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怎么霸占荣宗敬和张謇的产业的?

历史知事

杜月笙作为上海三大亨之一,早年也只不过是个混混。他靠着黄金荣起家,由一个小厮坐上了赌场主。



但是胜在为人圆滑,家业也越做越大,甚至后来能与黄金荣齐驾并驱。然而生意内容多是黄、赌、毒,还是有点上不了台面。

不甘心屈之人下的杜月笙,开始准备涉足金融行业。经历了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成功地开设了一家银行。

在此他还不满足,有了足够的资本之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实业。

Δ荣宗敬与弟弟荣德生

对于荣宗敬我并不是怎么熟悉,但是我非常想谈一谈晚清实业家张謇。从初中课本就开始学他,是晚清的一位状元,曾经大力推行实业救国。

他有感于中国内忧外患,放弃高官厚禄,准备以实业来救国。他创办大生纺纱厂,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其营业产额曾经打破多次国内纪录。

但是由于国内环境所致,在1921年大生纱厂发生了危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南通的水利工程摧毁。再加上400多万两的外债,让大生纺纱厂一时间陷入危机。

在多次周转资金不灵的情况下,大生纺纱厂已经濒临破产。然而在1926年后,张謇不幸逝世于南通。其实在张謇死后,大生纺纱厂几乎就不算存在了。但是在那一年,杜月笙还在忙于自己的黑色产业,还没有开始踏足实业。

而当杜月笙真正在开始插手实业之时,已经是1930年之后。此时的张氏家族,早已经是摇摇欲坠。自从张謇死后,大生集团只靠着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苦苦支撑最后几个行当。

而其中盈利比较好的也就数大达轮船公司,但是也只能称得上是瘸子里面的将军。而杜月笙能够发家,除了正当的商业竞争,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他先是指使杨管北在大达公司遇到经济危机时,大肆购买其股票。在召开董事会董事长人选之时,杜月笙又是指使手下戴步祥前去轮船装货码头闹事。

后来事态演变为机械斗争,引来了警察局局长蔡劲军的镇压。结果又是在杜月笙的支持下,蔡劲军封锁了码头的正常工作。使整个轮货的运营陷入瘫痪,眼看公司就要破产。

而这时杜月笙出面做好人,从中调解双方关系。并且靠着自己的声望与股票,成功当选大达轮船公司的董事长,而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只得担任总经理。

然而就在杜月笙担任董事长之后,张孝若不幸遇刺身亡,而凶手当场饮枪自杀。紧接着第二年,杜月笙就真正的吞并了大达集团,其中的关系不用多说。

但是也不代表这就是坏事儿,在杜月笙的保护下,没人敢找大达轮船公司的事。当时轮渡行业的头把交椅,其实是三北公司的虞洽卿坐着。

杜月笙多次下黑手,打压三北公司等竞争对手,迫使这些公司最后不得不与大达集团合作。也是在杜月笙的主导下,这些集团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杜月笙则是巩固了其在航运中的地位。


史之策

靠着黄赌毒发家致富的杜月笙,虽然早已经是上海滩势力最大的青帮大亨,可杜月笙也有自己的苦恼。

杜月笙一直想要栖身成为上海滩的正道名流,可碍于自己的“白相人”身份,那些企业家和金融实干家,虽然明面上不说什么,可背地里还是对杜月笙从事的赌博和烟土生意指指点点,这点让杜月笙很不爽。

为了改变自己的”白相人“身份,杜月笙开始布局,伺机进军上海滩的金融和工商实业。

一、荣家面粉厂

面粉,作为上海当时的民生黄金产业,自然受到了杜月笙的重点关注。而荣氏家族则控制着上海一半以上的面粉供应和生产。

那么杜月笙是怎么一步一步打败柴氏的呢?

要理解这场商业战争,就不得不提上海面粉的机构管理。

当时上海的面粉业格局是三角制,底下是上海面粉业公会和苏浙皖面粉业公会,负责上海面粉业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两个工会上层,则是上海面粉交易所。

荣氏家族之所以家大业大,原因是家族不仅控制了两个工会之中的上海面粉业工会,而且还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常务理事。面粉业的三个角,荣氏就占了两个。

面对着如此强大的对手,杜月笙就像一只狼捕猎一样,静静的等待着机会。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打倒荣氏家族的机会来了。

1931年,国民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叫“裁厘加税”。

什么叫裁厘加税?简单说就是运输费用减少,税费增加。那么它对面粉行业有什么影响呢?

