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偉德:“租車註冊順風車”,如何通過不能成疑

近日,北京市民杜先生駕車在京哈高速輔路被一輛滴滴順風車追尾。出乎杜先生意料的是,這輛在滴滴平臺註冊的順風車竟然是司機租來的。根據北京市交通委的規定和滴滴順風車的規則,租賃車輛不能註冊順風車。滴滴客服和司機證實,這輛汽車確實在滴滴平臺註冊,並有接單記錄。至於車輛是如何通過註冊審核的,司機不肯透露具體情況,滴滴客服則表示不清楚。

從租賃公司租來的汽車,居然搖身一變而成為順風車,於常情常理都說不過去。租賃的車輛不能註冊為順風車,既是交通管理部門嚴格限制的行為,也是順風車企業必須遵守的規定,那麼駕車追尾的順風車是如何通過註冊審批,滴滴作為平臺營運方,必須給外界一個明白的交待。

租賃的車輛不能註冊為順風車,涉及到責任主體的歸屬和風險擔負。“租來的順風車”參與營運後,出現了安全事故由誰來承擔,是駕駛人員還是平臺方,抑或是車輛的產權擁有者租賃公司,答案是不言自明。事實上,按照誰擁有誰承擔的原則,本應由租賃公司所負擔,不過租賃時的合同要約是“自我駕駛”,而非“營運盈利”,使用的性質上發生了改變,違背了雙方的合同約定,車輛投保公司肯定不會認定並承擔賠償責任。沒有了保險作為基礎性保障,安全風險和事故責任就只能“自我承擔”,這樣的結果是駕駛人員難以承受之重,平臺方、租賃公司和公共安全也無法承受。

按理說,有政策的排他性要求,也有內部的審核機制,何以行駛證上清楚標註“某某租賃公司”的車輛就輕易通過了註冊審批,究竟是註冊人提供了虛假的信息,還是平臺方沒有履行審核義務?但無論那種情況,都足以說明管理上存在極大的漏洞。未能真正把好前置關口,做到註冊車輛信息的真實準確,平臺方不能用“不清楚”來為自己開脫,更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而置身事外。

租賃車輛註冊順風車,恰是整個行業亂象的濃縮。近年來,網約車管理和營運的問題被不斷曝光,並以21歲空姐深夜乘網約車慘遭司機殺害,被最大化的呈現,網約車亂象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在媒體盤點的網約車十大亂象中,不乏網約車乘車安全隱患,用戶信息洩露問題,網約車不正當競爭亂象,黑車、馬甲車不符合運營標準車輛頻現等突出問題。有消費者曾預約過一輛“京D”牌照車,而實際到達的卻是“冀D”車,向司機詢問“人車不符”問題,司機稱只需600元可完成操作。

租來的順風車是否利用了虛假註冊的地下產業鏈,還有待於調查後得出結論。不過,當事人的諱莫如深,平臺客服的含糊不清,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慮。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正是有了“付費操作”的地下產業鏈,才使得超齡車、異地車改本地牌、賬號解禁、有前科等所有網約車問題,甚至沒有駕駛證也能註冊。對此,本應承擔把關責任並履行審核機制的平臺方,對此具有難以推卸的責任。

如此看來,要真正讓平臺方切實履行責任並做到規範化操作,就不能靠其自覺而應加強督促與約束,效仿電商實行“責任連帶”應是未來的趨勢。平臺方作為第三方,對在平臺註冊並接受派單業務的網約車,理應承擔管理和風險連帶責任,並對造成的各類事故和損害優先承擔賠付責任。

如此,其才會有從嚴管理的高度自覺,而不會以第三方的定位而置身事外,及至為了粗放化的發展而與地下產業鏈保持默契。網約車行業要健康發展,粗放化發展的模式難以為繼,必須正視既有的各種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給予精準解決。平臺方、營運者和監管方各方參與、各負其責並整體聯動,才能實現整個行業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和合理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