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Blood_puppet

我考慮有以下幾點:一是,戰線拉得過長,攤子鋪得過寬,與供給產生矛盾。

(1),日本當時的人口也就是7000萬左右。除過婦幼,老、殘人之外,兵員補充成為制約戰爭進程的的主要因素。他們不但強徵中國大陸、朝鮮半島、中國臺灣省人去填補國內的生產人員,還把南亞一些國家的人補充到軍隊,充當炮灰。

(2).武器裝備。戰爭是一個巨大的消耗陷阱;什麼時候都填不滿,除非停止戰爭。日本是一個狹窄的島國,除去自然界賞賜給的地震多一點外,資源就比較缺乏,比如真正急需地煤炭、礦石、木材等等,期間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省、朝鮮半島就成其為主要的供給基地。這一點偽滿政府罪不可赦。

(3).糧草。日本自己產的糧食是遠遠不夠前方食用的,日本人佔領一個地方,首先就是搶糧食,這從各個抗戰劇抗戰書裡都能見到,還看到過臺灣的報道,日本人出臺政策,發現臺灣人吃大米,就是死罪。他們搶糧食,滿足當地駐軍那只是一小部分,主要還是運到了前線。汪偽政府佔領了中國最富庶的糧食產區,為日本國,不但提供了大量糧食、還幫助抓婦女;組建的偽軍幫助日本人作戰、,“維持治安”...,現在誰為汪精衛叫屈,最起碼說明他有“一半的汗鹼基因”。

二是,樹敵太多。日本侵佔的國家越多,樹起的對手就越多。雖然日本兵的軍國主義思想武裝了一大批死士,但也架不住“群起而攻之”。

三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1.中國戰場對於日本人來說就是一片沼澤地。2.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並獲得成功,使本身隔岸觀火的美國不得不加入戰火之中來與日本作戰。3.斯大林格勒戰役。雖然殘酷,慘烈,但卻是成為了蘇德戰爭的重大轉折。4.諾曼底登陸成功。

這幾個重大的事件催生了聯合國的創立,並理所當然有了五個常任理事國,看看歷史,小日本、印度他們有什麼資格要求“一票否決權”?

四是,1.俄國解決了歐洲戰場方面的問題,有了力量和時間幫助中國。2.太平洋戰場重創了日本的海、空力量,加上到日本本土扔下原子彈,沉重打擊了日本人的信心,摧垮了大部分日本人的精神力量。

能想的就是這些了。縱觀歷史,正義戰爭總是能“得道多助”;非正義戰爭必然是“失道寡助”。

忘戰必危!

人民才是主宰世界的力量,其他都是“匆匆過客”!


見腫消世界

日本除了剛開始一段時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戰爭中後期,日本大本營就不再奢望打敗美英蘇,最大的期望也不過就是保住西太平洋和中國大陸以及日本本部勢力,對於蘇聯,出於諾門坎戰役的恐懼,日本一直希望德國人把蘇聯幹翻,自己再乘火打劫為好。

到1945年,除了被矇蔽和蠱惑的日本民眾,掌握充分信息的日本高層心裡都明白,這場戰爭輸定了,現在只是拖著,當希特勒死了,德國投降了,日本已經成了全世界圍毆的孤兒,這時候從天皇到政府官員,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出路了,總不能像德意法西斯那邊一樣,本土被佔領,責任人被槍斃或吊死吧。

在這個時候,日本政府一直堅持的底線是有條件投降,至少能保證本土不受外軍侵擾,一度還幻想著保留滿洲國等既得利益,也算天真的,日本高層這時候整體進入了“自我精神麻醉”期,幻想著和盟國媾和,繼續自己的統治的春秋大夢。

結果8月蘇聯軍隊發起進攻了,幾天就全殲關東軍,這讓日本政府很崩潰,除了日本陸軍還叫囂著本土決戰,天皇和已經徹底殘廢的海軍已經不想再打了,這時候日本海空軍反正都沒氣了,倒是日本陸軍很嗨皮,想著一億人民玉碎,怎麼的都能好好打一場本土決戰,但是最後傳來的關於美軍核彈的消息徹底把陸軍整的沒了脾氣。

