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完高畑勳《螢火蟲之墓》是什麼感受?

小露珠

不請自來。

說到《螢火蟲之墓》當時小宅姬看完真是淚流滿面,因為劇情實在太感人了。

上個月高畑勳剛好去世,真是帶走了我們太多的回憶。

那麼《螢火蟲之墓》到底說的是啥呢?

影片講述了一對兄妹二戰後期,因為空襲失去了母親,最後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裡生活,但因為得不到大人的援助終於因為飢餓一步步走向死亡,看完令人不勝唏噓,心情也無比的沉重。

影片中有一幕至今印象深刻,吃完的糖果盒,加了點水,裡面的水也變成甜甜的了,然後以此充飢。

戰爭帶給大家的永遠只有苦難,遠離戰爭。相信看完影片的人會對此深有體會的。

其實高畑勳還執導過其他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充滿人性,發人深省的。




比如《百變狸貓》,這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講述的其實是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導致狸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為了留住自己的生存空間,這些狸貓不惜利用各種幻術來嚇唬人類。當然,最終還是抵擋不住人類的發展腳步。




其實高畑勳的很多作品都是反映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關係。比如《風之谷》也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影片講述千年前世界的產業文明達致巔峰後,經歷一場稱為“火之七日”的戰爭而毀於一旦。世界被一種由菌類構成,名叫腐海的新生態體系所掩蓋,只有巨型昆蟲能夠適應其中,而人類們生活在僅存的小面積土地上,在面對巨型昆蟲和會釋放瘴氣的腐海森林包圍威脅下積極求存的故事。



《歲月的童話》(也譯作《兒時的點點滴滴》)

影片講述影片講述了妙子在十天的鄉間假日中漸漸瞭解了自己,瞭解了生活,並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改變了人生的故事。當你不知道自己往哪裡走,那就回到初心,找到自我,那麼你就會慢慢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咯。


二次元宅姬送

幾年前剛看完《螢火蟲之墓》哭的稀里嘩啦,但現在回頭想想,這部電影真的很一般,豆瓣8.7的高分太虛。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反戰電影,但其對待戰爭的態度非常曖昧。電影中一味表現日本人民承受的痛苦,卻從未對這場戰爭追根溯源,對軍國主義的批判更是沒有。

作為受害者的我們,完全無法認同電影所傳達的價值觀和態度。

可能有人覺得我多慮了,但拋開影片背景,這部電影也很難稱得上高水準。

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裡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節子的哥哥沒有任何生存技能,但自尊心卻很強。本可以寄宿在姨媽家,幫姨媽家乾乾活,雖然受些白眼,也不至於餓肚子。

但哥哥為了自己的自尊帶著節子離開了這個生存的保障,開始自己的作死之路。

其實就算在山洞生活,只要規劃的好,哥哥出去給人做做活什麼的,努力營生,也不會有餓死的風險。可偏偏哥哥沒有任何生存能力,害的妹妹受累。到最後堅持不下去了,也不知道尋求大人的幫助,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螢火蟲之墓》就是那種為了煽情而煽情的電影,以前不懂事會被感動到,現在不會了。


迷影生活

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三巨頭之一(其餘兩位則是宮崎駿和鈴木敏夫),高畑勳在自個兒的創作生涯中都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創作理念,區別於宮崎駿的奇幻瑰麗,高導的風格更加傾向於日常生活的場景,作品多以涓涓細流來逐一敲擊觀眾的內心。

比如《歲月的童話》,《百變狸貓》,《我的鄰居山田君》,《輝夜姬物語》等等均一都是如此。相比之下,《螢火蟲之墓》就會顯得有點兒“激進”,不太像高畑勳往常的作品風了,因為劇情畫面實在太過淒厲,甚至有點兒讓人毛骨悚然了。

下面拾部君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這部動畫的幾個關注點:

首先,這並不是一部能討中國民眾喜愛的動畫,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二戰末期的日本上方,也就是1945年的那個夏天。

一方面,高畑勳用了一場淒厲的劇情,加之慘不忍睹的畫面來描繪戰爭的殘酷,在一定程度上呼籲了和平的到來。

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出於高畑勳看來他也只是如實的描繪出了彼時日本島國上居民對待戰爭所揣懷的憧憬,希望家人能夠在這一場戰爭中凱旋而歸吧,但真的不好意思,在那些年頭裡面,我們的國家可正遭到日本帝國的侵襲。那麼這種所謂的“如實描繪”也僅會帶給人們一種對這部動畫“關於戰爭問題不完全反思”的認識。

