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總愛在職場問怎麼辦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先聽一則職場小故事:小A和小B都是某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實習生,實習期間正好一個項目人手出現空缺,於是安排A、B到該項目。期間小A積極與項目組其他人員積極討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小B初入職場害怕說錯話做錯事情,全程悶頭做自己的事、實習期結束後,小A順利留在了該公司項目部成為正式員工,小B卻被解僱。

那些總愛在職場問怎麼辦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這樣的事情在職場經常存在,我們也許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疑問:我剛畢業,作為職場小白沒有太多的經驗,我會成為好職員嗎?如果在職場中遇到棘手或者不順心的事情,我該如何快速處理?如果老闆交代的工作是與陌生同事一起完成的,我應該如何和他快速溝通合作完成?未知帶來的緊張情緒與經驗的缺乏讓初入職場的新人總是會冒出無數的“怎麼辦”,這時“職商”就會在一個人身上通過一件小事體現出來,變成新職場人能否繼續留在舞臺上的重要細節。那到底什麼是“職商”呢?職業素養鼻祖San Francisco 在其著作《職業素養》中這樣定義: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範,是職業內在的要求,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具體量化表現為職商,體現一個社會人在職場中成功的素養及智慧。因此,“職商”與工作能力同等重要,它更廣泛的涵蓋了素質道德的方方面面,成為一個人在職場的附加優勢。也正是如此,很多直接面向社會就業的教育企業除了知識能力的培養外,也越來越在乎對學員職業素質的提升。

那些總愛在職場問怎麼辦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北大青鳥校園素質拓展活動

“外塑專業技能,內育職業素養”,這句話應該成為當下教育最好育人方式,從專業技能到素養上學員得到全面提升,力爭將每一個學員都培養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而這也是北大青鳥多年來的教學口號。作為互聯網IT職業教育的先行者,北大青鳥開拓了多種教學方式及產品的創新,在素質教育上,北大青鳥更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除了堅持多年的晨練、COT課程外,近期在北大青鳥中心還開展了“素質拓展體驗月”的活動,該活動面向中心全部學員,每天安排兩個班級進行時常3小時的戶外拓展訓練,包括:破冰起航、團隊組建、挑戰競速、分享總結、情景模擬、溝通協作等六大板塊的素質訓練,通過一系列趣味性、挑戰性的活動,幫助學員開拓視野、激發潛能、提高團結協作能力、鍛鍊心理素質。這種形式在北大青鳥的戶外課堂必不可少,也成為了受學員喜愛的趣味活動。

那些總愛在職場問怎麼辦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北大青鳥的丁老師強調:“素質拓展訓練是一項激發潛能的體驗式教育,尤其是在高、中職或技工院校中開展的較為頻繁,主要是通過身心感受,將德育教育灌輸在活動之中,感化學生的心靈,重樹信心。如果天氣允許,預計將在學生放假前全面普及完成。”這是北大青鳥對學員就業的責任之心,當下職業院校應像這般對素質教育更加重視。

玩中有學,學中有樂,如果在新入職的時候出現文章開頭的小故事,相信畢業於北大青鳥的學員就可以像小A一樣,很好的融入大集體中與其他人團結協作完成工作。因為他們不但有能力還有“職商”,他們具備了職場最青睞的職業素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