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完高畑勋《萤火虫之墓》是什么感受?

小露珠

不请自来。

说到《萤火虫之墓》当时小宅姬看完真是泪流满面,因为剧情实在太感人了。

上个月高畑勋刚好去世,真是带走了我们太多的回忆。

那么《萤火虫之墓》到底说的是啥呢?

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二战后期,因为空袭失去了母亲,最后远离人们,藏在一个洞穴里生活,但因为得不到大人的援助终于因为饥饿一步步走向死亡,看完令人不胜唏嘘,心情也无比的沉重。

影片中有一幕至今印象深刻,吃完的糖果盒,加了点水,里面的水也变成甜甜的了,然后以此充饥。

战争带给大家的永远只有苦难,远离战争。相信看完影片的人会对此深有体会的。

其实高畑勋还执导过其他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充满人性,发人深省的。




比如《百变狸猫》,这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讲述的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狸猫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为了留住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些狸猫不惜利用各种幻术来吓唬人类。当然,最终还是抵挡不住人类的发展脚步。




其实高畑勋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比如《风之谷》也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影片讲述千年前世界的产业文明达致巅峰后,经历一场称为“火之七日”的战争而毁于一旦。世界被一种由菌类构成,名叫腐海的新生态体系所掩盖,只有巨型昆虫能够适应其中,而人类们生活在仅存的小面积土地上,在面对巨型昆虫和会释放瘴气的腐海森林包围威胁下积极求存的故事。



《岁月的童话》(也译作《儿时的点点滴滴》)

影片讲述影片讲述了妙子在十天的乡间假日中渐渐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生活,并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改变了人生的故事。当你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那就回到初心,找到自我,那么你就会慢慢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咯。


二次元宅姬送

几年前刚看完《萤火虫之墓》哭的稀里哗啦,但现在回头想想,这部电影真的很一般,豆瓣8.7的高分太虚。

《萤火虫之墓》是一部反战电影,但其对待战争的态度非常暧昧。电影中一味表现日本人民承受的痛苦,却从未对这场战争追根溯源,对军国主义的批判更是没有。

作为受害者的我们,完全无法认同电影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态度。

可能有人觉得我多虑了,但抛开影片背景,这部电影也很难称得上高水准。

影片讲述了在二战后期的神户,因空袭而失去母亲被亲戚家领养的哥哥清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在临组的(二战时期为统治当时的人们而设立的机构)统治下,远离人们,藏在一个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渐渐走向死亡的故事。

节子的哥哥没有任何生存技能,但自尊心却很强。本可以寄宿在姨妈家,帮姨妈家干干活,虽然受些白眼,也不至于饿肚子。

但哥哥为了自己的自尊带着节子离开了这个生存的保障,开始自己的作死之路。

其实就算在山洞生活,只要规划的好,哥哥出去给人做做活什么的,努力营生,也不会有饿死的风险。可偏偏哥哥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害的妹妹受累。到最后坚持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寻求大人的帮助,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萤火虫之墓》就是那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电影,以前不懂事会被感动到,现在不会了。


迷影生活

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三巨头之一(其余两位则是宫崎骏和铃木敏夫),高畑勋在自个儿的创作生涯中都一直秉承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区别于宫崎骏的奇幻瑰丽,高导的风格更加倾向于日常生活的场景,作品多以涓涓细流来逐一敲击观众的内心。

比如《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我的邻居山田君》,《辉夜姬物语》等等均一都是如此。相比之下,《萤火虫之墓》就会显得有点儿“激进”,不太像高畑勋往常的作品风了,因为剧情画面实在太过凄厉,甚至有点儿让人毛骨悚然了。

下面拾部君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这部动画的几个关注点:

首先,这并不是一部能讨中国民众喜爱的动画,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二战末期的日本上方,也就是1945年的那个夏天。

一方面,高畑勋用了一场凄厉的剧情,加之惨不忍睹的画面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在一定程度上呼吁了和平的到来。

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出于高畑勋看来他也只是如实的描绘出了彼时日本岛国上居民对待战争所揣怀的憧憬,希望家人能够在这一场战争中凯旋而归吧,但真的不好意思,在那些年头里面,我们的国家可正遭到日本帝国的侵袭。那么这种所谓的“如实描绘”也仅会带给人们一种对这部动画“关于战争问题不完全反思”的认识。

