從數量上突出了西漢黃金的保有量,但質量上卻不一定是高純度的黃金。”

金礦開採量的減少

從消費和生產來考量,金礦開採量的減少是導致東漢黃金不及西漢的重要原因。

據白雲翔推斷,最有可能導致東漢黃金數量大幅驟減的原因在於,黃金開採量本身的減少。為什麼開採量會驟減?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來考量。

從需求層面來看,西漢時期,非常注重喪葬制度,強調“事死如事生”。時至東漢,儘管同樣強調“事死如事生”,但這種觀念在弱化,東漢墓葬出土的冥器日漸增多,說明黃金作為厚葬“必備品”的地位在不斷下降

。“我相信,到了東漢時期,金礦的開採和黃金的冶煉技術已經不是什麼高科技,但既然社會上不需要那麼多黃金,自然就沒有人去開採冶煉了。”白雲翔強調說,“個人推測,從消費和生產兩方面來考量,金礦開採量的減少是導致東漢黃金不及西漢的重要原因。但這只是推測,至今仍沒有找到相關的遺址和作坊作為實際證據。

5

仍未可知的答案

白雲翔特別提醒說,西漢、東漢各220 年左右,黃金數量相差如此巨大,是不是真的少了?他仍心存疑慮,因為黃金存在一個流轉問題。一方面,黃金作為貴重的稀有金屬,經長期積累,理論上是越來越多的一個過程。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黃金,不會憑空蒸發。

西汉的天量黄金哪里去了?

另一方面,出土的黃金究竟怎麼斷代、區分地域,技術上還是難題。東漢改變了以往土坑墓、石坑墓的傳統,諸侯王和列侯墓皆以磚石砌築的磚石室墓為主。“看上去,好像西漢的土壙墓不及東漢的磚石室墓牢靠,實際不然。自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有‘摸金校尉,以來,東漢墓葬被盜十分嚴重。”白雲翔說,被盜之前,東漢墓葬中是不是有大量金器,我們現代人並不清楚。“墓葬中到底有沒有巨量黃金是一回事,但考古有沒有發現,又是另外一回事。”

據粗略統計,海昏侯墓發現以前,全國考古發現的西漢金餅,總共也不過幾百枚。然而,僅海昏侯主墓就出了285 枚金餅,超過了此前半個多世紀發現總數的三分之二。以目前的技術手段,黃金在歷朝歷代的重複使用,東漢及後世的墓葬即使發掘了,也沒法做技術甄別。“比如說,隋唐用了東漢窖藏的黃金,又重新入葬,今人只會認為這是隋唐的黃金。

簡言之,從已知的考古和文獻來判定,東漢黃金比西漢黃金是驟減,但看不到不等於沒有了。”西漢巨量黃金在東漢“消失”的歷史細節,還有待未來繼續考證。

改編自付鑫鑫:《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文匯報》,2016年3月16日第8版。

參考文獻:

[1]張準.《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中多黃金與西漢黃金問題再探討——兼與劉瑞先生商榷》.《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2]杜勁松.《關於西漢多黃金原因的研究》.《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4期.

[3]李光偉.《對西漢黃金若干問題的再探討》.《蘭臺世界》.2011年第1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