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卻強秦,戰國將星——李牧上篇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國大將桓齮(yǐ )奉令攻趙,破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下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趙國調遣大將扈輒率兵出擊相抗,卻兵敗武遂,扈輒本人被殺,10萬趙軍全軍覆沒。

趙國危矣,趙王遷(趙幽繆王)驚恐!

趙國人不會忘記二十多年前(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趙軍四十五萬,秦軍六十萬相峙於長平,結果在這場國運之戰中,趙國大敗。兩三年的長平之戰,秦軍前後斬殺趙兵45萬,殺得趙國家家縞素,舉國白衣。之後,在於外,有秦國長平之傷亡過半加之範睢白起不和之因,又有信陵君竊符救趙之故。在於內,武有復起廉頗出戰,文有平原君毀家紓難,遊說各國。趙國總算勉力保住邯鄲。

但如今呢?桓齮10萬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扈輒身死而10萬趙軍灰飛煙滅,兵臨城下,危在旦夕。平原君趙勝已故,廉頗老矣而不能用(受小人矇蔽),且不在趙國,遠水救不了近火。大殿內一片寂靜,趙王遷無神看著殿內的文武,說不出一句話。難道趙國的社稷,當真要斷在本王的手上?

突然,無聲的大殿開始發出一陣耳語聲,趙王遷聽不清楚,大聲問道:“有何良策,速速說來!”

有人回話:“大王,只有調李牧了吧。”

哦,不錯,李牧!他在北面大敗過匈奴人,他有邊軍,他還出使過秦國。

連卻強秦,戰國將星——李牧上篇

李牧遊戲形象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出上黨越太行山,先後攻佔趙國赤麗、宜安(石家莊東南),劍指邯鄲,形勢危急。李牧率部從雁門南下,與邯鄲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桓齮開始對峙。

是時,秦軍強,加之連連取勝,士氣甚高。趙軍弱,喪師失地,戰意全無。李牧清楚正面交戰趙軍勢難取勝。於是取築壘固守,拒不出戰。趙軍需要的是時間,只要兵員和士氣的回覆,守住邯鄲便是勝利。所以李牧使出一個拖字訣,他要拖得秦軍糧盡兵退或者出現軍事上的失誤伺機反攻。

而對於秦軍來說,軍隊遠來,入侵他國,所需糧草兵員武器都要從秦國本國運來,時間一長,難以為繼,秦軍主將桓齮明白自己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擊破趙軍,拿下邯鄲才能勝利。

秦軍主動出擊,桓齮親率主力進攻肥下。趙將趙蔥聞訊,向李牧進言,請求出兵增援肥下。李牧一針見血分析道:“敵攻而我救,是致於人,兵家所忌”。桓齮這是要圍點打援,牽著趙軍鼻子走,把趙軍調出防禦工事後,好在野外與趙軍決戰,一舉破趙。倘若趙軍不來增援,便順勢攻佔肥下,讓邯鄲徹底淪為一座孤城。一眼看穿桓齮計劃後,李牧將目光緩緩停留地圖上秦軍大營位置。

“傳我將令,全軍整備!目標秦軍大營!”

當趙軍出現在秦軍大營外圍時,留守的秦軍簡直不敢相信。趙人不是應該去增援肥下了嗎?就算沒去增援也應該會像以往一樣躲在工事後面瑟瑟發抖,怎麼敢來襲擊大營?

“都起來!起來!趙軍襲營!趙軍襲營!”秦軍大喊。

在趙軍主力面前,即使秦軍單兵素質再高,戰鬥力意志再強也無濟於事,李牧順利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

趙蔥道:“將軍,今日太痛快了!這可是自長平大戰後,我們趙國難得的大勝啊!”

李牧也微笑說道:“是啊。不過不要高興太早,你忘了桓齮秦軍主力嗎?”

“是啊,我們趕緊回城或者一把火燒了吧?”

“不,看看將士們,歡呼雀躍,士氣大振!如你所言,這次是三十年來我趙軍首次大勝秦軍,軍心可用!我料秦軍得知我軍已破大營,必然急急領軍回援,心慌氣短,我軍於必經之路設下伏兵,必破之。全軍傳令,我趙人雪恥長平之辱,正在今日!先破秦營,後滅桓齮!”

果不出李牧所料,桓齮得知李牧已攻破大營急忙回救。大營乃是秦軍根本,糧草兵器各類物資俱在,失去大營秦軍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過沒關係,我秦軍野戰無敵,趙人如早已撤退,我軍奪回大營則無關大局。如還沒有來得及撤退,我軍正好滅之,關鍵在於回軍速度。

“全速回營!快!快!”

“將軍,軍形散了,後軍跟不上前軍,整整吧!”

“不行,後軍丟掉所有輜重,跟上,跟不上軍法處置!”

“諾。”

“將軍,前方發現趙軍。”

“前軍隨我出擊,殺退敵軍,奪回大營。通知後隊速速跟上!”

“趙軍果然鼠輩,一觸即潰。哈哈!”

“報將軍!後軍被道路兩邊伏兵所圍,危矣!”

“什麼?”

“將軍,剛剛前方的趙軍又殺回來了!”

“拼了,通知後軍向我軍靠攏,合力一處突圍!”

連卻強秦,戰國將星——李牧上篇

戰鬥

最終秦師敗績,不過桓齮還是突圍了,沒有回秦國,跑去了燕國。(有人說他就是樊於期,不知真假)

李牧大破秦軍,因功被封為武安君。(白起也封武安君,噁心一下秦王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