而這也是後來人多番批判這部動畫的原因所在。

其次,在《螢火蟲之墓》這部作品裡頭,雖說我們能夠看到眾多悽慘的畫面,但同一時間,這部動畫又營造了一位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男主角色。

這位男主對自家妹妹的照顧是全心全意的,在劇情中的每一步的表現都似乎是全為她著想的(不僅在媽媽逝世之後獨自的槓起這一心理壓力,還時常的去為妹妹遭到的欺負以及內心的悲憐做出正義的舉動)。

但是,這位大哥哥卻自始至終都沒有聽得進去旁人的話,也對自己於生活當中所見到的“勞活生計”,做出有意忽略的行為。

生活花費上確實甚為節儉,媽媽存留給他們的7000塊,用了一大輪還剩下3000塊在賬戶上。

但是啊,這位哥哥卻一直都沒有提出來,看到妹妹那般被餓得體無完膚的樣子,臉色也變得異常的蒼白,背部也長滿了因為營養不良而結出的紅斑的時候。這位哥哥也只是選擇了去偷東西,甚至因為美軍空襲會使得大片居民離開原本住所的行為誘因,詭異般的對這樣的襲擊產生了期盼。。

直至最後妹妹的病症陷入到了無可挽回的程度,這位哥哥才作出了將那3000塊存款提取出來購買養料的舉動,不過除此之外,也並未改變他的那種“不願去幹活”的想法。

原本《螢火蟲之墓》可以是一部通過對戰爭帶給人們何等殘酷苦痛,並用以觀眾對和平萌生嚮往之情的創作,也可以是一部用以描繪在一個顛沛流離的年代,兩兄妹之間的那一份至真的感情,用以饞補觀眾們枯竭已久的那份心靈。

但可惜的是,這兩種催淚的創作因素都毫不留情的被這位大男主的那一陣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所摧毀了。其直接的效果,也就是將這部創作引向了另一極端,用以描繪人性當中的無知,以及無知可能帶來的悲慘命運。

難道不是嗎?每當看到男主因為自以為的正義,而逐漸將其妹妹引導向死亡的時候,拾部君有的也僅是憤怒。這樣一部戲,怎麼叫人感動落淚呢?

高畑勳導演的這部創作,或許壓根就是對人類無知的一種譴責,而讓拾部君篤信這一點猜測的可不僅僅是男主的那般細思極恐的行為,另外還有這部創作上映的那個年代,1988年,正值日本經濟泡沫發展到最高峰的時間啊,每一位居民都生活在紙醉金迷的社會圖景當中, 認為自己彼時的行為能夠讓自己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一勞永逸的夢想。

在這一維度來看,這部創作也頗有《阿基拉》這部動畫的味道,可是視作為對日本居民的無知行為的一種譴責。

如是說來,在民眾行為“無知”的這一基礎認識下,那麼影片當中各色人物的那種對戰爭的憧憬可否看作為“對戰爭的反諷”呢?如果真能夠此般去看,那麼這部高畑勳的這部創作還應當被中國動漫迷謾罵嗎?

如果覺得拾部君的回覆對你們有幫助,麻煩給我點個“贊”吧!

關注【拾部動漫】

,每天推送有態度的動漫推文


拾部動漫

時間和閱歷會讓我們對這部電影有不同的感受!

2013年上半年吧,那時候大一下半年,我第一次接觸這部電影,當時跟舍友桃桃一起看的這部電影,用暴風影音。當時看了,邊看邊哭,哭的喘不上氣的感覺;然後躺在床上休息一下,舒服點後繼續看,週而復始。因此,整部電影並沒有完全看完,因為接受不了,感覺太過悲傷,直到我大學結束我都沒看過。可能是當時因為年齡小,天真,悲天憫人,畢竟當時才18歲😭

然而現在,2018年1月30號,我已經踏入社會工作一年半啦,心態陡然發生了鉅變,心好像也變得冷漠一些了。最近更因聲臨其境,去看了以前沒有看過的電影——金陵十三釵,突然網上又有了螢火蟲之墓的電影,我就回去重看了一遍,心境已然改變。首先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懂事,他們有很多毛病。哥哥軍國主義思想濃重,“不管是攻還是守,都要站下去”,這是哥哥說過的話。妹妹節子在阿姨家時太過吵鬧,當時的社會,她們各司其職,其實哥哥和妹妹是一個很重的負擔。雖然阿姨刻薄但還是收留了她們,人其實是要懂得感恩的,雖然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哥哥把媽媽的東西送給了阿姨,但這隻能解一時之憂啊,自己工作才是活下去的根本,雖然大家說戰亂找不到工作,可是當時阿姨要哥哥去幫忙修防空洞時,哥哥沒去,說要陪著妹妹。這裡其實就表現出哥哥有“好吃懶做”這一項。還有哥哥是沒有生活能力的,14歲了,連父母親戚的地址都未記住,再這樣的亂世裡,活不下去。