而这也是后来人多番批判这部动画的原因所在。

其次,在《萤火虫之墓》这部作品里头,虽说我们能够看到众多凄惨的画面,但同一时间,这部动画又营造了一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男主角色。

这位男主对自家妹妹的照顾是全心全意的,在剧情中的每一步的表现都似乎是全为她着想的(不仅在妈妈逝世之后独自的杠起这一心理压力,还时常的去为妹妹遭到的欺负以及内心的悲怜做出正义的举动)。

但是,这位大哥哥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听得进去旁人的话,也对自己于生活当中所见到的“劳活生计”,做出有意忽略的行为。

生活花费上确实甚为节俭,妈妈存留给他们的7000块,用了一大轮还剩下3000块在账户上。

但是啊,这位哥哥却一直都没有提出来,看到妹妹那般被饿得体无完肤的样子,脸色也变得异常的苍白,背部也长满了因为营养不良而结出的红斑的时候。这位哥哥也只是选择了去偷东西,甚至因为美军空袭会使得大片居民离开原本住所的行为诱因,诡异般的对这样的袭击产生了期盼。。

直至最后妹妹的病症陷入到了无可挽回的程度,这位哥哥才作出了将那3000块存款提取出来购买养料的举动,不过除此之外,也并未改变他的那种“不愿去干活”的想法。

原本《萤火虫之墓》可以是一部通过对战争带给人们何等残酷苦痛,并用以观众对和平萌生向往之情的创作,也可以是一部用以描绘在一个颠沛流离的年代,两兄妹之间的那一份至真的感情,用以馋补观众们枯竭已久的那份心灵。

但可惜的是,这两种催泪的创作因素都毫不留情的被这位大男主的那一阵让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所摧毁了。其直接的效果,也就是将这部创作引向了另一极端,用以描绘人性当中的无知,以及无知可能带来的悲惨命运。

难道不是吗?每当看到男主因为自以为的正义,而逐渐将其妹妹引导向死亡的时候,拾部君有的也仅是愤怒。这样一部戏,怎么叫人感动落泪呢?

高畑勋导演的这部创作,或许压根就是对人类无知的一种谴责,而让拾部君笃信这一点猜测的可不仅仅是男主的那般细思极恐的行为,另外还有这部创作上映的那个年代,1988年,正值日本经济泡沫发展到最高峰的时间啊,每一位居民都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社会图景当中, 认为自己彼时的行为能够让自己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一劳永逸的梦想。

在这一维度来看,这部创作也颇有《阿基拉》这部动画的味道,可是视作为对日本居民的无知行为的一种谴责。

如是说来,在民众行为“无知”的这一基础认识下,那么影片当中各色人物的那种对战争的憧憬可否看作为“对战争的反讽”呢?如果真能够此般去看,那么这部高畑勋的这部创作还应当被中国动漫迷谩骂吗?

如果觉得拾部君的回复对你们有帮助,麻烦给我点个“赞”吧!

关注【拾部动漫】

,每天推送有态度的动漫推文


拾部动漫

时间和阅历会让我们对这部电影有不同的感受!

2013年上半年吧,那时候大一下半年,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当时跟舍友桃桃一起看的这部电影,用暴风影音。当时看了,边看边哭,哭的喘不上气的感觉;然后躺在床上休息一下,舒服点后继续看,周而复始。因此,整部电影并没有完全看完,因为接受不了,感觉太过悲伤,直到我大学结束我都没看过。可能是当时因为年龄小,天真,悲天悯人,毕竟当时才18岁😭

然而现在,2018年1月30号,我已经踏入社会工作一年半啦,心态陡然发生了巨变,心好像也变得冷漠一些了。最近更因声临其境,去看了以前没有看过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突然网上又有了萤火虫之墓的电影,我就回去重看了一遍,心境已然改变。首先哥哥清太和妹妹节子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懂事,他们有很多毛病。哥哥军国主义思想浓重,“不管是攻还是守,都要站下去”,这是哥哥说过的话。妹妹节子在阿姨家时太过吵闹,当时的社会,她们各司其职,其实哥哥和妹妹是一个很重的负担。虽然阿姨刻薄但还是收留了她们,人其实是要懂得感恩的,虽然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哥哥把妈妈的东西送给了阿姨,但这只能解一时之忧啊,自己工作才是活下去的根本,虽然大家说战乱找不到工作,可是当时阿姨要哥哥去帮忙修防空洞时,哥哥没去,说要陪着妹妹。这里其实就表现出哥哥有“好吃懒做”这一项。还有哥哥是没有生活能力的,14岁了,连父母亲戚的地址都未记住,再这样的乱世里,活不下去。

