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师和中级财务会计师,哪个含金量高一些?

雏菊花语

在我看来,虽然说管理越来越重要,但人们把管理会计师说的再好,再能代表未来,每个人都必须先面对现在,先保证了现在的生存,才能谈未来的发展。

中级财务会计师代表的是现在;管理会计师代表的未来。(就按题主的词用吧)

所以,很明显,现在更重要,没有了中级职称,连工作都没有,还谈什么管理?

从目前我们国家的情况看,管理会计师针对的企业总会计师一类的高端人才准备的,这些人看着有会计两字,但他们的工作职责主要是管理工作,而不是会计工作,管的也是全局性而不只是会计方面的。

而从管理会计师(初级、包括中级的)的内容看,含金量也应该要比中级会计差,因为考的难度不大。

如果和CPA比的话,那这个内容显得就更简单了。

其实在一开始职称考试的时候,是考过《管理会计》的。

所以要我来做,还是先好好考会计中级职称吧。

再有时间的话,努力考CPA吧。


一介书生945

有句话,真实而无奈--选择了会计行业就是选择了考证之路。会计从业人员从最初的会计证,到初级、中级、高级的职称考试,再到千辛万苦拿下注会(CPA),最终还是要走向管理会计,考取CMA成为财务管理者-企业CFO;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而手里的证书则是你的“装备”。今天我们来对比一下经典装备-“中级”和升级装备-“CMA”。


CMA对中级,究竟是中级独占鳌头,还是CMA管理会计更胜一筹?

CMA和中级会计职称是两个不同的方向,CMA趋向管理会计,中级趋向财务会计;在人工智能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个行业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5月份“德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加剧了财务人员往管理会计方向转型。从发展趋势来看,CMA占据一定的优势。

Round ①:知识体系

中级:涉及的科目有会计、财管、经济法。

CMA:不涉及经济法,在包含会计、财管的基础上,还包含战略管理、成本会计、经济学、内控、风险、审计、职业道德等内容;因此被业界称为“Mini-MBA”

Round ②: 题型分布

中级:考试中主观题的分值占比相对多一些,主观题占55%, 客观题45%。

CMA:客观题是100个单选,占75%,主观题是2道简答,占25%。

CMA对会计这部分知识只考核客观题,考核比例和难度相对较低,CMA对财管的考核相对多一些,财管这部分与中级财管的难度相当。

Round ③:考试时间

中级:三科成绩两年内滚动有效,比如16年考试通过两科,17年考过一科,就可以申请领证,如果17年那一科没过,16年的两科就会作废。

CMA:考试包含两科,P1《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P2 《财务决策》每年三个考试窗口,三年内通过两科即为通过。

Round④:持证者人数

中级: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统计,截止2016年底,国内中级持证者169万。

CMA:目前国内cma持证人数有9000人左右。而且大部门分布在著名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岗位上。


经过四轮的PK,两个“装备”各有千秋,CMA的优势在于其代表着会计发展的方向,不论你选择财务会计、审计、税务、成本、预算、资金或是其它会计模块,随着职业发展,都必将走入管理会计领域,并很可能因在管理会计领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走向最高管理层。

趋势像电梯,选对了趋势和方向,站着不动也在前进。


雏菊花语

CMA VS 中级会计职称,究竟是中级独占鳌头,还是CMA更胜一筹?

首先,要说明的是,CMA和中级会计职称是两个不同的方向CMA趋向管理会计,中级趋向财务会计;在人工智能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个行业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从发展趋势来看,CMA占据一定的优势。

从知识体系上比较,中级涉及的科目有会计、财管和经济法,CMA不涉及经济法,在包含会计和财管的基础上,还包含战略管理、成本会计、经济学、内控、风险、审计和职业道德等内容。

题型分布的方面,中级考试主观题占55%,客观题45%。CMA客观题是100个单选,占75%,主观题是两道简答,占25%。CMA对会计这部分知识只考核客观题,考核比例和难度相对较低,CMA对财管的考核相对多一些,财管这部分与中级财管的难度相当。

中级三科成绩两年内滚动有效,比如16年考试通过两科,17年考过一科,就可以申请领证,如果17年那一科没过,16年的两科就会作废。CMA考试包含part1《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和part2《财务决策》两科,每年三个考试窗口,三年内通过两科即为通过。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统计,截止2016年底,国内中级持证者169万。目前国内cma持证人数有9 000人左右,而且大部门分布在著名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岗位上。

CMA和中级会计两者各有千秋,CMA的优势在于其代表着会计发展的方向,随着职业发展,都必将走入管理会计领域,并很可能因在管理会计领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走向最高管理层。


东奥会计在线

您好,东奥中级会计职称为您解答:

管理会计师和中级会计职称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管理会计师趋向管理会计,中级趋向于实务,注重实际操作。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以二年为一个周期,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二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管理会计师考试包含part1《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和part2《财务决策》两科,每年三个考试窗口,三年内通过两科即为通过。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以来,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无论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是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度上,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管理水平偏低,难以承担管理会计师在企业管理中所应承担的领导者、组织者、顾问、规划与整合专家等多重角色。财政部印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中指出,到2015年,要实现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人员比例为5:35:60;到2020年,使这一比例为10:40:50。国内目前持证会计人员达1500万之多,但高级会计人才不足40万,且以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为主要专业技能,真正管理会计人才初步缺口已达560万。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师已势在必行。

