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却强秦,战国将星——李牧上篇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国大将桓齮(yǐ )奉令攻赵,破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下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赵国调遣大将扈辄率兵出击相抗,却兵败武遂,扈辄本人被杀,10万赵军全军覆没。

赵国危矣,赵王迁(赵幽缪王)惊恐!

赵国人不会忘记二十多年前(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赵军四十五万,秦军六十万相峙于长平,结果在这场国运之战中,赵国大败。两三年的长平之战,秦军前后斩杀赵兵45万,杀得赵国家家缟素,举国白衣。之后,在于外,有秦国长平之伤亡过半加之范睢白起不和之因,又有信陵君窃符救赵之故。在于内,武有复起廉颇出战,文有平原君毁家纾难,游说各国。赵国总算勉力保住邯郸。

但如今呢?桓齮10万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扈辄身死而10万赵军灰飞烟灭,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平原君赵胜已故,廉颇老矣而不能用(受小人蒙蔽),且不在赵国,远水救不了近火。大殿内一片寂静,赵王迁无神看着殿内的文武,说不出一句话。难道赵国的社稷,当真要断在本王的手上?

突然,无声的大殿开始发出一阵耳语声,赵王迁听不清楚,大声问道:“有何良策,速速说来!”

有人回话:“大王,只有调李牧了吧。”

哦,不错,李牧!他在北面大败过匈奴人,他有边军,他还出使过秦国。

连却强秦,战国将星——李牧上篇

李牧游戏形象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出上党越太行山,先后攻占赵国赤丽、宜安(石家庄东南),剑指邯郸,形势危急。李牧率部从雁门南下,与邯郸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桓齮开始对峙。

是时,秦军强,加之连连取胜,士气甚高。赵军弱,丧师失地,战意全无。李牧清楚正面交战赵军势难取胜。于是取筑垒固守,拒不出战。赵军需要的是时间,只要兵员和士气的回复,守住邯郸便是胜利。所以李牧使出一个拖字诀,他要拖得秦军粮尽兵退或者出现军事上的失误伺机反攻。

而对于秦军来说,军队远来,入侵他国,所需粮草兵员武器都要从秦国本国运来,时间一长,难以为继,秦军主将桓齮明白自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击破赵军,拿下邯郸才能胜利。

秦军主动出击,桓齮亲率主力进攻肥下。赵将赵葱闻讯,向李牧进言,请求出兵增援肥下。李牧一针见血分析道:“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兵家所忌”。桓齮这是要围点打援,牵着赵军鼻子走,把赵军调出防御工事后,好在野外与赵军决战,一举破赵。倘若赵军不来增援,便顺势攻占肥下,让邯郸彻底沦为一座孤城。一眼看穿桓齮计划后,李牧将目光缓缓停留地图上秦军大营位置。

“传我将令,全军整备!目标秦军大营!”

当赵军出现在秦军大营外围时,留守的秦军简直不敢相信。赵人不是应该去增援肥下了吗?就算没去增援也应该会像以往一样躲在工事后面瑟瑟发抖,怎么敢来袭击大营?

“都起来!起来!赵军袭营!赵军袭营!”秦军大喊。

在赵军主力面前,即使秦军单兵素质再高,战斗力意志再强也无济于事,李牧顺利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

赵葱道:“将军,今日太痛快了!这可是自长平大战后,我们赵国难得的大胜啊!”

李牧也微笑说道:“是啊。不过不要高兴太早,你忘了桓齮秦军主力吗?”

“是啊,我们赶紧回城或者一把火烧了吧?”

“不,看看将士们,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如你所言,这次是三十年来我赵军首次大胜秦军,军心可用!我料秦军得知我军已破大营,必然急急领军回援,心慌气短,我军于必经之路设下伏兵,必破之。全军传令,我赵人雪耻长平之辱,正在今日!先破秦营,后灭桓齮!”

果不出李牧所料,桓齮得知李牧已攻破大营急忙回救。大营乃是秦军根本,粮草兵器各类物资俱在,失去大营秦军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过没关系,我秦军野战无敌,赵人如早已撤退,我军夺回大营则无关大局。如还没有来得及撤退,我军正好灭之,关键在于回军速度。

“全速回营!快!快!”

“将军,军形散了,后军跟不上前军,整整吧!”

“不行,后军丢掉所有辎重,跟上,跟不上军法处置!”

“诺。”

“将军,前方发现赵军。”

“前军随我出击,杀退敌军,夺回大营。通知后队速速跟上!”

“赵军果然鼠辈,一触即溃。哈哈!”

“报将军!后军被道路两边伏兵所围,危矣!”

“什么?”

“将军,刚刚前方的赵军又杀回来了!”

“拼了,通知后军向我军靠拢,合力一处突围!”

连却强秦,战国将星——李牧上篇

战斗

最终秦师败绩,不过桓齮还是突围了,没有回秦国,跑去了燕国。(有人说他就是樊於期,不知真假)

李牧大破秦军,因功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也封武安君,恶心一下秦王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