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管理紓解停車難應有效推廣

“一體化”管理紓解停車難應有效推廣

堂吉偉德

東城區實施停車電子收費新政後,崇外街道崇西社區原本僅有的88個停車位不能滿足居民需求,社區開始探索停車自治。通過根據居民需求設立不同停車證、建立微信群高峰時段告知車主空餘車位、聯合周邊商場為居民提供車位等多種方式,方便居民停車。如今,崇西社區停車秩序井然。(1月20日《北京青年報》)

停車難是帶有共性的“城市病”,尤以老舊小區最為嚴重。據北京市停車資源普查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城鎮地區最終核定車位總數為382萬個,居住停車缺口129萬個。停車難有兩個原因,一是車位的絕對數量不夠,二是結構差導致資源使用效率低下。鐵打的車位流動的車,車位固定不變,車輛卻如水般在不斷流動,若是能夠讓車位都能得到最大化利用,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升,能極大緩解停車難的狀況。

公共資源的使用都遵循著“開源節流”的原則,解決城市停車難也應做到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增加停車位數量從總量上解決供給短板。很多城市採取在老舊小區、公園綠地周圍、支小路便道內增加免費零散停車位,在商圈、大型住宅小區、寫字樓、合理增設臨時免費停車位,在中心路段設置潮汐停車位,最大程度的實現開源。另一方面則採取管理的智慧化和一體化,讓既有的停車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最主要的做法是,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對區域內的停車資源實現共享共用,以達到有效調度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智慧管理與調配是一個細活,需要用最終的成效來進行驗證,否則再好的措施都會“中看不中用”。很多地方出臺了大量管理措施,也修建了不少停車位,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只注重了開源而未能實現高效化管理和使用,停車資源的結構性浪費和使用率低下的狀況未能改善。香港在這方面有很成功的做法:特區政府通過購買停車運營管理服務的方式,採用智能化手段,政府能實時掌握停車位的佔用狀況,優化了既有資源的使用效率。

停車建設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停車場的建設、營運和管理,在營運和管理上也涉及公益與市場,法治與德治之間的平衡。這其間,整合所有資源要素並實現“一體化”管理,考驗著公共治理的智慧與能力。東城區崇外街道崇西社區在停車資源異常緊張的情況下,通過居民需求不同設立不同停車證、建立微信群通報車位使用情況、聯合購物中心提供全天候車位服務,從根本上紓解了小生態圈的停車難問題,這種嘗試具有樣本參照的意義。

如果將小樣本無限放大,崇西社區的“新法子”能釋放出更大的治理能量。就現狀與需求來看,實現一盤棋和一體化精細管理,已成為城市破解停車難的趨勢。對於北京面臨的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北京交通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既有供需存在缺口的原因,也有現有停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因素。因而,通過智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合理分配區域內停車資源,有效引導停車需求,嚴格規範停車秩序,用管理的精細化、服務的科學化,實現資源使用的高效化和合理化。

停車需求與供給之間,需要做到精準的匹配與對接,這其實就是管理的本義,也是公共服務的目標。解決停車難,實質上就是供需之間有效對接與平衡的命題。有效引導需求、合理分配資源、嚴格規範秩序,需要地方或部門在實施社會治理中,進行有效的探索與總結,最終用成效作為檢驗標準,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的能力與水平。


“一體化”管理紓解停車難應有效推廣


“一體化”管理紓解停車難應有效推廣


“一體化”管理紓解停車難應有效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