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杜月笙是怎么霸占荣宗敬和张謇的产业的?

历史知事


杜月笙是流氓起家,是靠赌、毒敛财发家,也曾用所谓的“小八股党”干过不少黑吃黑的事,所以在别人眼中的杜月笙,终究是一个江湖黑道中人。

可是,杜月笙却一直想扭转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即所谓的“洗白”。

他在捞得盆满钵满以后,也确实始终在致力于洗白自己。

他想要洗白自己,让人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到的自然便是他手里的产业的洗白,所以,他将手伸到了金融业和实业。

杜月笙这手一伸,也自然免不了会触及别人的利益,上海终究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上海,上海商界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商界。

这不,他将手伸到了面粉业,便触及了荣宗敬的利益;将手伸到了运输业,则又触及了张謇的利益。

这商场如战场,一旦成了敌人,当然少不了要“打一场”。

不过,杜月笙在成名以后,愈发看重自己的名声和修养,所以说他依仗自己在上海的势力“霸占”了荣宗敬和张謇的产业,这倒谈不上,只是确实用了一定的手段吞并了他们的产业。

杜月笙创立中汇银行在金融业站稳脚跟后,一时风发意气,又马不停蹄地将手伸向了实业界。

他在实业界的第一战,打的便是航运业,是张謇所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

张謇是晚清的一个状元,后来为了践行“实业救国”的思想,踏足了实业,他在1908年注资2300两纹银创办了大达轮船公司,经营了十几年,已成航运业巨擘。

只是,张謇在1926年病逝后,让张家顿时没了主心骨,实力也有所下降;1927年,张謇之弟张察又因资助孙传芳反攻龙潭,被国民政府通缉而逃,张家再失一支柱;张謇病逝、张察逃逸后,张家一日不如一日,经营亏空,轮船失事,可谓是一落千丈——这也是杜月笙首先向大达轮船公司下手的一个原因。

张謇一死,张家便迅速衰落,兴也始于张謇,盛也止于张謇,衰也始于张謇。

在大达轮船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杜月笙出手了。

这大达的形势不好,股票自然会跌,股票一跌,小股民们当然会着急出手,杜月笙趁机买进,又有何不可?

杜月笙操纵股价这一手,也着实漂亮,如果蒋志清当年在上海炒股时能有杜月笙的手段,恐怕也不会输得被逼拜了黄金荣当“老头子”。

当股民纷纷出手自己手里的股票时,杜月笙让手下人出面暗中以低价收购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当自己拥有了足够多的股份,成了具有一定话语权的股东后,他又买通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出面干涉,煽动股东们要求重选董事长。

1933年的股东会议上,杜月笙顺利当选为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则任总经理,杜月笙的幕僚杨管北则以经理之职接管大达轮船公司的具体事务。

从此以后,杜月笙便实际控制了大达轮船公司,后来又不断吞并了不少轮船公司,将大达轮船公司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

杜月笙也在1935年当上了上海船联会的理事长。

当上了上海一带的航运业巨鳄之后,杜月笙没有停手,而是继续扩张,于是便又打响了第二战,一拳打向了面粉业。

1936年,中国的局势自不用说,即便是被称为“东方的巴黎”的上海,此时的气氛也是波谲云诡。

也许是因为受到时局的影响,上海纱布市场突然“爆炸”了,纱布价格升了又升,一时间无数人的眼睛统统盯向了纱布市场。

可是,在所有人没有察觉,或者说在所有人麻痹的情况下,杜月笙突然派人暗中大肆收购面粉,顿时又掀起了一股抢购面粉的风潮,将面粉价格推到了一个让人惊恐的高度。

即便是面粉业商人也坐立难安,一个秩序动乱的面粉市场绝不是他们所乐见的。

于是,他们为了稳定面粉市场,纷纷抛出了自己手里的面粉,希望能够借此压住面粉价格继续上涨的势头。

这时候,双方较量的既是耐心,也是财力。

不过,他们显然低估了杜月笙的耐心和实力,不管他们怎么抛售,杜月笙都没有停下来。

实际上,杜月笙玩的这么“疯”,他们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收不到,只是他们既不想让价格继续上涨,又不敢得罪杜月笙,他们自己也做了“空头”,此时“小命”算是被杜月笙给拿捏住了,怎么办呢?

上海面粉交易所主任黄炳权一看,只能低头了,于是,找到了杜月笙。

杜月笙一看黄炳权来了,心中很是高兴,这也正是他此次掀起面粉市场“海啸”的原因,他对于面粉市场的野心远不止于在面粉行业站稳脚跟,而是要掌控上海面粉交易所!

杜月笙等的便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低头!

当时,上海面粉交易所实际掌控在荣宗敬和王一亭的手上,杜月笙想要打败荣、王两人,便必须得使出狠招。

荣宗敬不仅被称为“面粉大王”,也被称为“棉纱大王”,这也是杜月笙选择在纱布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向面粉市场下手的原因——他要让荣宗敬两头兼顾,然后打荣宗敬一个措手不及!

杜月笙不仅撬动了面粉市场,更在暗中派人收购上海面粉交易所的股票,为了不引起荣宗敬和王一亭的怀疑,他又让不少面粉商人参与了上海面粉交易所股票的收购。

同时,杜月笙也用了一记商人惯用的招数——他又一次找到了上海社会局,让上海社会局出面干预面粉市场交易。

如此一来,杜月笙“三管齐下”,自然能够压得上海面粉市场交易所不得不低头。

杜月笙则在1936年8月的上海面粉交易所股东大会上,依靠自己手里的股票以及在他授意下收购上海面粉交易所股票的面粉商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取代了王一亭,稳稳当当地坐上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位置。

杜月笙对于航运业和面粉业的“进攻”,终究没有运用江湖手段,所以谈何“霸占”?

