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緣不順,或許你的情感認知存在業障

“單身時代”已經到來,有調查統計,在全世界範圍內,每七個年輕人就有一個選擇單身獨居。截止2017年,中國有兩億單身男女,這其中“主動單身”的人,不在少數。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結婚,甚至不戀愛,放棄親密關係的需求。

之所以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很大程度在於對於親密關係的恐懼。

害怕受傷害、害怕失去自由、害怕戀愛影響事業、害怕自我被淹沒在家庭關係中……

不否認親密關係可能會帶來很大的甜蜜,但害怕親密關係的人,通常也是在關係中遇到過難以承受的傷痛。

讓他們潛意識裡有了這樣的認知:玫瑰再美,終究帶刺,看看就好,不敢觸碰。

姻緣不順,或許你的情感認知存在業障

比如我身邊的朋友:

小A社交圈很窄,依靠媒人介紹的對象總有各種不妥,被七大姑八大姨冠以“挑剔”, ta內也覺得,想擁有一個完美的、符合自己設想條件的對象。 漸漸小A對介紹的方式死了心, 但自己也沒法認識更多異性。

小B的每一段戀情都很短暫,最後都以激烈爭吵、冷戰、老死不相往來告終,ta在戀愛中頻繁體會到的,不是被愛、甜蜜、開心,而是擔憂、失控、難受。

小C從小異性緣很差,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無人問津的乖乖女,長大了和男同事說話,還時常放不開,從長輩們對她的“人生規劃”中,她知道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卻沒法放開自己接觸一類陌生的“物種”,還要選擇其一在漫長的幾十年裡朝夕相對。

……

無論小A、小B、小C,他們內心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知,是恐懼大於期待的。

即使他們理智上受了世俗影響想結婚,但也很難展開一段彼此交心、親密無間的關係。

姻緣不順,或許你的情感認知存在業障

如果在上一輩人那兒,或許會湊合一段不愉快的婚姻,渾渾噩噩生兒育女度過大半輩子。

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教育和見識,教會了大部分年輕人不妥協、不將就。但這群單身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並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鄭重決定的單身主義者。他們內心存在著解不開的節,帶著親密關係的負性能量在過活,他們在人際交往、情感表達都存在短板,阻礙他們從容有度、遊刃有餘地開展生活。

他們從小習得的情感認知,存在巨大的業障。

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從呱呱落地牙牙學語到能展開社會交往,大部分是通過家庭的教導(更直接說是父母雙親)習得。

通常他們都有不愉快的原生家庭,父母親力親為做了最壞的示範。

很多父母沿用了負面、忽視、否定、猜忌、貶低等等惡劣的方式來教導子女,也包括處理他們本身的夫妻關係。

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正確,就是真理,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把“父母模式”,運用到人際關係、友情愛情上。

父母是每個人學習的第一範本,很多人 甚至 沒有對比參照、反思改變的機會。

如果父母是內心成熟、和藹可親、善於處理各種關係的人,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學會了和整個世界愉快共處,也容易順利發展友情和愛情。

如果父母本身處理關係存在重大問題,自己就在吵鬧、彆扭裡過日子,就算兒女在成年後,通過和不同的人接觸性格有機會得到完善,也會經歷一段很長的晦暗歲月。

姻緣不順,或許你的情感認知存在業障

關係處理不好的人,通常都有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他們對整個外部世界,遇到的人和事,都有深深的不安、質疑和迴避,不自覺採取一種讓人不舒服的方式去進行回應。

愛情姻緣,不會超脫於日常獨立存在,這種親密關係不過是普通人際關係的深層遞進,是和另一個人接納彼此的優缺點,共同面對生活的快樂和不堪,同時創造與以往不同的生活體驗。

我的母親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在成長過程裡,我在各方面不斷受到來自她的嫌棄,提心吊膽、小心翼翼生活是我的常態,即便現在我已經念過30,最近一次回家,她還能嘮叨我的髮型不如幾年前的好看,讓我應該怎樣怎樣弄……

