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時期的真實社會,看到你害怕!

文/劉路

三國時代,金戈鐵馬,健兒銳卒看上去威風凜凜,實際上過得豬狗不如。一將功成萬骨枯,任何時候戰爭的獲益者都只是少數,當我們醉心於五虎上將、魏五子的傳奇中時,卻不能忽視底層兵戶奴隸般的生活。作者從社會史和制度史的角度講解三國,對三國時代有十分深刻的認識。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時期的真實社會,看到你害怕!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太史慈這句著名遺言,說出了很多當時從戎之士的心理。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時期的真實社會,看到你害怕!

太史慈的話帶歪了對三國軍旅的認識

但是,如果你不能像李典、許褚那樣,動輒就拽出幾千人的家兵部曲投奔曹操,也不能像魯肅那樣,一捐就捐出80噸糧食來,你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要當兵,會怎麼樣呢?

若想當兵要趁早

1

先說說東漢末年剛剛天下大亂的時候。

這時各地豪傑紛紛起兵,草創大業,如果參軍入伍,日後飛黃騰達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比如從一開始你就追隨你的明主,左右不離,日後便成為了這一勢力的元老級人物,像關羽、張飛以及孫家的一幫老將即是如此。

另外,這一時期,只要你跟對人,有本事,那麼想建功立業,從一個小兵熬到將軍也大有機會,一代名將樂進、于禁、典韋、魏延等無一不是行伍或私家部曲出身。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時期的真實社會,看到你害怕!

早當兵還有機會像樂進一樣出頭

當時要想參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接受招募。這有點像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情景:當你走在大街上,發現官府張貼告示招募士兵,然後你就去找有關部門報名,考驗合格後就可以入伍了。

我們知道,何進為了要挾太后誅滅宦官,就曾派袁紹、曹操、鮑信、張楊等一幫人到各地去募兵;曹操討伐董卓所用的兵也是招募而來;劉備在徐州東山再起,靠的是糜竺花錢募兵;孫策下江南募兵時,更是開出了士兵可以免除賦稅徭役的優惠條件。

但是,一旦你接受招募入伍,就可能要長期當兵,很難復員;而且一般情況下,你的兒子、孫子、曾孫子也都要當兵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此外,你與招募你的將領之間,往往會產生人生依附關係,到後來你就可能成為這名將領的家兵了。也正是由於這一點,導致了當時的朝廷兵源日減。

於是,為了保證國家有充足的兵源,世代為兵的士家制度在各國紛紛建立起來。

一入“士籍”深似海

2

早在初平三年(192年)曹操收編青州軍時,就已經開始試行世代為兵的制度了;在曹操攻佔鄴城以後,開始正式建立並大規模推廣這種“士家制度”。

所謂“士”就是兵士,“士家”就是士兵。這種制度規定,士兵的職業就是當兵;士兵的子孫在十七歲以後也有義務當兵。而成為“士家”的第一批士兵家族,多半是早年通過招募而來的。

這時,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士兵,首先要被國家重新分立戶籍,當時稱為“士名”,後世也稱其為士籍或兵戶。

普通民戶的戶籍歸當地的州郡縣管理,而作為一名士兵,你和你家屬的戶籍卻要歸到軍隊的相關部門管理了。

本來,入了兵戶的兵士只不過是要世代專門承擔國家的兵役而已,甚至在曹操執政的時候,兵士的日子比有的小老百姓還更舒服些;可是到了後來,士的日子就越來越難熬了。

首先就是世代為兵的束縛。曹魏自從曹操時,就開始實行嚴格的士亡法,也就是懲治士兵逃亡的法律。

按照曹操《步戰令》裡的規定:“卒逃歸,斬之。一日家人弗捕執,及不言於吏,盡與同罪。”也就是說,如果你因為怕苦、想家或者什麼原因半路跑水了,你的家屬就會被治罪,輕者淪為奴婢,重者甚至要被砍頭。

《三國志·盧毓傳》曾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曹操平定北方後,對逃亡士兵的懲罰非常重。一次,有個士兵逃亡了,他的妻子白氏才嫁到他家沒多久,甚至連丈夫的面都沒見過。主管司法的大理奏請將她棄市(在鬧市處死並暴屍街頭)。幸虧冀州主簿(相當於秘書)的盧毓據理力爭,曹操才答應改判為幾年的徒刑。

這樣的例子在《高柔傳》中也有。但是不是每個要定罪的家屬都能碰上盧毓和高柔這樣的人出面仗義執言,那就很難說了。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三國時期的真實社會,看到你害怕!

