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學習是一個系統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下跳棋,在下跳棋的時候其實只能走一步,但是我們都會為接下來能走更多的步驟設計好路線,一旦路線設計好了,就會發現後續很順利,其實是因為我們為這件事做了系統思考。

這其中有一類對手特別容易陷入到自己的眼前利益中,每一次都特別滿足於自己能走的那一兩步。恰恰在滿足自己那一兩步的過程中,失去了給自己不斷地設計路線的過程。還有一類對手特別容易進入對抗的局面,每走一步棋都特別想著如何能夠阻礙對方,這類對手經常會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對方的思路當中,最終不但沒有阻撓成功,很可能忘記了自己的主題。

最厲害的對手是既能夠研究對手的思路,又能夠為自己的未來鋪設。最差的對手就是既不會給自己鋪路,又花時間研究別人的路徑,最後導致自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失敗告終。

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是系統性問題,像盲人摸象般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是無法根治問題的。但是,大多數家庭教育只是思考眼前的問題。因此,家庭教育經常是亡羊補牢,不斷地出漏洞,不斷地補漏洞。在孩子一路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在追著問題走。怎樣才能做到系統的解決問題,為孩子未來的發展鋪路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學習系統到底是怎樣的?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一、誤以為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學習”這件事的認知過於簡單,盲目的用力只會偏離目標更遠。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學習過程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運行的過程。從人的整體出發,學習系統包括五個維度:情緒狀態、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自我管理。很多孩子早期的學習系統千瘡百孔,讓孩子已經痛苦不堪因為孩子在出生到上小學一年級,六年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和其他同學之間拉開了很大的差異。

《嚴重缺乏能夠對接課堂的知識》

由於成長環境導致每一個孩子大腦裝下的內容(原有知識)千差萬別,導致知識結構混亂不堪或是嚴重缺失。

比如,一個理髮店的老闆兒子,一定對人的髮型,人的容貌以及每一個來理髮的客人喜歡染什麼顏色的頭髮更流行而產生敏感度。一個乾洗店的老闆,孩子看到身邊同學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衣服的顏色是否容易掉色,另外衣服的乾淨整潔程度很關注,尤其看到那些衣冠不整的行人都會產生想把他們的衣服脫下來到乾洗店清洗一下,並用熨斗燙的平平整整。

但是這些孩子們很少埋藏了與教室裡老師講解的學科知識有關的內容,因此導致孩子們走進教師經常會反應遲緩、聽不懂老師的語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在高壓力、高競爭的學習環境裡這些孩子很早就被定義為“差生”、“不愛學習”等。(如何埋藏知識詳細在後面寫)。

《厭學情緒從小就根植於孩子的內心,家長卻一無所知》

有一些家長為了更早的看到學習的結果,或者是為了在同齡人面前讓自己更有面子,或者是所謂的不輸在起跑線上,導致在孩子很早的階段(甚至4歲左右,)就開始把送到輔導班,識字班、或是英語班等。輔導班為了契合家長追求光環的心裡,以考核方式,競賽、對比、物資刺激不斷地讓孩子背書,背字詞等。很多孩子的自由玩耍時間被剝奪。因此很多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學習的痛苦

《大腦中了病毒——思維僵化》

錯誤的學習方式導致可怕的思維方式,很多學生在學前或者是小學低年級為了凸顯出學習成績,會通過反覆背誦和強化記憶的模式來學習知識。這類學生在低年級比大多數學生成績都要好,因為他們犧牲了大量的自主探索世界的時間。而且不斷地通過反覆練習來學習知識,最終很容易出現思維僵化。在筆者接觸的學生中,現在越來越多的成績優秀的小學生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小學知識簡單,重複的次數多,必然會記住知識,而且在小學低年級一旦通過重複性記憶獲得了好的成績,這類學生就喜歡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學習知識,最終就養成了一個思維習慣,只要學習一個內容先去記憶,而不能夠先去理解。久而久之大腦猶如重了病毒一樣,思維僵化,到了高年級知識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先理解加工在進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後再去記憶。否則知識在應用時便會出現障礙。

《學習行為習慣嚴重缺乏導致學習過程障礙重重》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根本不瞭解要培養孩子哪些學習習慣,比如讀書的習慣,寫字規範書寫的習慣,還有如何運用草稿紙的習慣。就拿寫字的習慣裡又可以分成很多更詳細的環節,比如:如何觀察一個字的結構,先寫橫,寫的過程中如何把一個字整體記憶在大腦中在開始書寫等。這些習慣需要在幼兒階段,和孩子在愉快的情緒裡來實現,但是很多家長並非提前培養孩子,導致很多孩子在寫字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很慢,而且反覆寫了幾遍都記不住。因此,導致很多孩子寫作業困難,寫作業磨蹭,寫作業拖拉等等。因為這個過程中,很多孩子障礙重重。

《沒有自主空間、不會自我管理》

這些孩子由於天天被老師不斷地催促、同學鄙視、父母苛責,所以他們每一天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在其他方面得到大家的關注。他們每一天都在研究怎麼能少學一會或者怎麼能有機會玩一會,既然寫完作業了媽媽還在加量,不如自己一邊學一邊玩,這樣至少自己沒吃虧。所以他們很少反思和改變自己,他們更多的研究如何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所以他們鑽老師空子,逃脫父母的視線。