再說一下妹妹節子,其實她不懂事,說白了有一點嬌生慣養,說不喜歡就不喜歡,說要離開就要離開,這當然有哥哥的縱容啦。當他倆離開阿姨家時,就註定了她們的結局,在阿姨家雖然受氣,但至少有稀飯吃,可她嫌棄,這就沒有辦法,她看不清現實,可能也是因為她小吧。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自作自受,兄妹的父親是軍官。是由日本發起的戰爭,我們中國的人何其無辜呢,比他倆慘一億倍的人有多少,南京大屠殺,那裡面就沒有這樣的孩子嗎,數不盡的吧,即使當時日本在可憐也該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可是我們是被動選擇,被動接受著這一切的,可能也有人會說,“落後就要捱打”。哼!銘記自己的歷史,在去同情別人吧!


Inshine3

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是一部在國內爭議頗大的作品,有的人認為本作內核是反戰,通過描寫因戰爭而遭遇種種不幸的兩兄妹,來描寫戰爭對普通人的傷害,表現戰爭的無仁義與和平的可貴。

但另外一些人認為本片只是一味描寫日本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苦難,卻沒有反思日本本身發起侵略戰爭的不正當性,是在給戰爭洗地。我是認為這種說法很沒道理,評論一部作品始終要立足於它表達了什麼,而不是看它沒表達什麼。《螢火蟲之墓》裡如果有美化戰爭的內容,完全可以往死裡噴,一點問題沒有。但是有嗎?我沒看到,反倒是一些細節裡(比如大轟炸後在一片火海里大喊“天皇萬歲”的士兵)凸顯的是日本士兵的愚忠和瘋狂。

事實上如果瞭解高畑勳在現實中的一些言論,就會發現很明顯他是個堅定地反戰主義者,對於安倍試圖修改憲法讓日本重新擁有對外軍事行動權利的舉動,也是持激烈反對態度。但儘管如此,我自己並不喜歡這部片,原因在於劇情和主題實在太脫節了。

這部片子想傳遞的主題,是主角兄妹因為戰爭而成孤兒,更因戰爭造成的社會動盪而最終死去。但我看完最大感想不是“戰爭真殘酷啊,即便是後方的平民生活也會受到很大波及”。而是“臥槽哥哥你是不是傻?明明那麼多方法可以救你自己救妹妹,怎麼就自己作死到這一步呢?”

比如雖然姨媽對兄妹倆是區別對待沒給什麼好臉色,儘讓他們吃稀飯。但哥哥你就在別人家裡光是吃飯什麼忙也不幫,是不是也不太對?而且以當時情況,哥哥完全有能力、也應該在工廠之類的地方幫忙掙點補貼之類的吧?好手好腳不去幹活掙錢,你能怨誰?

又比如後面哥哥負氣出走,結果妹妹因為營養不良生病,身上也沒錢。農夫建議說的很對啊,趕緊回姨媽家裡吧,跟妹妹的命比起來自尊算個啥呀,該低頭就低頭。偏不回,之後還跑農夫田裡偷農作物,理由就是“妹妹生病了”。

非這麼倔這我也就忍了,最讓我噴飯的是看完醫生後妹妹實在沒東西吃快死了時,哥哥居然跑銀行裡取出了3000塊錢……看到這劇情我恨不得跳起來幾個耳光就砸過去,明明有錢不早點拿出來給妹妹買吃的,還跑去別人田地裡偷東西?你腦子是不是有毛病啊?說妹妹就是被你這哥哥害死的,一點不冤。

完全無法理解這片子劇情怎麼能這麼違背常理,和主題完全脫節,我實在是欣賞不來。


正經俠的奇妙冒險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影片一開始的這句臺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

這注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說:“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裡吧!我聽嬸嬸說,媽媽已經死了,就放在墳墓裡。”

可愛的節子!她都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會死,她住在嬸嬸家裡的時候半夜會突然想起媽媽,哭叫個不停,可是她現在不得不默默接受了媽媽已經死了的現實,不願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不願遭受嬸嬸的白眼,和哥哥搬到了山洞裡生活,相依為命,她只是個四五歲的孩子。