即便放到今天,杜月笙所运用的“商业手段”又少见了?

后来,倭军入犯,杜月笙亲自带头将大达轮船公司的轮船开到江上,凿穿了轮船,让轮船沉了下去,阻滞敌军!

他拿出了自己所赚的钱,砸在了红十字会上,砸在购买物资上......

他喜好敛财,却从不守财,该破财时破财,该散财时散财,绝不含糊。

试问,运用杜月笙的“商业手段”发家致富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杜月笙这一步?


宁糊涂


荣宗敬和张謇,都是上世纪初期有名的实业家。其中荣宗敬和荣德生两兄弟,是享誉中国的“面粉大王”,而张謇则是航运业的霸主。这两个人在上海滩的商界,都是中流砥柱,但是产业最后都到了上海滩黑帮教父杜月笙之手。博弈过程何其精彩?且听我慢慢道来。

杜月笙先对荣宗敬的面粉厂下手

杜月笙当时已经是上海滩有名的流氓大亨,因为得到党政人士的扶持,其江湖地位与黄金荣、张啸林等老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对荣宗敬下手之前,杜月笙已经耍了手段,以低价得到了上海华丰面粉厂,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在面粉界打出一片声势来。

当时上海滩的面粉交易所所长的职位,对于面粉的销售、盈利有巨大的作用,杜月笙对这个职位早就垂涎已久。但是当时的所长已经有人,就是久负盛名的荣宗敬。

荣宗敬与荣德生两兄弟,对于经商都很有天分,二人白手起家,从小小的钱庄开始创业,没几年便开了分店,入驻面粉市场之后,更是打造了不少著名的品牌。

而面粉厂交易所所长的位置,是面粉界的同仁投票选举的。因此无论是威望,还是能力,荣宗敬都是当之无愧的。

▲资本家荣宗敬

但是做生意,就难免要竞争,有竞争力就有损伤。即便杜月笙对荣宗敬很是佩服,但是为了赚钱,也不得不耍些手段,甚至以武力相逼。

当时上海滩的面粉厂是分派系的,主要以上海滩本部的面粉厂,加上江浙皖的面粉厂商人分庭抗礼。但是荣宗敬本身在上海扎根,自然难免偏向上海滩本部的面粉厂,这样一来,两方就产生了嫌隙。

杜月笙想要对付荣宗敬,就是从这个嫌隙入手的。1931年的时候,政府出台了一个叫做“裁厘加税”的政策,是为了快速填充财政,后来被取消了。

裁厘加税,就是政府出兵在商人贸易的路口,根据货物的多少进行扣税。这本身是没什么,虽然商人少赚一点,但是也算能够接受。

但是后来这项政策取消了,结果问题就来了,江浙皖的面粉商人觉得亏了。哪里亏了呢?答案就在这个原料上。

上海本部的面粉厂商人,购买原料需要长途跋涉去外省购买,往往需要花费很高的税钱,而江浙皖的面粉商人呢,他们购买原料大多从本地购买,因此这项加税政策,累及不到他们。

结果政策一取消,里里外外相当于让上海本部的面粉商人,省去了一大笔钱,而江浙皖商人却没什么变化,反而是觉得有点“亏”了

但是他们是一帮商人,哪里敢干预当时的政策呢?这个时候,杜月笙的能力就显现出来了,他不仅在黑道享誉盛名,与党政人士,像孔祥熙、宋子文等人也是交情匪浅。

于是,杜月笙就利用这层关系,将原来的裁厘加税政策,又给恢复了。不仅恢复,对于纳税的金额,也对江浙皖的商人十分有利。

这样一来,江浙皖的面粉商人受了杜月笙的恩惠,自然以他马首是瞻。加上暗地里,杜月笙已经收购了,不少上海滩面粉商人的股票,最终在新一轮的投票选举中,杜月笙终于打败了荣宗敬。也标志着上海滩面粉界,以后就改朝换代了。

▲上海滩商界

相比之下,杜月笙对张謇的大达轮船公司下手,过程就要简单得多。简直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相信很多人听说过他的经历。因为对于清政府失望,他不得已投身官场,想不到做官不顺,在商场上却纵横捭阖,混得风生水起。

从最开始的大达外江轮步公司,没过几年,就和另外几家公司合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大达轮船公司。

杜月笙的天时是什么呢?在大达轮船公司事业巅峰的时候,张謇离开了人世,没多久,二把手鲍新斋也离开了人世。

张謇是整个公司的核心,而鲍新斋则是在黑道很吃得开,这俩人相继离世。张謇的儿子又不愿意经商,公司自然一落千丈。

▲清末状元、大达轮船公司龙头老大张謇

那么地利呢?当时觊觎这家公司的不止杜月笙,还有洪门老大杨在田,他也弄了一家航运公司名叫大通轮船公司,张謇的产业根本无力与之竞争,马上就要面临倒闭。

最后的人和,就是杜月笙的黑道身份了。张家那边的人虽然不愿意将产业交给外人,但是形势所迫,也不得不找到一个有能力抗衡洪门的人来接手公司。

这个人当然非杜月笙莫属。凭借杜月笙在黑道的名气,即便是洪门也得忌惮三分。杜月笙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成为了大达轮船公司的总经理。

后来虽然将位置让给了张謇的儿子,但是大达轮船公司的实权,却是尽数到了杜月笙之手。

所谓的时事造就英雄,在杜月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大人物的手段真真高明,但是如果没有绝佳的时机,大事也不会如此顺利成就。商场如战场,即便方式令人诟病,但适者生存,也不过是那个年代的常态罢了。


