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高考的時候成績不是最高的,但為什麼大學畢業之後就全都會了?

其實我不想愛你

作為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我想告訴你,很多剛畢業的年輕老師,絕對比不上學生;即便是老教師,如果不提前備課,手中無答案,也不敢說自己全會,做的全對;有些老師,可能一輩子也比不上學生,他們一輩子只會照本宣科吧了!



老師的成長,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中,高三是一個節點。一個年輕老師,如果帶一屆高三,他對高考的理解,就會完全不同,站在高考的高度,重新去教高一,他的授課水平就有了高度和深度!如果不帶高三,有些老師即便成了老教師,也屬於年輕的老教師。

老師的成長,需要機遇!講課比賽,是老師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機遇,因為它給老師一個學習和反思的機會,它給了老師吸收學科老教師經驗的機會,也給老師開闊眼界的機會。


老師的成長,需要氛圍!好的學校,有好的教研氛圍,老教師的幫扶對年輕教師的成長很重要!學生的優秀,也會形成教學相長,促進年輕教師成長。

老師的成長,和個人的態度和能力密切相關!只有態度認真,善於思考的老師,才能很快勝任教學崗位。而有些老師,則可能被學生“下課”。

最後,我認為,在高中階段,看一個老師厲不厲害,不是講課,而是講題!那種手中無答案就不敢講;手中有錯答案就會錯講的老師,怎麼能勝任高中尤其是高三教學?

當然,即便老師比不過學生,這並不影響他們能教出優秀的學生;如果教出來的學生都不如自己,是不是也是一種失敗?


贏在高三

網友一:

題主說的應該是師範生吧。高考成績只能決定上哪種層次和性質的大學。如果考入師範大學裡面的師範專業,那麼畢業後就是去當老師。所以在大學裡面會圍繞他們的專業進行系統而深度地學習。師範生大學四年都在學基礎學科(如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而這些課程對於非師範生而言只是專業課之一,或許只學一學期就不學了,即使他們在高考中可能暫時領先,但是沒有專門和持續的學習,畢業後一般會被師範生趕超。

再加上師範生畢業後不斷學習和積累教學經驗,隨著教齡和資歷的提升,有的老師甚至會成為命題組成員,對於自己所教的學科自然也就全都會了。

總之,一句話,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網友二:

其實老師也不能講把他所教的這一門全部學會了。只能講他站的角度跟你們不一樣,高度也比你們要高,看問題的方式方法自然就會不一樣。以高中數學為例,讀高中的時候書上的很多定理老師都不會要求你們去掌握他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是對的而只要求你們知道會運用就行了。但是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數學專業的學生四年所學的數學課程很多都是與證明題打交道,不但要求你們知道定理本身還要知道是怎麼來的,它為什麼是對的。

就好比一個鄉下的孩子來了一趟城市以後他再回到鄉下,他的思想可能跟以前就有所變化。因為他走出去了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老師也是一樣,經過大學的學習他們的思維跟中學生看問題的方法方式已經不一樣了。另一方面,這是他們的職業,也就是吃飯的傢伙。為了不被社會所淘汰為了不被學生問倒老師也只有努力的去學習。

網友三:

誰說都會了。首先,考上大學說明他們在讀高中時就比較優秀,高中的課程會的比較多了。你如果讀過書的話,有這樣一個感覺,書讀得越多,年級越高,回頭看看以前低年級學過的一些,就容易多了。這是熟能生巧罷了,但不等於精通到毫無難度。其實教師大學畢業後只不過對自己教的課程熟練了,如果問一個語文或英語老師一道物理題或化學,恐怕他連頭腦也摸不著。同樣道理問一個數學老師歷史題也是如此,而且越到高的年級越如此,術業有專攻,就是如此。到大學裡更是這樣,如果你有可能念過大學的話,你就體會到了。不過你也就不會這樣問了。

網友四:

比如一個四十多歲的高中化學老師,他畢業之後教高中化學二十年,二十年... 即使他高中時候化學不及格,整整二十年每天研究高中化學也成大神了吧。他教的學生呢??剛剛接觸這些東西而已,當然不如他一個每天學這些反反覆覆嚼了二十年的老師,況且高中學生每天還要學七八科。所以剛畢業的老師在知識層面上是不足的,很容易被學生問倒,有十幾二十年經驗的老師,就很難有這種情況了。

網友五:

這是個套路。先說簡單的題目,能正而八百的考上大學,一般都會,再加上課前預習一遍,講課時得心應手!這時,當老師來講,等於第三四遍學習,所以,老師看著不費力而教學生!

