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秦始皇的功過得失的評價!

秦始皇病死沙丘之後,陳勝吳廣首倡起義,劉邦項羽也蜂擁而起,秦朝滅亡。於是拉開了對秦始的大討論。

古人對秦始皇的功過得失的評價!

漢代儒家學者陸賈評價秦始皇時"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秦非不欲治,然失之者,仍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秦始皇是秦帝國暴政和急政的發起人。他在統一六國後濫用民力, 常年動用七十萬的刑徒與民夫修驪山陵墓, 動用的百餘萬民夫與士卒築長城、修馳道、戍五嶺等。人民是承受不了這樣的壓迫的!

古人對秦始皇的功過得失的評價!

漢文帝時期的賈山:"勞罷者不得休息,飢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犯刑者無所告訴。"可以說漢初對秦始皇是以批評為主的,認為秦始皇太過暴政了!再加之苛法嚴刑, 使數以百萬計的人民淪為刑徒, 以至於"赭衣半道"。秦國遲早會被人民推翻。

但是到了漢武帝后期,就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了。例如主父偃就說"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

柳宗元的《封建論》更是全面分析了秦朝的得失。"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製四海,運於掌握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他給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必須堅持郡縣制度,選擇合適的官吏和可靠的駐軍就可以。

古人對秦始皇的功過得失的評價!

張居正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功績時明確:"其創制立法, 至今守之為利"。清代的《三代因革論》寫道:" 秦也者古今之界"這樣著名論斷。 充分肯定了秦始皇與秦國的歷史地位。

簡單總結一下可以說古人是從最初的否定到後來的辯證看待秦始皇。

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在當時西方世界中是沒有人能夠想象在東方有著這麼一個巨大疆域和千萬級別人口的國家, 他的成就的是功過三皇五帝的,遠超西方各國的首領的。然而勝利過後在一片歌功頌德面前逐漸喪失了在趙國為人質時的堅忍,喪失了呂不韋鬥智鬥勇的精神,喪失了滅六國的帝王霸氣。飄飄然地以為自己成了萬能的神可以藐視一切。在"使黔首自實田"後的六年之中, 直到病死沙丘, 秦始皇生前的最後七年基本上是沒有為民族和百姓幹什麼事情的,基本上沒有什麼歷史功績可言。

但是, 秦始皇的晚年並不能代表他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