十点历史君


其他答案貌似没有重点说明杜月笙在攫取荣氏家族面粉产业、张謇南通商业帝国航运过程中采取的计谋。本回答以此为中心旨在说明杜月笙的头脑过人之处。


  1. 杜月笙只采取了3步就在极短的时间将荣氏家族的面粉产业据为己有,自此面粉交易所落入杜月笙之手。
  • 第一步:给荣氏家族找个敌人:第二步,给自己找更多盟友:第三步:找个能震摄的住荣氏的,巴掌比他大的,一巴掌拍死

首先说明一点:杜月笙是把对垒政党的招数用在了商业市场上面,而荣氏兄弟对政治较为隔膜,所以企业被吞噬乃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焉有不败之理?

杜月笙借助当时的银行业巨子、工商界领袖傅筱庵的帮助,从通商银行获得低利贷款,买下频临倒闭的华丰面粉厂。这是杜月笙人生中第一个实业公司。接下来杜月笙就要以这家起死回生的华丰来撼动终结荣氏在面粉行业的龙头霸主的地位。杜、荣死磕开始拉开序幕

首先说第一步:首先杜月笙在荣氏家族掌控的面粉交易所对面开了一所名叫“苏浙皖三省同业公会”,一挂牌就开始和荣氏打架,硬说荣家的交易所代表的是买办势力,不能代表劳苦大众。

荣氏一下子被整懵逼了,完全措手不及。

此时,荣氏有了一个敌人叫“苏浙皖”。然后第二步就是给这个自己莫须有建立起来的“苏浙皖”的怪胎多多找些队友来站队。

然后杜月笙跑到苏北,把那些经营不下去的小面粉厂拉到自己的麾下,建立起一个“抗荣统一阵营”。说白了就是深入民众,发展民众,带着所有这些小面粉厂叫板荣氏,和荣氏干架。同时进行的还有杜月笙指挥这些小面粉厂的小弟去南京游说,联合上书南京政府,表示坚决拥护国民中央政策。还给出了一份儿详尽的面粉业解决方案,而南京政府的那些官员只知道“国父遗教”“建国大纲”上说的,提倡内地实业。所以杜月笙请党棍杨虎写的这一纸呈文,被南京官员大笔一挥:“批准”!(不得不感慨:要不是这个党棍杨虎写的一手好文章,谙熟官场交际以及里面的门道很难有这么个好结果,所以向来战争,征战檄文都不可或缺,什么事儿都讲究个师出有名)。

就在这纸南京政府通告文件下发之后,容氏家族的面粉交易所炸开了锅。按照政府文件规定,杜月笙这边的小兄弟面粉厂,每袋纳税5分。而荣氏旗下及盟友面粉厂,每袋需要纳税1角!

以上已经让容氏家族伙儿惊呆,没想到更狠的绝杀在后面,就在容氏家族悲愤之极,立即召开全体股东大会,准备控诉国民南京政府,商榷应对政策之时,只见股东们却开始把矛头指向了荣氏兄弟,指责荣氏家族把持面粉交易所,欺行霸市。以大欺小。然后股东们吵嚷着要重新理事改选,还没等荣氏兄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选举结果就出来了,荣家人被赶出交易所,而当选的理事长就是杜月笙。而此时此刻,杜月笙原先是否是面粉交易所的股东已不重要了!因为,他确实排闼而入,以新当选的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身份向荣氏家人追讨历年所欠款项余额50万元。

至此,杜月笙以党棍政治的谋略和方针,轻而易举的拿下了荣氏面粉交易所,整个过程迅速而凌厉,一点儿也不给荣氏反应的机会,时间短而且效果明显,荣氏家族已无还手之力,自此江山易主。


2.接下来说说,杜月笙介入张謇的南通商业帝国的事儿吧,首先说下张謇,张謇晚晴年间,考中状元,被赐予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不满慈禧,弃官回乡创业,投身实业。创建了电厂、油厂、面粉厂、机械厂、纱厂、轮船公司、男子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小学、中学、吴淞商船学校、南通学院等。此刻,我觉得此人真牛逼,不是死读书的奇才。他一个人凭一己之力,建立了一个现代的商业帝国,古往今来,实属罕有!

而故事就发生在张謇去世之后,南通商业帝国后继无人,更兼有各种天灾和股东内斗,所以诺大的商业帝国陷入困境,以陆费伯鸿(复姓陆费,名逵,号少沧,生于1886年9月17日,祖籍浙江桐乡。我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其母是李鸿章的侄女)为首的上海大阔佬等人成立了大通公司用以和南通商业帝国旗下的航运公司大达争夺水道,就此逼迫的百年大达动弹不得。因为大达的债权人是镇江帮金融巨子陈光甫开办的,所以为了防止大达在自己开的银行的负债成为一笔坏账,所以陈光甫就请来了杜月笙这个狠角色,帮他盘活这笔不良资产,死马医活了自己不就有钱赚了嘛。

而至于为什么请杜月笙则是因为航运水道,惯有土匪出没。所以要想制服这些杀人放火的土匪,那就得请一个更牛逼的大佬狠人出来治理他们,一个小拇指就能把这些小毛贼按在地上摩擦。。。哈哈 开个玩笑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杜月笙利用自身青帮大亨的影响力及优势威望,让大达的水道船只运货安全无忧,而大通公司的船只却备受土匪百般“照顾”,最终在来来回回明争暗斗的情况下,大通不胜其威胁和力道,大通与杜月笙的大达合成联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分配比列定为:大达55%,大通45%。

