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醉,我也醉——浅谈历史上的从众现象

屈原曾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中透露出的不盲从,保持自我意识的坚定人格,铿锵有力,气度斐然。但历史的洪流里,关于这句话却充满了争议,纵观中外,

似乎举世皆醉我也醉,反而是更合适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理解第一个概念。什么是醉,醉,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神志不清,意识麻痹的状态。

举世皆醉,我也醉——浅谈历史上的从众现象

好的,弄清楚了醉,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醉。无非两种情况,第一是自己自愿喝醉,第二种是被人灌醉。我们再来看,众人皆醉,也就是所有的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主观理智。

这类群体性现象,必对不可能是因为个体的意愿就决定的,也就是说世人皆醉只能是外界强大的推动力造成的结果。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如经济危机前的美国,自由经济主义被奉为真理,人民都疯狂的投机透支,不可自拔,比如二战的德国,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横行,德国人大肆屠杀犹太人,坚信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

举世皆醉,我也醉——浅谈历史上的从众现象

各种例子告诉我们,众人皆醉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强大到不可动摇的力量,可能是极权的暴力,可能是一场经济洪流。而我们在这样的力量下太渺小了,选择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醉是对一种自我保护。

再其次,选择醉其实是在囤积力量,是一种理智的规避。怎样唤醒一个喝醉的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在他喝酒的同时在他耳边唠叨少喝一点,而是趁他不背泼他一盆冷水。而世人皆醉我也醉,可以不露声色,观察局面,在形势缓解的时候再醒来,发出自己的最强音,无疑才是最有用的。诸如高斯死后再发表著作,便是此类明智选择的体现。

以史为鉴,不管同醉还是独醒,从众抑或独立,都要因时应事,尽可能顺随历史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