高柔這樣善待士兵的大臣畢竟很少

其實按當時的法律觀念,為了防止士兵逃亡,實行牽連家屬的士亡法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由於有“士名”的兵士要世代為兵,所以他們的後代,哪怕是還未成年、不用服兵役的後代(當時稱“士息”)也不能逃亡。

這樣,您還想感受一下建安七子或竹林七賢的杳杳詩韻?您還想遊覽一下祖國的大好山河?門兒都沒有!老老實實扛你的矛或者種你的田吧。

其次,兵士與自己的家屬不能住在一起。

曹操剛剛平定河北以後,就把將領、士兵的家屬大規模遷往河北重鎮鄴城,曹丕稱帝后又把他們中的一部分遷到了首都洛陽。

為了進一步控制士家,曹操還設立了“錯役”法,也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士兵,你服兵役所在的郡縣一定要與家屬所在的郡縣錯開,不能在同一個地區。所以,也就出現了前面說過的那種丈夫都跑得不知所蹤了,妻子還沒見過丈夫面的怪事發生。

如此,一個兵士別說是過正常的夫妻生活,就連想看看自己的父母老婆孩子都難。後來曹魏大概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尤其注意到在人口十分重要的三國時代,讓兵士回家“創造人類”以補充兵源是一件多麼必要的事情,這才逐漸允許兵士與家屬住在一起。

再次,你的老婆、你的閨女可能會被重新婚配。魏明帝曹叡曾經下詔,如果士家的女兒已經嫁給平民了,強行拆散他們的婚姻,將這些士家女配給光棍兒兵士當媳婦兒。

此外,曹魏一度還實行過一種制度,如果兵士死了,他的遺孀也由國家強行分配給別的兵士當老婆,這個制度直到曹爽死後才廢除。

這兩個政策,無非是曹魏為了保證士家的人口繁殖而採取的。但是作為一個給國家當了一輩子兵的你,能忍受自己已經出嫁的女兒被國家強行拆散家庭重新嫁給一個不知道是誰的人麼?能忍受你死之後,國家強行要求你老婆給別的男人生娃麼?

在三國當兵,等於加入了換妻俱樂部

另外,自從曹丕上臺後,兵士們的生活也變得亞歷山大。本來曹操的時候,兵士只要負責當兵就可以了。但是曹丕即位後,要求兵士不僅要打仗戍邊,還要種田——不是普通的種田,而是屯田。

曹魏本來有專門負責屯田的民眾,稱為屯田民,相當於國家的佃農,租用國家的土地耕種糧食,收貨後上繳收成的50%;如果你耕作用的是國家的牛,就得上繳60%。西晉以後,屯田上繳的收成甚至高達70%—80%。這對於屯田民來說已經是極重的負擔了。

現在,作為一個兵士,你不僅要“出戰”,還得“入耕”;你不僅隨時可能戰死沙場,回來種田還可能被活活累死。橫豎都是死,怎麼死你自己選吧。

你還有機會改變命運嗎?

3

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已經有了士籍,但仍然勵志要改變命運,也不是一點可能也沒有。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在戰場上立功。

《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魏齊王曹芳嘉平五年(253年),吳太傅諸葛恪率軍圍攻合肥新城。城中派士兵劉整突圍出城傳遞消息,結果被吳軍所俘。吳軍對劉整威逼利誘,劉整卻大罵吳軍“死狗”,並慷慨陳詞自己生是大魏的人,死是大魏的……死人……後來,劉整英勇就義。魏軍又派了士兵鄭象出城求援,結果也被俘殺。

第二年,曹芳特別下詔表彰劉整和鄭象,冊封為關中侯,併除士名。在曹魏,關中侯只是個虛爵,沒有實際的封地和收入。兵士以壯烈犧牲為代價,換回的實際回報也僅僅是家屬除掉士名而成為普通民戶而已。

如果兵士家屬受到朝廷冤枉,也可能被特赦為民戶。比如曾有個士兵竇禮被人謀殺,一開始朝廷認為竇禮是逃亡了,於是將其家屬淪為奴婢。後來真相水落石出,其家屬不但被豁免,而且改籍為民戶,這很像我們現在的國家賠償。

又或者你有一技之長,比如看病有兩下子,也會被奏請免掉士籍直接當上太醫。

此外,還有一條萬年不變的道路可以改變命運,那就是讀書。出身行伍的審固、衛恂,在官員楊俊的資助和提拔下,最終分別做到了郡守、縣令的位置。西晉時候的劉卞,也在名士的保護和支持下,最後做到了州刺史。

但這條路極其坎坷,而且運氣也很重要,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人大有人在。趙至就是其中之一。

趙至是士家子弟,父親是負責屯田的田兵。他本來是代郡人,後來被遷徙到洛陽、緱氏。

十三歲這年,緱氏縣令上任,趙至與母親一起去圍觀。趙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啊,你家祖上本來也不是這麼微賤,只是遭遇亂世,顛沛流離,最後成為士家。你以後能不能改變命運,也當上縣令?”