再說難點的是,老師在上課以前,肯定特意查過參考書,所以,難一點的題目,老師也會做!所以,你在初高中所學階段,都在老師撐握中,有套路用套路,無套路用參考書,提前預謀,所以,才顯得老師很厲害!

而若讓老師隨機應變做一些題目,老師也會力不從心的。唉,曾經本人也可能成為老師中的一員,差一點吖!

網友六:

你語文,數學,英語,都是一個老師教的嗎?但是你要7科全學,這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

還有高考有7科,每一科都能讓你研究一輩子,所有學生記住的只能是解題方法而已,省狀元和考上師範專科學院的學生,沒有任何本質區別,你造嗎?我們高考不過是獲得讀書資格而已,知識基本沒啥用。

所以,大學畢業之後,學習的是真知識,不是解題技巧,僅此而已。211,985不過是給人群劃分階級作用而已,跟學校老師沒啥區別。


遺落在世界的角落

但是師範類的專業也是大學本科專業,在這些專業,準老師們要系統的學習該學科的所有知識,而且要持續四年。作為高中生,可能你覺得高中的課程已經很難,但是它比起大學裡的相應課程,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值一提,尤其在數理化這些理科上。

即使是一個考入普通二本的師範類院校的學生,他也會在四年的高等教育後完全掌握了該學科的知識,反過來再去教授高中那點內容,完全不在話下。我所在的學校,有一些青年骨幹教師,都是從很一般的二本師範學院畢業,但是教學水平非常高,超過了211、985裡面的師範大學。他們帶重點班,教的學生考的都是一流名校,而當初他們考的卻是最低層次的本科院校。

當然,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工作後教師的自我學習和提高,從而在教學效果、藝術上進步明顯,能把理論和實踐迅速結合,尤其是樂於鑽研、責任心強的教師,在這方面會有很突出的成績。

從當初的普通的高中生到如今的培養優秀高中生,這其中是多年的高等教育和工作實踐的結果,作為學生和家長,對此要認識清晰,抱有信心。



優學優考策略

作為一個師範畢業生和一個現在正在從事教育行業的人,不得不說樓主的問題真是很有意思。師範類院校一般都不是頂級高校,所以師範生成績確實不算好的。而且告訴你一個秘密,就算畢業後,一流的師範畢業生大多都選擇了考研、考公務員繼續深造。回地方考編的畢業生大多在學校裡成績都不是很好,沒什麼上進心的,所以教師群體中也是良莠不齊的。

可是為什麼上班幾年後,所教科目都會了呢?

第一:術業有專攻。上學的時候要學許多門,難免會出現偏科的現象。而上大學後,選擇的專業都是自己最擅長的那一門,最後上課教的也是這一門。既感興趣又花了大量時間,所以能得心應手。

第二:知識深度更深入。就好比初中學了二元一次方程之後,再來看小學生的雞兔同籠的問題就會感覺很簡單。高中知識還是比較淺顯,到大學又用更深入的思維來學一遍高中知識。比如,高中物理有個胡克定律,E=1/2KS*2。高中老師只會教你瞭解這個公式,而到了大學就要用微積分的方法推出這個公式。當到了知識的更深層次後,就會做到深入淺出。

第三:充分的備課。教師上課之前都是要備課的,特別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要參考各種教參,課後習題、練習題都要做一遍。要預估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非常充分的準備,才會走上課堂,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第四:技巧性迴避。當然教師也是人,真的不可能做到全部都會的。英語老師某個單詞不認識,理科老師某個題目不會做,這都是很正常的情況。這時候怎麼辦呢?直接坦白吧,有點跌面子,影響教師的權威性。這時候就要來點技巧性迴避了,比如說,告訴學生,這個題目你先和同學討論一下,回頭我來說。或者說,這個題目有點難,現在時間太緊,明天再和你說吧。由此抽出時間來思考或者和其他老師探討一下。當然這個方法不能用得太多,真不會就說不會,反而顯得自己很真誠,學生有時也會以問倒老師為樂。


尹老師愛踢球

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是知識的重新梳理、重新學習的過程。

教師在高考的時候成績不是最好的,說明對於知識的掌握不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有許多問題自己並不會。但為什麼當了老師,“就全會了呢?”