戰爭讓清太和節子失去了媽媽、失去了家,他們雖然能幸運的逃過飛機的轟炸,卻逃不過飢餓的糾纏,可愛的節子,那個抱著糖果盒開心的蹦蹦跳跳歡呼著終於能吃到糖果的孩子最後還是沒有逃過飢餓和風溼這兩個死神,她手裡拿著哥哥帶回來的西瓜,卻再也睜不開眼,臨死之前,她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哥哥:哥哥,謝謝你!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又下來了,它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我不得不接受美好的生命被毀滅這個殘酷的結尾!!! 影片的結尾呼應了開頭,清太,這個堅強的日本少年,不久後也餓死在街頭。

兄妹倆終於在另一個世界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那是一個暗紅的世界,螢火蟲漫天飛舞。

這是一部感人的日本動畫片,導演並不是赫赫有名的宮崎駿,而是一個叫高畑勳的人。

這真是一部感人的電影!


火花雜談

《螢火蟲之墓》,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的電影莫名就襲來悲傷,或許對於死亡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直面,然而死亡真的要來臨的時候也由不得你是否做好準備。電影是以親情的路線揭露戰爭的醜陋。但是真的太悲慘了,都不敢再去看第二遍。

在二戰期間,日本內部經常遭遇飛機轟炸,男主和妹妹在一場轟炸中失去了母親。男主最後見母親的時候,看著全身被紗布包裹,由於天氣炎熱,母親身上甚至開始長蛆。但是哥哥並沒有表現出一個孩子該有的正常表現。或許就是在那一刻他決定要扛起一切,就算他也還是個孩子。堅強到用善意的謊言騙著妹妹,就算是自己最難過的時候也要為妹妹撐起一片天。

母親交代一些事情後,兄妹兩就坐上了去親戚家的車,但是生活和戰爭都沒能善待他們。就連親人也沒能善待他們。妹妹不知道母親已經不幸去世,一直帶著母親的遺物。兄妹倆後來跑到山上的山洞裡居住,但是在戰爭年代,又是在山上缺衣短食,最終妹妹是餓死的。影片中經常出現兄妹倆的瘦弱背影,看著真的很心疼。

很多人都說當初日本人也是在中國發起戰爭,讓我們成為受害者,這是他們活該。但片中的一個路人甲衝著轟炸機喊的一句話引人深思:為什麼要轟炸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不管是誰都受到戰爭的迫害,這部電影的作者也是想通過這部電影揭示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經濟、身體和心理的傷害。

希望世界和平!


火星一號

首先,這片子是在很久之前看的,大概時間流逝很多細節都已經記不大清楚,又因為其他原因後來也沒有機會再重溫,但其中的大致現在想想還能略知一二,簡單講講。

戰爭無情,人情世故世態炎涼。



哥哥帶著年幼的妹妹一起生活,瞞著媽媽過世的消息,裝作媽媽還在,哄妹妹開心,去親戚家偷偷把媽媽的骨灰放在外面,親戚吃飯他們喝湯,拿他們母親衣服換來的白米飯卻不讓他們吃,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們已成親戚的累贅。

他們在雨中打著破爛的油紙傘開開心心唱著歌,給父親寫信無依無靠卻又心存希望。也許父親早就在戰爭中和母親團聚了。小小的一盒水果糖,他一顆也沒捨得吃,用水放進糖盒裡給妹妹喝,晚上妹妹哭被阿姨嫌棄他像媽媽一樣揹著妹妹散步哄妹妹睡覺。

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去偷東西被抓到打得滿身傷痕,少年的委屈少年的淚水,漫漫人海他們的存在多卑微,他只是一個少年只是一個哥哥而已。他趁著戰爭去偷東西,戰火不斷他喊著“炸吧炸吧”他的心願就是趁著戰火能偷到好吃的,有用的東西。他是否愛上了戰爭,或許他只是不想一個人痛苦。妹妹長期虛弱奄奄一息分不清泥團和飯糰,分不清彈珠和糖吃了最後一口西瓜再也沒有醒來。他抱著妹妹骨瘦如柴的屍體,母親不在了父親不在了,妹妹不在了,戰爭結束了,他什麼也沒有了。妹妹吃過的西瓜爬滿了螞蟻,他們命如草芥連螞蟻都不如。