以上五個方面交互作用,系統混亂不堪。解決過程複雜多變。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二、誤以為學習可以立竿見影:知識的種子需要栽種和孕育,一教就會、一考就對、 一勞永逸是小概率事件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耐心等待是一個必要的過程,當然也是一個比較艱辛的過程。耐心這個過程是考量家長是否瞭解孩子問題出現背後系統的複雜性,當然也是修煉家長在面對的波動性內心的平和

例如:那些缺乏知識埋藏的學生,尤其在一些字、詞的記憶中,由於生活化的語言與標準的學科語言的差異,學生不但不能理解,而且記憶的很困難。比如我們剛剛教會了孩子“管”字,第二天很可能就忘掉了,我們知道,“管”是藉助與“官”來記憶的,但是由於嚴重缺乏早期知識埋藏的孩子,對於“官”也不夠熟悉和清晰、穩定。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管”字時,很容易遺忘。所以要想記住“管”字,必須先讓學生能夠記住“官”字。記憶“官”字仍然需要引導孩子通過形象化的信息進行記憶,比如想象古代官員的帽子等。

這個過程家長要認真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 要慢,不能急》

慢,可以讓孩子充分的思考當前學習的內容與哪些內容相關。而且看起來慢是從結果的角度來說的,但是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大腦一直在檢索對接當前知識的已有知識,這個過程是必須要經歷和不可逾越的。一旦逾越了這個規律,孩子沒有經歷完整的思考過程,一種可能是無法記憶,另一種,即使記住了過一會也會忘掉,而且會感覺很辛苦。所以家長需要具有足夠的耐心和等待。

《第二、耐心和積極情緒》

即使我們耐心的陪伴、積極的引導、靜心的等待,很多孩子還是可能今天,學會了,明天又忘記了,因此這樣的過程是必須要經歷的。因為任何過程都必須經歷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這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經規律。所以,看到昨天教會的內容,今天又忘了,甚至是剛剛寫對的內容,怎麼再考又錯了呢?這些現象都是必須要經歷的。但是,即使昨天教的字,今天可能又忘了,但是今天再去記這個字的時候孩子自己就會主動說把今天的字和之前學習的字建立聯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內容忘記了,但是學習內容的思考過程和方法孩子可能已經吸收了。就這樣相信孩子就會在波動中進步。那麼這個過程家長一定要耐心,保持積極的情緒,促進孩子積極思考的信心,孩子必然會進步,否則改變就很難。

《第三、掌握客觀規律樹立信心》

有的時候家長缺乏信心的關鍵是家長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應該學會了,或者覺得自己當年都學得很好了。但是,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學習是要從小開始的,就像一個孩子從飲水機裡接一杯水,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很可能一個5歲的孩子比一個15歲的還做的好,是否能夠做好一件事情和年齡關係不一定成正相關。因為5歲的孩子很可能3歲的時候媽媽比較忙,就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了。而15歲的孩子很可能是由比較清閒的老人照顧,而且照顧的無微不至。所以今天15歲的孩子是第一次自己接水。而那個5歲的孩子已經做過多次了。所以這個15歲的孩子要想掌握接水的本領,並平穩的把一杯水端過來,是需要不斷地練習,而且,很可能今天練習的很好,明天家裡來了客人,姥姥為了讓外孫子表現一次,就安排了這件事,但是,孩子由於太想表現好了,結果效果不如前一天。這是常有的事。顯然,學習解決任何問題都是在不斷地波動中前行。而且隨著練習的不斷推進,學習的能力必然在波動中提升。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三、誤以為學習的過程是一成不變的:恐懼壞成績永遠不會變好,擔心好成績不能永遠保持,殊不知學習是一個永遠變化的過程,需要建立自身平穩的心態來應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起伏。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你知道你掉進了哪些教育的誤區嗎?對孩子的傷害太大了!

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必然獲得一個平穩的心態。

通過上面的分析,或者我們如果善於去觀察我們身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必然要經歷波動。比如,春天的到來,一定是冷兩天、再暖和兩天。但是總體趨勢是會不斷地變暖。同樣冬天的到來也必然要經歷不斷地下雨,再回升氣溫,但是總體趨勢是不斷地變冷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都是在波動中前行。當我們認識到了事物必經規律時,我們就不會期待好成績會永恆,當然我們也不會恐懼壞成績不會變好。這時我們就會平穩自己的心態。

例如,有些孩子某一考試成績比較好,媽媽就經常說,千萬別驕傲,免得驕傲就下滑,結果很多孩子考好一次,下一次很可能就落下幾名。這個過程中家長就會歸因孩子一定是驕傲了。如果家長能夠保證一個平和的心態,無論是考好還是不好,家長都能跳出對結果本身的執著,更多的去研究成績背後存在的問題,並去研究和解決問題。這樣無論是考的好、還是考不好,都是在努力完善自己。這樣的過程就可以做到既不會認為自己好了,也不會覺得自己差了把每一次考試作為了解自己、研究自己、完善自己的機會。這樣很多孩子就會訓練出以不變應萬變的平穩心態。這樣的心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未來要修煉的一種能力。

陪孩子科學學習的確是一件技術難度高而且修煉內心的複雜過程,希望各位家長在掌握了科學學習的規律之後,並隨時覺察自己內心的狀態是否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