码字不易,各位看官,看后点个赞在走呗 最后附上杜月笙生平大事年表,以供对杜月笙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参考 拿走不谢


晓识谈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杜月笙受到蒋介石赏识,被授予海陆空军总司令顾问,少将参议,从而跻身政界、军界,显赫一时。如此光环,自然加重了杜月笙在上海滩的砝码。法租界的头面人物对他也是更刮目相看了,捧他做了租界最高权力机构公董局的首席。可以说,此时的杜月笙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大亨,然而有一点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那就是他的“白相人”身份。

在金融、实业家看来,杜月笙靠赌场、烟馆立业,他的这个大亨终究是上不了台面的,算不上真正的正道名流。

杜月笙对这样的指摘之所以在意,不为其他,只为他对自己的定位,虽然一路从黑道踏来,但做上海滩的君子先生才是他真正的内心所想。

因此他要拾阶而上。

杜月笙进军金融、工商实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心境下拉开的大幕。

靠人品、人脉进军金融业暂且不谈,围绕这个问题,咱们来谈谈他是怎么一步步在上海滩工商实业界撑起大场面的?

染指荣氏家族的面粉业以及张謇家族的航运业的确是其中的重头戏,但用“霸占”一说有些过,一来,实业巨无霸不是谁想霸就能霸的;二来,此时的杜月笙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即便流氓的手段能用,他也必须最大限度地弃之不用,否则他在既讲人品又讲实力的工商界还是立不起来。

先来说说他与荣氏家族在面粉业上的对阵。

这是一场段位很高的挑战强者的大戏。

进军工商实业,杜月笙不仅野心很大,野心下的视野也很宽广。

面粉业这一当时的民生黄金产业就是杜月笙盯上的第一个猎物。

为了最终能称霸面粉业,杜月笙显得极其有耐心。

首先,他收购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面粉厂(华丰面粉厂),这算是进门。

进了面粉业的大门后,杜月笙即开始甚有章法地向荣氏家族发起挑战。

挑战初始,杜月笙将注意力放在了人上,人才是实业的根基,这一点杜月笙无师自通。

除了对心腹爱将杨管北委以重任外,杜月笙以共赴远大前程的十足诚意先后挖来了面粉行业的两员大将,卞筱卿和王禹卿,而这王禹卿正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麾下最重要的干才。

挖对方的墙角,打自己的根基,此消彼长,一举两得。

这一步完成后,挑战随之升级,杜月笙跟荣氏兄弟玩起了格局。

当时上海滩的面粉业格局呈三角态势,最顶端是上海面粉交易所,支撑这最顶端的是两个面粉业公会:上海面粉业公会以及苏浙皖面粉业公会。

荣氏家族三角占两角,既是上海面粉交易所的常务理事,又是上海面粉业公会的实际主导。在荣氏兄弟眼里,三角占两角足以无敌称霸,但在杜月笙眼里,三角缺的那一角就是致命缺口。

垄断者垄断久了,往往就有这样的格局狭隘;而高明的挑战者往往能看出固化格局下的漏洞。

为此,杜月笙用他的江湖人品和手段频频拉拢苏浙皖面粉公会的各商家。

然而,这还不能一举击碎原先固化的三角格局,杜月笙想取胜,还需要一把火。

任何大佬的成功史都有顺风抓时势的高明桥段,杜月笙也不例外。

1931年,国民政府出台“裁厘加税”政策。啥是裁厘加税呢?简单说就是运输过路费不收了,税费增加了。

此举对面粉业又有什么影响呢?当时苏浙皖的面粉商家,原材料都是当地收购,因此他们不存在运输过路费的问题,而上海的面粉商家,原材料都是异地收购,因此他们存在运输过路费的问题。现在好了,过路费不收了,税费增加了,这等于什么?苏浙皖面粉商家要交的钱是直线上升,而上海面粉商家要交的钱却是直线下降。

说到底,就是对苏浙皖的小商家不公平。

然而荣氏家族对此却毫无作为,他们只关心上海大商家的死活。

杜月笙抓住这一点,干了一件很轰动的事。他联合苏浙皖面粉小商家给政府写了一个呈文,拥护裁厘加税,但同时用集体呼声指出了其中的不公。

这是公开的。

背地里,杜月笙又利用他和宋子文、孔祥熙的关系尽力疏通,有这一番有表有里的运作,苏浙皖小商家想要的公平竟让杜月笙真的给争取来了。

相比之下,此时的荣氏家族就有了为富不仁的味道。

由于杜月笙在苏浙皖小商家那里赢得了巨大的口碑,随之杜月笙代表小商家利益这一说法开始远播,一时间,面粉业的小商家几乎全都站在了杜月笙一边。

就这样,小商家所持的上海面粉交易所股票加起来完胜荣氏家族。

一投票,结果毫无悬念,荣氏家族下课,杜月笙上位。

再说杜月笙谋求张謇家族的大达航运。

这场商业大戏也很有看点。

商业竞争,落井下石总是司空见惯的,但杜月笙却在有条件落井下石的情况下活生生地唱了一出临危受命、众望所归。

与荣氏家族的面粉业霸主不同,当时张謇家族的航运产业早已成了昨日黄花,原因就不细说了,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状元郎一死,张家的好运气也就彻底用完了。

按说吞下这个濒临破产的昔日巨无霸,杜月笙想强取豪夺,手段多的是,但杜月笙没有。

在这件事上,他依旧显得很有耐心,他就赌有人一定会上门找到他来救这个火。

果然,大达航运最大的债权人陈光浦不久就找到了杜月笙,想请他出面主持大局,救大达。

此时的杜月笙虽然对大达早已垂涎,但他却没给任何人留下趁虚而入的口实。

第一步,暗地里他大肆收购大达的股票。

第二步,当收购的股票足以保证自己大股东的地位后,杜月笙才最终表态,愿意出这个面。

然而,大达航运的老骨头们对此却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如此高大上的状元郎产业怎么能交到一个白相人外行手里呢?