上海面粉业工会的面粉都是来自上海本地的工厂,而苏浙皖面粉业工会控制的商家面粉多来自异地。

这项政策出台以后,等于说上海面粉业工会要缴纳的钱变少了,苏浙皖面粉业工会要缴的钱则直线上升。

如此一来,自然苏浙皖面粉业工会就觉得不公平。

明面上,杜月笙联合苏浙皖面粉业工会所管辖的所有商家一起给政府写呈文,表示支持裁厘加税,但同时也指出政策的不公平指出。

背地里,杜月笙利用和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关系,让他们尽力疏通和暗中运作,苏浙皖面粉商家们期望的公平,竟然让杜月笙给摆平了。

自此之后,杜月笙便控制了苏浙皖面粉业工会,赢得了大大小小商家的支持和拥戴。

与此同时的荣氏家族,因为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有失偏颇,地位逐渐的下落。就这样,杜月笙便逐渐的打败了柴世家族。

二、

收拾完荣氏家族之后,杜月笙又将目标锁定在张謇的大达船厂。

张謇是晚清时期的一名实干家,打算实业救国。为此,创立了大生纺纱厂、大达船厂等多个工厂。

伴随着张謇的逝去,到了民国时期,张家的产业早已是昨日黄花,只有大达船厂还在艰难的支撑着。

杜月笙仰仗着在上海滩的势力,本可以强行霸占张家产业,可杜月笙没有这么做。杜月笙做的更有水平。

首先,杜月笙趁着大达船厂经济不景气的时间,派人大量收购大达船厂的股票。

他还暗中派人去码头闹事,事态一度惹得警察局封停码头。眼看着大达船厂要倒闭了,张家的当家人张孝若不得不恳请杜月笙出来主持局面,挽救大达船厂。

杜月笙欣然同意。但仍然任命张謇张孝若为大达的董事长。

后来张孝若担任董事长之后,不幸遇刺身亡。

杜月笙顺理成章的占有了张家的产业。


就这样,杜月笙靠明着一套,背里一套,不仅强行霸占了荣氏家族的面粉厂和张家的大达船厂,而且做事滴水不漏,不愧是上海滩的青帮大亨。


奇点历史

杜月笙,一位黑白两道通吃的传奇人物,无论是在权势还是在商业,杜月笙都当之无愧为当时的领军人物。杜月笙鼎盛时期,他所担任的董事的企业,单位,工厂多达56个,加上常任理事,懂事等等多达一百二十多个。



杜月笙吞并张謇大达轮船。

话说杜月笙能在上海风生水起,靠的是他的智囊团“三杨”,也就是他的军师杨度,杨志雄,杨管北。吞并张謇的大达轮船,杨管北功不可没。

杨管北率先替杜月笙开道打入了张謇和他三哥联办的的大达轮船企业,杜月笙很快便成为当时轮船公司的领军人物。当杜月笙在上海滩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张謇去世,这可给了杜月笙吞并大达轮船企业一个大好的机会。



当时仅仅靠张謇的独子张孝若苦苦支撑,当时杨管北开始大肆收购大达轮船的股票,同时杜月笙派青帮开始大肆进攻码头,争夺到码头制霸权,最终引起械斗,警察调和。杜月笙与其谈判,最终成为大达轮船董事。

杜月笙逐步蚕食荣家面粉厂

荣宗敬最早是开钱庄,后来眼光独到,投资面粉厂,面粉厂做的很大,引起了杜月笙的注意。但是荣家家大业大并不是那么好扳倒得。杜月笙的智囊团便分析出来了吞并荣家的两大点。

第一,花重金将荣家支柱人物王禹卿挖了过来,他可是荣家十多个面粉厂的核心人物,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第二,收买上海面粉协会的人心,杜月笙给政府写信,要求降低百分之五十的税收,由于财政部长和杜月笙是好友,很简单就办成了,最宗荣家不得已向杜月笙妥协,杜月笙顺利吞并。

本文由楼笙发布


楼笙侃史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杜月笙受到蒋介石赏识,被授予海陆空军总司令顾问,少将参议,从而跻身政界、军界,显赫一时。如此光环,自然加重了杜月笙在上海滩的砝码。法租界的头面人物对他也是更刮目相看了,捧他做了租界最高权力机构公董局的首席。可以说,此时的杜月笙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大亨,然而有一点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那就是他的“白相人”身份。

在金融、实业家看来,杜月笙靠赌场、烟馆立业,他的这个大亨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算不上真正的正道名流。

杜月笙对这样的指摘之所以在意,不为其他,只为他对自己的定位,虽然一路从黑道踏来,但做上海滩的君子先生才是他真正的内心所想。

因此他要拾阶而上。

杜月笙进军金融、工商实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心境下拉开的大幕。

靠人品、人脉进军金融业暂且不谈,围绕这个问题,咱们来谈谈他是怎么一步步在上海滩工商实业界撑起大场面的?

