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芳華已逝

《臥槽》99期

一波三折的《芳華》終於在萬眾期待又差點遺忘的年底前上映了。本來在國慶檔期要上映,但因為這種那種以及種種不明的原因撤了下來,有的說是因為《戰狼》2勢頭太好,這個時候上去肯定會慘不忍睹,那對馮導的一世英名可是個大破壞;有的說是因為觸及了這麼多年大夥兒都不願意觸及的越戰題材,自從小時候看過《高山下的花環》之後就再也沒有看過關於越戰的電影,因為話題敏感,所以被官方叫停。

但是馮導自己說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反正也沒說出啥原因,總之就是國慶檔期不上了,啥時候上再說吧。中國文化的含糊其辭又一次發揮得淋漓盡致。

走的時候不曾經意,因為《戰狼》太火,好像把一切中國電影的導演和別的影片都忘了,再加上馮導之前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根本就沒有關於新作的報道,不是因為國慶檔撤期壓根兒就不知道有這麼回事。

但是,該來的還會來,不管是因為確實遇到問題還是藉機炒作了一把,至少讓大家都知道了《芳華》這部電影,有限的幾張劇照和傳得神乎其神的民間小道消息反而讓片子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所以,在2017年的最後半個月時間節點上,《芳華》開始了新的征程,重新在全國院線上映。一開局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票房也是一路高歌猛進直接過了8億,而且看架勢還是勢不可擋,終於雪了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的一恥。尤其是去年的好片因為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直接被人不排片,讓馮導那麼知名的導演都只能靠微博圖窮匕首見,今年因為國民公公江河日下,所以運氣票房果然逆轉起來。

影片的傳播突出了原作者的真實坎坷經歷,借《芳華》示之於人,而馮導也因文工團出身而突出自己的致青春的回憶感情牌,再加上自衛反擊的描述和對好壞的自作主張的排列導致的衝突,讓一片瓜群開始了自娛自樂式的傳播。在當今社會,有人說成為了成功的標準,不管好還是爛,如果好到沒有人說,那就是失敗。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源於經驗不多想得太多了。

不過從各種影評來看故事情節內容眾口難調,有深受感動大唱讚歌的,感謝馮導重現了他們自己的青春,殊不知馮導可是老江湖,早就沙盤推演了N遍必須揪出這一波人的淚點;有說得一無是處的,對內片子不能感染國民,對外不能輸出普世價值觀,估計這種說法是馮導沒有路演過的;還有一撥是無所謂的,不想過去,不看將來,現在也懶得想,因為我只想著當下,一桶爆米花兩杯飲料,兩小時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

電影從一開始是過分的突出年代感,各種宋體的大標語和毛主席畫像充斥著畫面,刻意要營造出一種自我高大全的形象和背景的衝突。可能是因為兩個小時太短,故事一開始就強迫你接受活雷鋒的大公無私,因為大公無私所銜接起來的每一個細節,因為喜歡一個姑娘而自毀前程,結果還因為耍流氓被下放。

女主角從一開始也是匆匆的展現自己的囧,從父親的背景的牽連到母親改嫁新家庭的各種冷漠虐待,再到部隊的格格不入,因為想照相偷軍裝而不能借,因為坐了兩天火車身上有餿味而一直有餿味被各個嫌棄,因為前面撒謊後面胸罩墊海綿也就順理成章。這一切都讓我感到有一雙手在強加於我,有點像老梁說書那種故作高深,又有點像馬未都那種現身說法的平鋪強敘,反正還是延續了馮導的一貫手法,不樂也得樂,實在不樂那我就得咯吱你樂了,只不過這一次是悲劇。

為了自己的那點私心,故事還得進行,也是悲劇還在往悲劇的路上前進。

男主角從伐木到了戰爭的前線。為了突出戰爭場面的殘酷,一隻護送彈藥的部隊走在兩邊蘆葦茂密而中間開闊的一條路,從兩邊射出來的子彈那應該是兩邊有密集的埋伏,結果在他帶著戰友衝進蘆葦叢的時候沒有打到幾個敵人,我方的坦克都已經上場只能射向遠方卻沒有看見敵人。為了突出緊迫性有一個戰友陷進了沼澤,而男主角還必須被打斷手上的大動脈,第二場悲劇為了第三場悲劇在做鋪墊。