难能可贵的是杜月笙并没有动怒,硬手腕他绝不用,只打人情世故的软牌。

杜老板是怎么打的呢?

说服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让张公子到老骨头跟前打苦情牌;跟着苦情牌一起打的还有另一张牌,收买老骨头代表人物吴寄尘的侄子吴蕴斋,让吴公子到老骨头门前打威胁牌。

这一手法,典型的流氓真君子做派——情义真讲,狠话只当摆设用。

讲硬的,手里握有股票;讲软的,手里握有人情世故。正是靠这一套让人无话可说的手段,大达航运从此落到了杜月笙手里。


黑句本


杜月笙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地下皇帝,在杜月笙最辉煌的这段时间里,结交无数党、政、军的高官,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日本对华宣战,当时的上海市是远东第一繁华的城市,日本人积极攻占上海,企图用杜月笙的声望来帮助日本人控制上海,杜月笙虽然人狠心黑,但是骨气还是有的,所以逃到了香港,一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上海。

而后国共内战,杜月笙再次前往香港,最后于香港病逝。

现在来说说杜月笙是怎么倾吞张骞的实业的。

1926年,张骞去世后,张骞的儿子张孝若接替张骞管理大达轮船公司,当时的大达轮船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轮船公司。这位公子读书还行但是做生意真的是一个愣头青。

这时青帮大佬杜月笙因为贩毒的需要所以开始打大达公司的小心思了,张孝若被杜月笙用一些流氓手段搞得焦头烂额,公司生意不是怎么好了。杜月笙一边买进大达的股票,一边设计陷害张孝若,再加上这位在杜月笙的赌场签下大笔债务。最后张孝若被自己的仆人开枪射杀。

这一点体现上杜月笙为人的狠,不达目的不罢休。那么接下来抢夺荣氏家产就是做人的厉害了。

当时荣氏兄弟号称是上海滩的面粉大王,所以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毫无疑问的落到了荣氏兄弟手里。

而这时杜月笙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改革税制,这一手帮了杜月笙很大的忙。国民政府税制改革无非就是鉴于战争需要的,提高了商人的商税,当时作为面粉大王的荣氏家族没有代表这些小面粉商人出面与国民政府谈判,所谓树大招风嘛?这些人以为荣氏兄弟与国民政府达成协议,要挤垮这些小的面粉商,而刚好财大气粗的杜月笙收购了华丰面粉。

而当时已经时上海滩大佬之一的杜月笙动用了自己在党、军、政的人脉,与宋子文达成协议,赢得小面粉商的好感,荣氏兄弟迫于压力让出来总理事。

杜月笙早期通过打架斗狠,靠给黄金荣的老婆打下手赢得了出道的机会,后面更是将心狠手辣发挥到了极致,积累起丰厚的家产。

有钱以后,杜月笙并灭有挥霍,而是积极与社会的上流人物,党、政、军方面的人联系,杜月笙有钱,上层社会有地位、有声望,所以杜月笙凭借其庞大的财力,快速的积累起庞大的人脉。

可是在民国那个动荡的年代,靠金钱积累起的人脉又有多牢靠呢。所以毫无疑问,抗战结束后,杜月笙就遭到了国民党方面的弹劾,而杜月笙的儿子为了投机蒋经国,反而被抓,在监狱里关了六个月。杜月笙的好日子也差不多要到头来,最后只是凭借其过去积累的财力,在香港安安稳稳的做个富足翁。


这个历史很正


杜月笙,一位黑白两道通吃的传奇人物,无论是在权势还是在商业,杜月笙都当之无愧为当时的领军人物。杜月笙鼎盛时期,他所担任的董事的企业,单位,工厂多达56个,加上常任理事,懂事等等多达一百二十多个。

杜月笙吞并张謇大达轮船。

话说杜月笙能在上海风生水起,靠的是他的智囊团“三杨”,也就是他的军师杨度,杨志雄,杨管北。吞并张謇的大达轮船,杨管北功不可没。

杨管北率先替杜月笙开道打入了张謇和他三哥联办的的大达轮船企业,杜月笙很快便成为当时轮船公司的领军人物。当杜月笙在上海滩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张謇去世,这可给了杜月笙吞并大达轮船企业一个大好的机会。

当时仅仅靠张謇的独子张孝若苦苦支撑,当时杨管北开始大肆收购大达轮船的股票,同时杜月笙派青帮开始大肆进攻码头,争夺到码头制霸权,最终引起械斗,警察调和。杜月笙与其谈判,最终成为大达轮船董事。

杜月笙逐步蚕食荣家面粉厂

荣宗敬最早是开钱庄,后来眼光独到,投资面粉厂,面粉厂做的很大,引起了杜月笙的注意。但是荣家家大业大并不是那么好扳倒得。杜月笙的智囊团便分析出来了吞并荣家的两大点。

第一,花重金将荣家支柱人物王禹卿挖了过来,他可是荣家十多个面粉厂的核心人物,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第二,收买上海面粉协会的人心,杜月笙给政府写信,要求降低百分之五十的税收,由于财政部长和杜月笙是好友,很简单就办成了,最宗荣家不得已向杜月笙妥协,杜月笙顺利吞并。