染指荣氏家族的面粉业以及张謇家族的航运业的确是其中的重头戏,但用“霸占”一说有些过,一来,实业巨无霸不是谁想霸就能霸的;二来,此时的杜月笙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即便流氓的手段能用,他也必须最大限度地弃之不用,否则他在既讲人品又讲实力的工商界还是立不起来。

先来说说他与荣氏家族在面粉业上的对阵。

这是一场段位很高的挑战强者的大戏。

进军工商实业,杜月笙不仅野心很大,野心下的视野也很宽广。

面粉业这一当时的民生黄金产业就是杜月笙盯上的第一个猎物。

为了最终能称霸面粉业,杜月笙显得极其有耐心。

首先,他收购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面粉厂(华丰面粉厂),这算是进门。

进了面粉业的大门后,杜月笙即开始甚有章法地向荣氏家族发起挑战。

挑战初始,杜月笙将注意力放在了人上,人才是实业的根基,这一点杜月笙无师自通。

除了对心腹爱将杨管北委以重任外,杜月笙以共赴远大前程的十足诚意先后挖来了面粉行业的两员大将,卞筱卿和王禹卿,而这王禹卿正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麾下最重要的干才。

挖对方的墙角,打自己的根基,此消彼长,一举两得。

这一步完成后,挑战随之升级,杜月笙跟荣氏兄弟玩起了格局。

当时上海滩的面粉业格局呈三角态势,最顶端是上海面粉交易所,支撑这最顶端的是两个面粉业公会:上海面粉业公会以及苏浙皖面粉业公会。

荣氏家族三角占两角,既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常务理事,又是上海面粉业公会的实际主导。在荣氏兄弟眼里,三角占两角足以无敌称霸,但在杜月笙眼里,三角缺的那一角就是致命缺口。

垄断者垄断久了,往往就有这样的格局狭隘;而高明的挑战者往往能看出固化格局下的漏洞。

为此,杜月笙用他的江湖人品和手段频频拉拢苏浙皖面粉公会的各商家。

然而,这还不能一举击碎原先固化的三角格局,杜月笙想取胜,还需要一把火。

任何大佬的成功史都有顺风抓时势的高明桥段,杜月笙也不例外。

1931年,国民政府出台“裁厘加税”政策。啥是裁厘加税呢?简单说就是运输过路费不收了,税费增加了。

此举对面粉业又有什么影响呢?当时苏浙皖的面粉商家,原材料都是当地收购,因此他们不存在运输过路费的问题,而上海的面粉商家,原材料都是异地收购,因此他们存在运输过路费的问题。现在好了,过路费不收了,税费增加了,这等于什么?苏浙皖面粉商家要交的钱是直线上升,而上海面粉商家要交的钱却是直线下降。

说到底,就是对苏浙皖的小商家不公平。

然而荣氏家族对此却毫无作为,他们只关心上海大商家的死活。

杜月笙抓住这一点,干了一件很轰动的事。他联合苏浙皖面粉小商家给政府写了一个呈文,拥护裁厘加税,但同时用集体呼声指出了其中的不公。

这是公开的。

背地里,杜月笙又利用他和宋子文、孔祥熙的关系尽力疏通,有这一番有表有里的运作,苏浙皖小商家想要的公平竟让杜月笙真的给争取来了。

相比之下,此时的荣氏家族就有了为富不仁的味道。

由于杜月笙在苏浙皖小商家那里赢得了巨大的口碑,随之杜月笙代表小商家利益这一说法开始远播,一时间,面粉业的小商家几乎全都站在了杜月笙一边。

就这样,小商家所持的上海面粉交易所股票加起来完胜荣氏家族。

一投票,结果毫无悬念,荣氏家族下课,杜月笙上位。

再说杜月笙谋求张謇家族的大达航运。

这场商业大戏也很有看点。

商业竞争,落井下石总是司空见惯的,但杜月笙却在有条件落井下石的情况下活生生地唱了一出临危受命、众望所归。

与荣氏家族的面粉业霸主不同,当时张謇家族的航运产业早已成了昨日黄花,原因就不细说了,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状元郎一死,张家的好运气也就彻底用完了。