在捱了兩顆原子彈之後,當時日本大本營一心想知道美國還有多少原子彈,最後找了兵器行政本部第八研究所專家山本洋一來測算,他根據美國能獲得的鈾235數量,最後算出來美國至少有250至500顆之間原子彈。

知道這個消息,陸軍高層全部崩潰了,誰也不敢再提一億玉碎這種天方夜譚的事情了,最後在御前會議的時候,天皇稍微發了脾氣,陸軍也就順水推舟同意投降了。

其實這些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最怕死,德國敗亡之後納粹高層戈培爾、戈林等許多都自滅了,日本敗亡之後,日本的君主和大臣將軍們還死皮賴臉的活著,甚至有的還裝瘋裝病來保命,東條更是連自殺都沒死成貽笑大方。可嘆日本民眾,被日本高層用“武士道”忽悠著去給法西斯送人頭。


雲中史記

日本帝國是整個世界歷史上都少見的兇殘成性的帝國,法西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肆虐整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那麼日本帝國是如何投降的呢?


一些常見的說法是,因為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一戰摧垮關東軍主力,日本再也無精兵可用才造成了日本的徹底崩盤,日本政府才宣佈投降。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日本帝國的投降是有多方面因素構成的。



首先,中國戰場的反攻給日軍造成了巨大壓力,所謂日本皇軍的不可戰勝神話早已經是昨日黃花。在抗戰勝利前夜,日本集中大軍還曾經在中國內地取得較大戰果,獲得所謂“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的勝利,但是隨著遠征軍回師中國,國民革命軍實力的加強,日軍在湘西會戰中遭到失敗。在湖北,湖南,日軍的所謂“芷江攻略”戰役大敗而歸。國軍趁此機會展開大規模反攻,1945年5月27日收復南寧。1945年6月29日收復柳州。之後,盟軍的空軍也開始助戰,隨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出對日本的最後通牒,命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軍隊的反攻在更廣闊的戰場上展開。而敵後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收到《對日寇最後一戰》命令之後,紛紛奮勇向前,對日軍發動反攻,將抗日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


再者,盟軍的反攻已經打到了日本的家門口,從1944年開始,美軍就開始對日本進行大規模戰略空襲,到了1945年,大規模的空襲作戰隨著日本海空軍的衰弱變得越來越頻繁。日本的工業城市、兵工廠、重要的軍事設施紛紛受到轟炸。到了後來,美國人在“李梅將軍”的指導下更是動用大量凝固汽油彈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日本地震多發,所以房子多是木質建築,點火就著,見風更旺,日本各大著名城市都受到美國人的重點照顧。想不燒乾淨都難,日本的軍事生產就不用說了,正常的工業生產都沒法維持,大轟炸讓日本人嚐到了苦果。


在國內外形勢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日本國內的主和派重新上臺。在二二六兵變中差點被打死的鈴木貫太郎組閣,海軍大臣是主和派米內光政,陸軍是天皇指定的主戰派阿南惟幾。鈴木在組閣演講中說,我要為億民以身奉公,諸君要踏過我的屍身,重開國運,邁步向前。這一屆內閣的上臺實際上為日本政府接受投降奠定了一個小小的契機,日本除了跟著一幫愣頭青的軍閥打到底之外有了新的選擇。


在鈴木當首相的幾乎同時,日本海軍的象徵大和號被擊沉,隨後德國宣佈投降,歐洲戰場結束紛爭。鈴木首相眼看著日本不可能在獨立支撐戰爭,他甚至說出了類似求和聲名的契機:


“日本人民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日美之間沒有理由發生戰爭,太平洋作為和平的海洋,是上天賜給美日之間貿易交流的通道,用她來運兵作戰,是要受到天譴的。從那以後20年過去了,兩國的戰爭已經發展到日本國體不存國民滅絕的地步,帝國必須找到一條和平道路。”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在沖繩戰役中的慘重損失讓他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對美國的政策。想來想去,我們美國人太愛惜士兵生命了,打一個沖繩死了那麼多人,算了讓日本人嘗試下最新的軍事科技成果吧,原子彈打包送出。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同時,美軍又出動了200多架轟炸機前往日本對大城市進行重點轟炸,這下除了捱了原子彈的城市還波及了十幾個城市,日本人在這一波襲擊中死亡了幾十萬人,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人民都沒有家了,只能睡在防空洞裡。



