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真的做過驛卒?明末裁撤驛站是誰的主意?

關於李自成的出身,史料中的說法各不相同。

《綏寇紀略》等史料中認為,李自成的祖輩生活比較富裕,到了李自成這一代,卻把自己搞破產了,但沒有說他做過驛卒,後來因為刑事案,鋌而走險。

《明史》中卻說,李自成家中貧困,早年在銀川做過驛卒,善於騎射,後來犯法逃脫,做了屠戶。

李自成真的做過驛卒?明末裁撤驛站是誰的主意?

《明史紀事本末》中說李自成“善走,能騎射,家貧為驛書”,這裡的“驛書”應該是為驛站傳送書信,意思和驛卒差不多。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明代的驛傳、遞運系統,它們大體相當於公共的郵政系統,同時也傳送人員和貨物。

按照《明會典》的說法,具體承擔驛傳物資的,是遞運所,每個遞運所的交通工具是船隻或者車輛,不同規格的船隻和車輛,配備數量不等的人員,加上管理人員,這個系統平時的運營自然需要一筆不小的錢。

年輕的崇禎皇帝登基之初,就面臨財政困難的局面,另一方面,遼東的形勢越來越壞,需要大量增兵增餉。所以崇禎皇帝在許多方面要求節流,比如清除明軍中存在的腐敗,核定兵員的真實數量,杜絕冒領軍餉的現象,一共節省下來幾十萬兩銀子。

李自成真的做過驛卒?明末裁撤驛站是誰的主意?

這必然影響了許多人的利益,也影響了底層士兵的收入,引起多處邊兵的譟動。

另一個措施,是裁撤驛站,當時計算的結果,是可以節省下來幾十萬兩銀子,這可是一笑大錢。

這個主意是兵科給事中劉懋提出來的。

《明史·食貨志》中說,明代的雜役繁雜,百姓不勝其苦,一條鞭法實施後,也沒能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劉懋提出裁撤驛夫,把驛站的勞役編派給廣大民戶去承擔。如此一來,既給民戶增加了負擔,又導致大量的驛夫失業,“驛夫無所得食,至相率從流賊為亂”。

就當時的現實來看,無論邊鎮的餉錢還是驛站的費用,確實都有相當大的水分。不過,做為全國性的郵傳系統,驛站在物資傳送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自成真的做過驛卒?明末裁撤驛站是誰的主意?

更重要的一點,每一家驛站都僱傭著許多窮人。這其中肯定存在著盤剝,最後真正落入這些窮人手裡的金錢,數量少得可憐。但是,這些窮人用自己的苦力能夠固定地換取一點點收入,即使不足以果腹,起碼能讓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和穩定的預期。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今,朝廷裁撤了驛站,大批窮人一下子成了無業遊民,又趕上災荒之年,這些人要想生存下去,會接受任何誘惑。

我們無法確定李自成是由驛卒變成反賊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大量被裁掉的驛夫衣食無著,最終成了亂民的一分子。

所以,在裁撤驛夫的問題上,劉懋和崇禎皇帝的目光太過短淺,只算了經濟帳,沒有算政治帳。

李自成真的做過驛卒?明末裁撤驛站是誰的主意?

《綏寇紀略》中有一種說法,後來劉懋患病時,很後悔當初自己給皇帝出了那個餿主意。

劉懋死在北京,遺體要運回老家,走到山東境內時,竟然找不到趕車負重的驛夫,而且底層百姓都很痛恨他,“各處饑民甚至呼其名而詛咒之,圖其形而叢射之。”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