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靠老人來帶時,家長該注意那些,需要跟老人溝通的技巧(一)

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現在的很多家長為了生活而無暇用多餘的時間顧及寶寶,無奈之下,將寶寶交給老人來帶,那麼社會上都知道有一個詞“隔代親”,現實社會中,老人帶寶寶的過程中多數都會出現對寶寶的溺愛和縱容,在寶寶長大後也釀成了不少的社會悲劇。這也是目前社會的一些留守兒童在教育和培養上缺失,做為寶寶家長的我們遇到這種類似情況的時候,如何跟老人能夠保持正常和和諧的溝通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寶寶靠老人來帶時,家長該注意那些,需要跟老人溝通的技巧(一)

與老人的溝通很有必要

那麼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當中有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我們要及時的跟老人溝通,不能放任自流。溝通的方式一定要耐心,畢竟對面的是我們的父母。

現在我們分析下那些做法算是不恰當的行為:

一、老的思想及傳統的思維觀念不能及時改變的,甚至可以說是迷信的思維作怪

老人一般都是比較相信八字之類的算命常識,我們在這裡先不討論算命的對與錯,畢竟傳統的事物不是所有的都是不好的。經常會出現,家裡的老人在算完八字後,缺什麼給補什麼。關鍵這個補上面,理解上出了偏差,有的老人文化水平比較低,以為補就是吃,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後果,那麼這個時候寶寶的家長一定要跟父母做好良好的溝通,就算父母相信八字,解釋清楚八字不是要在飲食上補充,而是在其他地方來彌補。那麼這個時候就會造成在寶寶名字上與老人的意見不合,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處理。戶口本上的名字就是寶寶家長取的,而小名可以採用老人的名字,如果老人的名字確實好,那可以按照他們的想法取名。切不可與老人吵架爭持,這是最不理智的。

寶寶靠老人來帶時,家長該注意那些,需要跟老人溝通的技巧(一)

改變思維,加強溝通

二、在寶寶的飲食起居方面,老人的觀念與我們不同

現在的老人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穿不暖。因為老人們都經歷過前期的苦難,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跟父母溝通。把飲食健康告知彼此,包括穿衣戴帽什麼的。如果溝通的和順暢的話,就很容易造成胖寶寶或者是對寶寶其他方面產生一定的傷害,因此在這方面家長要學會跟父母耐心的溝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根本不用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並且在平時的生活中,儘量的減少零食和飲料的使用。很多寶寶的疾病都是由這個垃圾食品造成的,最常見的就是白血病,很嚇人的。切記!

寶寶靠老人來帶時,家長該注意那些,需要跟老人溝通的技巧(一)

飲食很重要

三、在寶寶的語言及行動方面,老人過於的遷就寶寶,養成了撒謊及膽小的作風

很多的老人在寶寶說話的時候,過於的順從寶寶,明明不是的東西,為了讓寶寶開心也是按照他的想法去說,實際上這個很錯誤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間接的鼓勵寶寶撒謊的行為,時間長了寶寶認為撒謊成了一種很正常的大人行為,習慣了就很難改正。因此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多教育寶寶,事實求是的去說話或者是做事。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去遷就寶寶的行為和語言。

老人在寶寶運動或者是活動的時候,很多都會過於的干涉寶寶的行為,初心就是擔心寶寶受到傷害,但是對寶寶來說,時間久了就會養成比較膽小的作風,在這個時候,我們家長一定記住,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鼓勵寶寶多按照他們的想法和思路去探索,去認知這個世界。對於老人我們更要及時的溝通,千萬別誤解了,其實這是老人對寶寶最深沉最真實的愛。

寶寶靠老人來帶時,家長該注意那些,需要跟老人溝通的技巧(一)

老人對寶寶的愛是真實的深沉的

四、代替寶寶做本身寶寶應該學習的事情

寶寶本身是在學習階段,老人家就是擔心孩子受苦,就替代寶寶最很多事情,例如一些寶寶在4歲還不會穿衣,穿鞋,這就很可怕了。寶寶穿衣也好,蹣跚走路也罷都是在努力的適應人的這些本能。而我們沒法去幹涉或者是替代他完成這個學習的過程。如果幹涉了,那以後我們的寶寶很可能就要在這方面落後其他人很多,導致了生活不能自理,飽受苦惱。因此寶寶拿碗(陶瓷,玻璃碗除外),凳子,穿衣,穿鞋子等等行為,完全可以讓寶寶自行學習。

寶寶靠老人來帶時,家長該注意那些,需要跟老人溝通的技巧(一)

不要代替寶寶該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