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女主角的不幸還在繼續,被人冷落被人嘲笑被人欺負,彷彿這個文工團裡只有男主角才能幫助她,所以男主角的離開更加造就了她的不幸。而且因為她的叛逆竟然丟掉了自己替補主演的機會,和男主角一樣,為了自己內心的那點兒情緒竟然丟棄了自己看得見的美好前程,所以她也同樣被下放到前線衛生隊。

在前線見過血肉模糊的戰友,見過燒成焦炭的戰友,這一切都讓她成長的更堅強,但是就因為堅強之後成為了部隊的英雄,結果反而精神崩潰了。我想經歷過各種死亡的人的心理素質可以因為這種經歷而有心理疾病,但經歷過死亡的人絕對可以化解之前的那點人生成長的冷嘲熱諷,更何況一當上英雄就崩潰了,這種邏輯是有點牽強的。范進中舉的案例是不能在這裡生搬硬套的,因為這是經歷過生死的,只有沒有經歷過生死的人才能那麼天真的幻想,當然,這也符合觀眾的邏輯。

成為了英雄,也需要救贖,就靠自己曾經不願跳的那支舞拯救了自己,讓自己又迴歸了正常,但是英雄的榮譽好像沒有迴歸,這裡又是導演為了急於表現丟三落四的蒼白。

故事的背景又換到了改革開放。敢於表白的導演確實把工商局真實的還原成了二狗子,但是不用撕裂的手法好像就不能表現最後戰鬥英雄的落魄,在戲外還可以贏得一個敢說真話的實名不知道是不是沙盤推演而來的。

最後還得靠權力和金錢解決問題,但是這裡的權力好像沒起啥作用,只能用一句國罵來發洩憤怒,因為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只有用子彈說話,那就是錢。一千塊解決了一切回憶,一千塊把所有人拉回了猙獰的現實。

好人沒有好報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可能是拍過太多的戲劇,馮導需要一個悲劇來提升自己在觀眾心中的永垂不朽的程度,所以從一開始讓好人一直脫離現實的好,默默的前進,直到最後還得靠曾經的一點好來讓自己活下去,一個旁白描述的悲慘晚年。

女主角倒是從來不是好人,一個急於離開家的不幸反倒是不幸一直伴隨,直到最後還要用自己僅有的健康去報答曾經生命中那一點點好,而且這種好還是如戲劇般七零八落風雨飄搖。

階層的固化我看也是導演刻意強化的,從一開始的突出父親的背景,再到現實裡子承父業當了宿舍舍長,出去進來都是前呼後擁,有點兒什麼事情都是氣定神閒一副大將之風,而且對新來的叛逆者更是無情殘酷的打壓。

階層固化還在繼續,不共戴天的仇恨都派上了用場,只用兩三天搶了人家兩三年的愛情,而且用黃金都換不來的心也被搶走了,這一切都是弱勢群體面對強勢群體的不堪一擊嗎?這一切難道就是為了要對心中那點失落報復嗎?反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結局。

反正最後還是覺得沒有說完,故虛張聲勢一番用旁白來代替。從一開始旁白就說明了為了什麼埋下了伏筆,其實,這一場兩小時的電影就是一場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伏筆。

電影確實是在懷舊,大量的穿著練功服的跳舞鏡頭,讓我彷彿看見了鏡頭後的那個美工在窺探。洗澡的鏡頭是一種眼神,游泳的鏡頭用得有些肆無忌憚,一切都彷彿是為了導演心中的懷舊,或許是導演心中美好的一個夢吧。

片尾曲又是冷飯熱炒了一下,由著名歌手演唱,號稱空靈般嗓音把李奶奶的青春重唱了一遍。只是時代的痕跡真的沒有了,任憑你的技巧再好,那也只不過是完美的一部分,不是感人的一部分,也不需要去對比,因為新生的東西只適合新生的時代。

不過這首歌也還給了一個精準的片名,也算是啟發吧。

最後,用一句他們知足了結束了電影,甚至連一個集體緬懷的畫面也不給。男女主角對自己的人生相當滿意,比起那些唉聲嘆氣抱怨的非富即貴的戰友們來講,他們是該知足,因為那是一種無奈。

也許,是鏡頭後的那個導演知足了吧。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楊絳

愚捷,2017-2018跨年夜於瀏陽河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