再说一下妹妹节子,其实她不懂事,说白了有一点娇生惯养,说不喜欢就不喜欢,说要离开就要离开,这当然有哥哥的纵容啦。当他俩离开阿姨家时,就注定了她们的结局,在阿姨家虽然受气,但至少有稀饭吃,可她嫌弃,这就没有办法,她看不清现实,可能也是因为她小吧。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作自受,兄妹的父亲是军官。是由日本发起的战争,我们中国的人何其无辜呢,比他俩惨一亿倍的人有多少,南京大屠杀,那里面就没有这样的孩子吗,数不尽的吧,即使当时日本在可怜也该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可是我们是被动选择,被动接受着这一切的,可能也有人会说,“落后就要挨打”。哼!铭记自己的历史,在去同情别人吧!


Inshine3

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是一部在国内争议颇大的作品,有的人认为本作内核是反战,通过描写因战争而遭遇种种不幸的两兄妹,来描写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表现战争的无仁义与和平的可贵。

但另外一些人认为本片只是一味描写日本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却没有反思日本本身发起侵略战争的不正当性,是在给战争洗地。我是认为这种说法很没道理,评论一部作品始终要立足于它表达了什么,而不是看它没表达什么。《萤火虫之墓》里如果有美化战争的内容,完全可以往死里喷,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有吗?我没看到,反倒是一些细节里(比如大轰炸后在一片火海里大喊“天皇万岁”的士兵)凸显的是日本士兵的愚忠和疯狂。

事实上如果了解高畑勋在现实中的一些言论,就会发现很明显他是个坚定地反战主义者,对于安倍试图修改宪法让日本重新拥有对外军事行动权利的举动,也是持激烈反对态度。但尽管如此,我自己并不喜欢这部片,原因在于剧情和主题实在太脱节了。

这部片子想传递的主题,是主角兄妹因为战争而成孤儿,更因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而最终死去。但我看完最大感想不是“战争真残酷啊,即便是后方的平民生活也会受到很大波及”。而是“卧槽哥哥你是不是傻?明明那么多方法可以救你自己救妹妹,怎么就自己作死到这一步呢?”

比如虽然姨妈对兄妹俩是区别对待没给什么好脸色,尽让他们吃稀饭。但哥哥你就在别人家里光是吃饭什么忙也不帮,是不是也不太对?而且以当时情况,哥哥完全有能力、也应该在工厂之类的地方帮忙挣点补贴之类的吧?好手好脚不去干活挣钱,你能怨谁?

又比如后面哥哥负气出走,结果妹妹因为营养不良生病,身上也没钱。农夫建议说的很对啊,赶紧回姨妈家里吧,跟妹妹的命比起来自尊算个啥呀,该低头就低头。偏不回,之后还跑农夫田里偷农作物,理由就是“妹妹生病了”。

非这么倔这我也就忍了,最让我喷饭的是看完医生后妹妹实在没东西吃快死了时,哥哥居然跑银行里取出了3000块钱……看到这剧情我恨不得跳起来几个耳光就砸过去,明明有钱不早点拿出来给妹妹买吃的,还跑去别人田地里偷东西?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啊?说妹妹就是被你这哥哥害死的,一点不冤。

完全无法理解这片子剧情怎么能这么违背常理,和主题完全脱节,我实在是欣赏不来。


正经侠的奇妙冒险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开始的这句台词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晕的红色中,一个少年开始了回忆,这是他灵魂的回忆,他已经死了。

这注定是一场悲剧……

可爱的小节子正在为死去的萤火虫挖坟墓,哥哥清太走过来问妹妹在干什么,节子说:“造坟墓,妈妈没有被放在坟墓里吧!我听婶婶说,妈妈已经死了,就放在坟墓里。”

