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老伴逝世后,余生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

老年人老伴逝世后,余生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

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慢慢地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身体一天天地不再硬朗,而且社会的参与感一点点地减弱。

这样久而久之会使老年人产生一种孤独感。如果老伴不在了,我觉得最好还是再找个老伴。

原因如下:

一、孩子在外工作、空巢老人增多

社会变化很快,不停地在向前奔跑。

长大成人的孩子,许多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投身于大城市的工作热潮,这样就只留年迈的父母在家了。

有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

2013年中国的空巢老人人口已经超过1亿了,并且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

这个数值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伤感,两亿多的老人都面临着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老伴在身边,我想留下的那一个会更孤独。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分享日常的生活,没有人照顾,没有人关心。而且社会节奏感越来越快,慢慢地跟不上节奏,那种孤独感也会越来越重。

老年人老伴逝世后,余生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

此时我想起我的奶奶,心里就很痛。

虽然她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爷爷不在的那四十多年里,她是怎么过的呀。

儿女成家后都离开了家,就剩奶奶一人。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打扫院落,一个人去种地。

生病的时候,儿女都不在身边,她一个人是怎样去拿的药,怎样度过那身体不适的时光。

空荡荡的屋里,没有情感的寄托,没有温暖的关爱,日子是在多少寂寞中打发而走的。

她的孤单寂寞,又从来没有向人说过。而那时年少的我,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她的孤单。

二、儿女常回家看看,也不如有个贴心的人

老伴就是那个最懂你的人,知道你的喜好,知道你的作息,哪怕只有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这是两个人在磨合的时间里日积月累的默契,因为年龄相近,所以一些思想、关注的事物都会相近,共同话语也比较多。

而儿女经常回家,也细心不过那个枕边人,有时候也走不进老人寂寞的心里。

因为有年龄差,再加上不是每天的相处,儿女渐渐地也会不了解老人的心里。这是也老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儿女来了热闹一阵,儿女走了,又是剩下自己一个人。

邻居李大爷就是这样,孩子经常来看他,也经常给他买一些吃的、用的。

可是孩子一走,还是自己。用他的话说就是,很想每天外出回来,家里有一盏灯为他而亮,有一桌饭冒着热气在等他回来。

出去遛弯的时候,能有个人一起陪着,哪怕不说什么,也是一个伴儿。

三、年龄大了,需要相互扶持

老年人年龄大了,身体没有年轻时硬朗了。身边有个人,好有个照应。

保姆是用金钱换来的服务,不如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周到。那是发自情感的照顾,所以会更体贴细微一些。

所以说老伴不在了,最好再找个老伴。因为她(他)也希望能有人照顾你,希望你一切都安好。

老年人老伴逝世后,余生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

但是现实社会,找老伴也会掺杂着各种因素。有图钱的,有单纯就是想把老伴当保姆的等等。

找老伴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如果有太多的不合理因素,那还是建议一个人生活比较好。

毕竟之后有很多麻烦的事会随之而来,会让人更心烦。

所以说,如果能找到合适的老伴,就尽量找一个。老伴、老伴,就是老来做个伴。

相依相陪一起迎接生活的每一天,毕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如果没有合适的,就给自己的生活多添点乐趣,养养花、健健身,多参加点团体活动。

愿天下的老人都远离孤独,心有个安放的地方。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