“螢火蟲之墓”這個名字,不僅僅是指節子將大量死去的螢火蟲埋進自己挖的土坑裡,還暗示了節子的母親,節子還有誠田死後的悲慘。被炸死的節子的母親被人扔進了萬人坑之中,死在街頭的誠田或許同樣會像那些無性無名的螢火蟲一樣被扔在一方土坑裡,這一點我們從保潔人員發現誠田屍體時輕蔑無奈的口氣中就能推斷得出來。

每天的每天,有太多像誠田這樣餓死街頭的孩子,螢火蟲一般,他們窮盡短暫的一生努力生存終究還是無法於世上立足…


“哥哥,謝謝你。”媽媽死了,小節死了,爸爸死了,清太也死了,大家都幸福過。


影片結束了,反思但卻不會停止。


博美的後花園兒

瀉藥!!

題主說不考慮政治環境,那,是不可能的。

看完之後,怎麼說呢,沒有留下一滴眼淚,有的只是無盡的心酸和冷漠。

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在戰爭中掙扎生存最後走向死亡的命運。而造成這一切根源則是他們國家瘋狂侵略他國之後,被反擊時的平民的遭遇。最大的悲哀就在於此,戰爭罪犯發起的戰爭,卻要一個四歲的小孩子去承擔後果。

影片中,小姑娘是天真無邪的,可是,小小的年紀遭遇的卻是這樣的命運。而這時,他們確認為美國是侵略者,是破壞他們家園的人。殊不知,他們的父輩在別人的家園,尤其是中國的大地上大肆的屠殺與破壞,乾的是畜生都不如的勾當。

但是,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辦法和這個4歲的小姑娘說明白。在他們的父輩在別的國家瘋狂造孽時,他們自己的妻兒也受到了牽連。或許,這就叫因果報應吧。戰爭年代,極度的物資匱乏也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也正是這種冷漠最終把他們兄妹倆推向了死亡的邊緣。

在他們成人的眼裡,為了這個國家“聖戰“做工的人才有資格吃乾飯,而小孩子只能吃稀得。而且,在後方的人也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他們的國家做著貢獻。

雖然有很多的人說戰爭只是幾個軍方頭子發起的,他們平民是無辜的。每每聽到這樣的論調,氣就不打一處來,難道他們侵略別國時的衣服、糧食、醫療用品等等一切後援物資不都是這些人口中的平民製造的?雖然他們不是戰爭主力,那也是幫兇!!是劊子手的幫兇!!

最後,小姑娘死了,原因很簡單。你可以說是餓死的也可以說是病死的。看到這兒,我想到了《1942》,想到了同樣命運悲慘的中國小姑娘。但是,好歹的中國小姑娘還有個陌生人老爺爺(張國立飾演)湊成了祖孫倆。我相信,只要是能有一口吃的,張國立扮演的老爺爺就不會餓死那個小姑娘,單單就這一點來說,日本他們還算人麼?

到此為止吧,

對於日本人

你還能說什麼?


蜜桔娛樂

這部電影我在不同時期看了兩遍,每次看心裡都很難過,也對電影有了更深的理解。

拋開國仇家恨,電影裡的兄妹以及日本民眾在戰爭中的處境是很悲慘的,他們的悲慘一方面來自於物質,吃不飽穿不暖,一方面來自於精神,就是面對戰爭的失敗。對於從小接受軍國主義思想的日本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所發動的戰爭是至少不是邪惡的,而且在前期的勝利面前,他們也相信自己國家是超有實力的,所以他們無法接受後期被美軍如此的轟炸以及戰敗的結局,精神上垮下來了。我印象裡有哥哥有在廣播裡聽到戰敗的情節,哥哥淚流滿面,一方面為國家,一方面也認為爸爸再也不可能回來了。

回到這對兄妹身上,我非常能夠理解他們選擇離開親戚家的舉動。在媽媽死的時候,哥哥就下定決心要照顧好妹妹,可是在親戚家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妹妹絲毫感受不到任何的快樂,所以哥哥決定帶妹妹離開,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很多人認為哥哥是作死的,但是以他的年紀,自由快樂還是要比忍辱負重來得重要,況且那時候他們還是相信會勝利的,好日子終究會到來。

影片裡最可愛也最可憐的就屬妹妹了。本該是最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最終死於營養不良。我到現在都記得她得溼疹,身上長著密密麻麻的小紅點,臨死前吃了口西瓜,說了句“真甜”。

整部影片想要向大家傳遞的思想,就是“戰爭是最無情的,而孩子們是戰爭中最悲慘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