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兩大關鍵詞 新型消費與科技創新

自從2016年國家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之後,全國有100餘個城市實行了限制政策。《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預計,2018年樓市調控將以“穩”為主,房地產市場整體將呈現下行趨勢,其中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可能率先探底。在政策收緊時期,房地產市場成為眾多投資者觀望與遲疑的地帶。

陶冬表示,房地產實際上有兩層不同的含義,第一層含義在於居住功能,第二個在於金融屬性。房價漲取決於流動性,取決於需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金融屬性的市場,目前房地產已經是中國經濟流動性過剩的折射。有三種不同的方式調控房地產市場,第一種是價格渠道,即通過利率來調整,美國走的是這條路;第二種是通過量化的形式,把貨幣供應或者基礎貨幣敲回來,這是歐洲以後會做的事情;第三種是加強監管,這是中國現在做的事情。

房價暴漲的代價體現在實體經濟。“你說一個企業家要做多少對鞋子,賣多少個包子,製造多少輛自行車,才能頂得上在房地產市場炒那麼多賺到的錢?”陶冬強調,資金不願進入實業市場,是因為實業不賺錢、利潤低,銀行不願把錢借給實業,因為實業違約風險大。想要資金重新進入到實業裡面去,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切實降低企業的營商成本,才能固本培元。

“去槓桿在未來五年會持續下去。”陶冬說,從去年12月份開始,中國已經開始加強一系列的監管措施。表外貸款業務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收緊趨勢,未來還會持續發酵。大量的資金流動性由表外移向了表內,使得流動性和可取得貸款的分佈出現重大變化。所以儘管整體經濟的流動性似乎還是差不多,但是流動性的分佈出現了重大變化。

有分析人士認為,4月份發佈的資管新規,核心在於打破剛兌、限制期限錯配,此舉可能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而合規的第三方機構的產品此前不剛兌,收益率預計受影響較小,因此相對競爭力將提升。如堅持不做期限錯配和資金池的諾亞財富在新規公佈後,股價則一路攀升。金融監管收緊後,財富管理公司的核心服務和產品將是護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