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羅江之謎

​公元前473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汨羅江邊踉踉蹌蹌的走了一個高大而蒼老的身影。雖然還是博帶高冠,但已經顯得很襤褸,早年的英武俊秀已經被今日的憔悴焦慮所替代。他反覆唸叨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走走停停,最後好像下定了決心,抱起一塊石頭月躍進了江中。他就是屈原,這個屈大夫悲憤地一躍,濺起了憂國憂民的浪花,一條小河因他而垂名千古。千百年來,他的死一直為世人們所惋惜、哀悼。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屈原的死,是研究屈原的起點。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就曾經說過,研究屈原應該拿他的自殺做出發點,同時這也是一個凝聚點,一個制高點,站在這個高度可以真正透視屈原,進入他的世界。而屈原自沉的原因,便是這個出發點的源頭是,我們無法越過的一個關鍵。關於屈原自沉汨羅江的原因有諸多說法,總括起來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殉國說”。清朝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認為,屈原之所以寫下著名的詩章《哀郢》,是由於“哀郢都之棄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離散,傾囊王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楚)亡可待也”。據此,現代的屈賦研究者大多認為,屈原投江是因為秦朝大將白起攻破了楚國的都城,眼見國亡而殉國之舉。​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二是“尸諫說”

​。有的人認為屈原一直主張聯齊抗秦,而當時的楚頃襄王已經忘卻了疆土被蹂躪、父王被騙死於秦地的國恥父仇,反而認秦為友,國內奸臣當道,百姓離心,楚國已面臨亡國的大禍。屈原滿懷救國救民之志卻遭人陷害報國無門。身心交瘁的他不忍看見祖國和人民蒙難,也不願在衰老不堪的晚年再忍受被放逐的命運。於是他在《懷沙《》中斥責了楚王的昏庸,在《惜往日》中寫下了:“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 的訣別的詩句,決心以死諫來震醒昏庸的君主,這才是屈原之所以忍受了兩次長時間逐放而依然等待,最後絕望而自沉的根本原因。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三是“潔身說”

​。有的人認為屈原是一位出生於華族貴的政治家,面對楚懷王,頃襄王這樣的昏君,他的抱負與志向無法實現,加之眾多小人的讒言,因而憤懣不平。而屈原的人格力量就在於他堅持“人道自任”的理念,義無反顧的堅持理想,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屈原選擇了隻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圓滿。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農曆五月初五是屈原的祭日。有關專家考證,屈原在世時,農曆五月初五是楚國南方的凶日和鬼節。那麼屈原為什麼選擇一個如此詭異的日子投江自沉呢?而且,屈原的死,究竟是他殺還是自殺呢?有人認為屈原是在流放中所作的著名詩篇《懷沙》中發現,屈原在這首詩中流露出自殺的心跡,還暗示自殺的方式已經確定,那就是向汨羅江憤然一躍,去擁抱死神。但是,又有研究者指出,《懷沙》是一篇仿作,因為其中的某些語言不符合這位大詩人的寫作模式和習慣。如果這一論點能夠成立,那麼屈原的死因,就很值得人們重新考證。為什麼有人要偽造屈原的自殺遺書呢?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要轉移人們的視線,掩蓋起被殺的真相。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屈原,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在他身上還隱藏著種種未解的謎團,有待於人們進一步探究。想探索跟多的歷史秘聞,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