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为什么只有一个炮管?

游戏诗仙

早期的坦克有多炮塔、多炮管,装甲不怎么厚,火力多而不“猛”,浑身挂满了火炮和射孔,甚至只有机枪,这也跟当时的整体环境有关,步兵走天下,坦克的作用更多的是碾压和保护步兵。

后来,人们认识到了坦克的重要性,坦克的作用逐渐加大,那些挂满了轻型武器和小型炮塔越来越没用,基本碾压不到敌军步兵了,而自己又成了反坦克炮的活靶子,已经丧失了最初的意义。

这样就倒逼坦克进行改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强主炮的威力和射程,减掉那些威力小的炮管和机枪,节约空间来提升主炮和装甲。炮管少了,开孔越少越结实,炮塔也就越小越不容易被击中。所以,单炮管就成了主流。


红黑圣西罗

坦克为什么只有一个炮管?



坦克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是:机动、火力、防护。坦克作为“陆战之王”,不仅能够压制,对战敌方装甲车,还起着摧毁工事,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用。现役的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等系统组成,但它只有一根管炮。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管炮越多、火力也越猛,整体战斗力不是更厉害么?坦克如果采取多炮管或多炮台的设计,虽然达到提升火力强度的效果,坦克三大性能中的火力提高了,但是机动和装甲却下降了。而且,看起来好像坦克可以同时发射多枚炮弹,实际操作中,因为操作人员过多,空间狭窄,内部指挥非常混乱。

至此,多炮塔坦克的缺点暴露出来了:

一是重量过重,导致机动力低落;二是无法安装厚重装甲,装甲防护能力差;三是操作人员过多导致坦克内部指挥混乱;四是由于内部空间不足整备维修困难。

上世纪70年的冷战时期,西德曾经在豹Ⅱ上实验过双炮管,将传统的主炮式坦克取消,将两门大口径主炮安装在装甲内。这个坦克被称为VT坦克。西德军方曾经将VT与豹2型坦克拿来比较,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比起豹2,VT 1-2坦克没有任何显著的优势。因为VT坦克挤占了内部空间,反而导致坦克能够携带的炮弹数量减少。

多炮塔、多炮管坦克是以牺牲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为代价来提升火力,而在火力已经不再是坦克性能瓶颈的今天,多炮塔、多炮管坦克应该没有多少机会。

很显然,从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来看,坦克唯一的选择就是提升威力和精准度,更加强调打准打强,一根炮管是最好的选择。


怀疑探索者

大家看到一个炮管是坦克的主炮,现代的主战坦克只有一门主炮,不过也有两门炮的,比如以色列的梅卡瓦,除了主炮以外还有一门60毫米的迫击炮,但是主战坦克的主炮只有一门。

坦克在早期曾经出现过一些不止一门火炮的坦克,比如英国的四号就是菱形车身的两侧各有一门57炮,后来英国的独立,苏联的T28,T35这些巨无霸都是多炮塔坦克,上边自然也是不止一根炮管了。

出现这些多炮塔坦克的原因是,早期的坦克都是作为陆地战舰来设计的,军舰上边当时就是有很多的炮塔,所以坦克这种陆地战舰自然也要装很多的炮塔。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作战,各国发现多炮塔坦克各个炮塔组织协调射击十分困难,坦克可没有军舰的体积,在坦克里边放那么多炮塔里边的成员很多活动困难,而且这也是造成坦克的体积巨大,以当时的动力系统水平,没有办法兼顾防护型和机动性,上边的多炮塔坦克一般行动缓慢,而且虽然坦克很大,但是装甲不能很厚,防护能力无法抵挡37炮,于是这种多炮塔坦克在二战前就已经基本淘汰。


有痰

这是坦克发展100年历史形成的实践经验成果。火力、机动和防护能力是坦克的三大性能指标,三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关系。三种性能指标要综合平衡,权衡得失,以取得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最佳技战术效果。早期的坦克设计师为了提升火力输出效率,曾经研发过双炮管、甚至多炮管构型,法国先研发出了装备1门75毫米主炮和4挺8毫米机枪的Char FCM2C坦克,英国研发出了装备1门47毫米3磅炮和4挺7.62毫米机枪的维克斯A1E1坦克,纳粹德国也研发了一种装备1门75毫米主炮、1门37毫米副炮和2挺7.92毫米机枪的NbFz坦克,苏联甚至研发出了装备1门76毫米主炮、2门45毫米副炮和6挺机枪的T-35坦克。