自打這以後,趙至就以自己是士家子弟為恥辱,勵志要學習讀書,改變命運,也讓自己的父母能夠榮養天年。

但是,作為士家子弟,趙至不能離開家去遊學,因為這將觸犯士亡法,不僅自己腦袋不保,全家人的性命也堪憂;可是如果不走,四年後自己到了服兵役的年齡,隨時可能被徵發當兵,那就再沒有機會學習了,還談神馬改變命運?全是浮雲!

為了理想,趙至想盡了辦法。十五歲這一年,趙至開始裝瘋賣傻,一天到晚到處亂跑,然後家人再費半天勁把他這個“傻瓜”找回來。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趙至是個瘋子是個傻子,就算有一天真的走丟了,那也太正常了。

於是,趙至用了瞞天過海之計,在十六歲這年——他馬上要服兵役的年齡,成功逃跑了。

當然,無論是官府還是鄰里,他們都相信這次趙至仍然是發瘋亂跑,丟了就丟了吧。(如果擅長裝病的司馬懿多活幾年,有機會遇到了趙至,不知道會不會成為忘年之交。)

有如逃離狼窩的趙至先後拜史仲和(曹操時名將史渙之孫)與名士嵇康為師,並曾兩度改名。在他們的保護和教導下,趙至學有小成。嵇康被司馬昭殺害後,趙至便去投靠魏興太守張嗣宗,並受到禮遇。張嗣宗調任江夏相後,他跟隨到溳水。當時曹魏政權控制在司馬氏手中,作為嵇康的門生,一心想出人頭地的趙至可能覺得前途渺茫,心中也充滿了憤恨,於是打算從江夏投奔吳國。結果這時張嗣宗也死了。無依無靠的趙至只好千里迢迢去了遼西郡。

遼東地區曾為公孫淵長期割據,遼西郡靠近遼東,流寓之士又多,容易隱瞞身份。趙至便在遼西郡重新落了戶口,大概是以當時使用的名字“趙浚”登記的,成功擺脫了士家身份,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編戶民。

趙至憑藉自己的能力,當上了遼西郡的計吏,主要負責向中央上交本地戶簿、彙報地方長官工作情況。他也因此有機會回到洛陽,並與自己的父親相遇。

當時,趙至的母親已經去世,但是他父親卻不敢將這一變故告訴他,而是一再讓他趕緊回遼東,不要回家;趙至竟然也十分聽話,來個了“過家門而不入”。

這是因為,趙至一旦回家,極有可能暴露他以前士家的身份,不僅所有努力會毀於一旦,而且可能因為觸犯了士亡法而導致全家獲罪。

趙至回到遼西以後,就當上了幽州從事,主管斷獄,這已經是一州中的主要官吏了。趙至通過讀書從政來改變全家命運的夢想,至此初步實現。

由於精明審練,政績頗佳,到了西晉太康年間,趙至以地方良吏被徵召入京,準備除官重用。可以說“好風”已來,“上青雲”之日指日可待。

然而,就是這次回到洛陽,趙至的父親終於告訴他母親去世的消息。趙至也終於發現,或許自己能夠通過隱瞞身份,在仕途上平步青雲,但是這有什麼用呢?自己永遠不能做自己親生父母的兒子了……

因為如果做他們的兒子,自己就是個士家子弟,自己就還要回去當兵,而且還會因為已經犯法而拖累全家;可是自己如果不能做他們的兒子,那當官又有何用!

我趙至出人頭地,想要榮華富貴,不就是為了讓父母擺脫辛苦的體力勞動安度晚年麼!可是現在連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啊……原來苦苦奮鬥了二十年,到頭來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

極度悲憤的趙至號憤痛哭,不久就嘔血去世了,年僅三十七歲。

除了曹魏的士家制,東吳實行了世家領兵制。很多士兵成為了豪族大姓的私有財產,而東吳國家控制的有士籍的兵士過得日子似乎比曹魏還不如;蜀漢的士兵是否單獨著籍,這個有爭議,不過諸葛丞相和姜大將軍連年用兵,想必前線士兵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專業之中最通俗

,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