可爱的节子!她都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死,她住在婶婶家里的时候半夜会突然想起妈妈,哭叫个不停,可是她现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妈妈已经死了的现实,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愿遭受婶婶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里生活,相依为命,她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

战争让清太和节子失去了妈妈、失去了家,他们虽然能幸运的逃过飞机的轰炸,却逃不过饥饿的纠缠,可爱的节子,那个抱着糖果盒开心的蹦蹦跳跳欢呼着终于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后还是没有逃过饥饿和风湿这两个死神,她手里拿着哥哥带回来的西瓜,却再也睁不开眼,临死之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哥哥:哥哥,谢谢你!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下来了,它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这个残酷的结尾!!! 影片的结尾呼应了开头,清太,这个坚强的日本少年,不久后也饿死在街头。

兄妹俩终于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那是一个暗红的世界,萤火虫漫天飞舞。

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动画片,导演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宫崎骏,而是一个叫高畑勋的人。

这真是一部感人的电影!


火花杂谈

《萤火虫之墓》,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电影莫名就袭来悲伤,或许对于死亡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直面,然而死亡真的要来临的时候也由不得你是否做好准备。电影是以亲情的路线揭露战争的丑陋。但是真的太悲惨了,都不敢再去看第二遍。

在二战期间,日本内部经常遭遇飞机轰炸,男主和妹妹在一场轰炸中失去了母亲。男主最后见母亲的时候,看着全身被纱布包裹,由于天气炎热,母亲身上甚至开始长蛆。但是哥哥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孩子该有的正常表现。或许就是在那一刻他决定要扛起一切,就算他也还是个孩子。坚强到用善意的谎言骗着妹妹,就算是自己最难过的时候也要为妹妹撑起一片天。

母亲交代一些事情后,兄妹两就坐上了去亲戚家的车,但是生活和战争都没能善待他们。就连亲人也没能善待他们。妹妹不知道母亲已经不幸去世,一直带着母亲的遗物。兄妹俩后来跑到山上的山洞里居住,但是在战争年代,又是在山上缺衣短食,最终妹妹是饿死的。影片中经常出现兄妹俩的瘦弱背影,看着真的很心疼。

很多人都说当初日本人也是在中国发起战争,让我们成为受害者,这是他们活该。但片中的一个路人甲冲着轰炸机喊的一句话引人深思:为什么要轰炸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不管是谁都受到战争的迫害,这部电影的作者也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揭示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经济、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希望世界和平!


火星一号

首先,这片子是在很久之前看的,大概时间流逝很多细节都已经记不大清楚,又因为其他原因后来也没有机会再重温,但其中的大致现在想想还能略知一二,简单讲讲。

战争无情,人情世故世态炎凉。



哥哥带着年幼的妹妹一起生活,瞒着妈妈过世的消息,装作妈妈还在,哄妹妹开心,去亲戚家偷偷把妈妈的骨灰放在外面,亲戚吃饭他们喝汤,拿他们母亲衣服换来的白米饭却不让他们吃,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已成亲戚的累赘。

他们在雨中打着破烂的油纸伞开开心心唱着歌,给父亲写信无依无靠却又心存希望。也许父亲早就在战争中和母亲团聚了。小小的一盒水果糖,他一颗也没舍得吃,用水放进糖盒里给妹妹喝,晚上妹妹哭被阿姨嫌弃他像妈妈一样背着妹妹散步哄妹妹睡觉。

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去偷东西被抓到打得满身伤痕,少年的委屈少年的泪水,漫漫人海他们的存在多卑微,他只是一个少年只是一个哥哥而已。他趁着战争去偷东西,战火不断他喊着“炸吧炸吧”他的心愿就是趁着战火能偷到好吃的,有用的东西。他是否爱上了战争,或许他只是不想一个人痛苦。妹妹长期虚弱奄奄一息分不清泥团和饭团,分不清弹珠和糖吃了最后一口西瓜再也没有醒来。他抱着妹妹骨瘦如柴的尸体,母亲不在了父亲不在了,妹妹不在了,战争结束了,他什么也没有了。妹妹吃过的西瓜爬满了蚂蚁,他们命如草芥连蚂蚁都不如。



