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

​公元前473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踉踉跄跄的走了一个高大而苍老的身影。虽然还是博带高冠,但已经显得很褴褛,早年的英武俊秀已经被今日的憔悴焦虑所替代。他反复念叨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走走停停,最后好像下定了决心,抱起一块石头月跃进了江中。他就是屈原,这个屈大夫悲愤地一跃,溅起了忧国忧民的浪花,一条小河因他而垂名千古。千百年来,他的死一直为世人们所惋惜、哀悼。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屈原的死,是研究屈原的起点。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就曾经说过,研究屈原应该拿他的自杀做出发点,同时这也是一个凝聚点,一个制高点,站在这个高度可以真正透视屈原,进入他的世界。而屈原自沉的原因,便是这个出发点的源头是,我们无法越过的一个关键。关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有诸多说法,总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殉国说”。清朝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之所以写下著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郢都之弃捐,宗社之丘墟,人民之离散,倾囊王之不能效死以拒秦,而(楚)亡可待也”。据此,现代的屈赋研究者大多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朝大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都城,眼见国亡而殉国之举。​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二是“尸谏说”

​。有的人认为屈原一直主张联齐抗秦,而当时的楚顷襄王已经忘却了疆土被蹂躏、父王被骗死于秦地的国耻父仇,反而认秦为友,国内奸臣当道,百姓离心,楚国已面临亡国的大祸。屈原满怀救国救民之志却遭人陷害报国无门。身心交瘁的他不忍看见祖国和人民蒙难,也不愿在衰老不堪的晚年再忍受被放逐的命运。于是他在《怀沙《》中斥责了楚王的昏庸,在《惜往日》中写下了:“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的诀别的诗句,决心以死谏来震醒昏庸的君主,这才是屈原之所以忍受了两次长时间逐放而依然等待,最后绝望而自沉的根本原因。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三是“洁身说”

​。有的人认为屈原是一位出生于华族贵的政治家,面对楚怀王,顷襄王这样的昏君,他的抱负与志向无法实现,加之众多小人的谗言,因而愤懑不平。而屈原的人格力量就在于他坚持“人道自任”的理念,义无反顾的坚持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屈原选择了只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圆满。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的祭日。有关专家考证,屈原在世时,农历五月初五是楚国南方的凶日和鬼节。那么屈原为什么选择一个如此诡异的日子投江自沉呢?而且,屈原的死,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呢?有人认为屈原是在流放中所作的著名诗篇《怀沙》中发现,屈原在这首诗中流露出自杀的心迹,还暗示自杀的方式已经确定,那就是向汨罗江愤然一跃,去拥抱死神。但是,又有研究者指出,《怀沙》是一篇仿作,因为其中的某些语言不符合这位大诗人的写作模式和习惯。如果这一论点能够成立,那么屈原的死因,就很值得人们重新考证。为什么有人要伪造屈原的自杀遗书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要转移人们的视线,掩盖起被杀的真相。

历史大解密:屈原沉落汨罗江之谜屈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在他身上还隐藏着种种未解的谜团,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探究。想探索跟多的历史秘闻,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