我很無力,30歲的人,已經有獨立意識,有穩定的世界觀、審美觀,可背後還有一張喋喋不休試圖控制我生活方方面面的嘴。

我總覺得,世界是很苛刻的。所有和我接近的人,老師、領導,甚至同學、夥伴,如果我在哪個小方面做得不好,他們就會嫌棄我,會不喜歡我。我不能行為粗魯、衣服頭髮不能有一絲亂、能力必須強……

如果被別人發現一絲一毫我的不好,我就會被嫌棄,不被喜歡。

我想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害怕一絲一毫的不善意。

我也嫌棄別人,“高標準、嚴要求”被我用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接觸一個人沒多久,我就忍不住對對方下各種結論。

哈哈,大家不要怪我,我這樣的人,過得很辛苦的。

我時時刻刻擔憂自己不夠好,也時刻嫌棄別人不夠好。我沒辦法和別人舒坦、自然、完全接納地相處。

可人無完人啊,我也就一個家庭、長相、收入很一般的普通人,“找一個完美伴侶”明顯不現實、不可行,我理智上明白,內心卻不願接受。(我的母親給我塑造了一個一塵不染的世界,我的認知裡哪怕感覺自己普通,也認為我與眾不同)我都事事糾結小心翼翼過了30年,憑什麼我要落入平凡的塵埃裡,接受一份普通的愛?

很糾結,沒辦法,最近和兩個男生在約會,一次過後,看到了他們性格上的缺陷,熱情全無。

姻緣不順,或許你的情感認知存在業障

我們現在的樣子,從根本上說,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塑造的。

我們沒辦法選擇出身,也沒辦法左右我們在第一環境和關係裡,學到的感情處理模式。

所以我關注的一位玄學老師說“感情模式是業障”。

業障,佛教語, 比喻人的罪孽, 是指妨礙修行正果的罪業,責他人他物為惡果、禍患的根源。

我們沒辦法左右人生中,最先建立起來的感情模式,是可以愉快舒心的天使模式,還是導致以後處處碰壁的魔鬼模式。

每個孩子都曾以父母為神,為真理,為世界。

有一次,看到一個玄學看事的例子,一個青年,因為父母勇各種方式不斷逼婚,痛苦不堪,找到玄學老師,想看看姻緣何時到來。

老師沒有直說姻緣之事,而是看到了他和父母的關係,是宿世冤親債主,糾纏相殺。在一起總用讓對方不愉快的方式,互相折磨。他帶著這樣的關係模式和陌生女性展開感情交流,是很難建立良好關係的。

姻緣不順,或許你的情感認知存在業障

姻緣不順的人,改善現狀的快捷方式,就是檢視自己的情感模式。

回想一下自己是怎樣開展人際關係,怎樣和異性相處,怎樣和最親密的人交流的。

你會很容易發現自己處理關係的bug,發現問題是解決的開始。

改變了自己的認知模式之後,你會發現從前糾結的問題,存在的思維誤區。比如我曾經覺得世界是很苛刻的,無論事業還是婚姻,稍有不慎,就會慘遭淘汰。但對比幾次遇到的事件我發現,很多事情還有有努力和轉機的餘地,完全符合理想模式的事情,太少了。當我內心可以接納現狀的時候,有時候還會得到不一樣的驚喜。就像創業理論裡說,我們認知裡常常以為,創業是個從A到B的過程,實際是很可能是從A到C,甚至到E、到H的結果。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不同的業力驅使,都帶著自己的特定功課。我們遇到的狀況或許千差萬別,但目的都很相似,都是藉由世間的淬鍊,完成自身的修行,達到更好的自己。

《月老禳婚真經》有言,“ 但用至誠,即能得道 ”,突破了過往感情模式的障礙的過程裡,會逐漸看到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真實想法,接納自我之後,對於人性的包容就會增長。

看清、剝離掉那些被迫習得、自己也不舒服不情願的方式,明白不過是養育者構建的模式遊戲,就如同打通一道人際的屏障,去除關係裡刻意為之的彆扭,得到彼此舒坦的接納。

姻緣不順,或許你的情感認知存在業障

當然,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思考體驗,要允許自己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