本文由楼笙发布


楼笙侃史


杜月笙发迹后,为了掩盖自己黑道出身,开辟正当的经济来源,开始积极插手金融业、实业。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创办的“茂新”、“福新”面粉厂成了他觊觎的目标

杜月笙发迹后,为洗白自己的黑道背景,先不择手段插手金融业,最终建立了中汇银行,成了上海滩显赫一时的金融巨孽。接着他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以极低的价格将卢少棠的华丰面粉厂吞并,摇身一变又成了实业界大亨。用别人的钱将华丰面粉厂买到手后,杜月笙又将双眼盯上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位置。如果能坐上这个位置,就可以控制上海,乃至长江南北数省的面粉生意。彼时担任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是王一亭,著名民族实业家荣宗敬及其弟荣德生均为该所常务理事。

荣氏兄弟是无锡人,早年闯荡上海滩,从学徒干起,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开设了广生钱庄。早在晚清光绪年间,荣氏兄弟就已开始涉足面粉行业,在上海滩创办了“茂新” 面粉加工厂,其拳头产品“兵船牌”面粉,质量过硬,价格实惠,广受江南民众欢迎,畅销各地。

【荣宗敬像】


荣氏兄弟精明干练,注重信誉,眼光奇准,生意迅速做大。后来他俩陆续开设了“茂新”二厂、三厂,直至十厂。之后又创“福新”面粉厂,并连开十家分厂。杜月笙虽然手握华丰厂,但仅凭一厂之力,靠正常的市场竞争,当然不可能赢得了荣氏兄弟。但他是海上闻人,流氓大亨,与宋子文、戴笠等国民党权贵关系密切,麾下徒子徒孙多如过江之鲫,又善于玩弄阴谋权术,手段异常狡诈。凭借这些,杜月笙刚进入面粉行业,就马上要和面粉业巨头荣氏兄弟一较高下。

杜月笙能混到今天的地位,绝非等闲之辈。他首先花重金将荣氏兄弟手下的“头马”王禹卿以及“兵船牌” 商标从荣家手里挖过来。王禹卿在面粉行业是个响当当的角色,绰号“面粉二王”。他是荣氏旗下十家“福新”粉厂的总经理,素以经营有方、精明过人而闻名遐迩。杜月笙还高薪聘请大同面粉厂襄理卞筱卿,和王禹卿、杨管北共同管理华丰厂,并给与三人一定的股份,以提高华丰面粉的质量、竞争力。

【张謇、荣宗敬像】


同时,杜月笙使尽手段拉拢与荣氏有矛盾的生意竞争对手,以孤立荣家。当时上海滩有两个面粉行业公会:上海面粉业公会、江、浙、皖三省面粉业公会。荣氏兄弟的影响力主要在上海面粉业公会,而江浙皖三省面粉业公会则与杜氏亲信杨管北关系密切。因此,杜月笙利用杨管北操纵江浙皖三省面粉公会与荣家明争暗斗,激烈角逐。

1931年,国民党当局实行“裁厘加税”政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面粉商人,本来在运费上就负担沉重,如今“裁厘加税”政策实施后,他们的境况更加不利。

杜月笙看准这一时机,大肆笼络三省面商的人心,一方面他呈文表示拥护“裁厘加税” 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求上面考虑三省商人的实际困难以及损失,所征税额要比上海面粉业商人减少五成,否则生意难以为继。由于杜与国民党高层关系特殊,经宋子文、孔祥熙批准,三省面粉商人的税赋真的被减少了40%——50%。就这样,三省面商对杜佩服的五体投地,感恩戴德之余,唯其马首是瞻。

杜月笙怂恿三省面商偷偷收购上海面粉交易所的股票,在取得拥有一定话语权的数额后,股东们马上要求召开上海面粉交易所股东大会。上海面粉交易所常务理事荣宗敬和理事长王一亭事先对此一无所知,杜月笙在暗中紧锣密鼓地拉票,他俩也不知情,结果在股东大会上受到了股东们的猛烈攻讦与质疑,被迫同意改选理事。选举结果一边倒,杜月笙以高票当选,得意洋洋的取代了王一亭,当上了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杨管北也随之当上了常务理事,荣氏兄弟被边缘化,在杜氏华丰厂的大力打压下,“福茂”、“福新”产品市场份额大减,生意大不如前。杜月笙纵横捭阖,阴招阳谋迭出,在面粉行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杜月笙胃口很大,并不满足于称霸面粉业,踌躇满志的他又盯上了油水更足的航运业,将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轮船公司吞并,成立了大达轮船公司......

在打入面粉行业的同时,杜月笙又将眼睛盯上了航运业,首先引起他关注的是由“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

【张謇像】


张謇是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后投身实业,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民族实业家。大达轮船公司是他亲手创办的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客、货轮船公司。

大达轮船公司在上海十六铺以及江苏南通等地设有码头和仓库,又有两艘从欧洲采购的客货两用轮船,曾经垄断了上海经南通天生港至扬州霍家桥港的客货运输业务,并持续了24年之久,生意兴隆。但1926年张謇病逝,不久大达轮船的经理鲍心斋也死了。随着两位创始人的离去,大达轮船公司经营一蹶不振,开始走下坡路。

早就有心插足航运业的杜月笙瞄准了这一大好机会。杜月笙乘大达之危,利用该公司主要债权人上海商业银行老板陈光甫以及业务部经理赵汉生在大达公司董事会内活动,表示要挽救岌岌可危的大达公司,就必须请财雄势大的杜月笙出任董事长,而且非得由杨管北任总经管理不可。