第一,老師提前是要備課的。

每個學校定期都要教研活動,對於課堂的重點、難點,有爭議的問題、難題,都會提前探討,老師上課是胸有成竹的,但個別拎著課本就上課的除外。

第二,老師除了集體備課,更多的是自己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課堂上要講的知識、習題,自己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所以遊刃有餘,對學生來說是難題,對老師來說小兒科。


第三,當了老師以後,主動思考的更多了,也更深刻了。當學生時,整天忙於各種學習,思考的時間不多,而當了老師以後,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怎麼講學生更容易接受,突破點在哪裡。


第四,老師也是在不斷地學習,知識在不斷地疊加。要求學生完成的問題,老師每年都在做,在做題量上,是遠遠多於學生的。

第五,是理解能力更強了。
因為老師對知識的解讀能力要比學生更強,即使遇到自己沒有見過的題目,也能根據相關信息,找到突破口,最終解決問題。而學生,遇到難題,一頭霧水,無從下手。


心鴛飛

原因的關鍵有兩點,第一點,從客觀上來說,因為特定的職業。拿本人來說,是普通本科金融專業畢業,畢業後躊躇滿志,輾轉之下工作於準一線城市的一家金融機構,做過金融的大家都懂,拼的是資源,後來沒做長久,又去了另一家機構,奔波多次,發現金融不適合自己,突發奇想,準備轉行,投身教育。當時家庭十分反對,自己也確實沒做過,但經過筆試面試幾輪之後,竟然神奇地通過了,做教育的箇中經歷不深聊了,各種刷題,從此對考點了如指掌,不停地磨課備課,鑽研如何講課,更加得心應手。這就是職業的特殊性,教師職業,所需要的是老師能把東西講懂,學生能夠獨立做題,保證正確率,所以教師所需要的就是自己能懂會講!根本不是什麼的做了教師就算會了這種說法。

第一點扯的太多了,抱歉(畢竟不是教語文的^_^)。那繼續來說第二點,從主觀上來分析,因為個人的努力!這才是最關鍵的。各行各業,只要你用心去做,用心去學,積極請教,你總能在某方面獲得成功,不代表你能多有錢,但是你可以在為人處事上或者專業技能上等等總會有所收穫!所以,努力才是成為教師後什麼都會的關鍵!沒有什麼事能隨隨便便成功!

最後來一個本人很喜歡的詩詞做收尾來激勵大家,也是勉勵自己,在社會摸爬滾打這麼長時間的告慰吧。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餓著肚子的遊俠

其實說實話老師考試的成績可能遠遠不如學生考試的成績好一個是年齡方面的差異還有一個是長學常用方面的差異

老師為什麼在大學畢業之後全會了?

首先老師是需要一個基礎知識的作為老師來說可能他的高考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成績肯定也不是特別差的。否則的話這個老師是沒有辦法去給學生教授知識的。

其次老師在上課之前也是需要備課的提前要把交售給學生的東西自己要先學一遍然後再自己心裡默默地講一遍這樣的時候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有備無患。 也就是說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在上這一節課之前自己提前要下很多的功夫。

最後老師教授學生的內容也是需要一個經驗需要一個積累需要一個過程的。老師在經常給學生講課的過程當中,那麼老師也會學到很多的東西。比如說在考試過程當中老師會知道積累下來考試的知識點兒;在做題的過程當中老是會積累下來哪些是學生易錯點。 在不斷的積累過程當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才能夠更好的完成。


獨立疏籬趣味濃

小學1~3年級,教小孩爹媽特別上勁,且爹媽不太會考慮自身學歷。到4~5年級,不管什麼學歷,爹媽開始傻眼。到初中,爹媽靠邊站。到高中,爹媽不是做老師,卻還要教小孩的,基本是把小孩往廢裡教。學歷越高的,基本越不太親自教。

題主說的"會"(對知識點的把握),這是個非常低級的層面,一般大人(老師)把課文看看,基本都能做到"會"。何況師範類的教師,本身選的專業一般會選自己中學比較強的科目的專業。當然,文科類的"會",相對理科而言,彈性更大些,它更多地與教師個人的感悟、人生經歷、自身表達能力有關係。

但無論文理科的教師,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他們的教學語言、技巧、針對不同智商學生的採取什麼樣授課方法等,這種經驗是隨歲月累積的。同樣一個知識點,對學霸也許隨便講都行,但對普通學生,可能就要精心準備相應的例子,否則人家就是不懂。一個抽象的東西,用一個精當的例子,甚至一張圖片,一句口訣,立馬就可把它轉為具體而實在的東西,學生可能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種場面,