8月9日,蘇聯紅軍突然對日本宣戰,百萬蘇聯紅軍揮師中國東北。僅僅一週多的時間,關東軍70萬人便兵敗如山倒,被打死打傷8萬多人,俘虜抓了六十萬。


至此,日本再也沒有可以抵抗下去的條件。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清醒的日本人們越發清醒,他們選擇無條件投降,當然還是有死硬的軍國主義分子叫囂著要”一億國民總玉碎“,他們都是等著挨槍子兒的。



歷史風雲錄

歐美學界通常認為導致日本最終投降的原因在於美國兩顆原子彈的作用。7月27日,日本政府曾經就是否接受盟軍的《波茨坦公告》舉行過一次會議,在會議上面,鈴木首相和東鄉外相打算接受《波茨坦公告》,而陸軍大臣阿難惟幾和海軍幕僚長豐田都表示反對,最終首先還是屈從了軍方的看法。但是在8月6號和8月9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在8月14日也宣佈了接受《波茨坦公告》。

實際上在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前,日本曾經向蘇聯進行過乞和活動,日本希望藉助《日蘇中立條約》,由蘇聯出面進行調停,以使日本達到和平停戰、體面停戰的目的,日本參謀本部所編的《日蘇談判要領》中曾經這樣記載:“我方不僅防止蘇聯參戰,更進而爭取其善意中立,甚而使之在結束戰爭方面成為有利於我方的調停者。”日本也希望利用美蘇之間的日益凸顯的矛盾來實現它自身的目的。

因此近幾年來有學者認為,導致日本最終宣佈投降的原因是蘇聯對日宣戰,而不是美國的原子彈的作用。


青年史學家

日本這個民族有一個特點:服力不服理。你如果征服它,它就服你;你如果打不過它,它就欺負你。

比較賤。

二戰後,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日本根本瞧不起中國。為何?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在中國的戰敗,並非敗於中國,所以不服。

作為中國人,我當然不願意接受這一點。但事實上,又難以否認。

抗戰中,中國人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巨大的犧牲,並將最終擊敗日本人。但是,如果沒有其他因素,肯定不會在1945年,肯定會更晚。

其實,日本戰敗是在一個大環境下的必然結果:軸心國的失敗,讓日本註定難以獨活。

中國的抗戰不是孤立的,要放到一個大的格局中去看,那是美蘇中英等同盟國與德、日等軸心國的對決。同盟國勝,中國必勝;同盟國若敗,中國也難以獨勝。

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被徹底拉進了二戰這盤大棋之中。第二年,同盟國正式形成。

據說,當時希特勒聽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後,對於日本人的愚蠢行徑特別惱怒,大發雷霆。因為此前的美國憑藉地利,得以獨保,尚未進入戰局。以美國當時的實力,一旦對軸心國開戰,對德、日來說絕對是災難。

果然,美國加入後的盟軍節節勝利。1945年5月,德國首先投降。

德國投降後,同盟軍就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日本了。小小的日本怎麼可能經得住同盟國的集中攻擊呢?

8月,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把關東軍殺得七零八落;與此同時,美國用原子彈轟炸了日本本土。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除了投降,沒有第二種選擇了。於是,8月14日,日本天皇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綜上,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敗於同盟國,並不是單純地敗於中國。當然,中國也是同盟國中重要的一部分。


趣談秘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發布《終戰詔書》,日本無條件投降。那麼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號稱“全體國民總玉碎”的皇軍到底是為什麼投降了呢?

