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皇帝”石敬瑭屈身割地向遼太宗求援

“兒皇帝”石敬瑭屈身割地向遼太宗求援

石敬瑭割地

上篇文章《後唐最後一位皇帝上位引發遼太子和兒皇帝不滿》我們說過,石敬瑭是不滿李從珂上位當皇帝的,其實李從珂也一直提防著石敬瑭,擔心他造反。

兩年後,李從珂想調虎離山,把石敬瑭調到山東當節度使。石敬瑭就不樂意了,還上表指斥李從珂,說你這個皇帝來路不正,不當立,應該讓位給李嗣源的親兒子。

李從珂被戳到痛處,暴跳如雷七竅生煙,當即就舉傾國之兵來征討石敬瑭,石敬瑭就算再怎麼兵精糧足也倍感壓力,於是就派人到契丹,向耶律德光求援,開出三項優厚條件:

一、稱臣。並且是稱“兒臣”,就算把比自己小十多歲的耶律德光像親爹一樣供著。後來石敬瑭稱帝,那“兒皇帝”的千古罵名就背上了。

二、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即現在的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割讓給契丹。

三、每年進貢布帛三十萬匹。

除了這三項實際利益之外,石敬瑭還找了些道義上的理由,比如李從珂弒君篡位不當立,自己是硬生生被李從珂迫害逼反的等。總之是要給耶律德光一個師出有名,以有道伐無道的臺階。

“兒皇帝”石敬瑭屈身割地向遼太宗求援

石敬瑭

耶律德光接到石敬瑭的求援,起初肯定是有點糾結的,述律太后也不主張他大舉南下。前面我們說過,李嗣源召喚耶律倍到後唐是為了牽制契丹,讓契丹投鼠忌器,也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述律太后和耶律德光因為顧念耶律倍在中原,一直還是在剋制與後唐的衝突。可是耶律德光知道,契丹如果要在戰略上想取得中原王朝的長遠優勢就必須獲取幽雲十六州。太祖阿保機當年費盡周折,勞師動眾一直想做成這件事,但因為時機不到多次努力都沒有做到。現在中原內亂,石敬瑭送上門來,耶律德光怎麼會捨得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呢!於是,他又說是神人託夢,要他援助“石郎”(就是石敬瑭),又是讓巫師占卜,說太祖也讓他南下中原,就這樣總算說服了述律太后,決定興兵南下。

“兒皇帝”石敬瑭屈身割地向遼太宗求援

石敬瑭晉王

耶律德光在答應了石敬瑭的求援後,於936年9月大舉南下,很快就將石敬瑭解圍出來,消滅了後唐軍隊的主力,然後封石敬瑭為晉王,這是在為以後當皇帝做準備。因為石敬瑭以前沒有被封過王,只是節度使,離皇帝的級別差得太遠,晉王這個封號在後唐意義非同一般,因為後唐太祖李克用莊宗李存勖,都曾經受封為晉王,所以很快耶律德光就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約為父子之國,接著就派五千契丹騎兵再加上石敬瑭自己的兵往洛陽進發。

李從珂起先還離開洛陽四處督戰,後來眼看大勢已去就極為悲觀失望,也不怎麼管軍事了,天天喝酒唱歌,借酒消愁。期間有大臣勸李從珂;好好利用耶律倍這張牌,耶律倍不是在國都洛陽北邊的滑州當節度使嗎,你派兵把他送往契丹境內,打出他皇太子的旗號,契丹國內肯定會有人起來響應他,這樣一來耶律德光後院起火不就自顧不暇了嗎。

這在當時也算是個辦法,李從珂也覺得不錯,但是他那會兒已經自覺氣數已盡沒有心力去採取什麼行動,而是坐在洛陽天天坐困愁城。

你對石敬瑭屈身割讓土地以求後唐支援的行為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裡留言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