如果像“茶壺裡的餃子,有數卻倒不出”,那就不行。另一方面,每科教材,有自己的一個體系,如何貫穿教材,把各點、面知識串起來,也非常重要,也就是常說的引領學生“學通”。這些都是體現教師教學本領的地方。此外還有知識點之外的東西,比如一個優秀的老師,基本都是一個說得過去的心理專家。

教師的作用,會做題是一方面,會講解是另一方面。這不是說讀了博士就能牛逼的地方,博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多讀幾年書加上自己的才華,專業是相對牛氣的,思維邏輯更加嚴密,但對教自己的孩子,也許就是相應的初中、高中學生水平,這塊不會也跟著是博士的。

題主不用擔心教師會還是不會這種問題,至少目前的高中不太可能反過來,超越師範大學。如果有,那你中學的老師不是一般的牛。


深圳的鐘

答主高考失利,進了一所二本師範院校。非師範生專業,準備考教師資格證。

前面各位答主都得很好,我想補充一點,因為答主經常看一些閒書,也會多思考一些問題,在上大學之前,一直都有‘老子天下第一’,‘你們這些凡人,不懂我這個天才的感受’,懷著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說好聽點就叫做中二,不好聽就是逗比。

但上了大學我有什麼感受呢?就大一這一年我覺的我得到的東西,勝過過去這十幾年的所有,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學會了更多。

回到答主的問題,為什麼,當初高考不好的那些人,畢業之後卻好像開掛一樣呢?是因為大學改造了你的思維模式,你得到了新的角度去看問題,大學之前,都是老師敦敦教導,循循善誘,而在大學中,老師很多都不管你,你得自己學習,以為這樣不好,其實自主學習也是一種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的知識才是自己的,你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而老師被動灌輸的那些,就像一堆東西放進了倉庫裡,存放在你腦海裡,它就在那裡,而你不會去運用。


重要的是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這才是掌握知識的根本方式。

而且做老師也不容易啊,你不知道現在的熊孩子多難管理,有個家教機構老師跟我說,她才幹了二年,可感覺起來已經是很久了。我和她年紀差不多,可看不出來她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看起來老得很快!

再說學歷,除了一些國家拿錢出來培養的專科教師外,本科四年畢業學生如今只能做小學、初中老師(非師範),可以考高中,可你不是師範生也不是研究生,本科生是沒有競爭力的。

到了大學,不是博士,基本沒有替機會,體育老師也得碩士學位。當然是這幾年。

教師資格證必考綜合素質、教學知識與能力,還有一本學科知識,厚厚三大本,學完背完只能教一科。

怎麼說呢?相比於演員,講臺也是教師的舞臺,站在那三尺天地之中,他們始終心存敬畏。

除了父母,我最感謝的就是老師。


謝小邪

我是剛考上的新教師,我來說一下為啥大學的學渣,一到教學生的時候就“都會了”。

一、個人情況介紹

我高考成績在班裡第四,不算最好,大學學的一般,大一大二拿了幾次獎學金,大三大四玩嗨了放飛自我……高中時候學的知識全還給老師了。畢業後在企業工作了一年,公司倒閉決定考老師。

二、為什麼老師看起來“都會了”?

1、當老師前進行了大量的學習、訓練。

師範類畢業只需參加教師編考試,非師範類的畢業生要先考教師資格證,再考教師編。我只談一下非師範類的,首先要把專業課,教育學,心理學學好,搞定筆試,再練一練面試,一般都要花個萬把塊報面試班(像我一樣聰明的可以只看視頻自學),練上幾百次演課,然後通過面試,教師資格證就到手了。再籌備編制考試,相當於再把之前考資格證的過程更嚴格的執行一遍,原本已經忘記的知識,慢慢的“都會了”。

2、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老師不是天生就會,只不過比學生先掌握了知識,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作為新教師,當確定要教某一科之後,所有的時間都鑽研這一科的內容,同樣的時間學生要學習所有科目,老師只看這一科,所以看起來“都會了”。

事實上,即便老師只教這一科,考試的時候也未必考得過學生😂……

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好的學習方法非常非常重要!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同學每天看起來不學習,考試時候能考好的原因。。。每個人的思維習慣不同,要摸索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