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救火隊隊長-李牧

前言

上一文寫到趙武靈王時,我們看到了趙武靈王那驚人的改革氣魄,雖後來因為自己在王位問題上的錯誤丟失了性命,但好在留下了一個強大的趙國,可惜趙武靈王之後的國君是一代不如一代,趙惠文王時期還算不錯,有過完璧歸趙的精彩表現,而趙孝成王的一場長平之戰將先輩的努力付之一炬,到了趙悼襄王時期,名將樂乘、廉頗接連出走,趙國進一步衰落。

禍不單行的是,在就趙國衰落的同時,西邊的秦國卻日益強盛,對趙國的土地虎視眈眈,就連之前被趙國先祖們收拾了的匈奴也不在安分,時不時劫掠趙國的邊境,那時的趙國可以說是四處起火。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這時候我們的英雄李牧閃亮登場。

趙國救火隊隊長-李牧

一、開場走火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史書上對他前半生的記載不多,只是說李牧長期駐守代地雁門郡,防備匈奴,同時他有權根據需要設置官吏,以及收租,說白了就是封疆大吏。話說李牧在邊地,每天就是建造城防、訓練部隊,有事沒事殺頭豬宰個羊的犒勞部下,幫他們改善生活,把部下養的是白白胖胖,就是一點不打仗。每次匈奴一來,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去迎戰,結果匈奴每次前來都沒啥收穫。

趙國救火隊隊長-李牧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趙王先受不了,我怎麼找了這麼個膽小怕事的人當領導,於是責備李牧,說他丟了趙國的臉面,讓他儘快出戰。但李牧卻依舊我行我素,反正就是不慌,搞的趙王大怒,於是把他召回朝堂,另派別人代他領兵。李牧倒也不生氣,二話沒說就回了朝堂,李牧的開場就這樣擦槍走火了。

二、星星之火

話說換將之後的一年多內,匈奴每次來侵犯,新的將軍就出兵交戰。結果卻是屢次失利,傷亡慘重,就連邊境上的邊民也沒法耕田、放牧。邊境之上可以說是屢屢起火,趙王坐不住了,連忙請李牧在此出山,但李牧這下就沒上次乾脆了,一直推辭說自己有病。趙王一看形勢不對,立馬讓李牧開條件,李牧告訴趙王:“大王一定要用我,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做,才敢奉命。”趙王一心是隻想滅火,立馬答應下來。就這樣李牧第二次踏上了戍邊的道路。

到了邊地之後,李牧依然是老一套,就這樣又過了幾年,他手下的兵士受不了了,覺得老大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們,自己卻沒能上陣殺敵回報大哥,紛紛請願要和匈奴決一死戰。李牧一看,將士們的士氣已高,機會來了,於是立馬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組成大規模混合兵團,準備對匈奴發起致命一擊。

趙國救火隊隊長-李牧

當然李牧為了引誘匈奴,組織了幾千人在邊地放牧,匈奴這些年在李牧這裡沒撈到什麼好處,一看到這麼多牛馬,眼睛都冒綠光,帶著一幫人就衝了過來 李牧一看敵人上鉤了,就讓手下佯裝撤退,匈奴一看這還是熟悉的味道,想都不想就集結了10萬大軍攻殺過來,卻不知李牧早已布好口袋陣等著他們,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匈奴大敗10萬大軍全軍覆沒,匈奴單于隻身逃脫。此後的十多年裡,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趙國的邊境。這一仗打的太漂亮,李牧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制敵於死地,李牧也用這一仗向世人宣告我回來了。

三、火勢再起

話說公元前234年,秦大將桓齮(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但他的另一個名字樊於期應該是眾人皆知)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殺趙軍十萬。到了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勝進擊,率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進攻趙的後方,直向邯鄲進軍,形勢危急。趙王一看不得了了,都打到家門了,火燒屁股了,李牧啊,你快回來。接到命令後的李牧也是片可不敢耽誤,帶著邊防軍馬不停蹄南下救火。

到了地方之後,李牧也是不急,把在邊地的“光榮”傳統帶了過來,結果把桓齮整急了,因為秦軍遠出,不利持久,於是他率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前去救援,再與趙軍一較高下。結果李牧根本就不睬他,依然不動。當秦軍主力去肥後,營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於多日來趙軍採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於戒備。李牧遂乘機一舉襲佔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李牧判斷桓齮必將回救,於是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當正面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夾攻。經激烈戰鬥,秦軍主力全軍覆沒,桓齮害怕處罰便更名為樊於期,流落他國。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后來這麼恨他的原因。

李牧也因為這一仗被趙王封為武安君,趙國的這一次大火又一次被李牧撲滅。

四、大火燎原

兩年後,即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為報上次之仇,再次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自率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拊邯鄲之背,將趙軍攔腰截斷。雙方在番吾(現河北省平山縣南),對峙起來。名將之所以稱之為名將,除了固守還懂得變通,李牧自知這次秦軍有備而來,在用上次那一招肯定不行,於是李牧決定出其不意,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騎兵主力北進,遠距離奔襲北面的秦軍,秦軍是萬萬沒想到李牧這次進攻如此果斷,數萬騎兵從天而降對秦軍發起猛烈進攻,沒有防備的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又馬不停蹄帶著騎兵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南路軍知北路軍已被擊退後,料難獲勝,在交戰不久後,便撤軍離去。

趙國救火隊隊長-李牧

就這樣,又一次的危機被李牧化解,這一次的大火再一次被李牧撲滅,而李牧也開創了用大規模騎兵軍團來回奔襲的先例,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陰火燒身

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嬴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楊端和率河內兵卒,共幾十萬人進圍趙都邯鄲。趙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趙國救火隊隊長-李牧

秦軍自知有李牧在難以速勝,明火不行就來點陰的,重金賄賂趙王的寵臣郭開,讓他詆譭李牧,昏聵的趙王遷一聽到這些謠言,立馬派人要替換李牧和司馬尚。而李牧為社稷和軍民斷不接受,依然在前領兵作戰,可惜他卻犯了皇家大忌,皇帝對他更加猜疑,最終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捕殺李牧,當皇帝的刀伸向自己時,李牧心如死灰,明槍易躲而暗箭卻難防,他仰天長嘆一聲,自己無愧於國家和百姓,便拿起了手中的劍,劃了一道絢麗的紅,英雄終落幕。而趙國也在李牧死後的三個月被秦所滅。

結語

李牧,上救國家於危難,下救百姓於水火,可以稱得上趙國的救火隊隊長,可最終沒能就得了自己,死在了對手的陰火之中,不禁令人嘆息扼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