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大潮下,投資者如何雷區求生?

違約大潮下,投資者如何雷區求生?

長期以來,由於剛性兌付的存在,投資者對債券的違約風險往往缺乏充分認識。2014年是打破剛性兌付元年,近年來違約債券只數和規模呈逐年增多態勢,到2016年達到高峰。而隨著450億盾安債務危機的爆發,債券違約再一次挑動投資人的神經。

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違約時代下,投資者該如何避雷?

作者 | 諾亞財富品牌市場中心 徐曉露

盾安債務危機平地起驚雷

五一小長假剛過,金融市場平地一聲驚雷,以創新精神著稱的浙商圈子,爆出450億地雷,擁有兩家上市公司、代表浙商龍頭企業的盾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盾安集團”)驚人債務危機被引爆。

事件回溯:

5月3日,微博上流傳出一份《關於盾安集團債務危機情況的緊急報告》。文件顯示,盾安集團在對浙江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報告中稱,公司出現發債難、融資成本不斷提高等問題,目前,

公司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元,其中大部分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集中在浙江省內,懇請省政府出面協調並推動相關化解危機的措施方案儘快實施。

5月3日晚,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盾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江南化工被杭州銀行合肥分行銀行“強行划走”2.1億資金

5月4日,大公國際下調了盾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從AA+下調為AA-。

5月8日,面對盾安集團陷入的現金流緊張局面,持有盾安債券的基金公司採取了下調估值的行動,調低幅度接近50%

5月9日,據相關媒體報道,盾安集團旗下到期的一隻10億元的短融債已經成功到期兌付。

不過,雖然本期短融順利兌付,但目前盾安集團的情況仍未完全讓機構放心。盾安集團仍在存續的債券有11只,債務規模共113億元。年內到期的債券有6只,規模共計63億元,何去何從依然令人擔心。

債券違約頻頻,“雷”在哪裡?

回顧近一兩年的債券違約的主體,包括富貴鳥、聖達集團、五洋建設等企業,他們一般都是大型機構,在地方上屬於知名企業,比大多數國企對地方的經濟貢獻可能都要大;無論在就業方面還是稅收方面,它們都算是“民企500強”裡響噹噹的企業。

這次的盾安集團也不例外,危機一出現後,盾安集團第一時間向浙江省政府求助,據悉,目前浙江省政府確已介入盾安集團的債務危機處理。

這些最終違約的明星企業,一個最大特點是鉅額擔保。

盾安集團旗下江南化工在杭州銀行合肥分行共有2.10億元人民幣貸款。其中1億元貸款由盾安集團提供擔保,7000萬元貸款由盾安環境提供擔保,4000萬元貸款為信用貸款。

無獨有偶,富貴鳥及其子公司也存在大額違規對外擔保事項及資金拆借事項。截至2018年2月28日,富貴鳥資金拆借金額合計至少42.29億元,相關金額很可能無法收回,可動用的活期存款及現金不足1億元。

今年4月,富貴鳥公告稱,由於公司前期存在大額對外擔保及資金拆借,相關款項無法按時收回,無法按期償付“14富貴鳥”債券到期應付的回售本金及利息,導致本次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

此外,這些公司通常都很依賴非標債權融資。

所謂非標融資是指除了交易所及銀行間債券等標準債權融資之外的融資,包括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資管產品、基金子公司資管產品、私募的明股實債融資、P2P網絡小貸融資等。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企業碰了非標債權融資,側面說明企業經營風險已經很高了,到了要借“高利貸”的地步了。

從盾安集團的公開債券明細看,公司融資品種之多樣,包括PPN、私募債、銀行理財、永續債,不僅有較多非標債權融資,其債務結構也不合理,短期債務佔比過高,存在極其嚴重的短貸長用現象。在金融去槓桿和資管新規下,此類融資受到一定製約,被動導致公司更多依賴短期債。

最後,他們也表現出對外投資無度,現金流量表異常的情況。

盾安最近五年投資性現金流均為負,每年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均超過30億元,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66.26億元和75.48億元。因為融資結構趨於短期化,籌資活動現金流入不斷增加,相當於當年總債務的89.26%均“換血”一遍。

同樣,聖達集團的案例中,公司原主業水電業務經營相對穩定,但從09年開始聖達集團開始收購制動鼓業務並持續擴張,本想以此消化公司的焦炭和生鐵產量,但制動鼓業務開展之後盈利狀況遠不及預期,原業務中生鐵和焦炭行業景氣度也開始出現下滑,最後導致內部現金流出現枯竭。

違約已成常態,如何安全“避雷”?

2018年以來,已有16只債券出現違約,其中既有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中城建等“老面孔”,也有富貴鳥、神霧環保、凱迪生態、中安消等違約“新面孔”,累計涉及金額已超過145億元。

違約大潮下,投資者如何雷區求生?

隨著2018年以來違約事件頻發,市場信用風險的關注逐漸提高,今年信用風險回升,主要驅動因素是再融資難度加大,導致的外部現金流萎縮。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非標萎縮仍將持續,風險偏好趨降背景下,低等級債券發行仍難,信用風險仍會持續爆發,尤須警惕對非標依賴度高、對債券依賴度高且以短債為主、過去一兩年內融資中銀行貸款佔比較低的企業。

長期以來,由於剛性兌付的存在,投資者對債券的違約風險往往缺乏充分的認識事實上,2014年“11超日債”正式宣告違約,已打破了剛性兌付,低評級信用債面臨的信用風險提高,違約的情況也會日益常態化。

然而對於債券投資者而言,維權手段並不多,即便是申請仲裁和提起訴訟,效果也不會太好。即使是起訴和仲裁成功後,債權人也都是很難拿到錢的,因為這沒有多大執行力,發行人根本沒有錢兌付。

對於想要以基金方式參與債券投資的投資者而言,務必要擦亮眼睛,選擇平臺大、信用甄別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旗下產品。通過基金經理的篩選率先幫你篩除一遍“雷”。

此外,基金是一攬子的債券組合,即使有個別債券不幸“觸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觸雷”後帶來的損失。

同時,投資者要仔細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還要知道產品的風險在哪裡,運作方式是怎麼樣的。

最後,投資者要更留意自己的基金投資組合,關注季報年報中信息披露情況,是否可能會發生違約狀況的債券出現。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中國基金報、平安證券、中誠信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