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揮師北上,他能否稱帝?

1864年,曾國藩登上了人生的權力頂峰。這一年,他弟弟曾國荃攻陷南京,徹底滅了天平天國。毫不誇張地說:1864年,曾國藩穩穩地把持了滿清的大半壁江山。據文獻歷史調查,當初天下文官武將有近乎一半的人都是他曾家的門生,同時尤其身邊的文官武將等都期盼他恢復漢室,稱帝,坐擁天下。那麼他為什麼又不稱帝、不北上呢?

如果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揮師北上,他能否稱帝?

在大好形勢下,部下們紛紛勸說曾國藩稱帝推翻清朝。對曾國藩來說,這不是他第一次聽到別人的勸說了。早在曾國藩與石達開對陣時,石達開就曾提醒他,說曾國藩是舉足輕重的韓信,何不率眾獨立?1864年,天京陷落後,李秀成被俘,李表示:願以長江兩岸數十萬餘部,擁戴曾國藩稱帝。曾國藩一生,總共經歷過四次勸說稱帝。甚至在攻下南京後,曾有三十多名湘軍準備以“趙匡胤黃袍加身”之法擁立曾國藩。其實,在古代儒家思想教條的教育下,教會人們的順從以適應農業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自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君權神授”的思想起,後到宋明理學的發展起,儒學越來越教會知識分子更加的推崇維護君權。曾國藩堪稱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之典型,自然不會離開這種傳統思想的束縛。從修身治國來說,曾國藩的個人魅力,遠遠地超越了黨派政見之爭。他之所以能達到此等成就,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曾國藩特別善於反省。他日日反省自己,更多的時候,也在反省自己的族類。同時他也知道,如果黃袍加身,自己所處必然會像宋朝一樣存在的屈全,又或有屬下再加袍的可能!

如果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揮師北上,他能否稱帝?

曾國藩當年是以“忠君愛國,保衛名教”為信仰組建並改造湘軍的,這也是湘軍強大戰鬥力的重要來源。如果曾國藩變成了“不忠不義“的”反賊“,湘軍也會失去其信仰。而失去信仰的軍隊那就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太平天國就是活生生的歷史教訓。

如果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揮師北上,他能否稱帝?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國藩流傳千古的這幅聯語已經表明了心志。

曾國藩對戰爭的殘酷,有深切的體會,不會再挑起戰爭戰爭是及其殘酷的。曾國藩帶兵打仗十多年,輾轉十多個省,對於戰爭所帶來的創傷,他的體會無比深刻。同治二年,他寫過:“皖南到處食人。人肉始賣三十文一斤,近聞增至百二十文一斤。句容、二潥八十文一斤。荒亂如此,今年若再兇歉,蒼生將無噍類矣。亂世而當大任,豈非人生之至不幸哉!”這種感受是沉痛的,是發自內心的悲憫,也是一個擔當大任者的道義上的愧疚。

如果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揮師北上,他能否稱帝?

最後,消滅太平天國時的曾國藩已經五十七歲了。明朝呂坤的《呻吟語》中說:“人之念頭,與氣血同為消長。四十以前,是個進心, 識見未定。而敢於有為。四十以後,是個定心,識見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後,是個退心,見識雖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所以基於種種因素,曾國藩既是無心謀反,也無力謀反,選擇功成身退,卻是明智之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