1、日本一直是一個缺少糧食的國家,靠本土的農業根本養不活所有人,要靠從海外進口。1944年以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已經取得優勢,基本上完全切斷了日本和其海外佔領地的海上交通聯繫及物資運輸,而日本本土的農業早已經毀於轟炸。可以這麼說在日本投降前夕整個日本數千萬民眾已經處在饑荒邊緣,不用打仗只要封鎖繼續,日本人都會餓死。

2、從1944年開始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日本98座城市被炸,23萬人死亡,35萬人受傷,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上千萬人無家可歸。特別是1945年3月9日的東京大轟炸,燃燒彈使得四分之一的東京被夷為平地,近10萬人死亡,隅田河漂滿屍體。可以說經過美國持續數月的轟炸,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工業成果基本全毀,已經沒法支持戰爭的進行了。

3、原子彈的威力使得日本天皇等高層意識到藏在防空洞也沒法保命。實際上1944年7月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意識到敗局已定,只不過天皇等人想要有條件投降,而盟國只接受無條件投降才沒談下去。喪心病狂的的日本高層寄希望於讓軍隊、國民的自殺式攻擊造成盟軍更多傷亡,逼迫盟國接受自己的條件,但長崎、廣島兩顆原子彈打破了他們的一切幻想。天皇明白在原子彈之下自己無處可逃,只能立馬投降保命。

4、日本原本寄希望於挑起美蘇矛盾好讓自己得利,但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八月風暴行動摧枯拉朽一般擊敗了日本陸軍王牌關東軍,打破了日本的一切外交幻想。

可以說日本投降根本不是什麼和平派壓倒了好戰派,而是天皇等高層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為了保證大和民族不亡國滅種而做出的選擇。


當狗容易做人難



首先我們來看軍事。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已經被美國打得節節敗退。美國的飛機已經展開了對日本本土的輪流轟炸,甚至日本的首都東京也不能倖免。

憑藉強大的武器火力,日本人除了發起神風敢死隊,組織一些人去當人肉炸彈,和美軍同歸於盡之外,根本找不到什麼好的辦法。

1945年8月6日和9日,日本本土的廣島和長崎分別被美國扔了原子彈。原子彈的威力,徹底震懾了日本人的抵抗意志,讓日本皇室和軍部不得不重新評估戰場上的形勢。

1945年8月9日,蘇聯百萬紅軍向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發起了最後一擊。俘虜了五十幾萬,傷亡十幾萬。

從軍事上來看,日本人已經打不下去了。



其次,從後勤保障來看。

日本不過是一個島國,資源嚴重匱乏,根本不足以支持一場現代化的戰爭。

張學良放棄東北,實際上是一種投降行為。把東北豐富的資源和工業體系全部奉送給了日本人。包括二百六十架飛機,中國最好的兵工廠,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

正是日本人佔領了東北,獲取了大量資源,才擁有支持一場長期戰爭的物資,才敢於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儘管如此,戰爭進入到1941年後,日本的資源依然匱乏。日本海軍開始向東南亞發展,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日本基本上佔領了整個東南亞,搶到了大量豐富的石油和橡膠資源,有力的支持了日本後幾年的戰爭的物質需要。

美國加入太平洋戰爭後,迅速利用自己海軍和空軍的優勢,切斷了日本從東南亞獲取補給的生命線。

美軍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輪番轟炸,導致日本國內經濟頻臨崩潰,工農業生產基本陷於癱瘓狀態。

不管是武器彈藥還是糧食補給,都很難支持日本繼續打下去。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日本的政治權力體系。

自從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就變成了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日本的內閣掌握了日本的政治,天皇就變成了名義上的國家領袖。

但日本天皇不甘心做一個傀儡,從大正天皇開始,就不斷向日本內閣施加壓力,希望能夠奪回一些權力。

裕仁天皇上任後,加強了對日本軍部的控制,掌握了日本的陸軍和空海軍。

日本的軍隊本來就對比較保守的內閣不滿意,他們藉助日本天皇的支持,以下犯上,私自發動了對中國的戰爭。

後來日本軍隊有多次推翻內閣,組建軍人政府,發動對亞洲的全面戰爭。


1945年,麥克阿瑟將軍要求日本天皇必須宣佈停戰,否則將予消滅。經過談判,最終決定保留日本天皇,但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負隅頑抗的日本軍隊,聽到日本天皇的投降書後,象全家人都死光了一樣。有的人精神崩潰到處亂跑亂叫,有的人剖腹自殺,更多的人痛哭流涕。

只有日本天皇才能最終決定結束戰爭,日本天皇在得到美國的保證下,也只能結束戰爭。


新知傳習閣

日本投降真正原因,裕仁天皇親口說的:如仍繼續作戰,我大和民族必招滅亡之災!