按说吞下这个濒临破产的昔日巨无霸,杜月笙想强取豪夺,手段多的是,但杜月笙没有。

在这件事上,他依旧显得很有耐心,他就赌有人一定会上门找到他来救这个火。

果然,大达航运最大的债权人陈光浦不久就找到了杜月笙,想请他出面主持大局,救大达。

此时的杜月笙虽然对大达早已垂涎,但他却没给任何人留下趁虚而入的口实。

第一步,暗地里他大肆收购大达的股票。

第二步,当收购的股票足以保证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后,杜月笙才最终表态,愿意出这个面。

然而,大达航运的老骨头们对此却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如此高大上的状元郎产业怎么能交到一个白相人外行手里呢?

难能可贵的是杜月笙并没有动怒,硬手腕他绝不用,只打人情世故的软牌。

杜老板是怎么打的呢?

说服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让张公子到老骨头跟前打苦情牌;跟着苦情牌一起打的还有另一张牌,收买老骨头代表人物吴寄尘的侄子吴蕴斋,让吴公子到老骨头门前打威胁牌。

这一手法,典型的流氓真君子做派——情义真讲,狠话只当摆设用。

讲硬的,手里握有股票;讲软的,手里握有人情世故。正是靠这一套让人无话可说的手段,大达航运从此落到了杜月笙手里。


黑句本

杜月笙和其他混帮派的人物一样,起步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事业,等到有一定规模,有一定资金,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后,便开始转型发展一些上的了台面的产业了,在说杜月笙霸占荣宗敬和张謇创立的产业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杜月笙之前的产业。


杜月笙最早也是一个小混混,靠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处事风格,以及上海滩大佬黄金荣的提携,才一步步走上青帮大佬的地位。刚刚进入黄金荣的圈子,他就开始掌管法租界的一个赌场,那时候是1902年。


二十多年后,1925年,杜月笙已经有足够的资本,成立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并一步步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贸易,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是时候转变风格,来办一些正常的产业了。最早的时候,他创办了自己的银行,开始做金融行业。

要有的地位都有了,钱也有了,是时候洗白自己的出身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始,杜月笙开始把矛头对准实业。当时张謇已经去世,而遭遇了危机之后,张謇留下的产业也是在他的儿子坚守下苦苦支撑。其中,最有希望的是大达轮船公司,这也是矮子里面挑高个,在公司危机时,杜月笙派手下去大肆购买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并且指派人去闹事,最后自己出面做和事佬,理所当然地做了大达轮船公司的董事长,于是,张謇留下的产业开始姓杜了,不过,靠着杜月笙的手段,大达轮船公司开始迅猛发展,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接下来,杜月笙开始瞄准荣宗敬家族的面粉产业,他先是设计收购一家规模较小的面粉公司,再利用自己的人脉,成功打入面粉协会。再后来,他利用和宋子文,孔祥熙的关系,官商勾结,成功为上海面粉业争取到了减税百分之五十的好处,于是成功当选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至此,杜月笙算是拿到了面粉业的实权,荣宗敬的产业只能听任他左右。


不仅如此,杜月笙还屡次三番设计奇谋,打入上海市商会,凭借着软硬兼施,黑白两道,杜月笙的实业也是一时风生水起!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颍州小史官

也不能叫霸占,是取而代之。杜月笙要称霸上海滩,成为上海皇帝,他就必须掌控上海经济命脉。根据陈群,杨志雄等谋士的规划,他要一步步打入实业界,并控制上海实业。张謇死后,后人经营家族产业不善,不得不处置。杜月笙根据杨管北等人的建议,将之接手过来,并任用杨管北等人进行经营。至于荣宗敬,杜月笙一方面经办面粉厂,一方面将荣式家族面粉厂得力干将王禹卿挖到自己手下。同时利用通天之手,为面粉实业家谋福利,打通民国政府,减轻面粉实业家的负担,并增加补贴。这些老板们当然心存感激,愿意为他鞍前马后,他也取代荣氏兄弟成为面粉行业的领袖。无论是黄金荣,张啸林,还是王亚樵,这些人都无法真正控制上海,这些人无非依靠一些帮会实力或者暴力集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境界,眼界都不及杜月笙。杜月笙几乎控制了上海所有的实业,身兼几十个行业的领袖头衔,是旧上海众多资本家的领头羊。同时控制工会,驾驭青帮洪门等帮会,同时渗透政界,军界。他的弟子有军界政要,资本家,工人领袖,地方乡绅,还有各个帮会头领,黑道人物。