然而,实践证明,采取多炮管或多炮管的设计,虽然能够提升火力强度,但多炮塔和多炮管增加重量和体积,降低了机动性能;坦克开口过多,也无法安装厚重装甲,影响了装甲防护能力;坦克虽然能够同时发射多枚炮弹,但操作人员过多,坦克内部空间狭窄、指挥混乱、维修不便等缺点也暴露得淋漓尽致。以苏军T-35为例,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装甲厚度仅为30毫米,很容易被德军配备的各种反坦克武器击毁。冷战时期,西德曾经在“豹”Ⅱ上发展过拥有双炮管的VT坦克,但最终还是发现,双炮管挤占了内部空间,导致坦克能够携带的炮弹数量减少,作战效能反倒不如“豹”Ⅱ坦克。

鉴于实际运用中的拙劣表现,武器设计师最终意识到,多炮塔和多炮管坦克实际是“大而无当”的代名词,多炮管设计逐渐成为坦克发展史上一个遥远的符号。当然,多炮坦克外形非常酷炫拉风,经常在游戏或电影中频频出镜。比如,美国《红色警戒》系列游戏中的双炮管“天启”坦克,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中出现的魔改版“霸天虎”M1坦克,也在普通M1坦克炮塔上多加了一个双联副炮炮塔,但是这些都只是虚幻的艺术作品。全世界现役主战坦克基本都采用单炮管、单炮塔、大口径火炮、厚装甲的设计格局。

T-35重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只是样子货


现代兵器杂志

击毁一台敌方主战坦克需要多少发炮弹?事实很多情况只需要击穿一发。

而给坦克装上两门或更多的大炮着什么?主炮可不是只有一根炮管那么简单,管子后面还有体积很大的炮膛、炮闩、后座装置等一大堆部件,体积都相当大。要全部塞进一个小小的炮塔里,只能减少这些部件的体积,减小炮管的口径,那么口径减少了,还能保证击穿敌人的坦克吗?这是其一。

其二,坦克炮后座力是相当大的,苏联好像曾经有一个STII的方案, 把两门122炮塞到了一个炮塔中,然后炮塔座圈经不住两门主炮同时开火,可能还没打中敌人, 就把自己毁了。

那么为什么要装多个主炮呢?其实目的就是能快速的把敌人消灭掉。然而要达成这个目的还有别的方法,比如提高主炮的精度和首发命中率,提高弹药的装填速度,提升弹头的动能等方式。这些就更加合理。


沙包僧

你看到了炮管,没看到坦克内部的炮身结构,一门炮占用的内部空间已经很大了,坦克内部空间非常宝贵,多装几门炮哪有那么大空间?如果为了多装几门炮,坦克要造多大才行?现在的主战坦克一般战斗重量50-60吨,要是再装几门炮,坦克体型要比现在大两三倍,重量上百吨,还怎么作战?再说,发动机功率,火控系统,弹药数量,人员数量等等都会有问题。就算装上几门炮,一次也只能开一门,如果几门炮同时开火,坦克内部人员还活不活了?


惯性导航88761176

坦克诞生初期只是一种稀少的平坦地带反步兵武器,不必突出主武器的威力,但必须充分发挥对轻型目标的杀伤和震慑性,所以往往浑身是炮管。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坦克已经成为战争双方都常见的通用武器,也有了专门应付坦克的武器和工事,坦克的敌人不再是简易工事和步兵,还要对付反坦克阵地乃至其他坦克,当然必须把火力集中于主武器。


做一个类比,飞机刚刚用于战争的时候,只有侦察机,然后是轰炸机,慢慢才有了战斗机。即早期的飞机数量少,也没有专门的防空武器,所以飞机只考虑对付没有防空的地面目标,设计上不考虑和其他飞机的战斗。慢慢地双方都开始有防空炮,于是飞机开始考虑如何躲避火炮,如何攻击防空阵地。再后来,大家发现消极防空太浪费钱,最好的办法是用飞机反飞机,于是双方都有了战斗机,乃至战斗轰炸机。30年代的飞机已经和20年前的同类完全不一样了。(当然飞机不能走装甲路线,所以只能简单类比)