1945年的春夏,可謂極不尋常的季節。對中國和廣大受侵略的反法西斯國家來說,忍受著難以想象的苦難和犧牲,好不容易走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艱苦歷程,終於開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猛展開反攻作戰,逐步接近全面勝利。

1945年4月,準備進攻日本本土的美軍將源源不斷的物資運往沖繩島。

對日本軍國王義來說,1945年的春夏,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黑色春夏。在中美英和亞洲各國人民的沉重打擊下,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日本帝國主義已明顯陷入山窮水盡的窘境。

5月7日,德寇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東京,對日本不啻是晴天霹靂,日本朝野受到天崩地裂般的震動。軍政當局驚慌失措,社會上謠言四起,上上下下驚恐不安。

圖為二戰時,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更使日本侵略者不寒而慄的是,美國軍隊剛剛以雷霆萬鈞之力佔領硫黃島,東京和日本各大都市便遭到連續數月的大轟炸,放眼看去,昔日燈紅酒綠的鬧市區,轉瞬間大火四起,瓦礫遍地,片片綠樹燒成根根枯枝,幢幢高樓變為堆堆廢墟,到處是冒著黑煙的火場,到處是慌亂奔逃的人群。

美國無規律轟炸的飛機未去,美軍又以不可阻擋之勢在日本投降內幕沖繩島登陸,打開了通向日本本土的門戶,消除了日本固守東瀛四島的第一道屏障;中國戰場的猛烈反攻,又打破了日本本島防禦、負隅頑抗的另一道屏障。

圖為美軍飛機在日本上空撒警告傳單。

沖繩島被佔不久,又從波茨坦無愁宮傳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裕仁天皇親自主持的御前會議立刻吵翻了天。8月6日、8日,美國將新發明的原子彈拋向廣島、長崎。剎時間火焰翻騰,發出無數條令人頭暈目眩的紅綠色閃光,接著傳來天崩地裂般的爆炸聲,兩座城市立時變成人間地獄。

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百萬紅軍在一片暴雨和雷電的交響轟鳴聲中,以雷霆萬鈞之勢越過中蘇邊境,向盤據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起強大攻勢,將80萬關東軍分割包圍。不可一世的關東軍負隅頑抗,但卻不堪一擊,全線崩潰。

1945年10月在北平日本投降儀式,人山人海。

8月15日正午,收聽接受《終戰詔書》的天皇廣播,在皇居前伏地哭泣的民眾。

在此情況下,日本帝國主義走投無路,只得決定投降。裕仁天皇竭力睜大由於連日睡眠不足而明顯發紅的眼睛,發出“神鶴的天聲”,宣讀無條件投降詔書:“朕鑑於世界形勢和帝國現狀,欲以非常措施來收拾局面,故此告諭爾等忠臣良民。朕已命令帝國政府接受美、英、中、蘇4國的共同宣言……如仍繼續作戰,我大和民族必招滅亡之災。如此,朕何以面對皇祖皇宗之靈……爾等臣民幸體朕意!”


圖文繪歷史

是因為美國不追究天皇戰爭責任了,不然小日本是真的會一億玉碎。

裕仁天皇投降的唯一條件就是保留天皇地位,隱含條件也就是不追究天皇戰爭責任。

在日本投降之前,裕仁天皇就通過各種渠道知會過美國政府,總的來說就是問美國人到底能不能不追究他的責任,雙方圍繞這個問題進行過多次談判。最開始當然是拒絕的。美國高層確實是想把天皇抓來吊死然後按照西方價值觀對日本進行深度改造。然後投了兩枚原子彈下去,天皇仍然堅持不投降,除非不追究其戰爭責任。

於是就有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天皇的去留將最終由日本人民根據自己的選擇決定。”

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裕仁就帶領日本投降了,所以實際上日本的投降是附帶條件的,而非無條件投降。

“小日本(Japs)”是殘忍的,無仁慈的,狂熱的野人

出處是杜魯門的日記,由此可見杜魯門是很討厭日本人的。實際上哪怕是日本投降了,杜魯門為代表的強硬派還是想把天皇給摁死。

但是麥克阿瑟,胡佛為代表的一派卻不允許這樣做。因為裕仁天皇的統治根基太牢固了,要使日本投降必須要保留天皇地位。沖繩島一戰堪稱美國建國以來打過的最噁心的仗,按照沖繩戰役的尿性美國高層很難對登陸九州島的任務持樂觀態度,就更不要說登陸本州島了。