易水寒居士

不管杜月笙其人如何聪明,归根结底他也是黑社会,而黑社会自然不会采用什么光彩的办法。接下来我就简单讲讲杜月笙时如何获得荣宗敬和张謇的产业的。



黑道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行业,杜月笙为了跻身到上流社会,开始涉足一些实体工业,希望借此漂白自己的出身。不过真要自己做实体工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有收益,所以杜月笙就秉承着”吃现成“的思想,把目光瞄向了大达轮船公司和荣宗敬的面粉厂。

吞并大达公司



大达轮船公司是张謇的产业,不过此时张謇已经去世,张家已经衰落,仅剩下几家公司在张謇独子张孝若苦苦支撑着下运转着。大达轮船公司就是这几家公司之一,而且这家公司的利润还不错,它垄断了上海至扬州的苏北航线。

杜月笙趁大达公司遇到困难时,指使手下收购大达的股票。然后在董事会酝酿董事长人选时,又指使青帮徒众到大达码头闹事。迫于形势张家只能妥协,将公司董事长的位置给了杜。张謇的儿子张孝若任总经理,杜手下杨管北任董事。



在杜月笙成为董事长之后不久,张孝若就在自己的家里被旧日管家给杀害了,而凶手本人也当场自杀了。这件事于是就成了悬案,紧接着杜月笙趁机吞并了大达公司。

进入面粉行业

当时面粉业也是上海十大行业之一,利润丰厚,杜月笙同样也产生了觊觎之心。当时华丰面粉厂的老板卢少棠嗜赌如命,因为输的太多,不得不把华丰卖了偿还赌债。杜月笙仅以109万元的低价将华丰纳入囊中,借此进入了面粉行业。

买下华丰面粉厂后,杜月笙开始谋求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宝座上。当时,在面粉业交易所掌握实权的是交易所常务理事荣宗敬及其弟荣德生。



荣氏兄弟开办的面粉厂中,有十几个是由王禹卿主管的,他经验丰富,声望卓著,可以说是荣氏企业的台柱子。于是杜月笙决定先以高价将王禹卿挖过来,然后再想办法打入面粉行业协会。   

当为了进入行业协会,杜月笙破费了一番功夫。不过杜月笙运气不错,1931年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改为统税制,这加重了面粉商的负担。   



杜月笙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开始为减轻同业的负担而奔走呼吁,并且利用自己与国民党高官的关系,为面粉行业争取到了50%的减税。

这样,各面粉厂商自然对杜月笙感激不尽。于是,杜月笙成功排挤了荣氏,顺利的成为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文斋

黑社会终究是黑社会,但成不了企业家,会做人会做事,但是也软硬兼施黑白通吃,表面仁义道德,背地阴险狠毒,最后老蒋不让去台湾,晚景凄凉郁郁而终!杜先生一代上海滩大佬叱咤风云,终非正人君子德不配位归烟尘。


道lllll人

杜月笙上海出名的赌博家早些年就是上海出名的青帮大亨,当时由于他的事业不受人喜欢常常会有人在他背后说他坏话,对他指指点点。有一天他就想着改变自己于是进入了上海滩的金融和工商实业。然而当时面粉有事黄金产业。当时的荣氏集团掌控着大半个上海于是杜月笙就盯上了他们,然后他就一步一步布局然后荣氏集团就这样慢慢的垮掉了,就在要垮掉时张謇认命董事长结果就在不久他就被刺亡,于是他就顺其自然的继承了他们的产业。


迷途羔羊513

本事的话杜月笙是靠着不正当行业发展起来的,又最开始的黄赌毒开始成为上海一匹黑马,可谓是上海的一个黑帮大哥,但是黑帮大哥始终没有光明的公司,而杜月笙心想自己必须有一个光明的事业所以他将自己的目光方向了别人的面粉行业,而当时上海的面粉大亨是荣氏面粉,杜月笙就慢慢开一个小厂用超低的价格来捕获人心,从而慢慢壮大,在一次次成功后,越来越大最后将荣氏面粉吞掉,不得不说杜月笙在这方便是有自己的商业头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