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清朝末年,在中國的北方(津冀魯地區)發生過一場庚子事變,也就是大家在教科書裡都熟悉的義和團運動。多數人都知道有這麼個事件,也知道這個組織是反對清朝的統治。但是你要問這撥人是幹嘛的為什麼要這麼幹,那肯定回答不上來,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辛丑條約剛剛簽訂完,主流價值觀都倒向與清廷反對的一方,我管你是什麼人只要反對滿人那就是好的。第二個原因是最後那撥人都被剿滅了,沒有人活下來,所以也就沒有人去追究他們要達成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一個事件的發生都有一個導火索,而庚子事變事變的導火索就是天津教案。在清朝末年,西方教會在中國開設了許多育嬰堂,主要用來救助中國孤兒和棄嬰。一般窮人家的人養不起孩子,如果孩子是健康的就把它扔到別人家門口,要是殘疾的就只能扔到野外了。所以育嬰堂收養的棄嬰大都是殘疾和得了重病的,而且有的棄嬰遺棄時間太久,因此嬰兒存活率並不高。可是民眾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孩子被送進教會都沒了,你們洋人是不是拿著我們祖國的花朵去做實驗了?

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當時社會上有許多謠言,比如小孩眼睛可以做成藥水,往鉛上一灑,鉛就能變成銀子。而且只有有中國人的眼睛才有這種功效,外國人的眼睛無效。比如神父用特製器具吸取男童陽精,可以做成有神奇療效的大力丸。當時這些愚昧荒誕的說法最為廣大的底層群眾所樂於接受,一般百姓迷信這類傳言,對西方人恨之入骨,經常發生民眾去教堂打砸的事情,有的甚至直接把教士殺了。

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而當時的清廷也不好出面澄清事實,如果你真的出來闢謠,老百姓就說滿人和洋人是一夥的聯合起來欺負我們。如果你不出來闢謠,長此以往下去,總有一天會出事。不久,果然有一夥人看到了民意可用,所以故意拐賣兒童送到育嬰堂。後來被人抓住,這幫無賴便一口咬死說是育嬰堂讓他們乾的。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都相信這些無賴的話,於是衝進育嬰堂,把洋人都宰了。此時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趕了過來,為了喝退中國人,豐大業在混亂中也被人打死了。 這一下事情就鬧大了,外國軍艦開到天津港口,要求中國人償命。

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而清廷本來就嫌這件事煩,沒有人願意出面負責處理這件事,最後萬不得已之下,已經重病但威望極高的曾國藩站了出來。曾國藩實地查證,發現之前的傳言毫無根據,愚昧的暴力行為沒有任何根據,很多被殺的外國人也只是無辜的遊客。可是當時的社會輿論都認為這些人是“義士”,而曾國藩本來打算查清事情原委,還大家一個真相,結果經此事後戴上了一頂賣國賊的帽子,名望也是一落千丈。而之前那撥拐賣兒童的無賴就是義和團的核心成員。

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後來義和團運動聲勢浩大,將外國人稱為大毛子,中國人如果信奉外教,被稱為二毛子,其他懂外語、用洋貨的,被稱為三毛子。當時規定:只要看到有人抽紙菸,或者戴眼鏡的,甚至打傘穿襪子的,一律處死。有一次有六個中國學生路過天津避難,因為隨身帶了鉛筆一支,洋紙一張,途遇團匪搜出,亂刀並下,皆死非命。還有一個商人,從河南要到天津去進貨,帶了洋書兩箱,不忍心丟棄,在路上被團匪看到繫於樹下,匪刀極鈍,宛轉不死,仰天大號。他的一個僕人自言相從多年,主人並非二毛,亦為所殺,獨一馬伕倖免。更加荒唐的是,有一個農夫只因為家裡有一根火柴生火做飯,被義和團發現後,一家八口全部被滅門。

義和團運動——民意聳動下的一場悲劇

一年後,八國聯軍打天津城,普通百姓在城下紛繁為八國聯軍搖旗吶喊助威,以至還有人幫八國聯軍搬運炮彈,搬運攻城梯子。好多人覺得這一幕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義和團到底是一撥什麼樣的人。而歷史也從未過去,一百多年後,仍然有好多人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