尽管张謇在世时的第一助手吴寄尘极力反对,但他不是杜月笙、陈光甫的对手,经一系列明争暗斗,杨管北当上了大达轮船公司的副总经理。

杨管北上任后,替杜月笙吃进了大量公司股票,还将杜月笙的另两个心腹杨志雄和胡筠庵拉进了董事会,这样就掌握了大达公司的控股权。这样,杨管北在明,杜月笙在幕后行使操纵权,一明一暗,将总经理张孝若架空。大达轮船的实权终于落到杜月笙手上。

杜月笙具有狐狸般的狡黠与猎狗般的嗅觉,他乘人之危,彻底控制了大达轮船公司。“状元 实业家”张謇付出了一生心血,最终落得个“替他人做嫁衣裳”的悲催结局。

轮船公司虽然到手,但面对大通轮船公司等竞争对手的挤压,但怎样扭亏为盈、摆脱困境才是当务之急,否则将血本无归。

杜月笙利用自己青帮大佬的特殊身份,疏通了与苏北盗匪的关系,让他们对大达轮船公司的客货船客气一点,以扩大船运公司的生意途径。他用3000银洋买通了洪泽湖匪头目吴老幺,之后,被别的轮船公司视若畏途的苏北航线成了大达轮船公司的摇钱树,使大达公司的盈利扶摇直上。之后,杜月笙将主要竞争对手大通轮船公司制服,大达轮船公司的盈利更加可观,杜月笙又变成了上海滩的航运巨子,并取代虞洽卿成为上海船联会理事长,成了上海工商界举足轻重的头面人物。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杜月笙是旧上海混得风生水起的流氓大亨;荣宗敬和张謇都是做了几十年产业的实业家,一个被称为“面粉大王”,一个被誉为“状元实业家”,都是旧上海知名度很高的人物。那么,杜月笙是凭着什么样的手段,霸占了荣宗敬和张謇的实业,让自己成为流氓大亨加商业巨头的呢?

(杜月笙旧照)

一、一心想洗白的杜月笙。

杜月笙早年不过是黄金荣手下的小喽啰,由于他会做人脑子活,很快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先从管理赌场开始,一步步混成青帮领袖级人物,最终风头盖过黄金荣和张啸林,成为上海滩上叱咤风云的黑帮教父。

在杜月笙靠赌场妓院贩鸦片赚得家大业大后,他致力于结交军政要人。但他发现,想要得到社会声望和尊重,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分子,凭他黑社会的出身,显然是永远也跻身不进去的,所以他极力想要洗白自己的身份。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杜月笙将眼光瞄向了生意兴隆的荣宗敬和张謇的实业。

二、霸占大达船务公司。

大达船务公司是张謇创办的实业之一,也是华东最大的轮船公司。

高中状元的张謇,早年因不满慈禧的治国策略,回到上海大兴实业。不仅创办了大达船务公司,还兴办纱厂、铁厂等工厂企业。由于他经营得当,生意一度红火之极,因此他被誉为“状元实业家”。而他亦本着“实业救国”的理念,坚持开办学校等社会事业,成为当时有口皆碑的影响力人物,同时也成为当时各党派极力拉拢的热门人物。

1926年8月,73岁的张謇病逝于南通。

(张謇旧照)

张謇病逝后,他创办的实业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也开始走向了末路穷途。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达轮船公司,陷入了尴尬的求生境地。

当时,接管大达轮船公司的,是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在读书上张孝若是块好料,但他却不善经营家族企业,以至于大达轮船公司连年亏空。

杜月笙看中大达轮船公司这块肥肉后,一方面派人不断吃进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又派小混混不断在大达轮船的几条航线上无端滋事。

张孝若哪里懂得怎么摆平黑社会。再加上张謇去世后,那些关系也随之淡漠,因此他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然而,大达轮船公司的最大债权人陈光浦却坐不住了,他害怕大达公司一旦倒闭,那些账就成了坏账,所以他找到杜月笙,希望他能主持大达轮船公司。

此时杜月笙经过数度收购大达股票后,已成为大达轮船公司最大股东。对于陈光浦的提议,他先是推托再三,在陈光浦等人的极力邀请下,他才同意试一试。

不过,大达公司的元老们却很瞧不起杜月笙,都不赞同让他来接管。张孝若深知自己不能救大达公司于水火,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不但说服了那些反对的元老们,还同意将董事长一职交给了杜月笙。

就在杜月笙出任董事长第二年,张孝若被无辜枪杀,凶手也紧跟着饮弹自尽,此事立刻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随之,大达轮船公司被杜月笙吞并,凶手遗孀和家属,一直深得杜月笙照顾。

(荣宗敬旧照)

三、吞并荣氏面粉业。

荣宗敬亦主张“实业救国”。他与弟弟荣德生早年靠面粉起家,随着事业越做越大,旗下面粉厂多达12家之多,几乎垄断了上海的面粉行业。家底丰厚的荣氏兄弟亦得到了“面粉大王”的美称。

所谓“树大招风”,荣氏面粉业也很快被杜月笙惦记上了。为了能鸠占鹊巢,杜月笙这次实行了“快准狠”的策略。

当时,华丰面粉的老板卢少棠由于好赌,在杜月笙的赌场输了不少钱。在无法偿还赌债的情况下,杜月笙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华丰面粉。

杜月笙先是以极优越的条件,撬走了负责荣氏面粉的总管王禹卿。由于王禹卿在面粉行业管理上有着极高的能力,所以杜月笙收购的华丰面粉,很快被盘活了。

当时,上海面粉交易所统管整个上海面粉实业,而实权人物正是荣宗敬和荣德生。为了能打进面粉交易所,杜月笙也是极费心思。

正在此时,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改为统税制。这项政策,加重了面粉商的负担,因此大家抱怨连连。特别是苏皖浙一带的面粉商,不光要承担来回的运输费,还要缴纳高额税费,因此更为不满。