麥克阿瑟帶著4000士兵去日本時,實際上是有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味道的,因為沒人敢保證麥克阿瑟的安全。麥克阿瑟去日本後直接給杜魯門這樣彙報情況:“如果要追究天皇戰爭責任,我們需要在日本至少有100萬駐軍。”

得,最後還是得把天皇為代表的日本皇室放過。

順帶一提,南京大屠殺的策劃者,日本細菌戰部隊最高指揮官朝香宮鳩彥王也沒有受到追究,活到了戰後。


貞觀防務

日本愛知縣蒲郡市三河灣國立公園內,有一座海拔306米的三根山,山頂有為7名被絞死的甲級戰犯修建的所謂“殉國七士墓”。碑文起首就是日本對戰敗原因的總結:“由於美國使用原子彈、蘇聯背棄互不侵犯條約,以及物資不足等原因,日本不可能不敗……”。

日本著名學者竹內好指出,當年日本是向盟國投降的。當時的盟國主要是美英蘇中四國。然而,日本人認為日本敗給了美國,其次是敗給蘇聯。日本敗給中國的意識非常淡薄。但不僅日本人,甚至不少中國人也認為,美國投放原子彈和蘇聯出兵,即所謂“屈原”和“蘇武”,導致日本投降。但是,我們必須明確,導致日本投降和加速日本投降,不是同一概念。目前對這一問題所以認識不一致,就是混淆了兩者的區別。

戰時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道:“在第一顆原子彈投下之前,日本船隻的9/10都已沉沒或不能行動,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均已被摧毀,工業已遭破壞,人民糧食補給日益缺乏。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潰實在是早已成為定局。”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也在1960年表示,“1945年使用原子彈,在軍事上沒有任何意義”。戰時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也在1963年11月11日出版的《新聞週刊》表示:“日本人已經準備投降,沒必要用這種可怕的東西攻擊他們。”

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並最終導致日本投降中的作用,不容低估。對此,當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有一段話還算公允。他說,如果不是中國牽制了大量日軍。如果中國導向日本,那麼不難設想,日本可以派出多少師團進入太平洋戰場。他們可打到印度,打到澳大利亞。他們可以武裝起800萬中國軍隊和我們對抗。這也是美國在抗戰中為何給予中國強力援助,甚至以損毀上千駕飛機、犧牲數百名飛行員為代價,通過“駝峰航線”為中國提供軍需物資。斯大林也說,正是由於中國軍隊的牽制,使蘇聯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二戰結束時,在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有180多萬人,佔了日軍相當大比重。

關於中國戰場究竟消滅了多少日軍,有不同統計。但是,按照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公佈到數字,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4日,日軍共陣亡約180萬人,其中40.46萬人陣亡於中國(不包括中國東北地區即所謂“滿洲國”),約佔總人數22%。中國軍民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可歌可泣。有人提出,民族英雄不容玷汙,我很贊同。試問:那些“抗日神劇”,究竟是對民族英雄的“歌頌”,還是玷汙?

1945年5月8日蘇軍攻克柏林、德軍投降後,日本知道大勢已去,開始醞釀“體面媾和”,並通過各種渠道提出投降的底線:保留天皇制。7月7日,天皇裕仁過問此事,擬讓近衛文麿攜帶天皇親筆信前往蘇聯,請蘇聯斡旋實現“體面媾和”——顧全臉面自欺欺人的提法,實際就是投降。裕仁在《天皇獨白錄》裡寫道,所以請蘇聯出面,是因為蘇聯由實力,講話管用。但是,這一要求遭到蘇聯拒絕。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美軍連續投下兩顆原子彈及8月9日蘇軍實施“八月風暴”向日軍發起攻擊後,日本不得不接受《美英中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試問:如果沒有原子彈,日本就不會投降?天皇最終做出聖斷最重要的原因,是擔憂日本有被打到“亡國滅種”的危險。那麼,如果美國不用原子彈進行攻擊、蘇聯不出兵,日本難道沒有“亡國滅種”的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