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救火队队长-李牧

前言

上一文写到赵武灵王时,我们看到了赵武灵王那惊人的改革气魄,虽后来因为自己在王位问题上的错误丢失了性命,但好在留下了一个强大的赵国,可惜赵武灵王之后的国君是一代不如一代,赵惠文王时期还算不错,有过完璧归赵的精彩表现,而赵孝成王的一场长平之战将先辈的努力付之一炬,到了赵悼襄王时期,名将乐乘、廉颇接连出走,赵国进一步衰落。

祸不单行的是,在就赵国衰落的同时,西边的秦国却日益强盛,对赵国的土地虎视眈眈,就连之前被赵国先祖们收拾了的匈奴也不在安分,时不时劫掠赵国的边境,那时的赵国可以说是四处起火。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时候我们的英雄李牧闪亮登场。

赵国救火队队长-李牧

一、开场走火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史书上对他前半生的记载不多,只是说李牧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同时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以及收租,说白了就是封疆大吏。话说李牧在边地,每天就是建造城防、训练部队,有事没事杀头猪宰个羊的犒劳部下,帮他们改善生活,把部下养的是白白胖胖,就是一点不打仗。每次匈奴一来,就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去迎战,结果匈奴每次前来都没啥收获。

赵国救火队队长-李牧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赵王先受不了,我怎么找了这么个胆小怕事的人当领导,于是责备李牧,说他丢了赵国的脸面,让他尽快出战。但李牧却依旧我行我素,反正就是不慌,搞的赵王大怒,于是把他召回朝堂,另派别人代他领兵。李牧倒也不生气,二话没说就回了朝堂,李牧的开场就这样擦枪走火了。

二、星星之火

话说换将之后的一年多内,匈奴每次来侵犯,新的将军就出兵交战。结果却是屡次失利,伤亡惨重,就连边境上的边民也没法耕田、放牧。边境之上可以说是屡屡起火,赵王坐不住了,连忙请李牧在此出山,但李牧这下就没上次干脆了,一直推辞说自己有病。赵王一看形势不对,立马让李牧开条件,李牧告诉赵王:“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一心是只想灭火,立马答应下来。就这样李牧第二次踏上了戍边的道路。

到了边地之后,李牧依然是老一套,就这样又过了几年,他手下的兵士受不了了,觉得老大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自己却没能上阵杀敌回报大哥,纷纷请愿要和匈奴决一死战。李牧一看,将士们的士气已高,机会来了,于是立马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组成大规模混合兵团,准备对匈奴发起致命一击。

赵国救火队队长-李牧

当然李牧为了引诱匈奴,组织了几千人在边地放牧,匈奴这些年在李牧这里没捞到什么好处,一看到这么多牛马,眼睛都冒绿光,带着一帮人就冲了过来 李牧一看敌人上钩了,就让手下佯装撤退,匈奴一看这还是熟悉的味道,想都不想就集结了10万大军攻杀过来,却不知李牧早已布好口袋阵等着他们,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匈奴大败10万大军全军覆没,匈奴单于只身逃脱。此后的十多年里,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这一仗打的太漂亮,李牧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制敌于死地,李牧也用这一仗向世人宣告我回来了。

三、火势再起

话说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但他的另一个名字樊於期应该是众人皆知)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到了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一看不得了了,都打到家门了,火烧屁股了,李牧啊,你快回来。接到命令后的李牧也是片可不敢耽误,带着边防军马不停蹄南下救火。

到了地方之后,李牧也是不急,把在边地的“光荣”传统带了过来,结果把桓齮整急了,因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于是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前去救援,再与赵军一较高下。结果李牧根本就不睬他,依然不动。当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于是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夹攻。经激烈战斗,秦军主力全军覆没,桓齮害怕处罚便更名为樊於期,流落他国。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后来这么恨他的原因。

李牧也因为这一仗被赵王封为武安君,赵国的这一次大火又一次被李牧扑灭。

四、大火燎原

两年后,即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为报上次之仇,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军拦腰截断。双方在番吾(现河北省平山县南),对峙起来。名将之所以称之为名将,除了固守还懂得变通,李牧自知这次秦军有备而来,在用上次那一招肯定不行,于是李牧决定出其不意,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骑兵主力北进,远距离奔袭北面的秦军,秦军是万万没想到李牧这次进攻如此果断,数万骑兵从天而降对秦军发起猛烈进攻,没有防备的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又马不停蹄带着骑兵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在交战不久后,便撤军离去。

赵国救火队队长-李牧

就这样,又一次的危机被李牧化解,这一次的大火再一次被李牧扑灭,而李牧也开创了用大规模骑兵军团来回奔袭的先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填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阴火烧身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几十万人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

赵国救火队队长-李牧

秦军自知有李牧在难以速胜,明火不行就来点阴的,重金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诋毁李牧,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立马派人要替换李牧和司马尚。而李牧为社稷和军民断不接受,依然在前领兵作战,可惜他却犯了皇家大忌,皇帝对他更加猜疑,最终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杀李牧,当皇帝的刀伸向自己时,李牧心如死灰,明枪易躲而暗箭却难防,他仰天长叹一声,自己无愧于国家和百姓,便拿起了手中的剑,划了一道绚丽的红,英雄终落幕。而赵国也在李牧死后的三个月被秦所灭。

结语

李牧,上救国家于危难,下救百姓于水火,可以称得上赵国的救火队队长,可最终没能就得了自己,死在了对手的阴火之中,不禁令人叹息扼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