遗憾的是,荣氏宗敬兄弟身在高位,却并不与政府交涉。这让面粉商们认为他二人亦是“为富不仁”,有趁机挤垮同行的嫌疑。

杜月笙知道机会来了,他为了能减轻面粉商的压力,四处游走。利用他建立起来的关系,找到身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等高官显要,成功说服他们,将税收降低了50%。这件事让他立刻得到了面粉商们的拥戴,最终在面粉商的胁迫下,荣氏兄弟不得不把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一职拱手相让。

(参考史料:《杜月笙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何来霸占之说?没有的事情。

马云不是一直在说:钱多到一定程度,钱就不是你的了,你只是代持。

这句话是对的,从古至今都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杜月笙是什么存在。

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匪帮,他不是见不得人的暗社会。

他是洗白了的社会权力,他是上海的影子政权。

他这个政权代表的谁的利益呢?这就复杂了。

其时,上海是远东第一贸易大港口城市,中国政府软弱,租界林立,各租界呢也明争暗斗,形不成统一的政府权力。

可是上海社会需要稳定,需要繁荣,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全中国的封建军阀或者其他什么势力都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上海。

其中就包括荣宗敬和张謇以及他们的企业也需要一个“稳定繁荣”的大上海。

但是,无论哪一方势力谁也不愿意其他势力做老大名正言顺的占据整个上海。

杜月笙的青帮这个半地下组织应运而生,黑帮匪徒嘛!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建立合法性政府的可能,这一点让各方白社会势力很是放心。

可是,杜月笙又有能力控制上海社会的运转,厉害不厉害!

笔者说明白了吧?杜月笙和他的组织其实是上海影子政府。

好了,确定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杜月笙为什么插手金融,工业了吧!

哪一个政府敢不控制金融和工商业生产呢?不然是什么政府?

荣宗敬和张謇作为社会大企业家,一定懂的这一点的,所以他们配合了。

毕竟,他们也需要杜月笙提供的产品——安全呀!

什么叫做霸占,吃干抹净才是霸占,杜月笙并没有把荣宗敬和张謇吃干抹净,杜月笙他也没有能力把荣宗敬和张謇吃干抹净。

杜月笙和他们之间是“合作共赢”。

  1. 荣宗敬让出面粉交易所的部分权力是接受“监管”的必须。
  2. 张謇一死,他建立的事业面临分崩瓦解之局面,杜月笙进去是搞稳定工作的。

民国的上海就是这么奇怪,官非官,盗非盗。地痞流氓是稳定市面的正义力量,是提供安全产品的保护者。


葭明通半瓶历史


因为杜月笙在抗战时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近几年关于杜月笙的正面评价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都把杜月笙当成了一个偶像。


实际上杜月笙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青帮流氓,虽然他在抗战时期捐出了不少钱,但是杜月笙捐出来的钱,大多都是他靠着黄赌毒的手段赚来的不义之财。


杜月笙最赚钱的生意是三鑫公司的鸦片贸易,杜月笙依靠着三鑫公司将鸦片运送到全国各地销售,直接导致了无数人因为鸦片家破人亡。

而杜月笙名下的一些正经生意,也是他通过在上海的影响力巧取豪夺得来的。杜月笙称霸上海时期,上海地区经营面粉生意最好的就是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的荣宗敬在上世纪30年代担任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杜月笙想要在面粉行业横插一杠,就派遣手下混入荣家的面粉厂里面,给荣宗敬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后来杜月笙更是动用在民国政府中的关系,为上海面粉行业减税50%,以换取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位置。

荣宗敬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主动将理事长的位置让给杜月笙,杜月笙的理事长肯定不能白当,上海的面粉厂多多少少都要给杜月笙一笔分红。


如果说荣宗敬是一个比较识时务的人,那张謇的儿子张孝若就比较倒霉了。张謇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大生纱厂和大达轮船公司的创始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后一直同洋人竞争生意,大生纱厂也遭到了洋人的联合打击,生意越做越差。

到了张謇去世的时候,大生纱厂已经经营困难,只剩大达轮船公司的生意还比较不错。张骞去世之后,张孝若接手了家族的生意,在张孝若的苦心经营下,大达轮船公司生意做的风风火火,每年都能获得不错的盈利。


杜月笙想要低价收购大达轮船公司,张孝若不肯向杜月笙屈服,始终不愿交出大达轮船公司的经营权。杜月笙派遣手下扰乱张孝若的正常生意,想要威胁张孝若交出经营权。

然而张孝若是一个倔脾气,无论如何都不愿交出大达轮船公司的经营权。到了1935年,张孝若忽然遭到仆人刺杀,大达轮船公司群龙无首,杜月笙趁机将大达轮船公司收为己有。张孝若遇刺之后,刺杀张孝若的凶手当场自杀身亡,凶手的妻子子女都受到了杜月笙的接济。


由此可见,张孝若仆人杀人的动机并不纯粹,背后肯定有人指使,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杜月笙。只是由于杜月笙在上海一手遮天,张孝若遇刺案最后不了了之。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主动将自己名下轮船公司的船自沉于长江,以阻止日本军队进入淞沪口。这一行为至今被国人称赞,是很多人敬佩杜月笙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当时杜月笙名下的轮船公司,就是在张孝若死后,被杜月笙巧取豪夺而来的大达轮船公司。从杜月笙夺取大达轮船公司的行为来看,杜月笙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青帮流氓,只是他比普通的流氓更加爱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