“萤火虫之墓”这个名字,不仅仅是指节子将大量死去的萤火虫埋进自己挖的土坑里,还暗示了节子的母亲,节子还有诚田死后的悲惨。被炸死的节子的母亲被人扔进了万人坑之中,死在街头的诚田或许同样会像那些无性无名的萤火虫一样被扔在一方土坑里,这一点我们从保洁人员发现诚田尸体时轻蔑无奈的口气中就能推断得出来。

每天的每天,有太多像诚田这样饿死街头的孩子,萤火虫一般,他们穷尽短暂的一生努力生存终究还是无法于世上立足…


“哥哥,谢谢你。”妈妈死了,小节死了,爸爸死了,清太也死了,大家都幸福过。


影片结束了,反思但却不会停止。


博美的后花园儿

泻药!!

题主说不考虑政治环境,那,是不可能的。

看完之后,怎么说呢,没有留下一滴眼泪,有的只是无尽的心酸和冷漠。

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在战争中挣扎生存最后走向死亡的命运。而造成这一切根源则是他们国家疯狂侵略他国之后,被反击时的平民的遭遇。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此,战争罪犯发起的战争,却要一个四岁的小孩子去承担后果。

影片中,小姑娘是天真无邪的,可是,小小的年纪遭遇的却是这样的命运。而这时,他们确认为美国是侵略者,是破坏他们家园的人。殊不知,他们的父辈在别人的家园,尤其是中国的大地上大肆的屠杀与破坏,干的是畜生都不如的勾当。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办法和这个4岁的小姑娘说明白。在他们的父辈在别的国家疯狂造孽时,他们自己的妻儿也受到了牵连。或许,这就叫因果报应吧。战争年代,极度的物资匮乏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正是这种冷漠最终把他们兄妹俩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在他们成人的眼里,为了这个国家“圣战“做工的人才有资格吃干饭,而小孩子只能吃稀得。而且,在后方的人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他们的国家做着贡献。

虽然有很多的人说战争只是几个军方头子发起的,他们平民是无辜的。每每听到这样的论调,气就不打一处来,难道他们侵略别国时的衣服、粮食、医疗用品等等一切后援物资不都是这些人口中的平民制造的?虽然他们不是战争主力,那也是帮凶!!是刽子手的帮凶!!

最后,小姑娘死了,原因很简单。你可以说是饿死的也可以说是病死的。看到这儿,我想到了《1942》,想到了同样命运悲惨的中国小姑娘。但是,好歹的中国小姑娘还有个陌生人老爷爷(张国立饰演)凑成了祖孙俩。我相信,只要是能有一口吃的,张国立扮演的老爷爷就不会饿死那个小姑娘,单单就这一点来说,日本他们还算人么?

到此为止吧,

对于日本人

你还能说什么?


蜜桔娱乐

这部电影我在不同时期看了两遍,每次看心里都很难过,也对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

抛开国仇家恨,电影里的兄妹以及日本民众在战争中的处境是很悲惨的,他们的悲惨一方面来自于物质,吃不饱穿不暖,一方面来自于精神,就是面对战争的失败。对于从小接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人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所发动的战争是至少不是邪恶的,而且在前期的胜利面前,他们也相信自己国家是超有实力的,所以他们无法接受后期被美军如此的轰炸以及战败的结局,精神上垮下来了。我印象里有哥哥有在广播里听到战败的情节,哥哥泪流满面,一方面为国家,一方面也认为爸爸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回到这对兄妹身上,我非常能够理解他们选择离开亲戚家的举动。在妈妈死的时候,哥哥就下定决心要照顾好妹妹,可是在亲戚家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妹妹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的快乐,所以哥哥决定带妹妹离开,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很多人认为哥哥是作死的,但是以他的年纪,自由快乐还是要比忍辱负重来得重要,况且那时候他们还是相信会胜利的,好日子终究会到来。

影片里最可爱也最可怜的就属妹妹了。本该是最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最终死于营养不良。我到现在都记得她得湿疹,身上长着密密麻麻的小红点,临死前吃了口西瓜,说了句“真甜”。

整部影片想要向大家传递的思想,就是“战争是最无情的,而孩子们是战争中最悲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