坦克的发展史与飞机有相似之处。最初的坦克设计出来,不是用来互怼的,而是用来抵抗步枪、机枪火力,碾压一般土木工事的。严格地说,这个时期的坦克更类似装甲车。使用环境则被设定为一个遇不到其他坦克或专用反坦克武器的世界。所以早期坦克的装甲不太厚,火力多而不“精”,经常是浑身挂满了火炮和射孔,甚至只有机枪。毕竟这个时候大多数步兵工事只需要碾压就能拿下,坦克只要节约了死在机枪阵地前的人力,就算完成任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到第二次大战初期,由于休战气氛和经济危机,军备研发不算快,很多型号沿用了坦克发展早期的思路,即多炮塔,多炮管,火力强而不“精”。装甲能防御一般的步兵火力和轻型火炮就好。

慢慢地,大家都发现了坦克的作用,把更多的工业产能用于造坦克/反坦克。装甲师当然有坦克,步兵单位得加强一个坦克营,没装备坦克的部队,也要加强工事,配发反坦克炮,反坦克枪。

如果说早期的步兵相对坦克是兔子对狼,现在起码也上升到牛犊对狮子的层次了。在这种情况下,坦克浑身披挂的那些轻型武器,小型炮塔越来越没用——步兵知道坦克会带着枪炮越野而来,早就躲到了更分散,更坚固的工事里,轻型枪炮对他们意义不大;同时坦克必须在更远的距离上摧毁这些工事,否则里面的反坦克炮/反坦克枪手就会杀出来教坦克做人。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坦克唯一的选择就是增强主炮的威力和射程,而且“威力”的内涵更强调炮弹的速度与穿透力,而不仅仅是能携带多少炸药——毕竟当时最重的坦克炮弹也就是10公斤左右,如果射不透敌人的工事和装甲,在墙外搞个一两公斤的爆破意义不大。

坦克之间的战斗明显增强了这一趋势。因为大家都发现了,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另一辆坦克。在坦克的对战中,那些用来对付步兵的零碎枪炮没有任何用处,交火会在坦克最强一门火炮的射程上开始,也几乎必然以主炮打破装甲而结束。所以,一旦双方都大量使用坦克,大家都宁愿放弃一些副炮和机枪,把节约的吨位(空间)用来加强主炮和装甲。实际上,拆除次要炮塔/炮管,本身就意味着加强防御——铁盒子上开孔越少,必定越结实;铁盒子越小,被击中的可能性越低。因此,坦克越来越趋于单主炮,单炮塔,厚装甲的格局。

说到这里,回头看一下问题,实际上可以拆分成两个设想:

1 多根炮管向不同方向开火,即多炮塔。前面已经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坦克不采取这个方案。

2 两根以上炮管结合到一起增加火力。这实际上是多炮管设想,前面的陈述尚不能否决。

但是你看看坦克的剖面图,坦克炮可不是一根管子那么简单,实际上占据了炮塔和车身相当大的空间。而且越向后部,东西越多。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增加一根炮管,必须明显增加坦克的吨位和高(宽)度,提高中弹概率,降低机动性,降低装弹速度。

此外,就像前面说的,在对付其他装甲车辆或工事的时候,打穿是第一要务,一炮是打穿,两炮也是打穿,既然两门炮不可能让一发炮弹从另一发炮弹砸开的洞里面钻进去,杀伤力就不会显著提高。倒是有可能两炮相互影响精度,或是为了安装第二门火炮影响了另一门的最高穿透力,那就得不偿失了。

现实中,使用多管重型火炮齐射的一般是海军,尤其是战列舰巡洋舰等大船:但海军这样做恰恰不是为了多炮同时命中一个目标,而是保证增加单发命中的概率——战列舰弹道很高,很弯,火炮都是斜向抛射,无法精确瞄准,所以通过齐射来增加命中率。绝大多数情况下,齐射能命中一发就值得全舰庆祝。

坦克和海军重炮不同,基本上在直射距离内开火,除非有非常好的观测数据,否则车长只会攻击自己能看的到的目标。所以坦克炮弹道低平,可以像狙击枪一样瞄准,精度很高,不存在用多门火炮向一个方向射击,增加命中概率的问题。一门炮打不中的目标,基本上两门炮也打不中。尤其是现代坦克,射击计算机甚至要考虑炮管因为重力而出现的弯曲,可以在上千米外以几十厘米的精度击中目标,完全不需要两个炮管来碰运气。更何况坦克吨位很宝贵,多几吨可能就要烧发动机,压断桥梁,不像万吨战舰那样“宽松”,所以各国大多使用单管火炮,老老实实靠成熟技术打仗。