而中级会计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取消了很多资格证书之后,剩余151项资格证书含金量大幅提升的职称之一。就是因为现在从业证取消,初级证书可能作为进入会计行业的入门证,中级会计职称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管理会计师和中级会计两者各有千秋。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东奥中级会计职称

   首先,要说明的是,管理会计师和中级会计职称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管理会计师趋向管理会计,中级趋向财务会计;在人工智能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个行业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从发展趋势来看,管理会计师占据一定的优势。

  从知识体系上比较,中级涉及的科目有会计、财管和经济法,管理会计师不涉及经济法,在包含会计和财管的基础上,还包含战略管理、成本会计、经济学、内控、风险、审计和职业道德等内容。

  题型分布的方面,中级考试主观题占55%,客观题45%。管理会计师客观题是200个单选,占75%,主观题是两道简答,占25%。管理会计师对会计这部分知识只考核客观题,考核比例和难度相对较低,管理会计师对财管的考核相对多一些,财管这部分与中级财管的难度相当。

  中级三科成绩两年内滚动有效,比如16年考试通过两科,17年考过一科,就可以申请领证,如果17年那一科没过,16年的两科就会作废。管理会计师考试包含1.专业知识水平考试。以管理会计师应掌握的重点专业知识为内容进行考试;包含的知识模块为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审计、经营分析、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与实务、税务管理与企业价值再造、管理会计概论、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等。2.能力水平考试。通过编写案例和背景材料,考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管理会计专业知识与工具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三个考试窗口,2年内通过两科即为通过。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统计,截止2016年底,国内中级持证者169万。目前国内cma持证人数有9 000人左右,而且大部门分布在著名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岗位上。

  管理会计师和中级会计两者各有千秋,管理会计师的优势在于其代表着会计发展的方向,随着职业发展,都必将走入管理会计领域,并很可能因在管理会计领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走向最高管理层。

  综上:中级财务会计职称、管理会计师代表了不同的方向。

  中级会计职称作用更广泛,在国内认可度较高,很多中小企业招聘要求都要有中级会计职称,有些岗位的升迁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有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太多太泛滥,也导致这个证的含金量相对较低,此岗位的工资并不理想。

  管理会计是西方引进而来的概念,管理会计师考试培训认证费用较高,是在总会计师协会资格认证,国内认可度较高。就职方向一般是一些外企、大型集团,如中石化、中国电信、IBM、海尔集团等。

  中级会计职称偏向于实务,注重于会计处理等实际操作。

  管理会计更偏向于理论,侧重于预测企业的需求及参与策略制定决策。如果在已有充分的实务操作经验基础之上,管理会计师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泽稷网校

首先我先说一句题外话,我觉得关注点不应该在含金量上,任何证只要考了之后对自己有用或者对来发展有用,对于自己来说就算是有含金量。而既然选择会计就明确了自己会在考证的路上一去不返,如果有精力的话我建议两个可以都考,如果硬是要说一个的话,从长远来看管理会计的证要好一点。


先说说中级的证,中级就比较偏向于实际的操作,而且中级的证在国内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企业在招聘时如果你有中级的证很大程度上会优先考虑你。而且在已经工作之后,如果你有一个中级的证还能对升职加薪有所帮助。之前老师家亲戚,在事业单位上班,领导一直想升她的职,但是因为她缺少一个中级的证就导致事情一拖再拖。考中级的证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会计这一块的学习和理解。

再说一下管理会计,听这名字也知道侧重于管理。现在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普通的财务会计有很大冲击,所以以后会计会偏向于管理这一块发展,而我们国家也于近几年引进了cma的考试,并且开始对管理会计考试前进摸索,而且我们国家管理会计这一块的人才缺口很大,所以管理会计的证对会计人员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以上仅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大家一起探讨


生活里的渺小

中级财务会计职称、管理会计师代表了不同的方向。

中级会计职称作用更广泛,在国内认可度较高,很多中小企业招聘要求都要有中级会计职称,有些岗位的升迁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有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太多太泛滥,也导致这个证的含金量相对较低,此岗位的工资并不理想。

管理会计是西方引进而来的概念,CMA考试费用较高,是在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资格认证,国际认可度较高。就职方向一般是一些外企、大型集团,如中石化、中国电信、IBM、海尔集团等。

中级会计职称偏向于实务,注重于会计处理等实际操作。

管理会计更偏向于理论,侧重于预测企业的需求及参与策略制定决策。如果在已有充分的实务操作经验基础之上,CMA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女奥迪特的自我修养

中级会计师更偏重于会计核算方面,随着会计证的取消,会计师会逐渐变得更为重要,作为国内比较容易考取的证书其入门门槛较低,通过率相较于其他证书也较高一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统筹,账务的核算不应该再作为会计的主要职能,其应该像西方一样,逐渐的为管理进行服务。而做到这一点的却是cma,通过系统的培训,让你能清晰的认识到作为企业的财务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和自己能够做什么?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也将会计的职能推到前端,让会计真正的有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