总而言之,如果装甲车辆主要目标是屠杀步兵,那的确炮塔和炮管多多益善,但一旦考虑到对付其他装甲车辆以及工事/反坦克阵地等“硬”目标,单一强主炮就是必然选择了。早期坦克之所以尝试过多炮塔和多炮管,主要原因是因为坦克还不普及,敌人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还太少。一旦各个大国都开始用坦克装备自己的部队,博弈论必然会把坦克的发展模式扭到单主炮方向,20年代的多炮塔(管)坦克只能算发展早期的非正常状态。

最后,坦克炮不便宜,炮管尤其不便宜。摘录一篇文章来看。

坦克炮是怎样炼成的--浅谈现代坦克炮制造工艺

要制造一门能够满足现代战场形势要求的大口径高膛压坦克炮,从炮钢冶炼、铸造、热处置,到自紧前加工、内外径加工、自紧处理、内膛研磨、药室加工、膛线加工(有些滑膛坦克炮在炮口也有膛线)、外壁精加工、螺丝和沟槽的加工、内部的表面处理、完成时的检验、射击实验、射击后检验,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而限于篇幅所限,我们在此主要谈一谈坦克炮加工过程中的三大关键技术——电渣重熔技术、自紧工艺技术以及内膛表面镀铬硬化处理技术。

电渣重熔是现代坦克炮制造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冶炼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在电渣重溶装置上,将炮钢制成的自耗电极加以重新熔化精炼,通过洁净器重新铸成钢材,以去掉钢材中残留的少量硫、磷等对火炮强度和韧性有害的元素,消除钢锭一般存在的缩孔、疏松、偏析等缺陷,使钢的横向性能、低温韧性和疲劳性能有较大的提高,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明显的改进,还可提高生产率,使成本大幅度下降,满足火炮身管的生产要求。同一种合金成分,使用两种冶炼工艺,是否经过电渣重熔,仅是钢中硫含量有区别,就可以得到两种不同强度级别的炮钢。经电渣重熔后可在原钢种基础上,把强度提高10千克/平方毫米以上,或在原来强度等级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钢的韧性。1958年,苏联乌克兰德聂泊尔特钢厂率先建成了世界第一台实用的半吨电渣炉,使电渣治金进入了工业化生产进程。随后在1960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建成了更先进的5吨级电渣重熔炉,从而使火炮的大批量生产中应用电渣重熔技术真正成为可能。

至于自紧工艺有几种不同的工艺形式,其主要区别是在对炮膛施加内压的方法上。这些工艺方法可分作两类,即液压自紧和挤压自紧(具体又分为水压法、棒压法、气压法)。液压自紧工艺是通过往膛内引入高压液体来获得所需要的应力,通常使用的高压液体是甘油和水的混合液,因为这种液体在高压下具有稳定性。而挤压自紧工艺就是用液压顶杆迫使一个体积比钢管内膛大的冲头或心轴通过内膛,使身管内层产生超限应变,所需压力的大小,取决于身管的钢材牌号、身管壁厚、身管内膛初始直径与冲头的直径差,以及内膛与冲头的接触面积。

……坦克炮这东西,如果不考虑重量、后坐力、寿命之类实际生产问题的话,设计其实还是相对容易的,但能不能将这些指标落到实处就要看国家的工业实力了。事实上,仅仅“单壁自紧电渣重熔”八个字就浸透了多少工业技术人员的血汗,而要将其变为现实,背后又要有多少不计血本的基础工业投入。无论是从设备、工程师、生产技工人员素质,还是从经验方面看来,全吐界在此领域能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的国家寥寥无几,敢于公开设计图纸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没有材料生产和加工能力,一切都是“浮云”,对现代化坦克炮来讲,关键在于一个“造”字上。


金戈铁马

坦克的优势是机动的火力,所以带弹要越多越有威力。因此都尽可能的节省空间用于载弹。但也有加高射炮的,用于克制飞机,加火箭炮的新式主战坦克,用于阵地的火力覆盖。这些也可看成多炮的应用。只是看作战用途而定。一般有一门炮就可以了。


3573

坦克三要素之 :火力 防护 机动,多一个炮管,多一点体积,多一块装甲,多一份重量,。加发动机功率,油耗增多,重量增大,否则机动差。减装甲防护弱,压空间乘员累。多炮管,多火力,多重量,多人员,多维护,多维修,累后勤,累乘员,累厂家。 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